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姓氏]

況[姓氏]
況[姓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況氏由姚姓而來,最早源自西周,以封地名為姓 。得姓太始祖為況烈。據《中國四百大姓》一書中所載,在2012年中國姓氏人口排名中位於第351位,況姓人數為12.4萬,況姓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0.0094%,重慶市是況姓人口的第一大省,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貴州、雲南、四川、陝西、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等地,其中江西是況姓發祥地, 約占況姓總人口的40%以上,況姓可考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朝宋何承天(370-447)所撰 南朝宋廬江郡處於安徽西南部。晉末南朝初,況姓進入江西,自此見諸文獻檔案者多為江西人。

歷史發展

姓氏源流

況姓為源流單一,人口稀少,呈現明顯地域特色的姓氏。有著大聚居,小分散的地域分布特點。況氏得姓祖為況烈。況氏目前可考的最早文獻記載是南朝宋何承天(370年-447年)所撰《姓苑》,載:”況,廬江有此姓“。南朝宋國的廬江郡大概位於今安徽省西南部。唐貞觀初年,況氏十八世祖昌伯公封於洪州(今江西南昌),距今1400年左右。自此況氏在江西繁衍開來。現在(2009)全國況氏約12萬人左右,均為昌伯公後裔,6萬左右依然生活在江西省。由於慘烈的戰亂及饑荒,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過“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等歷史事件。因此江西省外的況姓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明代初年,朱元璋武力征討的雲貴地區急需漢人填補,而江西人口在當時相對其他省份較多,因此江西人被迫大規模的進入雲貴地區進行軍屯或民屯,因此貴州和雲南兩省也有不少的況氏人口。除此之外,其他省份都是零星分布。

得姓始祖

烈公

《中華況氏簡譜》 《中華況氏簡譜》

據清道光二十年(1840)(湖南邵陽)《況氏續修族譜》世系總圖載。”受姓始祖烈,為虞國君之子,封於況,食邑浙之永康郡,諡文簡,厥後以國為氏。

烈公是況氏始祖, 死後,帝王贈其溢號“文簡”。自古以來,帝王美謚無過於文、武,大臣之謚極於文、正。古曰:“經緯天地曰文, 道德博聞曰文, 學勤好問曰文, 慈惠愛民曰文, 愍民惠禮曰文, 賜民爵位曰文 ......一德不懈曰簡, 平易不訾曰簡。”由其諡號,可知烈公生平事跡。

遷徙傳播

自成姓以來,漢代遷往廬江郡。南北朝前徙遷新吳(今江西奉新),始居水北(今奉新乾洲鎮一帶)、後析居水南(今赤田虬嶺一帶)、再分居新建西山(今安義向坊)。自宋以後遷江西的藥湖、青城(大塘)、雲崗、龍岡等地。明清時期,況氏已散居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山東、廣西、廣東、浙江、江蘇、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河南、河北等地。至今已遍布包括港、澳、台等全國絕大多數省市乃至海外。

況氏是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四十三位,望族出九江郡廬江郡等。 據文獻《巴蜀況氏族譜》的記載:虞國君子烈受姓況氏以後,自周末而秦、而漢,晉、唐、宋、元、明、清。明國,共和國至2010年已繁衍七十五代人。歷時兩千多年,子孫蕃盛,至今遍布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得姓始祖烈公,仕周,受封於況,子孫以國為氏。始居水北 十八傳為昌伯公,於唐貞觀時封開國侯,食邑四百戶,居江右曲江(江西洪都府豐城之曲江),始纂況氏譜牒,欽賜聯有“海內文章伯,水南忠孝家”之句。後析居南昌之西山(新建縣)。居水南。

三十四傳至政公,為河東節度使,北宋初年自西山況坊遷居於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藥湖。 政之孫國用公北宋中期析居上高之青城。至四十四傳景仙,宋徽宗趙佶政和年間(1111~1118年)又自上高大塘析居瑞州府高安之雲崗(老屋況村)。然後子孫遷南方諸省。況姓望出筠州府(瑞州府)(今江西省高安市)。

世系

周秦漢唐宋明先代世系

謹按:虞國君之子烈,仕周,受封於況〔國〕,食邑浙江永康郡,贈文簡公,居曲江水北,子孫以國為氏。故烈公為況氏受姓之始祖。列世系如下;

一世祖 烈;娶姜氏.生子一名;基.

