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圖書館明清天主教文獻

內容介紹

「法國國家圖書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由鐘鳴旦、杜鼎克、蒙曦三位學者共同整理編輯,是當代最完整的歴史文獻之一。這批「法國國家圖書館」(BnF)的典藏品已有三百多年的歴史。最早在1668年被登録的四件中文檔案,乃是由皇家圖書館(Royal Library)從當時頗具影響力的政治家兼愛書人朱爾斯?馬札欽(Jules Mazarin,1602-1661)手中取得。在這之後,路易十四世派遣五位著名的法國耶蘇會「皇家數學家」到中國傳教,除了布道的主要任務外,也囑咐這些菁英收集科學信息、並為皇家圖書館購書。其中一位成員白晉(Joachim Bouvet S. J. 1656-1730)曾明確表示,當康熙決定送他回歐洲時,還送書致贈法國國王。1700年,資深皇家數學家洪若(Jean de Fontaney S. J.1643-1710)自中國返回法國時,也為路易十四帶回一些書籍。1708年,皇家圖書館增添了113冊新書,其中包含許多美麗的滿文書。
這次文集中収蔵的各種重刊本和手稿大致上可稱之為「中國天主教文獻」,亦即十七世紀中歐交流下的產品。不過嚴格來說並非全部都是宗教性檔案。本集収録約 190種文獻,均按主題安排;它們是十七到十八世紀中國出版西方科學與宗教書籍的見證,也象徵法國國家圖書館館藏的豐富。涵蓋的主題範圍甚廣,從文藝復興的科學與哲學、人文主義、地圖和地理學,到教士和信徒的傳記、宗教辯論、奏摺與詔書等;其中至少有七冊出現中國天主教徒的相關記載,還有他們所撰寫的稀有珍本。宗教文獻則包括豐富的神學和靈修作品,以及禮拜書和祈禱書,還有一冊關於「符象論」(figurism,一種調適神學)這個主題的著作。如今隨著「法國國家圖書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的問世,我們終於得以一窺這批由法國耶蘇會與巴黎外方傳教會在十八世紀初所蒐集的典籍。它們反映出中國與法國教團的密切關係,也嚢括十八世紀傳教士對中國文化各方面的系統化研究,像是哲學、歴史、科學和藝術。不僅是這兩個教團出版活動的縮影,更涵蓋兩者所試圖傳遞的科學和宗教信息,以及中國方面的回響,極具研究價値。

作品目錄

《法國國家圖書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目次》
【第 一 冊】
1 修身西學 (高一志) 卷一~卷五  一~一〇二
修身西學 (高一志) 卷六~卷十  一〇三~二五〇
2王宜溫和 (無名氏) 二五一~三三三
3王政須臣 (無名氏)三三五~三九七
4治政源本 (無名氏) 三九九~四七五
5治民西學 (無名氏) 四七七~五五二
6斐祿答匯(斐祿匯答)(高一志) 卷下 五五五~六二八
【第 二 冊】
7齊家西學 (高一志) 卷三~卷五 一~一五八
8寰宇始末 (高一志) 上卷 一五九~二三二
寰宇始末 (高一志) 下卷 二三三~三一二
9萬物本末約言 (利安當)三一三~三四四
10靈魂道體說 (龍華民)三四五~三六八
11真主靈性理證 (衛匡國) 上卷 三六九~四三八
真主靈性理證 (衛匡國) 下卷 四三九~五六四
12超性學要 (利類思) 序、凡例 五一七~五六四
13復活論(安文思) 序五六五~五七六
【第 三 冊】
14形神實義 (賴蒙篤)一~四〇〇
15三一聖學 (無名氏)四〇一~六二八
【第 四 冊】
16勵學古言 (高一志)一~六六
