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史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史

歷史悠久的凱爾特人隊史上誕生了許多像拉里-伯德這樣偉大的球星。

1940-1956:傳奇的開始

1946: 傳奇的誕生
凱爾特人之父沃爾特-布朗凱爾特人之父沃爾特-布朗

1946年6月6日,傳奇誕生的日子。在那一天,十一個商人(有的是職業冰球隊的老闆,有的是某些主要城市體育館的擁有者,有的同時擁有球隊和球館)聚到了一起,討論並最終決定成立一個新的職業籃球聯盟——美國籃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BAA)。他們仿照國家冰球聯盟(NHL)的比賽模式,將BAA的賽季分為兩個部分:60場的常規賽和以系列賽形式進行的季後賽;而在具體的比賽規則上,NBA以大學籃球賽為模版,並將比賽時間從原來的40分鐘增加到48分鐘。 BAA的其中一個組建者沃爾特-布朗(Walter Brown)就是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擁有者,同時他也擁有球隊最初的體育館波士頓花園球館和NHL其中一支球隊波士頓布倫熊的部分股權。凱爾特人的第一任主教練“蜜糖”約翰-拉塞爾(John Russell)執教的第一場主場比賽於1946年11月5日舉行,對手是芝加哥牡鹿隊。比賽的最終比分定格在55-57,凱爾特人落敗。當時進場觀看比賽的4329名球迷不僅目睹了凱爾特人的第一場比賽,而且還見證了職業籃球歷史上第一塊籃板的碎裂:賽前熱身時波士頓球員查克-康納斯(Chuck Connors)在一次扣籃的時候把木製的籃板扣爛了(此君後來由於出演電視劇《rifleman》一炮而紅並成為了影星)。比賽也因此推遲了一個小時進行。

1946-50: 涅磐

在球隊最初成立的四年里,凱爾特人一直在BBA的底部掙扎。1946-47賽季球隊的總成績為22勝38負,最終與多倫多愛斯基摩犬隊並列東部倒數第一。當時球隊的得分王是6尺8寸的中鋒康尼-西蒙斯(Connie Simmons),場均10.3分。

第二個賽季球隊的戰績得到了改善,以20勝28負的成績殺入了季後賽。球隊的第一場季後賽對手正是芝加哥牡鹿隊,凱爾特人告負。之後在1948年3月31日舉行的第二場比賽中,凱爾特人以81比77的比分扳回一局。請記住這個夜晚——凱爾特人取得了隊史上的第一場季後賽勝利!可是就在兩晚以後,凱爾特人便以又一場失利結束了短暫的季後賽之旅。

1948-49賽季,布朗為球隊聘請了新的主教練:“小狗”阿爾文-朱利安(Alvin Julian)。雖然朱利安剛剛在上個賽季帶領聖十字學院(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贏得了NCAA的總冠軍,然而他並沒有在BAA創造令一個神話。這個賽季的凱爾特人依然疲軟,最終只得到了25勝35負的戰績並無緣季後賽。當時身披綠色戰衣的18位球員大都默默無聞:如基恩-斯湯普(Gene Stump),達奇-加芬克爾(Dutch Garfinkel ),漢克-賓得斯(Hank Beenders)等。

在1949-50開季前,BAA吞併了競爭對手國家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 NBL),並更名為國家籃球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新的聯盟擁有17支球隊。朱利安繼續執教凱爾特人,最終的戰績為22勝46負,再次無緣季後賽並在東區墊底。

1950-51: 忽如一夜春風來

1950年休季期間NBA發生的一系列變動令凱爾特人煥然一新。聯盟決定將球隊數量縮減為11支,並將被解散球隊中實力最強的球員分配到剩餘的各支球隊。凱爾特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得到了兩名優秀球員。

第一名球員是原效力於聖路易斯轟炸機隊的年輕中鋒艾德-麥考利(Ed Macauley)。紐約尼克斯隊本來計畫以5萬美金購入這名潛力中鋒,但聯盟出於實力平衡的考慮否決了這筆交易,並將麥考利送到了波士頓。

球隊得到的第二名球員完全出於偶然。芝加哥牡鹿隊被解散後,聯盟為他們的球員舉行了一場選秀會。波士頓,紐約和費城能各自選擇一名後衛,他們分別是:老將麥克斯-扎斯洛夫斯基(Max Zaslofsky),安迪-菲利普(Andy Phillip),和一名新秀。然而紐約和費城都對新秀不感興趣,於是這名新秀便戴上了凱爾特人的帽子。他的名字叫做——鮑勃-庫西(Bob Cousy)。

除此以外,球隊還迎來了兩張新面孔:兩年前帶領華盛頓國會隊殺進BAA總決賽的阿諾德-雅克布-奧爾巴赫(Arnold Jacob Auerbach,即紅衣主教奧爾巴赫,Red Auerbach)成為了凱爾特人的主教練;查爾斯-庫珀(Charles Cooper)於1950年4月25日被凱爾特人選中,成為了NBA歷史上第一個在選秀大會被選中的黑人球員。同年還有另外兩名非洲藉球員加入了聯盟,分別是紐約的內森尼爾-“甜水”-克利夫頓(Nathaniel "Sweetwater" Clifton,也叫奈特-克利夫頓,Nat Clifton)和華盛頓的厄爾-勞埃德(Earl Lloyd)。

雖然之前庫西的實力受到了紅衣主教的質疑,但這位6尺1寸的聖十字學院大學畢業生很快地便在聯盟中確立了球星的地位。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人能為籃球帶來如此大的想像空間;人們第一次看到了背後運球和不看人傳球(no-look pass)出現在NBA的賽場上。

在他的處子賽季,庫西平均每場能拿下15.6分和聯盟第四高的4.9次助攻。同是在凱爾特人第一個賽季,艾德-麥考利場均貢獻20.4分9.1個籃板;庫珀則交出了場均9.3分8.5籃板的成績單。

紅衣主教為凱爾特人帶來了高速的進攻節奏。1950-51賽季期間凱爾特人場均助攻數高居聯盟榜首,得分也接近聯盟最高;39勝30負是凱爾特人第一次得到的高於50%勝率的賽季總成績。可惜的是球隊在季後賽第一輪以平均14分的分差被尼克斯橫掃。

1951-54: 後場補強

休賽期間凱爾特人的陣容再次得到了有力的補充。球隊引進了攻擊火力旺盛的後衛比爾-沙曼(Bill Sharman)。在1951-52賽季,凱爾特人戰績提升至39勝27負,只以落後錫拉丘茲民族隊一場勝場而排在東區第二位。此賽季鮑勃-庫西得到了場均排名全聯盟第三高的21.7分和第二高的6.7次助攻。季後賽第一輪波士頓再次遭到了紐約的橫掃。

1952-53賽季東部形成了三雄鼎立的局面:波士頓,錫拉丘茲和紐約為了東部榜首的位置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最終錫拉丘茲和紐約分別獲得了47場勝利並居第一,而波士頓則以46勝排在第三位。在庫西,麥考利和沙曼的帶領下,球隊的進攻無人能擋,得分和助攻數都位居聯盟第一;然而脆弱的防守也使凱爾特人成為了失分最多的隊伍。

季後賽的爭奪異常激烈。在贏得了東區半決賽的第一場比賽以後,凱爾特人乘勝追擊,通過四次加時拿下了第二場勝利。這是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比賽:庫西得到了50分,其中的30分是通過罰球取得的(波士頓和錫拉丘茲兩支球隊在整場比賽中總共得到了107次犯規)。最終的比分為111-105,凱爾特人也得到了隊史上的第一次系列賽勝利。之後球隊被尼克斯以四場比賽再一次淘汰。

1953-54賽季東部依然是這三支球隊的天下,最終尼克斯以微弱的優勢再次登上榜首。凱爾特人場均得分高居聯盟榜首,而庫西,麥考利和沙曼則占據了得分榜的前三位。值得一提的是庫西的場均7.2次助攻也是聯盟最高的。然而防守依然是球隊的軟肋。最終波士頓在東區決賽中被錫拉丘茲淘汰,本賽季結束。

1954-56: 進攻不是最好的防守

休賽期間球隊通過選秀引進了肯塔基大學的鋒衛搖擺人弗蘭克-拉姆塞(Frank Ramsey)。接下來的賽季紅衣主教引進了“球隊第六人”的概念,也就是讓拉姆塞在替補上場的時間裡為球隊提供即時的攻擊力。

凱爾特人在1954-55賽季成為了NBA歷史上第一支場均得分超過100的球隊,他們的投籃次數,罰球次數和助攻次數都是聯盟最高。然而他們的防守也成為了最大的軟肋——場均失分101.5也是高居聯盟首位。結果凱爾特人取得了36勝36負的戰績,並在季後賽第一輪遭淘汰。

同樣的劇本再次在1955-56賽季上演。雖然新秀前鋒吉姆-洛思科托夫(Jim Loscutoff)為球隊帶來了那時候最欠缺的肌肉和力量,但凱爾特人依舊攻強守弱。本賽季鮑勃-庫西,艾德-麥考利,和比爾-沙曼都排進了聯盟得分榜的前十位,而球隊依然高居得分榜和失分榜的首位。在取得了39勝33負的成績後,波士頓再次在季後賽第一輪遭到錫拉丘茲的淘汰。

至此,凱爾特人已經連續六年重複著同樣的事情:取得不錯的常規賽成績然後在季後賽早早出局。紅衣主教意識到他最需要的是一個能為球隊帶來穩定的防守和籃板的內線球員。機會來了。1956年的選秀大會出現了一個在之前的賽季帶領舊金山大學取得不敗記錄的防守天才:比爾-拉塞爾(Bill Russell)。

1956-1969:王朝

1956-57: 指環王降臨
1956-57賽季的凱爾特人隊1956-57賽季的凱爾特人隊

主詞條:波士頓凱爾特人隊1956-57賽季

在1956年的選秀前夕,波士頓行使了“地區選秀權”並選來了湯姆-海因索恩(Tom Heinsohn)(所謂的“地區選秀權”是指球隊有權通放棄自己的首輪選秀權來換取本地大學的一名參選球員)。然而事情並沒結束,接下來球隊通過交易麥考利和新秀克里夫-哈根(Cliff Hagan)從聖路易斯老鷹隊換來了當時的榜眼比爾-拉塞爾(狀元是Sihugo Green)。

然後紅衣主教在第二輪選中了KC-瓊斯(K. C. Jones)。雖然他因為要服兵役而要在兩年後才歸隊,但至此凱爾特人已經湊齊了之後成為美國職業體育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王朝所需要的版圖。

開季後,拉塞爾因為參加在墨爾本舉行的奧運會而不得不推遲加進球隊。在這期間,紅衣主教引進了一些老兵來幫助球隊,他們分別是34歲的後衛安迪-菲利普(Andy Phillip),32歲的中鋒和阿尼-萊森(Arnie Risen)30歲的前鋒傑克-尼科爾斯(Jack Nichols)。當拉塞爾在12月22日歸隊的時候,球隊已經取得了16勝8負的好成績。

拉塞爾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凱爾特人的比賽。他的蓋帽和籃板為球隊帶來的不止是防守的提高,重要的是每當他搶下籃板後都能直接把球塞給庫西,並由後者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快攻。在這個賽季里,海因索恩平均每場拿下16.2分和9.8個籃板;洛斯科托夫也貢獻了場均10.4籃板的成績單;加上庫西和沙曼在進攻端每場各自貢獻的超過20分的得分,凱爾特人一夜之間變成了聯盟中最強的球隊。賽季結束後,庫西和海因索恩分別成為了MVP和最佳新秀。

1956-57賽季,凱爾特人取得了44勝28負的聯盟最好成績。球隊在季後賽過關斬將並殺入總決賽,對手是聖路易斯老鷹隊。開賽前人們普遍認為波士頓的奪冠是毫無懸念的,但在第一場總決賽凱爾特人就在兩次加時後負於對手,比分為123比125。第二場比賽凱爾特人成功扳平,之後兩隊各取一勝,2比2平。

第5場比賽凱爾特人以124比109擊敗對手,看來已經準備好要在之後的比賽中登頂了。然而好事多磨,第6場比賽的最後一刻老鷹隊前鋒克里夫-哈根補進了隊友鮑勃-佩蒂特(Bob Pettit)投失的球,波士頓以2分之差落敗。