二世祖 基;烈公之子.娶吳氏.生子二名;鎬,鎰.

三世祖 鎬;基公長子,娶鄭氏,生子一名;溥;

鎰,基公次子.

四世祖 溥;鎬公之子.娶王氏. 生子四名;范,怡,柱,初.

五世祖 范;溥公長子.

怡;溥公次子.

柱;溥公三子.娶李氏.生子一名;安.

初;溥公四子

十四世祖 長寧∶三國時期仕吳

十八世祖 昌伯∶福公子.隋拜諫議大夫.唐貞觀中封開國侯.食邑四百戶,居江右曲江,為豫章(江西)況姓始祖。

三十四世祖 政:仕宋,為河東節度使,食采於筠州(高安)遂遷筠而家焉。

三十六世祖 國用:名雅,字子文。賜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北宋中期由筠州藥湖遷上高城北東嶽廟祠聖前,為敖邑(上高)況姓始祖。

四十九世祖 鍾∶以實公子.大明名臣.禮部郎中.蘇州知府.人稱∶“況青天”。

(到2009年,已有七十五代.)

人口分布

今在下列地區均有況氏族人分布

四川省

南充市嘉陵區安平鎮、資陽市安岳縣、瀘州市陽江區、瀘縣,遂寧市大英縣、簡陽市、宜賓市翠屏區,德陽市中江縣,南溪縣,廣安市岳池縣,自貢市、三台市,內江市鹹遠縣,閬中市,綿陽市鹽亭縣、北川縣,阿壩州。

貴州省

貴陽市開陽縣、貴陽市清鎮市、遵義市桐梓縣、龍里縣,畢節地區赫章縣、黔西縣、金沙縣,六盤水市水城縣,銅仁地區思南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丹寨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翁安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

雲南省

曲靖市羅平縣昭通市鎮雄縣、巧家縣,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文山州廣南縣。

湖南省

婁底市新化縣、冷水江市,邵陽市的新邵縣、新寧縣、綏寧縣,長沙的瀏陽市,岳陽市。

重慶市

涪陵區、九龍坡區、永川區、墊江縣、江津區、璧山縣、開縣。

湖北省

武漢市江夏區、隨州市、孝感市孝昌縣,國營朱湖農場,十堰市的房縣、鄖縣,鹹寧市通城縣、嘉魚縣,黃岡市紅安縣,仙桃市,恩施州利川市,荊州市。

江西省

南昌市的灣里區、安義縣、新建區,宜春市的上高縣、高安縣、靖安縣、宜豐縣,奉新縣,萬載縣,吉安市的吉安縣,新余市,九江市的星子縣、永修縣、修水縣,萍鄉市的蓮花縣。

山東省

青島市膠州市、濟南市章丘縣、濟寧市。

河南省

固始縣,信陽市的羅山縣、光山縣、潢川縣,新鄉市獲嘉縣,商丘市永成縣、夏邑縣、南陽市桐柏縣。

陝西省

漢中市城固縣,安康市漢濱區、漢陰縣,周口市,江蘇省的淮安市,泰州市興化縣。

河北省

邯鄲市魏縣、大名縣,滄州市的黃驊市、滄縣。

廣東省

梅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南寧市興寧區。

浙江省

麗水市遂昌縣。

安徽省

淮北市相山區、烈山區西、蕭濉新河南岸,合肥市、宿州市蕭縣、靈璧縣,滁州市來安縣、六安市霍邱縣、巢湖市的無為縣。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其它

新疆、山西、甘肅、香港、黑龍江、遼寧、吉林、台灣、上海等地。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廬江郡:南朝宋置,治所在今安徽霍山縣東北三十里 。