17十慰 (高一志) 六七~一七九
18則聖十篇 (高一志)一八一~三〇四
19況義 (金尼閣) 三〇五~三四三
20泰西人身說概 (鄧玉函)三四五~四六一
21獅子說 (利類思) 四六三~四八六
22驗氣圖說 (南懷仁)四八七~五〇二
23聖教信證 (韓霖、張賡)五〇三~六〇一
【第 五 冊】
24地震解 (龍華民) 一~二三
25坤輿格致略說 (南懷仁)二五~一三九
26輿圖匯言 (無名氏)一四一~二四六
27測食略 (湯若望) 二四七~三一六
28欽定新曆測驗紀略 (南懷仁) 三一七~四一四
29康熙十三年歲次甲寅月五星凌犯時憲歷四一五~五一六
30交食表 (閔明我) 五一七~五五二
31方星圖解 (閔明我)五五三~五七二
【第 六 冊】
32絕徼同文紀 (楊廷筠)一~三四二
33代疑續篇 (楊廷筠)三四三~五〇四
34辨教論 (段袞、韓霖)五〇五~五二〇
35仁會約 (王徵) 五二一~六一六
36格言六則 (獨醒齋主人)六一七~六二一
【第 七 冊】
37天主聖教小引 (范中)一~二四
38天學解惑 (張賡) 二五~四八
39點金說(林光元) 四九~五二
40天主親立領洗告解二要規之理 (張賡) 五三~六六
41勵修一鑒 (李九功) 卷上 六七~一七九
勵修一鑒 (李九功) 卷下 一八一~三二六
42天學蒙引、人生四末 (周志) 三二七~三九八
43辨惑論 (錢明印) 三九九~四一〇
44靈明生活解略 (李梅)四一一~四二六
45海水滴 (李梅) 四二七~五二〇
46爝火集 (李梅) 五二一~六二七
【 第 八冊】
47 十二位宗徒像贊 (馮文昌) 一~四〇
48 新刻主保單 (陸希言)四一~四二八
49 天儒同異考 (張星曜)四二九~五五八
50 聖教贊銘 (張星曜)五五九~五八八
51 聖人宗徒十四位行實 (無名氏) 五八九~六〇一
52 總領天神彌格爾贊 (無名氏) 六〇二
【第 九 冊】
53 無題 (無名氏) 一~六一〇
【第 十 冊】
53 無題 (無名氏) 續 一~六〇六
【第 十一 冊】
53 無題 (無名氏) 續  一~三一四
54 太平萬年書 (郭廷裳)三一五~三七四
55 南京羅主教神道碑記 (郭廷裳) 三七五~三七八
56 開天寶鑰 (陳熏) 三七九~四三二
57 聖教真實利益 (無名氏 【蘇爾金】 ) 四三三~五〇八
58 破迷 (無名氏) 五〇九~六二五
【第 十二 冊】
59 朋來集說 (馮秉正、楊多默) 一~八六
60 實踐錄 (德沛) 八七~一四六
61 問釋氏言輪迴 (任齋主人) 一四七~一七〇
62 Copies of collective letters of Christians at Xi’an and
Beijing to the Pope 一七一~一八二
63 夏冰錄 (俞蔤 ) 上卷一八三~三〇六
夏冰錄 (俞蔤 ) 中卷三〇七~三七四
夏冰錄 (俞蔤 ) 下卷三七五~四一六
64 張彌格爾遺蹟 (熊士旗、張焞) 四一七~四五二
65 悌尼削世紀 (張賡) 四五三~四五九
66 張識 【張彌格爾遺蹟】(熊士旗、張焞) 四六一~五〇一
67 彌克兒遺斑弁言 (謝懋明)五〇三~五〇八
68 天主洪恩序 (張識) 五〇九~五一二
69 警隸語 (張識) 五一三~五一五
70 杜奧定先生東來渡海苦跡 (方德望、王徵) 五一七~五三四
71 許嘉祿傳 (何世貞)五三五~五四四
72 徐光啟行略 (栢應理)五四五~五六九
73 皇清敕封太孺人顯妣徐太宜人行實 (許玉) 五七一~五九六
74 南先生行述 (徐日升、安多) 五九七~六〇八
75 泰西殷覺斯先生行略 (無名氏) 六〇九~六二五