總決賽第7場是NBA歷史上最經典的比賽之一:比賽是在下午進行的,而且首次進行了全國電視直播;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場不到最後一秒都分不出勝負的勢均力敵的比賽。在比賽的大部分時間裡凱爾特人都保持著領先優勢,但老鷹一直窮追不捨,並在常規時間末段依靠佩蒂特的兩個罰球把比賽推進了加時。加時賽末段波士頓領先兩分,然而頑強的老鷹在最後幾秒鐘成功得分,把比賽帶入第二個加時。這時候勝利的天平終於傾向了波士頓:在吉姆-洛斯科托夫投進一個罰球後,波士頓領先兩分。隨著佩蒂特在終場前的投籃砸筐而出,比分最終定格在125比123。凱爾特人得到了隊史第一個總冠軍。

這場搶七大戰,新秀比爾-拉塞爾拿下19分、32個籃板,同是新秀的湯姆-海因索恩拿下37分、 23 個籃板。這場搶七大戰拉開了凱爾特人13年裡11個冠軍的序幕,在風雲際會的六十年代,凱爾特人在11個冠軍賽季里,經歷10次搶七大戰,幾乎每個奪冠的季後賽征途上,都要贏得一次搶七大戰。

1957-58: 一個王朝的誕生

1957-58賽季,凱爾特人在常規賽所向披靡。由於拉塞爾在內線的強大威懾力,球隊的後衛能毫無顧慮地施展賭博性防守,而在近乎無解的陷阱式防守的幫助下,凱爾特人的進攻變得更加犀利了。球隊連續第二年取得了全聯盟最佳戰績,庫西和拉塞爾分別成為了助攻王和籃板王。同時拉塞爾也得到了他職業生涯中5個MVP稱號中的第1個。

1958年總決賽依然是由凱爾特人對陣老鷹,四場比賽後比分同樣是2比2。拉塞爾在第三場比賽中腳踝受傷,但當老鷹以兩分優勢贏得了第五場比賽以後,他不得不帶傷參加決定性的第六場比賽。可是拉塞爾的回歸併沒有幫助球隊扳平,因為他在場上的移動嚴重受到了傷勢的制約。最終老鷹在佩蒂特射入50分的幫助下以110比109險勝凱爾特人並成功登頂。

1958-59:王者歸來: 永遠不會被打破的記錄

本賽季,隨著K.C.瓊斯的回歸和二年生薩姆·瓊斯的爆發,凱爾特人的實力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最後球隊的常規賽成績為52勝20負,場均出手次數、籃板數、助攻數和得分都排在聯盟第一位。庫西以場均6.8次助攻連莊助攻王,而拉塞爾則以場均23個籃板成為籃板王。沙曼、庫西、海因索恩和拉塞爾進入得分榜前15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波士頓在東區決賽中受到了雪城強有力的挑戰。在老將喬治-亞德利(George Yardley)、多爾夫·謝伊斯(Dolph Schayes)、Larry Costello和年輕後衛哈爾-格里爾(Hal Greer)的帶領下,雪城把比賽帶入了第7場。

東區決賽搶七大戰中凱爾特人打出了一場頑強的逆轉。凱爾特人上半場一度落後16分,半場時雪城仍以68-60領先。庫西和海恩索恩率先發起了反攻,庫西拿下20分。海恩索恩拿下25分。弗蘭克-拉姆塞拿下28分。瓊斯拿下19分。拉塞爾在終場前不到兩分鐘犯滿離場,在那之前他一分鐘也沒休息,他拿下18分、32個籃板,最終凱爾特人以130比125的比分淘汰了對手。

總決賽已經不再是波士頓—聖路易斯的搭配了。在新秀球員埃爾金·貝勒(Elgin Baylor)的帶領下,明尼亞波利湖人成為了一股新生的強勁勢力並一路殺進了總決賽。

然而年輕的湖人並不是凱爾特人的對手,最終波士頓橫掃對手,兵不血刃地奪回總冠軍頭銜。凱爾特人成為NBA歷史上第一支總決賽中橫掃對手奪冠的球隊。

紅衣主教說:“這一年我們創造了許多紀錄,有些以後可能被打破,但有一項紀錄永遠不會被打破,那就是在總決賽中以4:0橫掃對手奪冠。”

1959-60:成功衛冕:拉塞爾和張伯倫相遇

接下來的賽季凱爾特人依然無堅不摧。球隊的先發五虎弗蘭克·拉姆塞、湯姆·海因索恩、比爾·拉塞爾、比爾·沙曼和鮑勃·庫西都得到了場均15分以上的成績。替補方面,薩姆-瓊斯,KC-瓊斯還有基恩-康利(Gene Conley)——在NBA休賽期他為MLB的費城費城人隊效力,是一位全明星捕手——都是球隊強有力的火力支援。1959-60賽季凱爾特人常規賽59勝16負,場均得分124.5分,一度取得了17連勝的戰績並以10場勝場的優勢高居東區榜首。

這一年,NBA最大的熱門是7尺1寸的中鋒威爾特-張伯倫,張伯倫一進入聯盟就徹底顛覆了職業籃球賽場,本賽季常規賽他場均37.6分27籃板並最終得到了MVP稱號。而比爾-拉塞爾成了張伯倫的天敵,1959年11月7日,張伯倫和拉塞爾的第一場比賽在波士頓花園進行,張伯倫得分比拉塞爾高,是30:22;拉塞爾籃板高於張伯倫,是35:28;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凱爾特人贏了比賽,比分是115:105。比爾-拉塞爾和威爾特-張伯倫,兩個人的第一次相遇就定下了他們職業生涯對抗的基調。

東區決賽是費城勇士隊的威爾特-張伯倫和比爾-拉塞爾之間的對決。凱爾特人以4:2淘汰了對手。

之前三年凱爾特人兩次在總決賽遇上老鷹,今年是四年里的第三次,4場比賽後比分依然是2比2平。第5場凱爾特人25分大勝對手,而老鷹依然不依不撓地以三分的優勢追平了大比分,將總決賽帶入搶七大戰。第7場比賽,第一節凱爾特人落後兩分,第二節,凱爾特人打出了41-23的單節比分,最終拉塞爾拿下22 分、35個籃板,凱爾特人以122:103輕取老鷹成功衛冕。

1960-61 三連冠:隊史最強陣容

這一賽季的凱爾特人可能有著隊史最強陣容。這是凱爾特人第一個冠軍主要班底全在球隊的最後一個賽季。首發拉塞爾、洛斯科托夫、海因索恩、庫西和沙曼,替補拉姆塞、康利、薩姆·瓊斯、K.C.瓊斯,還有新秀湯姆-桑得斯(Tom Sanders)。1960-61賽季,凱爾特人沒有排名前15位的得分手,但有6人場均得分15分以上。拉塞爾贏得第二個MVP獎盃。這是沙曼的最後一個賽季。這個賽季,凱爾特人取得57勝22負的戰績,再次輕鬆拿下東區第一,57場勝利與之前幾個賽季的區別不大。

整個季後賽,凱爾特人只輸掉了兩場比賽就再次把總冠軍收入囊中。總決賽的對手依然是老鷹,但這次凱爾特人只用5場比賽就解決掉對手。第五場比賽是1961年4月11日,在波士頓花園,凱爾特人以121:112戰勝聖路易斯老鷹,贏得三連冠。

這支隊伍中9個球員球衣退役。7個球員進入籃球名人堂,加上紅衣主教是8個,加上沃爾特·布朗是9個。到1989年NBA43周年時,有47位球員和教練進入名人堂,其中8個來自這支隊伍。

1961-62 無限風光在險峰

1961-62賽季開始後,一個新的職業籃球聯盟成立了:美國籃球聯盟(American Basketball League,ABL)。比爾-沙曼從球隊退役並成為了新聯盟其中一支球隊洛杉機特權隊的主教練。這是過渡時期的第一年,薩姆-瓊斯進入首發陣容,場均得分18分;鮑勃·庫西 15.7分7.8次助攻;拉塞爾23.6個籃板並成為聯盟歷史上第一個連莊MVP,這在張伯倫以場均50分統治常規賽的賽季,是一份意味深長的榮譽;二年生托馬斯-“薩奇”-桑德斯(Thomas "Satch" Sanders)在鋒線位置上貢獻9.5個籃板;湯姆·海因索恩22.1分9.5個籃板;第六人弗蘭克-拉姆塞15.3分。各個位置的球員都有上佳的表現,球隊也因此取得了NBA歷史上第一次常規賽60勝(60勝20負),並以11場勝場的優勢領跑東區。

相比起之前幾個賽季的季後賽之旅,凱爾特人在本賽季通往冠軍的道路上可謂荊棘滿途,在東區決賽和總決賽中兩次陷入搶七大戰。

張伯倫在常規賽中交出了場均50.4分25.7 籃板的無敵數據,而且在季後賽中為凱爾特人製造了一切能想像到的麻煩。對勇士的東區決賽絕對是經典的決戰。張伯倫有一群好幫手:湯姆-戈拉(Tom GOLA),Guy Rodgers, Al Attles, Paul arizin和Tom Meschery。在對費城的東區決賽搶七大戰中,拉塞爾得了19分,常規賽場均50分的張伯倫得了22分。最終波士頓憑藉薩姆-瓊斯在最後兩秒的關鍵進球以109-107淘汰了費城。

在擊敗威爾特-張伯倫之後,球隊在總決賽遇上了由埃爾金-貝勒領銜的取得54場常規賽勝利的洛杉機湖人隊。兩隊在前四場比賽打成了2比2平,第5場比賽Baylor一人貢獻了61分並帶領湖人取得了3比2的領先優勢。然而被推到懸崖邊上的凱爾特人並沒有輕言放棄,以119比105贏下第6場將大比分扳平。

第7場比賽雙方爭持不下,常規時間100平進入加時,加時賽中,薩姆-瓊斯拿下5分,拉塞爾拿下4分。這場包括一個加時的總決賽搶七大戰中,拉塞爾出場53分鐘,數據是30分、40個籃板。拉塞爾、薩姆-瓊斯(27分)和弗蘭克-拉姆塞(23分)聯手拿下80分。最終凱爾特人以110比107三分險勝對手,拿下了六個賽季里的第五個總冠軍。

1962-63 五連冠:庫西退役

在1962-63賽季開始的時候,34歲的鮑勃-庫西正式宣布將在賽季結束退役,退役後他去做波士頓大學做教練。而凱爾特人也為未來做好了準備,他們在第一輪選秀中選來了新秀約翰-哈弗利切克,並引進了33歲的中鋒克萊德-拉弗萊特(Clyde Lovellette)。

最後一年,庫西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優秀,在聖派屈克節,一個飄雨的周日,球隊比賽前為庫西舉行了一個43分鐘的典禮,一個大嗓門的球迷在庫西致詞含淚停頓時,瘋狂的叫喊著:“我們愛你,Cooz。”這個場面感動了所有人,甚至裁判都忍不住落淚。怎么評價庫西對NBA和波士頓籃球的影響都不為過。他吸引了更多人開始看籃球,幫助凱爾特人和聯盟度過了飄搖不定的50年代,他把一種新的風格引入了比賽,給NBA帶來永久性的改變。

常規賽凱爾特人的戰績為58勝22負,以10場勝場的優勢繼續領跑東區;七個球員場均得分上雙;拉塞爾連續第三年得到MVP。

在東區決賽中由奧斯卡-羅伯特森(Oscar Robertson)帶領的辛辛那提皇家隊為凱爾特人製造了不少麻煩。東區決賽搶七大戰中,凱爾特人將團隊合作表現詮釋到完美:上半場凱爾特人以68-64領先,然後打出了18-8的得分波,比分拉大到86-72,庫西引領快攻,拉塞爾照管籃板,瓊斯跳投,海因索恩從側翼開火,湯姆·“Satch”·桑德斯協防。當第三節還剩2分鐘,皇家隊追到96-89時,被新英格蘭球迷稱為“The Master”的庫西再次領起快攻,在第四節開始就建立起123-98的領先優勢。奧斯卡-羅伯特森得了43分,包括罰球線是22罰21中。但瓊斯得了47分;庫西20分、16次助攻;拉塞爾20分,並且拿下了那些關鍵籃板。