瑞州府:瑞州府地處江西省中部偏西北。

高安堂:以望立堂。

恩榮堂:湖南新邵況氏(真公系)堂號,因皇帝恩典況真父親,取以皇恩為榮意作號。

親睦堂:江西上高大塘況氏堂號。

祠聖堂:江西上宜況氏堂號。

二吾堂:湖北孝感況氏堂號。

清一堂:湖北武漢況氏堂號。

龍王堂: 重慶巴蜀況氏堂號。

承恩堂:江西靖安況氏堂號。

忠孝堂:江西安義南澤況氏堂號。

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編修時間收藏地備註
湖南新化,邵陽況氏族譜始修於清乾隆17年(1752)已送一套上 海圖書館收藏。道光20年(1840)續修。2003年再次續修
巴蜀況氏族譜上下卷(現代)闔族編修重慶市涪陵區況道鳳處,公開發行。2009年計算機排印本兩冊
江西大塘況氏族譜(現代)闔族編修江西省上高縣大塘鎮1994年計算機排印本
江西《上宜況氏族譜》(總卷)、(現代)闔族編修江西省上高、宜豐兩縣況姓族人處。1995年8月計算機排印本
湖北武漢江夏況《況氏宗譜》首修於清朝中期1946年四修和1996年五修版本
江西靖安《龍崗況氏宗譜》(一本)民國十七年後修靖安縣檔案館收藏
江西上高《廬江況氏族譜》(一本)同治九年修江西圖書館收藏
江西上高《敖城況氏族譜》(三本)光緒三年修上高縣博物館收藏主修況期昌等

字輩排序

中南地區

地區字輩排序排序
中南地區武漢江夏況氏字輩國應為有如,其猷正昌宗;能開賢才盛,克新景運宏。世澤先聲遠,光彩傅受崇;立法知-本,天佑定興隆。
湖北房陵況氏字輩虎國宗味元廷大鳳玉明以如學成建懷修其緒派曰:光祖可由正心傳,立世宜存德為先,長吉本從好生永,行公萬年定同全。
河南新鄉況氏字輩嘉保振守仁
湖南況氏一支字輩 (其克嗣先猷忠厚衍餘慶源盛流益長伯世承祖德(新、邵合修班次因“衍”字派而合之) 錦水鴻圖運,雲岡燕翼昌,發秀三湘地,增輝百歲坊。
湖北紅安況家畈字輩業守詩書,家邦必達。
湖北紅安況家河字輩崇陟步紹業光宗
安徽淮北況氏字輩 (包括安徽蕭縣,河南永成縣、夏邑況氏) 朝學天選,丙世連元,敬成開福,作善鴻昌
江西上宜況氏字輩江敖宜昌續賢才傑
江西上高況氏字輩遠子希尚循效萬良宗鼎士貞昭茲來許文章華國詩禮傳家
.江西高安況氏字輩 ..繼喜重書香,百代垂芳遠. 高安峰嶺況氏字輩 郁彥永玉洪.文思榮大廷.士紹開興旺. 垂成裕後昆.循良先祖德.孝友振家聲.
湖北孝感況氏字 (包括河南桐柏、羅山楠桿、子路、青山鎮等地況氏) 大(12世)中至正,永紹克昌 敬守家法 謹扶國章。仁昭義立,功著名揚 ,天佑予宗,長發其祥。
江西安義況氏字輩 崇修明峻德,景泰毓英華。 1990年合修新派:聖皇賜翰墨,富貴喜延長,遠代垂芳矩,北支普吉祥。
江西靖安況氏字輩起重書香百。

【西南地區】

地區字輩排序
西南地區四川遂寧況氏字輩應尚忠聯捷,永興萬世長,文運天開盛,思書禮義揚,,福祿定真祥,道德志家幫
四川南充況氏字輩國政啟朝廷
四川德陽一支況氏字輩其克嗣先猷忠厚衍餘慶元盛流益堂伯世承祖德
四川三台況氏字輩永隆昌宗天開國
貴州龍里況氏字輩君良應文於淳必正國光道行仕德元慶彭家之尊
貴州遵義況氏字輩啟承家道進守克昌仁照義立德普明揚天有餘忠長發吉祥。
貴州一支況氏字輩榮華春光美、永遠耀家庭...
貴州赫章況氏字輩(永昭浩靈聖 天宇佑禎康 廣愛仁智信 賢達德澤揚 繼維輝先緒 煥守孝益芳 建樹敬定博 高厚立家邦)
雲南巧家況氏字輩良朝興世有志國 永昌隆...
重慶涪陵況氏字輩登峰顯奇智榮國隆鄉邦賢才世之寶仁義胤緒昌五職統革倫振興東華強金靈銀輝晉永代樂福康全親合其澤乾坤壯廬江燿天吉地守鴻發定久長源遠繼先志典範怡嗣章忠孝衍餘慶知書識禮芳勤儉端裕貴崇文尚藝香修德誠信木博學惠萬方
重慶黔江況氏字輩可雲市德乾,坤雨啟成原,永正朝左右,應受仕澤綿。
陝西安康況氏字輩包括陝西漢陰況氏字輩) 孝有長江久,詩書發大高