【第 十三 冊】
76 古聖行實 (無名氏)一~六八
77 古聖行實 (無名氏)六九~一一八
78 聖史:瑪加剖 (無名氏)一一九~二三二
79 萬物始元 (無名氏)二三三~四九二
80 衫松行實 (無名氏)四九三~五九八
【第 十四 冊】
81 聖鑒切要 (無名氏)一~一四五
82 聖經廣益 (馮秉正) 上卷 一四七~三六四
聖經廣益 (馮秉正) 下卷 三六五~五六〇
83 十誡原本、天主十誡、十誡本意 (無名氏) 五六一~五六五
84 真福八端 (無名氏)五六七~五七四
【第 十五 冊】
85 天主聖教聖跡略 (無名氏) 一~一二一
86 聖若瑟行實 (陽瑪諾)一二三~一四六
87 聖若瑟禱文 (無名氏)一四七~一五八
88 聖若瑟傳 (馬若瑟) 一五九~二一二
89 聖若撒法始末 (龍華民)二一三~二六二
90 聖女羅灑行實 (羅森鐸)二六三~四四二
91 聖玻耳日亞行實 (無名氏) 四四三~四六四
92 濟美篇 (巴多明) 四六五~五六七
【第 十六 冊】
93 崇正必辯 (何世貞)一~一九四
94 未來辯論 (潘國光)一九五~二二〇
95 辯學存覽 (無名氏) 二二一~二三〇
96 辯誣 (無名氏) 二三一~二六〇
97 妄擇辯 (南懷仁) 二六一~二八五
98 妄推吉凶辯 (南懷仁)二八七~三三六
99 妄占辯 (南懷仁) 三三七~三七五
100 柔遠特典三七七~三八八
101 Anti-Christian memorial of Fan Shaozuo 樊紹祚 三八九~四〇四
102 睿鑒錄 (戴進賢 等呈) 四〇五~四四〇
103 御製詩 (Poems for Francesco Sambiasi 畢方濟) 四四一~四六六
104 彌撒祭義 (艾儒略)四六七~六三二
【第 十七 冊】
105 聽彌撒凡例 (石鐸琭)一~二六
106 與彌撒功程 (無名氏)二七~七〇
107 輔彌撒禮儀 (無名氏) 七一~九八
108 聖安德肋宗徒瞻禮 (潘先生、賈先生) 九九~三七八
109 細思將來審判 (無名氏)三七九~五五〇
110 講道編 (無名氏) 五五一~六二四
【第 十八 冊】
111 聖洗規儀 (穆迪我)一~九二
112 進教領洗捷錄 (卞芳世)九三~一三六
113 天主教要:將領聖水問答 (無名氏) 一三七~一五四
114 堅振問答 (無名氏) 一五五~一七二
115 悔罪要指 (艾儒略、郭仰鳳) 一七三~一九二
116 告解原義 (南懷仁) 一九三~二二〇
117 告解四要 (無名氏) 二二一~二二八
118 聖體要理、聖體禱文 (艾儒略) 二二九~三〇一
119 聖體規儀 (潘國光)三〇三~三七三
120 聖體答疑 (南懷仁)三七五~四〇四
121 聖體問答 (無名氏) 四〇五~四二一
122 領聖體緊要 (無名氏)四二三~四二九
123 領洗問答 (無名氏)四三一~四五〇
124 聖教要經 (無名氏)四五〇~四六四
125 告解問答 (無名氏)四六五~四九〇
126 聖體問答 (無名氏)四九一~五〇四
127 善終瘞塋禮典 (利類思)五〇五~五七二
128 已亡者日課經 (利類思)五七三~六二九
129 通功單 (無名氏) 六三一~六三五
【第 十九 冊】
130 司鐸典要 (利類思) 上卷 一~一四四
司鐸典要 (利類思) 下卷 一四五~二七五
131 天主聖教永瞻禮單 (無名氏) 二七七~四七八
132 齋克 (羅雅谷) 上卷四七九~五七二
齋克 (羅雅谷) 下卷五七三~六四八
【第 二十 冊】
133 天神會課 (潘國光)一~一六二
134 聖方濟各第三會會規 (無名氏) 一六三~二一二