在有驚無險地拿下東區決賽第7場比賽後,凱爾特人進軍總決賽,並以6場比賽再次淘汰湖人並贏得冠軍。
總決賽第六場,庫西扭傷了腳,但凱爾特人還是一度建立了14分的領先優勢,比賽結束階段,當湖人把比分追到只差一分時,庫西換下哈弗利切克,最後一次掌控凱爾特人比賽,最後時刻,庫西控球,運球耗光最後幾秒,當蜂鳴器響起時,庫西把球拋向天空……凱爾特人在洛杉磯以112:109戰勝湖人,贏得五連冠。

1963-64 最偉大的團隊中最偉大的團隊球員

庫西的退役為1963-64賽季帶來了不確定因素。在這之前狂熱的凱爾特人球迷們就一直為“庫西和拉塞爾誰才是球隊根基”的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然而本賽季拉塞爾帶領波士頓拿下了常規賽59勝的戰績,為這種爭論劃上了句號。

拉塞爾對球隊的貢獻固然不可或缺,然而凱爾特人的取勝之道是團隊精神。後衛薩姆9瓊斯和K. C.瓊斯分別為球隊帶來了強勁的火力和彪悍的防守;前鋒湯姆?海因索恩和 “薩奇”桑德斯是球隊的箭頭;新秀第六人哈弗利切克場均貢獻19.9分,成為了球隊得分王。東區決賽凱爾特人以5場比賽淘汰辛辛那提,然後輕取湖人,六連冠。

1964-1965 紀念沃爾特·布朗的冠軍

1964-65賽季開賽前,球隊擁有者同時也是NBA最初創辦人之一的沃爾特?布朗Brown逝世。球員們用場上的出色表現懷緬這位現代職業籃球創始人。常規賽凱爾特人一度取得11連勝並最終以62勝的戰績再次鎖定東區老大的地位,領先第二的辛辛那提14場。

1964年12月26日1965年1月20日期間的12場比賽里,威利-諾爾斯(Willie Naulls)代替受傷的海因索恩首發出場,這樣,比爾-拉塞爾、湯姆-桑德斯、薩姆-瓊斯、K.C.瓊斯、威利-諾爾斯組成了NBA史上第一個全黑人首發陣容。這是紅衣主教打破的又一個種族界限。

季後賽第一輪凱爾特人遭遇了費城76人(76人在賽季中段通過交易得到威爾特?張伯倫,實力大大提升並成為了總冠軍的有力爭奪者)。在這個系列賽中,76人窮追不捨,每當凱爾特人取得領先時他們都能在接下來的比賽扳平比分。最終雙方打成3比3平,要通過第7場比賽決出勝負。

第7場比賽十分驚險,也十分具有戲劇性。在比賽只剩下兩分鐘的時候,波士頓擁有7分的領先優勢,看來已經勝券在握。但張伯倫連續得到了6分,並在終場前5秒把比分追到109比110:凱爾特人領先一分並擁有球權。拉塞爾發球,為了躲避張伯倫和切克-沃特(Chet Walker)的干擾,拉塞爾把球傳得很高,結果球打在籃板的支撐線上,裁判把球權判給了費城。費城得在拉塞爾發球的地方發球,他們不敢把球往高拋,拋球的弧線太高,球還會打中那條線,哈爾-格里爾試圖把球傳給30尺外的切克-沃特。警醒的哈弗利切克精準的預判出了他的發球路線,正好用手把球點到了薩姆?瓊斯手中——球賽在評述員約翰尼-莫斯特的歡呼聲中結束。“哈弗利切克把球斷下了!哈弗利切克把球斷下了!”----這是約翰尼-莫斯特最著名的、最令人難忘的評述。

這場比賽凱爾特人的薩姆-瓊斯得分最高,37分。費城的張伯倫是30分、32個籃板,對上拉塞爾的數據是15分、29個籃板。這是典型的拉塞爾對張伯倫式較量:張伯倫自己贏得數據,而拉塞爾的球隊贏得勝利。

與此相比,球隊之後跟湖人的總決賽就顯得有點淡然無味了。埃爾金-貝勒因傷無法上陣,湖人僅靠傑里-韋斯特一人無法抵擋凱爾特人潮水般的進攻。波士頓在第1和第5場比賽中分別以32分和34分的巨大優勢擊敗對手,最終以5場比賽輕取七連冠。紅衣主教成為了年度最佳教練。

這是凱爾特人獻給沃爾特-布朗的冠軍。也就是這一年開始, NBA將總冠軍杯改名為沃爾特-布朗杯,以紀念這位波士頓凱爾特人和NBA的創始人。

1965-66: 八連冠 紅衣主教執教的最後賽季
1965-66賽季的凱爾特人隊1965-66賽季的凱爾特人隊

接下來的這個賽季成為了凱爾特人的轉折點:湯姆-海因索恩開季前就宣布了退役的決定,而球隊首發五虎中的三員薩姆-瓊斯,K. C.瓊斯和比爾-拉塞爾也都分別超過了30歲,接近退役。海因索恩退役後,紅衣主教在自由球員市場簽下曾效力芝加哥和洛杉磯的前鋒唐-尼爾森。賽季中段紅衣主教宣布本賽季將是他最後一個執教凱爾特人的賽季,下個賽季他成為球隊的總經理。

經過將近一個賽季的激烈爭奪後,費城76人在季末發力,贏得了21場比賽中的18場,最終以一場勝場差超過波士頓並以55勝25負的戰績終結了後者的東區10連冠記錄。

季後賽第一輪,凱爾特人遇上了辛辛那提。三場比賽過後,凱爾特人以1比2落後,只要最輸一場就會遭受淘汰。然而球隊再一次以頑強的作風拯救了自己並用兩場勝利確保了出線資格。第二輪凱爾特人一鼓作氣,只用5場比賽就淘汰了76人。

總決賽依舊是波士頓與洛杉機之間的對絕。湖人在第一場比賽的加時中艱難地擊敗了凱爾特人,取得了先機。這時候紅衣主教宣布了下賽季球隊總教練的人選:比爾-拉塞爾,這也意味著拉塞爾將在下賽季同時以教練和球員的身份出現在賽場上。全隊球員受到了無比的鼓舞,並贏得接下來的三場比賽。即使後來湖人連續扳回兩場也無法阻止凱爾特人連續第八年問鼎總冠軍。

這是總決賽的又一次搶七大戰,凱爾特人以76-60領先進入第四節,湖人第四節反撲未遂。比賽還剩25秒時,薩姆?瓊斯跳投得分,紅衣主教點燃了他作為教練的最後一支勝利雪茄。凱爾特人以95-93贏得比賽。拉塞爾在搶七大戰中打滿了48分鐘,用25分、32個籃板來保證了紅衣主教執教的八連冠。紅衣主教帶著前無古人,也許也是後無來者的八連冠退居幕後。

當紅衣主教離開更衣室後,拉塞爾成為球隊更衣室里第一個冠軍班底的唯一成員,下一年,他將成為主流體育聯盟第一位黑人主教練。

1966-67:比爾·拉塞爾:第一位黑人主教練

無巧不成書,就在紅衣主教退居幕後的第一個賽季,76人便開始成就輝煌。1966-67賽季,76人在威爾特-張伯倫、哈爾-格里爾、切特-沃克和比利-康寧漢姆(Billy Cunningham)的帶領下一度取得了45勝4負的驚人戰績,並最終以68勝13負結束賽季。

在新教練Russell的帶領下,本賽季的凱爾特人取得了60場常規賽勝利,排名東區第二。而新的總經理也為球隊增加了兩員老將,分別是巴里-霍威爾(Bailey Howell )和韋恩-恩布里(Wayne Embry)。季後賽第一輪凱爾特人輕鬆地淘汰尼克斯,但在經過了第二輪的5場惡戰後,球隊便敗給了如日中天的76人,並由此結束了震撼美國職業體育界的8連冠。
這是波士頓在過去10個賽季里第一次被拒於總決賽的大門外,也是凱爾特人60年代唯一輸掉的一個季後系列賽。而凱爾特人在第5場比賽最後時刻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依然不放棄的頑強風骨,凱爾特人球員向費城祝賀所表現出的職業精神,在當年的凱爾特人球迷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甚至在幾十年後依然認為那是他心中最珍貴的記憶。凱爾特人輸掉這個系列賽後,有球迷在送給球員的禮物上寫著:獻給一位真正的冠軍。

1967-1968:大逆轉 10年裡的第9個冠軍

至此,波士頓王朝開始有了衰落的跡象。1967-68賽季,球隊陣容老化,而K.C.瓊斯也在開賽前宣布退役。但是球隊並沒有放棄,他們在拉塞爾的帶領下取得了54勝28負的常規賽成績,只落後76人8場勝差排名東區第二。

東區決賽連續第四年在凱爾特人和76人之間展開角逐。前四場比賽76人就以3比1領先,而且剩下的3比賽中,有2場是費城主場,凱爾特人似乎看不到有任何反抗的機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居然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連續扳回兩局,3比3平,進入了搶七大戰。

第7場比賽過程十分驚心動魄。下半場,拉塞爾教練調整了對張伯倫的防守策略,結果曾經一個賽季場一個賽季場均50分的張伯下半場僅出手投籃兩次,全場得14分。 拉塞爾抓下26個籃板、12分。比賽還剩34秒時,凱爾特人97-95領先,然後,拉塞爾接管了比賽,他罰中一球,蓋掉了切特-沃克的投籃,搶下了格里爾投丟球的籃板,最後送出一記助攻保住了比賽的勝利。凱爾特人以100-96凱鏇而歸,在曾經大比分3:1落後的情況下,頑強的逆轉贏下了東區決賽。

“在這一時刻,這是我職業生涯最令人滿足的勝利。”賽後拉塞爾說,他無疑想起了上一年,正是費城終結了凱爾特人的八連冠,然後,他的目光便越過了費城,望向洛杉磯。”而此時此刻,我們還什麼也沒有贏得。我們得打敗湖人才能再次奪冠。”

總決賽凱爾特人也並沒有令球迷失望,他們用6場比賽解決了湖人隊,奪得了10年裡的第9個總冠軍。 這也是拉塞爾兼任教練奪得的第一個冠軍。拉塞爾也成為主流體育聯盟中第一年帶隊奪冠的黑人主教練。

1968-69:王朝的完美謝幕

凱爾特人在1968-69賽季開始逐漸失去了王者的霸氣。薩姆-瓊斯和比爾-拉塞爾已經分別到了35歲和34歲。單看常規賽,每個人都得說,凱爾特人已是強弩之末。最終球隊在常規賽中只得到了自1956-57賽季以來最少的勝場數:48場(1956-57賽季之前聯盟的常規賽只有72場),落後東區第一的巴爾的摩9個勝場。然而凱爾特人再一次在季後賽大放光芒,先後淘汰了76人和尼克斯。

總決賽凱爾特人的對手依然是湖人隊――這也是過去8年中兩隊第6次在總決賽中碰頭,而且凱爾特人在這之前的每一次對決中都扼殺了湖人隊的冠軍夢。然而這一年的湖人,有三個20+的得分手:威爾特-張伯倫、傑里-韋斯特和埃爾金-貝勒。

在張伯倫、傑里-韋斯特和埃爾金-貝勒的帶領下一開始就先聲奪人,取得了前兩場勝利,第二場裡,哈弗利切克和韋斯特對砍40+得分。

之後凱爾特人連扳兩局。第4場比賽中,高強度的對抗下,兩隊聯手貢獻了50次失誤:湖人27 次,凱爾特人23次。還剩15秒時,湖人 88:87領先,還有球權,然後,埃米特-布萊恩特(Emmette Bryant)斷球,薩姆-瓊斯跳投不進,但波士頓抓下籃板,在7秒時叫了暫停。拉塞爾布置了著名的俄亥俄掩護戰術,還剩3秒時,瓊斯跳投出手,球打上籃圈前沿,彈起來,再打在籃圈後沿上,然後――球進,壓哨絕殺!凱爾特人以89比88一分險勝湖人。

然後,兩隊各勝一場,總決賽又一次進入了搶7大戰。

這場比賽的後半段過程十分驚險,第三節里,兩隊打成60平,但凱爾特人很快把比分拉開到91-74,還剩10分鐘時,凱爾特人還以100-83領先湖人17分,但後者窮追不捨並險些翻盤。