備註:貴州赫章況氏字輩

此排行共40代,從第71代開始,到110代結束。由貴州省畢節地區赫章縣野馬川支、鐵匠支、小山支、朱明支;貴州省畢節地區陰底支、織金八步支、納雍姑開支、黔西支;雲南省鎮雄縣坡頭支、魚洞支;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支共同到江西考察後彙編以上新譜總計40代。

江津區況氏字輩排行 正萬子文國,懷治元朝廷(有得永昌),貞宗銀(源)順啟(遠),福壽發其康,仁厚家興禮,明月紫微芳,世代涌棟樑,門庭顯榮光。

淮北市況氏字輩排行 朝學天選,丙世連元,鏡成開福,昨善宏中。

【華東地區】

地區字輩字輩排序
華東地區山東章丘況氏字輩進 思 紹 作 維 元 業 春 秋 吉 士 訓
河北滄州況氏字輩雲青瑞兆興國道
山東膠州況氏字輩守成保宗道,歷德頓本方

宗祠對聯

四言

派衍周朝,源承姚姓;
功封況地,望出廬江。

——全聯典指況姓的源流和郡望。
言稱君子; 民號青天

——佚名撰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蜀漢人況長寧,曾說:“臨事小心謹慎,靠好計謀成功。蜀是小國,所規劃、所圖謀的,在於固守和打仗。”人稱君子之言。下聯典指明代江西靖安人況鍾,字伯律,小吏出身,永樂年間歷任禮部主事、郎中。宣宗、英宗時出任蘇州知府十三年,嚴懲貪;吏,與巡撫周忱奏請減免江南賦稅。創立“綱運簿”,設定“濟農倉”。興利除害,不遺餘力,百姓稱他為“青天”,任職期滿時,蘇州兩萬多人請求他留任。

七言

考古辭宗留芳遠;

雲岩書院播惠長。

——佚名撰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考古學家況叔祺,江西高安人。官至貴州檢學僉事,精於考古,有《考古辭宗》傳世。下聯典指元代光澤令況逵,廬江人。有用世志,親自為諸生講學,建有雲岩書院。

鋤豪強,民乞留任;

決冤獄,人稱神明。

——佚名撰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禮部郎中況鍾,字伯律,江西靖安人。出任蘇州知府後,鋤豪強,扶良弱,興利除弊,不遺餘力。正統間秩滿當遷,郡民二萬餘人乞留。詔進二秩留任,後卒於官。下聯典指明代御史況文,字廳奎,江西高安人。讞決冤獄,人稱神明。

十年不愧趙清獻,七邑重逢張益州。

----楊士奇詩贈況鍾聯

八言以上

號神明判官除冤獄;
鋤豪強百姓贊青天。

——上聯典指明代御史況文,字應奎,上高人。讞決冤獄,人稱神明。下聯典指明代禮部郎中況鍾(1383-1443),字伯律,靖安人。出任蘇州知府後,鋤豪強,扶良弱,興利除弊,不遺餘力。正統間秩滿當遷,郡民二萬餘人乞留。詔進二秩留任,後卒於官。與海瑞齊名。
復任興歌,誠清獻無愧;

臨事而懼,譏 費禕 不知。

——佚名撰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下聯典指況姓始祖之一,三國時蜀國名人況長寧事典。

姓氏譜弦歌, 韋白 以來成別調;

功名起刀筆,蕭曹自古是奇才。

——清·梁章鉅撰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江蘇巡撫梁章鉅撰題江蘇省蘇州市(明代蘇州知府)況鍾祠聯。況鍾,江西靖安人。為明代著名清官,與海瑞齊名。上聯典指他改姓之事,以唐代先後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作比,盛讚況鐘有政聲、民望。下聯典指況鍾出身於刀筆吏,與西漢蕭何、曹參作比,讚頌況鍾德才功績。