135 聖母領報會規 (無名氏) 二一三~二五一
136 聖體會規 (無名氏)二五三~二八一
137 聖體仁愛經規條 (無名氏) 二八三~三八六
138 聖事問答 (無名氏)三八七~四七五
139 德行譜 (巴多明) 四七七~五七二
140 天主聖教永瞻禮單 (栢應理) 五七三~五八〇
【第 二十一 冊】
141 天主聖教總牘內經 (無名氏) 一~三〇
142 總牘 (卷五,不全) (石鐸琭、利安寧)三一~八四
143 聖教宗第十一位意納增爵新頒大赦念珠聖牌聖像等恩赦條略 八五~九〇
144 求說 (羅雅谷) 九一~一六八
145 天主經解 (羅雅谷)一六九~二八〇
146 聖母經解 (羅雅谷)二八一~三五八
147 聖母小日課 (利類思)三五九~四八六
148 聖母花冠經 (石鐸琭)四八七~五一六
149 默道神功 (無名氏)五一七~五三四
150 八日默想草篇 (無名氏)五三五~五九二
【第 二十二 冊】
151 耶穌會例 (無名氏)一~一八六
152 默想工夫 (費奇規)一八七~四九二
153 天主耶穌聖跡 (無名氏)四九三~五七三
154 思正恩言 (無名氏)五七五~六一四
【第 二十三 冊】
155 唐景教碑頌正詮 (陽瑪諾)節錄 一~二二
156 天主教要 (不知名耶穌會士) 二三~四七
157 聖教源流 (朱毓朴)四九~一六〇
158 死說 (龍華民) 一六一~一八二
159 罪人像略說 (龍華民)一八三~二〇〇
160 天主審判明證 (顏維聖)二〇一~二一二
161 天主聖教齋說 (無名氏)二一三~二一六
162 天學舉要 (陽瑪諾) 二一七~四一六
163 聖記百言 (羅雅谷)四一七~四七〇
164 天主聖教蒙引要覽(何大化) 四七一~五八六
【第 二十四 冊】
165 教要序論(南懷仁) 一~一五二
166 四末真論(栢應理) 一五三~二一二
167 天主聖教百問答(栢應理) 二一三~二五〇
168 哀矜煉靈說(石鐸琭) 二五一~二七二
169 大赦解略 (石鐸琭)二七三~三〇六
170 天堂直路 (無名氏)三〇七~三八二
171 聖教要理 【要理問答】(無名氏) 三八三~四八八
172 求諸己式 (無名氏)四八九~五八二
173 天主聖教告解道理(無名氏) 五八三~五九〇
174 救世聖號來歷(無名氏) 五九一~六〇〇
175 天主聖像來歷(無名氏) 六〇一~六〇四
【第 二十五 冊】
176 愛德中義利之辯 (艾若望) 一~ 六九
177 進善錄 (本一居士)七一~一四四
178 天主聖教要理 (顏璫)一四五~二一四
179 盛世芻蕘 (馮秉正)二一五~三一六
180 untitled dialogue 三一七~四四〇
181 六書實義 (溫古子)四四一~五〇二
182 “passages de la 3e dissertation” (無名氏) 五〇三~六三二
【第 二十六 冊】
183 天學本義 (無名氏)一~ 二四
184 古今敬天鑒 (白晉)二五~一六〇
185 古今敬天鑒 (無名氏)一六一~三三〇
186 造物主真論 【古今敬天鑒】 (無名氏)三三一~四八〇
187 天學總論 (馬若瑟)四八一~五二四
188 經傳眾說 (馬若瑟)五二五~五七一
189Auctoritates pro T’ien et Xam ti(無名氏) 五七三~六一八
190Auctoritates pro quaest  Conf ii (無名氏) 六一八~六二二
191Auctoritates pro quaest  Avorum(無名氏) 六二二~六三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