這是比爾-拉塞爾和薩姆-瓊斯的最後一個賽季,這是拉塞爾足可傲視同儕的一個賽季:在1969年凱爾特人的18場季後賽中,拉塞爾的上場時間是場均46分鐘。只有比他年輕六歲的隊友、哈弗利切克出場時間比他高,是場均47分鐘。而拉塞爾同時擔當球隊的主教練,在沒有助理教練的情況下完成了所有的教練組工作。薩姆-瓊斯職業生涯最後一戰拿下24分,最後一投是薩姆標誌性的剛剛好躍過張伯倫指尖的跳投。

最終凱爾特人以108-106戰勝湖人,成功衛冕。寫下了六十年代籃球王朝的最後一章,一個王朝的完美謝幕。

1969-1978:後拉塞爾時代的凱爾特人們

1969-74: 王朝落幕

雖然每個凱爾特人都不希望這件事情發生,但比爾-拉塞爾還是決定退役了。至此他已經在13個賽季中拿下了11個總冠軍戒指。同時宣布退役的還有薩姆-瓊斯。雖然球隊選來了潛力新人喬-喬-懷特(Jo Jo White,原名約瑟夫-懷特,Joseph White),並得到了有4年NBA經驗的7尺內線亨利-芬克爾(Henry Finkel),但很明顯他們兩個遠不能彌補比爾-拉塞爾的空缺。在新教練湯姆-海因索恩的執教下,球隊只得到了34勝利48負的戰績,20年來首次無緣季後賽。這也正式宣告了凱爾特人王朝的落幕。

在1970-71賽季開始之前,凱爾特人對球隊陣容作出了大規模的調整。首先他們選來了6尺9寸的新秀中鋒戴夫-考恩斯(Dave Cowens)。然後約翰-哈弗里切克和有9年NBA經驗的老將唐-尼爾森(Don Nelson)成為了球隊鋒線上的首發。而同為24歲的唐-錢尼(Don Chaney)和喬-喬-懷特則在後場提供支援。然而凱爾特人只取得了44勝38負的戰績並再一次被拒於季後賽的大門外。本賽季考恩斯和波特蘭的喬夫-佩特里(Geoff Petrie)一同獲得了最佳新秀的殊榮,這也是歷史上唯一一次兩名新秀同時被評為最佳。

值得慶幸的是比爾-拉塞爾的退役留下的餘波只影響了凱爾特人兩個賽季。在1971-72賽季,他們奪得了56勝26負的不俗戰績並成為了大西洋賽區的冠軍。此時哈弗里切克已經成為了球隊的絕對核心,他的場均27.5分和7.5次助攻分別排在聯盟的第3位和第5位。

與此同時,他的隊員考恩斯每場能貢獻15.2個籃板。然而這個時候的凱爾特人已經無力在季後賽中更進一步。在用6場比賽淘汰亞特蘭大以後,他們在東區決賽被紐約淘汰。

1972-73賽季凱爾特人繼續進步中。休賽期間球隊的唯一變動就是從菲尼克斯太陽得到了擅長籃板拼搶的保羅-塞拉斯(Paul Silas)。本賽季哈弗里切克依然表現出色,平均每場為球隊拿下23.8分;而考恩斯則依靠20.5分16.2籃板的出色數據得到了MVP稱號。

此時的凱爾特人仿佛回到了王朝時代:他們能在每場比賽中比對手製造出更多的快攻機會,搶下更多的籃板和送出更多的助攻。球隊的常規賽戰績為68勝14負,只比之前的常規賽總勝場紀錄少一場。即使如此,凱爾特人依然沒為總冠軍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們的季後賽只旅重複了上賽季的劇本:先淘汰亞特蘭大然後被紐約淘汰。

短短的兩年間,凱爾特人已經重新成為一支攻守平衡並且在常規賽表現出色的隊伍,而且他們也十分渴望能再次奪得總冠軍。1973-74 賽季球隊的首發陣容沒有變化,依然是由約翰-哈弗里切克,保羅-塞拉斯和戴夫-考恩斯組成的前場,加上由唐-錢尼和喬-喬-懷特領銜的後衛線。而唐-尼爾森和保羅-韋斯特法爾(Paul Westphal)則是球隊板凳席上最可靠的火力輸出點。在以56勝26負的戰績再次登上大西洋賽區榜首後,凱爾特人在東區決賽輕鬆淘汰尼克斯,殺人總決賽。

1974-75: 刻骨銘心的總決賽

凱爾特人再總決賽遇上了由卡里姆-阿卜杜爾-賈巴爾領銜的密爾沃基雄鹿隊,這也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總決賽對決之一。前四場比賽之後兩隊打成平局。凱爾特人取得了第5場比賽的勝利之後,原本有機會在自己的主場淘汰對手,但阿卜杜爾-賈巴爾在第6場比賽的最後階段的一個勾手把總決賽的懸念帶回了密爾沃基。在第7場比賽中,考恩斯成了凱爾特人的定海神針,他一共得到28分並帶領球隊在5年之內重新稱王。

1974-75賽季凱爾特人又一次獲得了大西洋賽區的頭號種子。雖然球隊並沒有一個統治性的內線球員,但出色的攻守平衡依然不斷令他們得到勝利。考恩斯在賽季中段腳部受傷,但球隊出色的板凳深度彌補了他缺席帶來的影響。在取得了60勝22負的常規賽戰績以後,他們在東區決賽中遭到了常規賽戰績同為60勝22負的華盛頓子彈隊的淘汰。

1975-76: 無間道

1975-76賽季開始之前,唐-錢尼宣布離開凱爾特人並加盟ABA。為了填補他出走後球隊的後場空缺,凱爾特人用保羅-韋斯特法爾換來了太陽隊的查理-斯科特。斯科特在之前的三個賽季的場均得分都超過了20分。雖然球隊的替補席已經不能與之前幾個賽季的相提並論,但凱爾特人依然以54勝28負的聯盟第二好戰績獲得了分區冠軍。季後賽球隊過關斬將並殺入總決賽。

巧合的是球隊的總決賽對手正是太陽隊。綠衫軍先聲奪人,連取兩場勝利;接著太陽連扳兩局,2比2平。第5場比賽是聯盟歷史上最緊張刺激的比賽之一。在比賽只剩下不到一分鐘的時候太陽隊還落後5分,但韋斯特法爾幾乎憑著一己之力幫助太陽追回了比分並把比賽送入加時。

第一次加時結束後,兩隊依然戰平。第二次加時最後兩秒,約翰-哈弗里切克的投籃令凱爾特人反超1 分,然後球隊憑藉一個技術犯規的罰球把領先優勢擴大到2分。然而頑強的太陽隊並沒有放棄,加菲爾德-赫德(Garfield Heard)最後時刻的命中把比賽拖入了第三個加時。最終凱爾特人以128比126兩分優勢險勝對手,結束了這場NBA歷史上歷時最長的總決賽。就在兩天后凱爾特人奪下了隊史上第13面總冠軍旗幟。

1976-78: 短暫乾涸期

連續5年獲得大西洋區冠軍後,凱爾特人在1976-77賽季進入了短暫的衰退期。除了36歲的約翰-哈弗里切克已經開始跟不上球隊節奏以外,查理-斯科特和戴夫-考恩斯分別由於傷病和私人事務而各自缺席了半個賽季和兩個月。球隊的鋒線變得面目全非,西德尼-維克斯(Sidney Wicks,通過與開拓者的交易中得到)和柯蒂斯-勞維(Curtis Rowe,通過三方交易從活塞得到,凱爾特人在交易中把保羅-塞拉斯送到了掘金)擔當首發的效果並不理想,他們兩人看來並不適應新球隊的戰術系統。

常規賽結束後,凱爾特人取得了44勝38負的成績,在分區中排名第2。季後賽第一輪波士頓淘汰了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但在接下來的半決賽中惜敗於76人。

1977-78賽季只能用“失敗”兩字來形容。主教練湯姆-海因索恩在賽季中段被開除,取而代之的是前凱爾特人球員薩奇-桑德斯。此時球隊的戰績為11勝利23負。接著球隊又在賽季中段用查理-斯科特從湖人處換來了唐-錢尼和在此賽季初幾乎一拳把魯迪-湯姆賈諾維奇(Rudy Tomjanovich)打死的科米特-華盛頓(Kermit Washington)。喬-喬-懷特由於腳傷而缺席36場比賽的訊息對球隊無疑是雪上加霜。最終凱爾特人只得到了32場勝利,這也是他們自1949-50以來得到的最少常規賽勝場。

1978-1988:伯德延續凱爾特人榮耀

1978-79: 前奏

在1978-79賽季開始之前,凱爾特人被捲入到了一場複雜的交易中。當時的球隊擁有者伊爾夫-列文(Irv Levin)在波士頓並不受歡迎,於是他與布法羅勇敢隊的擁有者約翰-布朗(John Y. Brown)達成了互換球隊的協定。之後聯盟批准了列文把勇敢隊遷到聖迭哥的要求,並最終更名為快船隊。

這個交易還涉及到7名隊員的互換。波士頓送出了1978年的一輪新秀弗里曼-威廉士(Freeman Williams),替補中鋒凱文-昆內特(Kevin Kunnert),大前鋒科米特-華盛頓和西德尼-威克斯(Sidney Wicks);得到了內特-阿奇巴爾德(Nate Archibald),比利-奈特(Billy Knight),馬文-巴恩斯(Marvin Barnes)和兩個未來的首輪選秀權。最重要的是,球隊保留了之後用來選擇拉里-伯德(Larry Bird)的選秀權。

約翰-哈弗里切克宣布退役,注定了這是個低迷的賽季。開局的14場比賽里凱爾特人只得到了兩場勝利,這也直接導致了主教練桑德斯的下課。戴夫-考恩斯兼任教練也並沒有為球隊帶來太大的轉機,最後球隊跌到了大西洋賽區的倒數第一位,戰績是可憐的29勝53負。

1979-80: 谷底反彈——歡迎伯德

凱爾特人在1979年的選秀大會迎來了曙光。當年的NCAA的兩支決賽球隊分別是由拉里-伯德領銜的印第安納和由魔術師埃爾文-詹森(Earvin "Magic" Johnson)領銜的密西根州立,後者也贏得了最後的冠軍。賽季結束後拉里-伯德和魔術師詹森分別加盟NBA的凱爾特人和湖人,從此兩人的對決使聯盟得到了空前的關注。

雖然魔術師在新秀賽季就幫助湖人隊拿下了總冠軍,但伯德也不甘示弱地以場均21.3分10.4籃板和4.5次助攻的成績單拿下了當年的最佳新秀。在經歷了兩個賽季的低潮後,凱爾特人本賽季在新秀核心拉里-伯德的帶領下重回輝煌,他們的前場陣容由塞德里克-麥克斯維爾(Cedric Maxwell),伯德和考恩斯組成;而後衛線上的克里斯-福特(Chris Ford,通過與活塞的交易中得到)和內特-阿奇巴爾德也表現不俗。阿奇巴爾德在之前的三個賽季由於受到傷病的困擾而表現平平,而本賽季他似乎已經完全擺脫傷病,場均送出聯盟第二高的8.4次助攻。

本賽季凱爾特人強勢回歸,常規賽61勝21負,比上一個賽季多出了32場勝利。這也是NBA的記錄,直到1989-90賽季才被馬刺打破。巨大的進步也為新上任的主教練比爾-菲奇(Bill Fitch)帶來了最佳教練的殊榮。季後賽第一輪凱爾特人橫掃休斯頓,然而卻在第二輪遭到了76人的淘汰。

1980-81: 華麗再現
1980-81賽季的凱爾特人隊1980-81賽季的凱爾特人隊

1980-81賽季前夕凱爾特人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球隊用狀元簽和13號簽從金州勇士換來了羅伯特-帕里什(Robert parish)和3號簽並選來了凱文-麥克海爾(Kevin McHale)。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戴夫-考恩斯在訓練營開始後宣布了退役的訊息。

雖然球隊失去了考恩斯,但他們的陣容還是十分華麗。伯德,塞德里克-麥克斯維爾,帕里什,Ford和阿奇巴爾德組成了球隊的先發,而麥克海爾,傑拉德-亨德森(Gerald Henderson),里基-羅比(Rick Robey)和ML-卡爾(M. L. Carr)則在板凳上為球隊提供源源不絕的火力。最後凱爾特人在常規賽的最後一天以62勝20負、一場勝場的微弱優勢壓倒76人登上大西洋賽區榜首。