力剪豪強,民求留任廉明吏;(況鍾' 明)

斷明冤獄,人號神靈父母官.(況文' 明)

吳瑞德澤長耕是讀是富貴在是祖有功宗有德恆存廬江軓范

楚南源流遠生斯長斯聚族惟斯孫之支派之衍永紹河東遺徽

------貴州德陽況其柞作長聯

海內文章伯,水南忠孝家。------唐太宗題況氏譜牒聯

天下詩書府,山陰將相家。----唐宣宗贈水南伯(況鼎)門表聯

廬江詩書府山水齊歡九曲綿延先世澤;

況氏忠孝家日月同輝一脈相承後輩福。------大塘況氏宗祠門聯

故地 祖地

1,始祖受封地——況(國)

宗譜無記載,待考。今一說山東,二說浙江永康。

2,早期世居地

況坊

譜稱新建西山況坊,位於今南昌市安義縣石鼻鎮向坊村(方位?)。是況氏隋唐時期以前的世居祖地之一。

3,分支祖開基祖地 

藥湖

位於今高安市龍潭鎮梅口村藥湖(湖泊)旁(方位?),離龍潭集鎮約6公里,因居藥湖旁而得名。《高安縣誌》載:“況政於唐大中年間遷自新建西山況坊”。是高安、上高況氏祖開基地。

老屋況村

譜稱雲岡, 位於高安市龍潭鎮,譜載“景仙,宋徽宗趙佶政和年間(1111~1118年)又自青城(大塘)析居瑞州府高安之 雲崗(老屋況村)”。

大塘

譜稱青城 ,位於上高縣錦江鎮大塘行政村。

況家大灣

位於湖北孝感市孝昌縣豐山鎮(方位?)。離城35公里。明洪武二年(即1370年),玄貞公由江西靖安況坊遷此。況家大灣是湖北孝感況氏及湖北廣水市應山、隨州、十堰市鄖縣鄖陽、國營朱湖農場,河南信陽、羅山、南陽市桐柏、陝西安康等地況氏祖開基祖地,

青崗咀

武漢江夏況氏開基祖地,位於湖北武漢市江夏區(今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流芳街紅旗村南部、離二龍山3公里處,南濱牛山湖的湖汊陳子海,以前三面環水,呈半島狀。現村子南部土地出讓給廣州軍區武漢空軍部隊。青崗咀,在況氏未遷入前稱陳家咀,原有少量陳、王氏等族人居住。元末明初,有況氏“始遷湖廣武昌府江夏縣夾山里陳家咀”(後陳、王等姓人遷出),因源於江西奉新青崗(待考)而得名。

陵墓

1,始祖墓地

始祖及早期世祖墓,譜牒無記載,均失考。待考。

2,名墓 

況鍾墓 (況氏名墓)

況鍾墓,是明朝清官況青天的陵墓,位於靖安縣高湖鎮崖口村的神仙山萬家尾。始建於1383年,1966年8月“破四舊”時被毀。

1983年為紀念況鍾誕生600周年,靖安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森林公園內重修況鍾墓。重修的況鍾墓已不在原址,而是在縣城森林公園內況鍾園林園門左側松林中,墓基高1米,陵基周長10米,墓室面積12平方米,墓室深2米,懸棺高1米,占地200平方米。墓仍分三級:一級為八字式墓碑三塊,高低錯落的花崗石柱相連,碑面鐫刻“明敕中議大夫蘇州知府擢升按察使司署知府事況鍾之墓”;二級為橢圓形墓,高1米,用花崗石砌成;三級為墓志銘3塊,高2米,由石蓋頂、波形石條、石點組合。

況鍾園林(略)

況鍾銅像

入況鍾園林大門,迎面可見一尊高5米,占地面積2.2平方米的況鍾銅像巍然屹立,銅像淨高3米,其座高2米,用銅2.2噸。所塑的況鍾像儀表威嚴、和藹,是培養人們公僕意識,廉政自律的一面明鏡。況鍾一生為官清政廉明,除暴安民, 為我國古代三大青天(包青天、海青天、況青天)之一,他的生平事跡是教育後代子孫的重要教材。銅像由宜春地區行署林業局捐資20萬元,江西銅廠塑造,靖安縣政府主辦而成。

