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崗“貢果”

泊崗“貢果”

在江淮一帶,民間都普遍流傳著這樣的民謠:“淮上有寶島,島上有三寶,花生銀杏大甜桃。”這裡所說的淮上寶島,指的就是泊崗鄉,泊崗三寶真可謂名不虛傳。銀杏樹遍及全鄉,村村隊隊、家家戶戶,成片成行,長勢茂盛,景色怡人,有“安徽銀杏第一鄉”之美譽。

簡介

江淮一帶,民間都普遍流傳著這樣的民謠:“淮上有寶島,島上有三寶,花生銀杏大甜桃。”這裡所說的淮上寶島,指的就是泊崗鄉,泊崗三寶真可謂名不虛傳。銀杏樹遍及全鄉,村村隊隊、家家戶戶,成片成行,長勢茂盛,景色怡人,有“安徽銀杏第一鄉”之美譽。桃花塢的大甜桃,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果實之大,品質之美,世間稀有,堪稱桃中之佳品。泊崗花生更為奇特,曾作“貢果”敬獻朝廷,其名享譽海內。

貢果的品質

品質有三奇:

一是產地奇

它出產在鳳凰墩上,鳳凰墩是塊寶地,是由黃沙堆積而成,這裡的土壤氣候最宜花生生長,這裡生產的花生子粒飽滿,色澤光亮,非他處花生可比。

二是品味奇

花生吃到嘴裡,既香又甜,既酥又脆,肥而不膩,食之不夠,毫無渣滓。

三是品質奇

花生含油較多,營養豐富,炒熟之後,存放多天而不變質,花生仁落地即碎。

貢果的由來

相傳
清朝乾隆年間,泊崗有一位外號叫孫大膽的農民,一年秋天,從家鄉裝了一船花生運往江蘇揚州去賣。船到揚州後,可巧趕上了花生大量上市,揚州市場花生爆滿,行情很不理想。一連三天,他的花生無人問津,急得他到處轉悠。這天,他發現市場上許多攤位前都掛著招牌,用名優品牌來招攬顧客。見此,他便靈機一動,也在自家的攤位前掛出了一塊招牌,牌上寫著“朝廷貢果,泊崗花生”八個大字,同時價格翻番。此牌一掛,就像平地一聲驚雷,轟動了揚州市場,不一會,攤位前擠滿了圍觀的人。孫大膽見此高興至極,認為自己此招實在高明,可就在此時,從人群外走進幾名官差,為首一人氣勢洶洶,進來衝著孫大膽便問:“你叫什麼名字?”孫大膽如實回答。來人狠狠地說道:“你這個刁民,真夠大膽,竟敢打著‘貢果’的招牌,招搖撞騙,該當何罪?”遂命令手下將人帶走,花生沒收。孫大膽見此陣勢,可嚇傻了,原來的大膽,此刻變成了沒膽。他怎么也沒想到,因為一塊招牌,會招來如此大禍,真是後悔莫及。正當他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之際,這時從人群外又走進來三個人。為首之人一身富商打扮,其餘二人皆隨從裝束。三人進來後,為首富商便對幾位官差說:“你們且慢動手,我有幾句話想問問這位孫大膽。你這花生從何而來?”孫大膽見這位富商態度和善,毫無惡意,便回答說:“我這花生乃自家生產,我家住在泊崗鄉鳳凰墩下,據傳說,鳳凰墩在古時是鳳凰棲息之地。咱這花生就是鳳凰從天上叼來的仙果落在墩上,繁衍而成。不是咱吹牛,咱這花生含油較多,營養豐富,炒熟之後,存放多天而不變質,花生仁落地即碎。先生如果不信,可嘗上一嘗,試上一試。”說著遂抓起一把花生遞與富商及兩個隨從,又掰開一顆花生,將果仁拋在地上,果然摔得粉碎。眾人看得無不驚奇。富商接過花生,掰開取出果仁放在嘴裡細細品嘗,果如所說,味道極佳,遂連聲稱讚“好果、好果”。個隨從嘗後也讚不絕口:“真乃果中佳品”。這時富商對孫大膽感慨地說:“你的花生雖無‘貢果’之名,卻有‘貢果’之實,你既有如此好的果子,又何必冒充‘貢果’?”孫大膽說:“不是我想冒充,只是咱初來此地,無人識貨,長時難以銷售,只好藉助朝廷名譽,不料惹此大禍。”富商說:“此舉雖然不妥,但情有可原,我看你不如把貨全部賣給我,我按價如數付錢。”孫大膽一聽此言,喜出望外,連聲道謝。可就在此時,為首的官差走了過來,對二人一聲大喝:“不行,這貨已經查禁,誰也不能買賣。”並指著富商三人嚴厲地說:“你們少管閒事,趕快走開,不然也將你們帶進衙門,一起問罪。”說著就要上前動手。這時,一旁手拿大菸袋的隨從走了上來,用菸袋一指,大聲喝道:“大膽奴才,休得無禮!”差頭忙問:“你們是什麼人,竟敢阻礙公事。”手拿大菸袋的隨從正待答話,旁邊那位白胖的隨從卻搶先發話:“你們他人認不識,難道這菸袋也不知道?告訴你,他就是天下第一大菸袋、大才子紀曉嵐、紀大人。”這時紀曉嵐也接上說:“你們不認識我紀曉嵐倒也無所謂。可不能不認識這位大人,他就是當朝一品,和珅和大人。”眾人一聽“和珅”二字,都驚得呆了,尤其是幾名官差嚇得一動不動,誰不知道和珅官高權重勢力大。這時和珅高聲說道:“大家都聽著,站在你們面前的這位爺,就是當今萬歲,乾隆皇帝。你們還不趕快下跪。”眾人一聽皇上駕到,都連忙下跪叩頭。這時富商打扮的乾隆皇帝,向大家擺了擺手,親切地說道:“眾位都平身,今天朕與紀大人、和大人南巡,路過揚州,無意碰到這事,大家不必在意。這位孫大膽賣的花生,雖然冒名‘貢果’,但也不次於‘貢果’,朕已將他買下,現分賜給大家,每人都品嘗品嘗。朕已決定,從今天起,泊崗花生就是名副其實的‘貢果’了,孫大膽的招牌也名正言順了。”眾人聽到這裡,都連呼“萬歲”,齊贊皇上聖明。特別是孫大膽更是驚喜萬分,連忙叩頭,謝主隆恩。此時,地方官員也已得知訊息,急忙趕來迎駕。乾隆趁機將泊崗花生御賜“貢果”的事,向當地官員作以交代,然後離開現場。此事瞬即傳遍揚州城,泊崗花生也從此作為“貢果”,年年向朝廷敬獻,而名揚全國。由此,後人有詩讚曰:
世間極品絕非無,泊崗貢果名不虛。
休論皇帝開金口,細品自會識真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