在常規賽落幕以後,兩隊又於東區決賽碰頭。在“J博士”朱利葉斯-歐文(Julius "Dr. J" Irving)的帶領下76人贏得了前四場比賽中的三場,但頑強的凱爾特人連扳三場(第5和第6場以2分的優勢獲勝,關鍵的第7戰中伯德在最後時刻的進球令最終比分定格在91比90),順利進入總決賽。

總決賽凱爾特人的對手是當年的黑馬,常規賽只取得40勝42負戰績的休斯頓火箭隊。然而摩西-馬龍(Moses Malone)帶領的火箭隊顯然獨木難支。凱爾特人毫無懸念得贏得又一面總冠軍旗幟。

1982-84: 重組

如果用凱爾特人自己的標準來衡量的話,接下來的兩個賽季是令人失望的。雖然1981-82賽季球隊拿下了常規賽的63場勝利,然而他們在東區決賽被76人淘汰,失去了爭奪總冠軍的機會;接下來的一年球隊滑落到大西洋賽區第二位,然後在東區半決賽遭到了雄鹿的淘汰。

接連地無緣總決賽令對內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最終導致主教練比爾-菲奇的下課。紅衣主教任命KC-瓊斯為球隊的新教練,而後者也對球隊的後場陣容進行了調整。他把從太陽隊換來的丹尼斯-詹森(Dennis Johnson)推到了首發的位置,與傑拉德-亨德森組成先發後場。而凱文-麥克海爾則繼續在板凳上為球隊提供有效的幫助。

本賽季球隊取得了62場常規賽勝利。伯德得到了第一個MVP獎盃,麥克海爾則獲得了第一個最佳第六人的稱號。季後賽中凱爾特人過關斬將,分別淘汰華盛頓,紐約和密爾沃基,最後與湖人隊在總決賽相遇。

湖人隊的季後賽戰績為11勝3負,而在本次總決賽中他們也為凱爾特人製造了不少的麻煩。整個總決賽進行得十分緊湊:湖人隊先是輕鬆得贏得了第1場比賽;第2場比賽凱爾特人憑藉傑拉德-亨德森在常規時間最後一秒的搶斷和上籃把比賽拖入加時,並在加時賽中以124比121拿下比賽;接著湖人贏得了第3場比賽,但凱爾特人憑藉第4場的加時勝利扳平總比分;之後兩隊各拿下一場比賽後,總比分變成了3比3平。凱爾特人在之前所有的總決賽第7場比賽都不曾告負,這次也不例外。最終他們以111比102再次成功登頂。

1984-85: 湖人的復仇

球隊在休季期間繼續對陣容作出調整。他們把傑拉德-亨德森送到了西雅圖超音速並把丹尼-安吉(Danny Ainge)推上了首發的位置。伯德在本賽季依然繼續著他的出色表演,並以場均28.7分連莊MVP。而麥克海爾也以場均19.8分連續第二年獲得了最佳第六人的稱號。整個常規賽和季後賽只是凱爾特人和湖人兩隊在總決賽再次相遇的前奏,最終兩隊分別獲得63勝利和62勝並輕鬆地淘汰了各自的季後賽對手。

本次總決賽是兩隊在歷史上的第9次會師,而在之前的8次對絕中凱爾特人都成功地淘汰對手並奪得冠軍。本次總決賽以凱爾特人以148比114大比分蹂躪對手拉開了帷幕——當所有的凱爾特人球迷都認為球隊將第9次壓倒湖人之際,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在卡里姆-阿卜杜爾-賈巴爾統治級的發揮下湖人隊連續拿下了之後的四場比賽,首次在總決賽淘汰凱爾特人,並奪得了當年的總冠軍。

1985-86:第16次登頂

如果在之前還有誰懷疑拉里-伯德是否有資格成為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的話,那么伯德在1985-86賽季的表現足以令他們改變看法。本賽季伯德在場上無所不能,平均每場比賽拿下聯盟第4高的25.8分,第7高的9.8個籃板和第9高的2.02次搶斷。除此以外,他的罰球和三分命中率分別是聯盟最高的89.6%和第4高的42.3%。平均每場6.8次助攻也是在凱爾特人隊中最高的。這些出色的數據為伯德帶來了連續第3個MVP稱號,而在他之前只有兩個人獲得了這個成就:比爾-拉塞爾和威爾特-張伯倫。

除了伯德以外,凱爾特人的其他球員也有著出色的發揮。凱文-麥克海爾場均得到21.3分,而從快船隊轉會過來的比爾-沃頓(Bill Walton)也從傷病中恢復了過來,常規賽出戰80場並以場均7.6分6.8個籃板的成績單獲得了最佳第六人的稱號。季後賽凱爾特人猶如君臨天下,三輪系列賽中只輸了一場並再次進入總決賽。那邊廂的湖人在西區總決賽遭到了火箭的淘汰,於是總決賽便在凱爾特人與火箭之中展開。雖然火箭擁有雙塔哈基姆-奧拉朱旺(Hakeem Olajuwon)和拉爾夫-桑普森(Ralph Sampson),但他們顯然不是如日中天的凱爾特人的對手。最終凱爾特人以6場比賽淘汰對手,獲得了球隊的第16座總冠軍獎盃。

1986-88: 斷層

在接下來的選秀大會中凱爾特人用手中的2號簽選來了瑪麗蘭大學的潛力新人蘭-拜阿斯(Len Bias),然而兩天后他就因為過度服用古柯鹼離開了人世,球隊的新人補充計畫也因此完全迷失了方向。開賽後球隊的主要板凳隊員的傷病令主教練KC-瓊斯不得不把獲取勝利的重擔完全交給了先發隊員。當季後賽來臨時,這種無奈的選擇便開始困擾著凱爾特人。

然而拉里-伯德再一次用自己出色的表現挑起了球隊。東區決賽面對活塞的強力挑戰,他展示了自己在球場上的統治能力。在關鍵的第5戰,活塞在全場比賽還剩下5秒的時候領先1分並擁有球權。令人激動的一幕發生了:伯德搶斷了伊賽亞-托馬斯(Isiah Thomas)的界外發球並傳球並助攻隊友丹尼斯-詹森上籃得分,鎖定勝利。最終凱爾特人在第7場比賽以117比114驚險地淘汰了活塞。

然而這7場大戰似乎已經耗盡了凱爾特人的所有能量,所以當球隊在4年之內第3次面對湖人隊的時候,他們已經變得心有餘而力不足。6場比賽過後凱爾特人第二次在總決賽遭受湖人的淘汰。

1987-88賽季的凱爾特人已經變得老態龍鍾,然而年齡問題並沒有過多的影響球隊在常規賽的表現。本賽季伯德和麥克海爾場均分別拿下29.9和22.6分,而詹森平均每場送出7.8次助攻。球隊在常規賽奪得了57勝25負的出色戰績,領先同區的華盛頓和紐約19個勝場。然而球隊在東區決賽再次面對活塞的時候明顯出現了疲態,最終在第6戰被對手淘汰。

1988-1997:滑向低谷

1988-92: 掙扎

衰退看來已經成了不可避免的事。1988-89賽季開賽前吉米-羅傑斯(Jimmy Rodgers)取代KC-瓊斯成為球隊主教練。而在6場比賽後,伯德因為要接受移除碎骨的手術而休戰,這對本來就不被看好的凱爾特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在伯德的9個賽季里球隊的平均常規賽戰績為61勝;伯德缺陣後他們只取得了可憐的42場勝利,並在季後賽第一輪遭到了活塞的淘汰。本賽季球隊的唯一亮點是二年級生雷吉-劉易斯(Reggie Lewis)的爆發。在他的新秀賽季他只在8.3分鐘的出場時間內拿下4.5分;而在本賽季他填補了球隊因為失去伯德而出現的得分空洞,場均拿下18.5分。

1989-90賽季球隊後衛布萊恩-肖(Brian Shaw)出走義大利聯賽。 伯德走出了傷病的陰影,而36歲的羅伯特-帕里什則繼續著高效的演出,場均拿下15.7 分和 10.1 個籃板。常規賽凱爾特人比上賽季多勝了10場,在大西洋賽區只落後於52勝30負的76人,排名第二。季後賽第一輪凱爾特人面對尼克斯,取得了頭兩場的勝利,其中第二戰球隊取得了157分的高分。然而紐約在派屈克-尤因(Patrick Ewing)的帶領下強勢反彈,連續贏下接下來的3場比賽淘汰凱爾特人。

1990-91賽季球隊再次換帥,新任主教練是克里斯-福特(Chris Ford)。本賽季肖回歸,而由他和雷吉-劉易斯組成的年輕後場在球隊的跑轟戰術中如魚得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秀迪-布朗(Dee Brown)在替補席中有著不錯的表現。在賽季前半段凱爾特人無人能擋,取得了29勝5負的戰績。然而拉里-伯德的背傷導致球隊在下半程的比賽里變得狼狽不堪。最終他們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季後賽,並在東區半決賽里被活塞淘汰。

1991-92賽季球隊繼續受到了傷病的困擾,伯德,迪-布朗和麥克海爾都因傷缺席了不少比賽。然而福特卻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在他的指揮下劉易斯成為了球隊的領袖,場均拿下20.8分。凱爾特人在賽季末段的最後16場比賽中拿下了15場勝利,與紐約一同取得了51勝31負的戰績。而由於凱爾特人在兩隊在常規中的交鋒里占有優勢,因此他們成為了分區的冠軍。

然而球隊在季後賽中依然顯得有心無力,伯德在兩輪比賽中只出戰了4場。最終凱爾特人在半決賽不敵騎士。

1992: 傳奇退役

1992年,拉里-伯德加入美國夢之隊並參加了巴塞羅納奧運會。在奪冠後,由於背傷的困擾他決定宣布退役,NBA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就這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劃上了句號。在13個賽季里,伯德共得到了21791分,獲得了三個MVP頭銜,一個年度最佳新秀頭銜並帶領凱爾特人奪得了三座NBA總冠軍獎盃。另外他曾12次入選全明星,9次進入NBA最佳陣容。

相比起這些成就,拉里-伯德的職業生涯更由於他和魔術師詹森之間的對抗而被銘記。他們兩名天才球員曾經3次在總決賽的擂台上進行對決,而這3個系列賽也被認為是NBA歷史上其中3個最經典的總決賽。伯德全面的天賦,完美的絕殺和提升隊友表現的能力是不可超越的。

1992-93: 悲劇再臨

1992-93賽季開賽前凱爾特人簽下了紐約的自由人澤維爾-麥克丹尼爾(Xavier McDaniel)。然而隨著伯德的退役,羅伯特-帕里什和凱文-麥克海爾的衰老(分別40歲和35歲,後者的膝蓋還有傷),球隊要面臨的將是一個漫長的賽季。在賽季初段的前10場比賽,凱爾特人只取得了兩場勝利。在輸掉了1992年最後一場比賽後,球隊的成績為12勝17負。然而在新年到來後,凱爾特人卻觸底反彈,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取得了36勝17負的不俗戰績。最終的常規賽成績為48勝利34負。

球隊在季後賽里的表現十分令人失望。面對聯盟4支最新加進球隊中第2支進入季後賽的夏洛特黃蜂,凱爾特人在4場比賽後就遭到了淘汰。在第一場比賽中雷吉-劉易斯由於心律不齊而暈倒,這也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1993年7月27日,劉易斯在波士頓布蘭迪斯大學練習投籃的時候心臟病發作並再次昏迷並不治去世,終年27歲。

1993-94: 直線下滑

由於雷吉-劉易斯的去世和凱文-麥克海爾宣布退役,凱爾特人在接下來的賽季只取得了32勝50負的戰績,這是自1978-1979賽季(拉里-伯德加進球隊的前一個賽季)最差的。

球隊內部陰雲密布,而唯一的一縷曙光是新秀迪諾-拉德加(Dino Radja)。拉德加來自克羅埃西亞,是當時隊內的第二得分手,平均每場貢獻15.1分。本賽季他入選了NBA新秀第二隊,他也是凱爾特人歷史上第六個在新秀賽季取得1000分以上的球員(前面的5位球員分別是:拉里-伯德, 鮑勃-庫西,,湯姆-海因索恩,,戴夫-考恩斯和 約翰-哈弗里切克)。迪-布朗在本賽季場均貢獻15.5分,成為凱爾特人的得分王。而謝爾曼-道格拉斯(Sherman Douglas)則以場均8.8次助攻位列全聯盟第7。