3,支系開基祖墓地

孝感玄貞墓(資料缺)

祠廟牌坊

1,宗廟

上高況氏祠堂 上高況氏祠堂

(缺)

2,宗祠

A ,上高況氏祠堂

B,高安況氏宗祠

大塘況氏宗祠,又名大宗祠,俗稱官廳。

3,專祠

況公祠

況公祠是紀念況鐘的專祠。況公祠位於道前街西美巷。清道光六年(1826年)建況公祠(原址為五顯廟,況鍾曾於丁憂期間在此讀書會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1933年重修,祠內有享堂、戲台等建築。況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滄浪區投資了300萬元對況公祠進行了整體修繕,並作為滄浪區文化活動中心對外開放。多年來,況公祠以況鐘的廉潔事跡為主線,結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崑劇《十五貫》,使廉潔之風深入人心,成為了滄浪區廉政建設的主要宣傳陣地,前來參觀學習的團隊及個人達三萬餘人次。現由滄浪區圖書館使用。

4,名坊第

恩榮坊:為僉事況真立。

進士坊:為況景立在二十五都。

南省儒宗坊:為提督學政況叔祺立。

祖孫同科進士坊:為南京刑部郎中況景貴州提學副使況叔祺立。

父子進士坊:為況照況維垣立。

廷平坊:為大理寺正況照立。

大夫第:在城南況氏水門於梧立。以上摘自《高安縣誌》

步蟾坊:在河東(今縣城)為進士況文立。

凌雲坊:在河北(今縣城)為父子舉人況暹況璉立。

簪纓濟美坊:在河北(今縣城)為參政況文光祿寺署正況暹知州況璉同知況和卿立。

世科坊:在河北(今縣城)為舉人況暹況璉立。

五馬坊:在河北(今縣城)為知州況璉立。以上摘自《上高縣誌》

姓氏名望

由烈公以後,代有仕者,或襲職拜爵,或科甲受封,榮宗顯達者歷歷難以枚舉,不過觀其大略而書之,七世榮公為秦相,因上疏不用屏其國。未幾,漢興復歸於國,改封榮國公,由榮公以下,十四世況長寧公三國時期仕吳,至十八世況昌伯公仕隋拜諫議大夫,後,唐貞觀間封開國侯,二十五世況鼎公,仕唐拜水南伯爵,三十二世況吉公拜光祿大夫檢校禮部尚書,況興公仕至給事,三十三世況玉公仕至國子祭酒,三十四世況政公拜河東節度使,況敏公拜經武要略,三十六世況欽公拜觀察御史,三十七世況森公仕宋拜樞密院贈刑部侍郎,況淳公曆觀文殿大學士。三十八世況茂枝公仕為兵部司馬,況輔公襲封光祿大夫,四十一世況榮華公拜永寧知州,況成公授池州郡守,四十二世況章公,拜僉都御史,四十三世況旭公仕明拜宗人府丞。四十九世況鍾公仕明,由禮部郎中至蘇州知府。五十世況珍公拜福建按察司。五十三世況璟公拜蘇州知州,況照公拜大理寺丞,況一經公拜連州知州,五十五世況維垣公拜吏部考功司,況奎琳公,明嘉靖時任安徽太平縣知事,至後況叔褀公拜貴州提學,況汝霖公仕清... ... 以至“詞聖”況周頤,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況開田、況玉純。

古代名人

況 烈:仕周,受封於況,食邑永康郡,贈文簡公。為況氏受姓始祖。

況 基:世襲公爵。

況 鎬:封永康侯。

況 鎰:封永寧侯。

況 榮:拜秦相,後漢封榮國公。

況長寧:三國時期仕吳,況氏鼻祖之一。

況昌伯∶隋拜諫議大夫.唐貞觀時封開國侯.食邑千戶,居江右曲江(洪州西山),為豫章(江西)況姓始祖。始纂《況氏譜牒》。

況 鼎:居江西新建西山太平鄉,以忠孝上聞,官拜水南伯。唐宣宗幸其宅,賜“太平堂”匾,又贈門表曰:天下詩書府,山陰將相家。

況 錞:官編修。

況 游:江西安義人,後唐官僕射。

況 森:江西安義人,宋官樞密。

況 吉:官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禮部尚書。

況 與:官給事中。

況 玉:官國子祭酒。

況 政:江西安義人,名朴,仕唐(一說宋),為河東節度使,掌國子尚書兼提調都軍事。食采於江西筠州(高安),遂遷筠而家焉。

況 敏:官經武要略。(武略將軍).