休季期間羅伯特-帕里什離開球隊並以自由球員的身份與黃蜂簽約。作為隊內最後一個1986年冠軍陣容中的球員,他的離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經歷了一個失望的賽季後,凱爾特人任命前隊員ML-卡爾為總經理,同時簽下自由球員多米尼克-威爾金斯(Dominique Wilkins)和帕維斯-艾利森(Pervis Ellison)

1994-95: 再見,波士頓花園球場

1994-95賽季是凱爾特人在波士頓花園球場的最後一個賽季。在賽季末段球隊一路狂飆並最終以獲得了東區第8,然而35勝47負的戰績距比頭位球隊少了22個勝場。後來凱爾特人在季後賽第一輪便遭到魔術的淘汰。

本賽季凱爾特人的後場球員開始變得成熟。謝爾曼-道格拉斯在賽季初段由於傷病缺席了17場比賽,而他在賽季後半段復出後表現不俗,場均得到14.7分並送出6.9次助攻。迪-布朗打出了自加入NBA以來最好的數據,場均拿下15.6分,並且成為凱爾特人陣中上場時間最多的球員。

第9位新秀埃里克-蒙特羅斯(Eric Montross)本賽季交出了場均10.0分和7.3籃板的成績單,併入選新秀全明星陣容。他的命中率為53.4%,全聯盟排名第13並為新秀最高。而多米尼克-威爾金斯和迪諾-拉德加也為球隊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前者場均得到17.8分和5.2籃板,後者17.2分8.7籃板。然而威爾金斯已經開始衰退,他本賽季的場均得分是職業生涯最低(前一賽季26.5分)。

賽季結束後凱爾特人宣布辭退主教練克里斯-福特。在他帶隊的5個賽季里,福特帶領球隊取得了222勝利188負。

1995-96: 深陷泥潭

1995-96賽季凱爾特人來到了全新的主場艦隊中心球館,而ML-卡爾也被任命為新主教練。然而在球場上球隊重複著上賽季的低迷,這也是他們自1946-50賽季以來第一次經歷三個連續的令人失望的賽季。

在這個33勝49負的賽季里球隊僅有的兩個亮點為:12月份取得了6連勝;4月4號凱爾特人在落後19分的情況下翻盤魔術,結束了後者對陣東部球隊的51連勝。

而在球員方面,達納-巴羅斯(Dana Barros)在1月12月對陣紐約的比賽前連續89場比賽至少投進一個三分球,創下了NBA的紀錄。而迪諾-拉德加則是球隊中表現最突出的球員,在2月28日對陣黃蜂的比賽受傷休戰之前,他場均得到19.7分和9.8籃板。

此後後衛大衛-韋斯利(David Wesley)挑起了球隊的得分重擔,在三月份以50%的命中率平均每場拿下18.1分並帶領球隊獲得了8勝8負的戰績。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第一個取得50%命中率的月份。而新秀埃里克-威廉士(Eric Williams)也顯示出了自己的潛力,平均每場得到10.7分併入選新秀全明星陣容。

1996-97: 不堪回首

1996-97賽季對於凱爾特人來說是一個痛苦的賽季。隊中的受傷病困擾的球員加起來共缺席

在五名主要球員(弗蘭克-布里科斯基(Frank Brickowski),迪-布朗,達納-巴羅斯,迪諾-拉德加和格雷格-邁納(Greg Minor))都分別因為傷病而缺席大量比賽的情況下,新秀安托萬-沃克(Antoine Walker)和埃里克-威廉士的表現出色。

沃克平均每場拿下17.5分,在當年的新秀中排名第三。同時他也成為了凱爾特人史上第七名在新秀賽季取得1000分以上的球員。而潛力前鋒威廉士的場均得分也達到了15分。另外一方面,里克-福克斯(Rick Fox)和大衛-韋斯利的場均搶斷數分別進入了聯盟的前十位,其中福克斯共成功搶斷167次,超過了之前拉里-伯德創下的單季搶斷數166次的隊史紀錄。

休季期間,包括福克斯和韋斯利在內的共10名球員相繼離開了凱爾特人。然而對於球隊來說,任命曾在1995年帶領肯塔基大學奪取了NCAA的冠軍的里克-皮蒂諾(Rick Pitino)為球隊總經理和總教練才是夏天裡最徹底的改變。此時的皮蒂諾肩負著無數人對於復興波士頓王朝的渴望。

在之後的選秀大會,皮蒂諾用分別在第三順位和第六順位選來了昌西-比盧普斯(Chauncey Billups)和羅恩-默瑟(Ron Mercer,後者曾經在肯塔基為皮蒂諾打過球)。這兩名新秀在接下來的賽季將凱爾特人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同時,在凱爾特人度過了兩個重建賽季的ML-卡爾脫下了隊服,正式加進球隊的管理層,任職球隊發展部主管。

1997-2006:從雙子星到青年近衛軍

1997-98: 真理降臨

里克-皮蒂諾成為了總經理和總教練後,向球隊和球迷許下了承諾:他會“付出比紅衣主教所付出過的更多的努力”使凱爾特人重回輝煌。

而在接下來的這個賽季,凱爾特人看來已經回到了正軌上。在開季的第一場比賽里,凱爾特人以92比85擊敗了衛冕冠軍公牛隊。最終球隊在常規賽中取得了36勝46負的戰績,比前一個賽季多贏了21場比賽。

凱爾特人在開季時花名冊中的球員是全聯盟最年輕同時也是最缺乏經驗的,然而他們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球隊在逼迫對手失誤次數(20.56)和搶斷次數(12)上分別位列全聯盟第一。就像他們魅力非凡的教練一樣,所有球員都十分敬業。在整個賽季里,他們幾次從連敗中反彈。球隊中的年輕球星安托萬-沃克更是激情四射。

21歲的沃克是隊中的得分王(場均22.4分,聯盟第五)和籃板王(場均10.2個籃板,聯盟第七)。在1月7日對陣華盛頓奇才的比賽中,他獨取49分,創下了90年代歷來球隊的單場得分紀錄。本賽季他入選全明星陣容,這也是1992年以來第一次有凱爾特人球員成為全明星。

同時新秀羅恩-梅瑟也在本賽季大放異彩,證明了自己的得分和防守能力。他場均得到全隊第二高的15.3分。3月19日對陣火箭的比賽是他新秀賽季的代表作:砍下31分並成功搶斷6次。

在二月的交易季節里,皮蒂諾通過交易得到了一流後衛肯尼-安德森(Kenny Anderson)。在本次與猛龍的7人交易中,凱爾特人送出昌西-比盧普斯,迪-布朗,約翰-托馬斯(John Thomas)和羅伊-羅傑斯(Roy Rogers),得到肯尼-安德森,波派-瓊斯(Popeye Jones)和贊-塔巴克(Zan Tabak)。雖然受到傷病困擾,安德森依然在他上場的16場比賽中頑強地帶領著凱爾特人取得了8場勝利。

在經歷了一個痛苦的賽季(1996-97)後,凱爾特人在這個賽季可謂苦盡甘來。雖然球隊在前一年錯失了蒂姆-鄧肯(Tim Duncan),然而他們在98年的選秀中用第十順位“偷”到了保羅-皮爾斯。沒有人預料到之前的前三熱門皮爾斯的身價居然在選秀大會中爆跌不止;而皮爾斯的到來也為凱爾特人的球迷帶來了新的希望。

1998-99: 新秀領銜

皮爾斯剛來到NBA便全面爆發,成為了縮水賽季的第一個月(2月)的最佳新秀。被一再推遲的開賽日期並沒有影響他的狀態,最終他在自己的新秀賽季里取得了場均16.5分,6.4個籃板和1.71次搶斷的成績單,並毫無異義地進入了新秀第一隊。

皮爾斯,安托萬-沃克和羅恩-梅瑟組成了凱爾特人的得分中堅,然而球隊的戰績卻遠不如三人組華麗。本賽季球隊只得到了19勝31負。

3月11日,凱爾特人用安德魯-德克勒克(Andrew DeClerq)和一個首輪選秀權從騎士換來了中鋒維塔利-波塔潘科(Vitaly Potapenko)。在之後的33場比賽里,他場均為球隊拿下10.8分和7.2個籃板。

1999-2000: 嶄露頭角

接下來的賽季,人們開始感受到了隊中兩位最好的球員安托萬-沃克和保羅-皮爾斯的潛力和領導能力。沃克和皮爾斯分別場均拿下全隊最高和第二高的20.5分和19.5分。而沃克和肯尼-安德森是隊中兩名打滿82場比賽的球員,前者更是隊中唯一一名上場超過3000分鐘的球員(3003分鐘)。

本賽季凱爾特人以搶斷和賭博式防守而聞名於聯盟:全隊共完成了795次搶斷,場均9.7次搶斷也是NBA最高的。皮爾斯是全隊的搶斷王,而場均2.08次搶斷也是聯盟第二多。

最終凱爾特人得到了35場勝利,在大西洋賽區排名第五。球隊在主場比賽中取得了26勝15負的好成績,而26場勝利也是球隊移師艦隊中心球館後取得的單季最多勝場。然而客場9勝32負的戰績卻十分慘不忍睹。在賽季的最後13場比賽里,凱爾特人取得了其中的9場勝利,這也是自1992-93賽季(28勝13負)以來球隊最好的主場紀錄。

2000-2001: 雙子星閃耀
保羅-皮爾斯和安托萬-沃克保羅-皮爾斯和安托萬-沃克

本賽季,兩名新生代球星安托萬-沃克和保羅-皮爾斯開始大放光芒。他們場均分別貢獻23.4分(聯盟第11)和25.3分(聯盟第8)。皮爾斯是全隊唯一一名打滿82場比賽的球員,而沃克由於出席喪禮而缺席了一場比賽。這也令他在1999年1月5日開始的連續參加129場比賽的個人紀錄被終結。

皮爾斯也是自1987-88賽季的拉里-伯德以來第一個單季取得2000分以上的凱爾特人球員,本季他的總得分為2071分。在獲得罰球次數方面他也以738次打破了由塞德里克-麥克斯維爾在1978-79賽季創下的716次的隊史紀錄。在三月份皮爾斯的表現神勇無比,以場均30.3分,7.2個籃板,3.4次助攻和1.6次搶斷的數據榮膺月最佳球員。

沃克在本賽季三分起手603次,命中221球,這兩個數字均為聯盟最高,同時也創下了隊史紀錄。同時他也是本賽季聯盟中唯一一個在得分(23.4)、籃板(8.9)、助攻(5.5)和搶斷(1.70)等四項數據都名列前二十的球員。他平均每場比賽上場41.9分鐘,位列全隊第一和全聯盟第三。

“雙子星”場均為球隊貢獻48.7分,在全聯盟中僅次於湖人隊沙奎爾-奧尼爾(Shaquille O'Neal)和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的57.2分。

由於里克-皮蒂諾的請辭, 1月8日,吉姆-奧布萊恩(Jim O'Brien)正式被任命為球隊的臨時總教練。當他接過帥位的時候,球隊的戰績為12勝22負。然而在1月10日他帶隊獲得了首場NBA的勝利後,凱爾特人之後的48場比賽中取得了50%勝率的不俗戰績。奧布萊恩也因此在4月24日被正式任命為球隊的第14任主教練。

2001-2002: 40勝的味道

在吉姆-奧布萊恩的帶領下,凱爾特人常規賽取得了49勝33負的戰績。這是球隊自1991-92賽季(在克里斯-福特的執教下取得51勝31負)以來第一次在常規賽取得40場以上的勝利。22勝19負的客場戰績則是自1989-90賽季以來球隊的最好客場成績。在強勁反彈的作用下,凱爾特人自1994-95賽季以來第一次進入季後賽,並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東區決賽。雖然最終被新澤西籃網隊淘汰,凱爾特人依舊在整個季後賽中得到了9勝7負的好成績。不得不提的是球隊在季中所做的一次關鍵的交易:2月20日凱爾特人送出蘭迪-布朗(Randy Brown),喬-詹森(Joe Johnson),米爾特-帕拉西奧(milt Palacio)和一個有保護的2002年首輪選秀權,從太陽得到羅德尼-羅傑斯(Rodney Rogers)和托尼-德爾克(Tony Delk)。這樁交易增強了凱爾特人的整體實力,並幫助球隊取得了更多的勝利。

與之前幾個賽季一樣,雙子星依舊是凱爾特人的領軍人物。保羅-皮爾斯再次打滿82場比賽,並以2144分的總得分成為了凱爾特人隊史上第一位聯盟總得分王。同時他也是自拉里-伯德以來第一名連續兩個賽季得到2000分以上的凱爾特人球員(伯德在1985-89年連續4個賽季總得分超過2000分)。

另一邊廂沃克由於傷病缺席了一場比賽,“只”出戰了81場比賽。他是聯盟中4個場均取得得分20+(22.1),籃板數7+(8.0)和助攻數5+(5.0)的球員之一。在三分球起手(645次)和命中數(222球)方面,他連續第二年成為聯盟的領頭羊。在一月份,沃克和皮爾斯毫無異議地同時成為東部月最佳球員,隨後他們也一同成為東區全明星隊員。

本賽季凱爾特人在兩項重要的統計數據中有了顯著的進步。球隊的場均失誤數不到14次,在NBA中位列5(少)。事實上,凱爾特人整個賽季共只有1114次失誤,這是自1973-74賽季以來全隊最小的失誤數字。令一方面,球隊的9.67次場均搶斷數是全聯盟最高的。

2002-2003: 新老闆

在2002年的最後一天裡,由格魯斯貝克家族和其他投資人(包括H. Irving Grousbeck,Wycliffe Grousbeck,Steve Pagliuca,Robert Epstein,David Epstein和John SVENSON)組成的波士頓體育夥伴公司(Boston Basketball Partners L.L.C.)成功從保羅-加斯頓(Paul Gaston)手中收購了凱爾特人。保羅-加斯頓從1992年開始的10年裡一直掌控著凱爾特人的股份,而這樁收購也使凱爾特人的控股權自1964年沃爾特-布朗去世以來第一次回到波士頓當地人的手中。

球隊的兩名隊長保羅-皮爾斯和安托萬-沃克繼續著前兩賽季的出色表現,25.9和20.1的場均得分為凱爾特人帶來了另外一個勝場40+的賽季(44勝38負)。這也是自1991-92和1992-93賽季以來球隊第一次連續兩個賽季拿下40場以上的勝利。伴隨著高得分的貢獻,兩名隊長的上場時間也十分值得關註:沃克共出戰3235分鐘,場均41.5分鐘排名聯盟第四;而皮爾斯則出戰了3096分鐘,場均39.2分鐘。皮爾斯又一次突破賽季得分2000+,成為自伯德以來第一名凱爾特人球員在連續3賽季里得分超過2000。兩名隊長貢獻了全隊47.6%的得分,除了分別獲得一次周最佳球員以外,他們還同時成為東區全明星球員。皮爾斯得到的罰球機會和命中數(753罰604中,80.2%)都高居NBA第一併打破了凱爾特人的隊史紀錄。他還成為了2002年世錦賽美國隊中的一員。

本賽季凱爾特人場均成功搶斷對手8.78次,排名聯盟第四;而他們的場均失誤只有13.99次,排名聯盟第七。同時球隊的三分球也是他們的制勝法寶,無論是出手次數還是命中數都高居聯盟第一(2155投719中,33.4%)。同時2155次出手也打破了達拉斯小牛隊在1995-96賽季創造的2039次的NBA歷史紀錄。

凱爾特人成功地打進了季後賽。然而球隊在第一輪淘汰了步行者後便在東區半決賽不敵籃網。這也是球隊連續第二年在季後賽遭到網隊的淘汰。

2003-2004: 丹尼-安吉回歸

當隊員們在03季後賽里與籃網鏖戰不休之時,球隊管理層在5月9日宣布前凱爾特人球員丹尼-安吉將會回歸球隊並接任總經理一職。在選秀日,安吉用選擇特洛伊-貝爾(Troy Bell)和鄧台-瓊斯(Dahntay Jones)的權力與灰熊隊交換選擇馬庫斯-班克斯(Marcus Banks)和潛力高中生肯德里克-帕金斯(Kendrick Perkins)的權力。

就在凱爾特人上下在訓練營開始為新賽季做準備的時候,安吉作出了完成一筆重量級交易的決定。10月20日,球隊把托尼-德爾克和安托萬-沃克送往達拉斯小牛並換來中鋒拉夫-拉弗倫茨(Raef LaFrentz),前鋒克里斯-米爾斯(Chris Mills),後衛吉里-威爾什(Jiri Welsch)和2004年的首輪選秀權。而在12月15日,球隊又把托尼-巴蒂(Tony Battie),肯德里克-布朗(Kendrick Brown)和埃里克-威廉士送到克里夫蘭騎士並換來里基-戴維斯(Ricky Davis),克里斯-米姆(Chris Mihm),麥可-斯圖爾特(Michael Stewart)和一個第二輪選秀權。

賽季前半段球隊的勝率一直在50%左右徘徊,然而在1月27日主教練吉姆-奧布萊恩宣布辭職後球隊只取得了14勝22負的戰績。在這期間主教練一職由之前的助理教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暫時接替。值得一提的是球隊在2月19日又與底特律活塞進行了交易,送出麥克-詹姆斯(mike James)和克里斯-米爾斯並得到兩名經驗豐富的後衛查基-阿特金斯(Chucky Atkins)和林德賽-亨特(Lindsey Hunter),外加一個2004年的首輪選秀權。

在球隊的最後21場比賽里,戴維斯順利過渡成為第六人,以52.5%的命中率(三分命中率為45%)場均貢獻16.7分。鐵人保羅-皮爾斯成為自拉里-伯德以來第一個連續三賽季出戰3000分鐘以上的凱爾特人球員;同時他也只用了436場比賽就得到了職業生涯的第10000分,成為隊史上最快完成這一成就的球員。令一方面,中鋒馬克-布朗特(Mark Blount)也有著耀眼的表現:除了得到職業生涯最多的19次兩雙外,他外一舉超越沙奎爾-奧尼爾,成為全聯盟命中率最高的球員(56.6%)。本賽季凱爾特人又一次進入季後賽,但在第一輪遭受淘汰步行者淘汰。

2004-2005: Rivers到來,沃克回歸

2004年4月29日,道格-里弗斯(Doc Rivers,原名格倫-里弗斯,Glenn Rivers)被正式任命為凱爾特人第16任主教練。在凱爾特人的第一個賽季,里弗斯和他身邊的制服組帶領著球隊取得了45勝37負(54.9%)的戰績。凱爾特人也自1991-92賽季以來第一次重新登上競爭激烈的大西洋分區的頂峰,這也是球隊歷史上第25次獲得分區冠軍。

在休季期間,球隊獲得了老兵加里-佩頓(Gary Payton)和前鋒湯姆-古格里奧塔(Tom Gugliotta)。而總經理丹尼-安吉也用手頭的三個首輪選秀權分別摘取了阿爾-傑弗森(Al Jefferson,第15順位),德隆特-韋斯特(Delonte West,第24順位)和托尼-阿倫(Tony Allen,第25順位)。緊接著,安吉又用第二輪的選秀權選中了賈斯丁-里德(Justin Reed,總第40順位)。

在他們的新秀賽季中,這幾名球員的出場次數分別為:傑弗森71場;阿倫77場;里德23場;而韋斯特則因為在11月1日戳傷了右手母指而只獲得了39次上場機會。

本賽季的比賽可以分為3個階段:11月球隊只獲得了5勝8負的戰績;在之後的兩個月里他們取得了50%的勝率;而在最後的三個月,球隊共取得了24勝13負。在艦隊中心球館凱爾特人的戰績為27勝14負,其中在對陣東部的比賽里獲得了19勝7負;在得分達到或者超過一百的比賽里戰績為35勝10負,而當全隊命中率超過50%的比賽里戰績為17勝4負。整個賽季凱爾特人主場共有11場比賽滿座(艦隊中心球館可容納18624名球迷)。

在二月底交易截止日臨近的時候,球隊又作出了重大的調整。2月24日,球隊把古格里奧塔,佩頓,麥可-斯圖爾特和一個未來的首輪選秀權送到老鷹,換來前隊員安托萬-沃克。由於之前的8號球衣已經被阿爾-傑弗森選用,沃克決定穿上88號球衣征戰。而在幾場比賽過後,傑弗森決定讓出8號並選擇了7號球衣。

老鷹很快就決定放棄佩頓,於是安吉又將他重新招回凱爾特人。

沃克回歸後,球隊的下半賽季可以說是充滿了激情與希望。在3月9日到19日期間凱爾特人取得了7連勝,並最終以18勝9負結束了最後27場比賽。本賽季球隊再一次獲得常規賽大西洋賽區總冠軍。

季後賽首輪凱爾特人連續第三年碰上了印地安納步行者隊,雙方在03年和04年分別淘汰掉對手(04年步行者橫掃凱爾特人)。

首場比賽凱爾特人以102比82大勝步行者;第二場步行者把握住機會以3分優勢扳回一局;第三和第四場比賽雙方各獲得一場勝利,凱爾特人也重新奪回主場優勢。然而經驗豐富的步行者隊以90比85取得了第五場比賽的勝利;隨後凱爾特人頑強地通過加時並以92比89扳平總比分。在關鍵的第七戰中,步行者以穩定的投射和密不透風的防守(將對手的命中率限制在37%)取勝並淘汰凱爾特人。此場比賽是凱爾特人自1992年東區決賽以來第一場季後賽搶7大戰(92年對陣克里夫蘭騎士,同時也是伯德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

2005-2006: 青年近衛軍

丹尼-安吉在接下來賽季繼續著他囤積潛力新人的策略,而他用之前交易得到的05年選秀權選來的新秀也滿足了死忠球迷的渴望。

凱爾特人在第18順位選擇了來自休斯頓海灣海岸(Gulf Shores)學院的19歲前鋒傑拉德-格林(Gerald Green)。隨後安吉又分別在總第50順位,第53順位選中了里安-戈麥斯(Ryan Gomes)和奧里恩-格林(Orien Greene)。這兩名球員都完成了四年的大學籃球生涯。

8月初球隊引進了經驗豐富的前鋒球員布萊恩-斯卡拉布萊恩(Brian Scalabrine)。隨後安托萬-沃克被捲入到一樁涉及5支球隊共13名球員的大交易中,最終落戶邁阿密熱火。這也意味著凱爾特人的領軍重任完全落在了保羅-皮爾斯的身上。

這是皮爾斯職業生涯最閃亮的一個賽季:在2月4日到3月8日之間他在14場比賽中的13場取得了30+的得分,這是凱爾特人隊史里的新紀錄。皮爾斯成為了2月份的得分王,場均取下33.5 分,自2001年3月以來第二次取得這一頭銜。而在過去50年裡凱爾特人只有約翰-哈弗里切克在1970年10月以場均28.1分得到過月得分王。皮爾斯再一次單季取得超過2000分的得分,追平了由拉里-伯德保持的連續4賽季得分超過2000分的紀錄。他也是全聯盟唯一一名同時成為自己隊中的得分王(26.8),籃板王(6.7),助攻王(4.7)和搶斷王(1.4)的球員。皮爾斯本賽季47.1%的命中率為職業生涯最高,他也是全聯盟兩名每場比賽至少得到15分(這裡指的不是場均得分)的球員中的一員(另外一名球員是阿倫-艾弗森,Allen Iverson)。所有的這些出色表現使皮爾斯第五度入選全明星。

雖然傑拉德-格林在7月份的拉斯維加斯訓練營中用表現征服了球迷和球探,但在常規賽正式開始的時候,他看來依然還不能跨過職業籃球的門坎。因此球隊決定把格林下放到NBDL進行兩個月的鍛鍊。當他回到凱爾特人的時候,他已經煥然一新。