況 欽:官觀察御史。

況 鑫:官刑部侍郎。

況國用:江西高安人,名雅,字子文。賜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北宋中期,由筠州藥湖遷上高城北東嶽廟祠聖前,為敖邑(上高)況姓始祖。

況茂枝:江西高安人,官兵部司馬。

況大興:江西上高人,官浙江紹興同知。

況榮華:官永寧知州。

況 成:福建建陽令升池州郡守。

況 昶:江西安義人,官翰林侍講。

況 倌:江西安義人,官刑部尚書。

況淳昌:江西安義人,觀文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

況必寧:湖北房縣人,明永樂進士,歷四川道監察御史。

況 章:江西安義人,官僉都御史。

況 洵:廣西臨桂人,況周頤的父親.

況 瑩:江西人,官文淵閣學士.

況志寧:號康齋,江西奉新(今屬江西)人 宋代詩人,存《百花橋》等八首詩。

況師點:江西上高人,宋代詩人,存《聖濟院》詩。

況鼎成:(1240年-?)松江府華亭縣小官鎮人,生於南宋嘉熙四年庚子,官至尚書省度支員外郎。

況宸豪:祖籍在江浙行省松江府華亭縣小官鎮,元朝時在鯨海(今日本海)鎮守海疆。為鯨海水兵指揮使。後因功晉爵為明威將軍(正四品)。

況 逵:(生卒不詳)字肩吾。元朝安徽廬江人,出生於江西高安。元統二年(1335)擢慶元路提官。

況銘遠:字立功,江西上高大塘人。當元季兵亂之際,捐粟八百擔賑濟瘟疫,明初,援例宦武林(浙江)運糧使,後以子貴賜文林郎。事載縣誌。

況和卿:江西上高人,洪武間官浙江寧波府同知,封烈士大夫。

況 本 ,四川巴縣人,明將王驥手下把總,後掌管臘撤,成為該地少數民族的首領。

況均仁:江西高安人,以子真(況真)贈刑部主事。

況忠仁:翰林院承旨。

況 孜:官廣安知府。

況必安:明永樂間(1403~1424年)官福建巡按御史, 見《福建通志》(民國)

況 鍾:(1383-1443),字伯律,明朝江西靖安人。明成祖時出任蘇州知府,官至禮部儀制司郎中。

況 中 : 明代江西奉新縣南鄉(今赤田鎮)人,濟州衛指揮,見《南昌府志》

況叔祺:(約公元一五六五年前後在世)字吉甫,江西高安人,明嘉靖庚戌(1550年)進士,欽差提督貴州學政,翰林院禮部郎中, 寫成了名著叫《考古辭宗》(二十卷)及《二史會編》(十六卷)等傳於世。

況 真:字彥珍,明江西高安人,由歲貢歷刑部主事,福建按察僉事,天性質直,用法平允。

況 暹:字鼎元,明朝江西上高人,由舉人(永樂丁酉舉人)歷萊陽,漢川,歸安教諭,官至光祿寺署正。

況 道:江西宜豐人,嘉靖癸卯(1543)授光祿寺正卿。

況 鍔:江西上高城圍人,明天啟壬戌(1622年)拔貢,任山東萊州府推官。祥見《江西通志稿》。

況 璉:江西上高人,明舉人,官茂州知府。

況禹謨:四川鹽運使。

況祥麟 :字皆知,號葵槓,嘉慶庚申(1800年)恩科舉人,是個文學家,也是文字學,音韻學家,著有《紅葵齋詩草附詞》,《葵槓筆記》,《六書管見》。為人和善,善啟迪後進。