賽季中段,在兩名前凱爾特人球員丹尼-安吉和凱文-麥克海爾的通力合作下,一樁重大的交易得到完滿的完成:凱爾特人把里基-戴維斯,馬庫斯-班克斯,馬克-布朗特,賈斯丁-里德和兩個有保護的次輪選秀權送往森林狼,換回沃利-斯澤比亞克(Wally Szczerbiak),麥可-奧洛沃坎迪(Michael Olowokandi),德維恩-瓊斯(Dwayne Jones)和一個未來的首輪選秀權。

兩名年輕球員阿爾-傑弗森和托尼-阿倫都受到了傷病的困擾:前者由於腳部的傷勢只出戰了59場比賽;後者則因為右腳踝的傷勢只出戰了51場比賽。值得一提的是,和他們同為二年級生的德隆特-韋斯特在出戰的全部71場比賽中都得到了首發機會。

另一邊廂,賽季前半段的48場比賽中只得到29次出場機會、上場時間只有272分鐘(場均9.4分鐘)的里安-戈麥斯在二月中段開始爆發。在最後的34場比賽里,他得到了8次兩雙,其中包括2月22日到26日的連續三場兩雙。他的上場時間也飆升至場均32.5分鐘,並得到12.6分7.6籃板的出色數據。最終他的表現使他入選年度新秀二隊。

2007-2009:三巨頭重振凱爾特人榮耀

2007-08:第17座總冠軍

在2007年夏初,凱爾特人看上去不像是一支即將衝進季後賽的球隊,更別說在TD北岸花園球館上掛上新的一面總冠軍旗幟了。當樂透抽籤中凱爾特人沒能得到運氣的眷顧後,球隊的希望受到了更大的打擊。不過總經理丹尼-安吉在選秀日當天的一筆成功交易為球隊帶來了多年的全明星雷-阿倫和新秀格倫-戴維斯。差不多一個月後,在一筆7換1的大交易中,凱文-加內特也成為凱爾特人的新成員,他和隊長保羅-皮爾斯以及雷-阿倫共同組成了三巨頭。儘管三人起初拒絕接納這個綽號,稱他們還沒有取得配得上這一綽號的成就,但綠衫軍很快就在全聯盟贏得尊重,最終拿下大西洋賽區的頭名,66勝16負的戰績在聯盟也是第一。拉簡-朗多和肯德里克-帕金斯在賽季中以指數曲線成長,板凳席上,詹姆斯-波西、萊昂-鮑威和埃迪-豪斯,以及賽季後期加盟的薩姆-卡塞爾和PJ-布朗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凱爾特人以不可阻擋之勢殺入季後賽,並拿到了整個季後賽的主場優勢。
季後賽在波士頓開始,凱爾特人沉著地對付膽大包天的亞特蘭大老鷹。系列賽最終進入第七場在波士頓的決戰,凱爾特人將喬-詹森和他的隊友們送上了“開往喬治亞州的夜班車(著名電視劇《成長的煩惱》的插曲)”。凱爾特人該系列賽主場4戰全勝,但是沒能在客場占到任何便宜。
下一個對手——克利夫蘭騎士——同樣難對付。騎士的主將包括勒布朗-詹姆斯,以及兩位前凱爾特人球員沃利-斯澤比亞克和德隆特-韋斯特。騎士同樣把比賽逼入了在波士頓進行的第七場,在全場球迷壓倒性的支持下,隊長保羅-皮爾斯打出現象級表演,以全場41分把“國王”詹姆斯趕下王座,晉級東部決賽——在那裡等待他們的是季後賽中的老對手,底特律活塞隊。始終沒能在季後賽中拿到客場勝利的凱爾特人,在第二場被活塞打破了主場不敗金身;不過他們很快就在第三場以客場勝利回應了對手。在第四場客場輸給活塞之後,堅定的凱爾特人拿下了第五場的白熱化戰鬥,然後在第六場再勝活塞,拿到了通往總決賽的門票。
現在,阻擋凱爾特人拿到他們第17做總冠軍的只剩下他們長期以來的宿敵,洛杉磯湖人隊了。湖人的領軍人物是科比-布萊恩特和菲爾-傑克遜,後者正在尋求他的第10枚總冠軍戒指,這將讓他超越前功勳教練紅衣主教奧爾巴赫。湖人和凱爾特人重新點起了那所有體育運動中最尖銳的世仇對立。第一場,凱爾特人在他們的隊長的英勇表現感召下打出卓越表現,保羅-皮爾斯在膝蓋受傷,被迫被攙扶下場的情況下,在第三節重返賽場,並且以連續兩個三分球為球隊取得了領先,凱爾特人將這一領先優勢保持到了終場。第二場,新秀萊昂-鮑威大爆發,15分鐘上場時間內拿下21分,幫助凱爾特人在前往洛杉磯連戰三場之前獲得了2-0的優勢。第三場失利後,凱爾特人在第四場一度落後24分的情況下實現翻盤,擊敗了湖人隊,創造了NBA總決賽史上的最大逆轉。在凱爾特人輸掉第五場之後,第六場系列賽重回波士頓。凱爾特人不想再讓系列賽延續下去,以131-92的懸殊比分摧毀湖人隊,拿下第六場。39分的分差也是NBA總決賽史上最後一場球的最大分差。保羅-皮爾斯的努力為他換來了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盃,其他隊友們則可以盡情慶祝球隊22年以來的第一個總冠軍獎盃。

2008-09:傷病破壞衛冕大計

17屆總冠軍得主凱爾特人在他們完成上賽季的地方開始了新賽季征程。在2008年10月28日將總冠軍旗幟升上花園球館的天花板之後,凱爾特人主場90-85擊敗了克利夫蘭騎士。12月3日,凱爾特人組織後衛拉簡-朗多在面對印第安納步行者的比賽中拿到了職業生涯第一個三雙。在TD北岸花園球館內滿座的18624名主場球迷面前,拉簡-朗多拿下了16分和17次助攻,超越了前凱爾特人球員大衛-韋斯利(14次)創造的TD北岸花園球館的主隊球員單場最高助攻紀錄。
三周之後,在一波19連勝的中段,肯德里克-帕金斯在面對公牛的比賽中(12月19日)拿到了生涯最高的25分。在聖誕節奔赴洛杉磯比賽之前,凱爾特人保持著聯盟第一的戰績。聖誕大戰是兩隊總決賽之後的首次碰面,凱爾特人此前27勝2負,是截至當時最好的開季戰績紀錄,並且打出了19連勝,是隊史的最長連勝紀錄。波士頓當時僅有的兩場失利都在賽季初期,分別是11月1日客場97-104輸給步行者,和11月14日主場85-94輸給丹佛掘金。
不過聖誕大戰卻不是凱爾特人球迷期待的聖誕禮物。湖人92-83戰勝了凱爾特人。凱爾特人也因此陷入一個小小的低谷,在隨後的10場比賽中輸掉8場。在1月9日大敗於克利夫蘭兩天之後,凱爾特人重回正軌,以94-88戰勝多倫多猛龍,並開啟了一波12連勝——這波連勝再次被湖人打斷(2月5日,109-110輸球)。隨後的四場比賽球隊只輸了一場,不過馬上球隊就遭遇賽季最大損失——全明星前鋒凱文-加內特在2月19日對爵士的比賽上半場落地不穩,右膝受傷。經過幾周的恢復,加內特復出,在4場比賽中總共只打了66分鐘,隨後他和球隊制服組決定不再參加賽季剩餘比賽。
就在加內特的膝傷之後不久,綠衫軍也開始遭受其他傷病。球迷喜愛的布萊恩-斯卡拉布萊恩在2月23日頭部遭受重擊,因腦震盪而缺席比賽;而保羅-皮爾斯勇敢地忍受著右手大拇指脫臼的痛苦繼續作戰,他的手指是在2月25日對快船的比賽中受傷的。雷-阿倫在3月17日因肘關節過度拉伸缺陣一場,不過3月20日就復出並拿下19分。在4月1日對山貓的比賽中,阿倫在第一個加時的最後時刻投中了一個神奇進球扳平比分,在第二個加時又投中壓哨,率領凱爾特人取勝並開啟了一波5連勝。這波連勝為凱爾特人帶來了62勝20負的常規賽戰績。
阿倫全賽季95.2%的罰球命中率超越了比爾-沙曼1958-59賽季93.2%的紀錄,成為隊史單賽季罰球命中率的新高。埃迪-豪斯44.4%的三分球命中率同樣超越了球隊此時的籃球事務總裁丹尼-安吉44.3%的紀錄,創造了單賽季三分命中率的新高。
凱爾特人和芝加哥公牛的首輪季後賽開局就打出了精彩的加時大戰,為NBA史上最佳季後賽系列賽奠定了基調。被首場比賽103-105失利(4月18日)而點燃戰鬥欲望的阿倫在第二場比賽(4月20日,118-115凱爾特人勝)中接管了比賽,在比賽結束前兩秒投中了令人迷醉的一粒三分球為凱爾特人拿下勝利。這場比賽前半段,凱爾特人替補前鋒萊昂-鮑威左膝內外側半月板和前十字韌帶全部撕裂,提前告別本賽季。無論有沒有傷病,兩隊都不肯放棄,在第四場(4月26日)打出雙加時,在第六場(4月30日)打出三加時。阿倫在第六場大砍51分,創造了職業生涯季後賽的新高。到凱爾特人第七場(5月2日)淘汰公牛為止,雙方總計打出了7次加時賽,創造了凱爾特人季後賽的歷史紀錄。
凱爾特人在東部半決賽的對手是奧蘭多魔術,這個系列賽從頭到尾都處於你追我趕之中,凱爾特人在主場輸掉了第一場(90-95)而贏下第二戰(112-94)。魔術在第三場利用主場優勢以117-96擊敗凱爾特人,但波士頓並不服輸。在加內特受傷缺陣後頂上主力的格倫-戴維斯,在終場前幾秒鐘的時候投中21尺跳投,幫波士頓以95-94在安利球館拿下第四場的勝利。戴維斯在季後賽場均18.1分,比他在常規賽的場均得分提高了11分。凱爾特人還在主場拿下了第五戰,但卻沒能在第六場在奧蘭多提前結束系列賽。波士頓坐鎮主場迎來系列賽的生死大戰,但他們無法阻止希度-特克格魯的三分球和德懷特-霍華德在內線的威力。特克格魯在三分線外5投4中拿下25分,霍華德抓下16個籃板,其中有14個後場籃板。因為無法阻止這兩人,凱爾特人的衛冕之旅以一場82-101的失利而告終。

2009-10:再進決賽七場惜敗

這個賽季對凱爾特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加內特終於傷愈復出,“三巨頭”再次聯手重新踏上征程,更讓球迷欣喜的是在休賽期引入了拉希德-華萊士這位前全明星前鋒,不僅讓加內特在新賽季可以獲得更多的休息時間,華萊士的進攻手段多樣性也保證了加內特在休息時內線保證一定進攻火力。

賽季開始後凱爾特人開始展示出強大的威力,從主力到替補都發揮出色,儼然找回當年衛冕冠軍的氣勢,然而賽季中期開始陷入掙扎:傷病開始找上球員,阿倫手感冰涼,在主場幾連敗。為了改變球隊現狀,凱爾特人在賽季中期做了一筆交易,將當年衛冕功臣艾迪-豪斯被交易到紐約,換來扣籃冠軍羅賓遜,交易後球隊略有起色,但最後還是僅僅帶著50勝的常規戰績以第四的身份進入季後賽,與外界期望頗高對比有高開低走的感覺。

季後賽是檢驗強隊的最好途徑,而凱爾特人在季後賽終於展示出他們可怕的實力。第一輪面對的是韋德領軍的熱火,不論從整體實力還是板凳深度都強過熱火的凱爾特人在5場內解決了熱火,為自己贏得了寶貴的休息時間。

第二輪的對手是詹姆斯領銜的騎士隊,騎士隊在本賽季蟬聯常規賽戰績最佳,被認為是總冠軍的有力競爭者。第一場騎士依靠著詹姆斯35分7助攻7籃板和莫-威廉士20分6助攻5籃板的良好發揮在主場將凱爾特人斬落馬下;第二場凱爾特人集體爆發,首發5人得分全部上雙,拉希德-華萊士替補登場,三分4中3砍下17分,客場擒敵;回到主場的第三場比賽中,詹姆斯再次砍下38分7助攻8籃板的“準三雙”數據,帶領騎士隊擊敗凱爾特人。但是此後凱爾特人沒有再給騎士機會,直落三盤挺進東部決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