其夫人朱鎮,字靜媛,名門閨秀,敕封太孺人,誥封太恭人。能詩能詞,號稱“臨桂女史”,著有《澹如軒詩草》。

況 洵:字雲衢,號瑜卿,邑廩貢生,候選訓導,歷署河池州學學正,西林縣學訓導,敕授修職郎,賜封文林郎,欽加內閣中書銜,誥封奉政大夫。

況 澍:字雨人,道光乙酉年(1825)舉人,己丑年(1829)進士,翰林院庶吉士,誥授奉直大夫。著有《東齋雜著》,《東齋詩集》。

況 澄1799----1866)字少吳,晚清廣西臨桂著名詩人兼地方文獻整理學家,道光壬午(1822年)進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戶部雲南司主事,河南按察使。誥授中憲大夫 。

況 詮:字怡卿,廩貢生,候選訓導,例授修職郎,敕贈文林郎,欽加內閣中書銜。

況文榜:清鹹豐時總兵。

況仙根:[清]初名桂本,以字行,號幼楳,自號味道人,廣西桂林人。篆摹彝器款識,隸學禮器、史晨,精研刻印,嬉宗秦、漢,鐵線滿白,尤所擅長。

況 文:字應奎,江西上高人,明永樂進士,官兩浙御史,讞決冤獄,人號神明,尋擢廣東左參政。每於衙署中大書“平恕”兩字,故所至深得民心。

況上進 四川涪州(今巴縣)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御史。

況思文:字原道,明代江西從善鄉(今江西奉新縣乾洲鎮)人。洪武十八年(1385),以經明行修舉奉新縣訓導。在任造士有方,歷官考功司。祀名宦。長詩善文,文詞簡古。

況青旭:江西新建人,康熙2年癸卯(1663年)科舉人(武舉)。官淮安守備。

況一經:字士倫,號西坡,江西高安雲岡人,嘉靖壬午(1522年)舉人,嘉靖17年任仙居縣令,後升任廣東連州知州,贈奉政大夫。

況維墉:江西高安人,明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科舉人,官淮寧知縣。

況子玉:四川瀘州人,明正統丁卯(1447年)舉人,官宣城知縣。

況於梧:江西高安人,明嘉靖甲子(1564年)舉人,官儀真縣知縣,淮安府通判,紹武同知。

況尚鎮:明辛酉舉人,官廣信守備。

況 暹:字鼎元,江西上高人,明永樂丁酉(1417年)舉人,贈光祿大夫。

況 璉:字宗器,暹之子,江西上高人,明景泰庚午(1450年)舉人,官四川茂州知州。

況應星:字燦垣,江西上高人,萬曆乙酉(1585年)中式第四名(武舉)。

況汝霖:字時及,江西高安人,康熙己卯(1699年)舉人,丙戌揀選知縣。

況紹鍾:壬申科舉人,侯選守備。

況起渭:字夢飛,號璜溪,江西上高城圍人,道光甲辰(1844年)舉人(武舉),候選衛千總。

況大業:字立勛,號個臣,江西上高五馬坊人,清道光丁酉(1837年)中式(武舉),歷署南昌、萍鄉千總,饒州營守備。

況維翰:字宗望,號南皋,江西上高大塘人,清道光丙午(1846年)舉人。事載縣誌。

況三壽:字作朋,號松亭,江西上高城圍人,道光庚子,欽賜舉人。

況祥麟:[清]字皆知,號花矼,廣西桂林人。嘉慶五年(一八oo)舉人,砥行劬學,年開九秩,猶能伏案。精篆籀六書之學,間作印章,蒼勁入古。著經述、六書管見、紅葵齋詩。

況國奇:江西奉新人,嘉靖19年庚子(1540年)科舉人,句容知縣。

況 濂:廣西臨桂人,道光24年甲辰(1844年)科舉人,候選訓導。

況桂楨:廣西臨桂人,鹹豐11年辛酉(1861年)科舉人,內閣中書銜,平南訓導。

況 瀚:廣西臨桂人,鹹豐11年辛酉(1861年)科舉人,陝西三原縣知縣。

況桂梁:廣西臨桂人,改名曜生,光緒乙亥(1875年)科舉人,陸川教職。

況周頤 :廣西臨桂人,光緒己卯(1879年)科舉人,清末著名詞人。近代詞人。原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詞人,晚號蕙風詞隱。原籍湖南寶慶。為稱“清末四大家”之一。著有《蕙風詞》、《蕙風詞話》。

況仕任:號晴皋,廣西臨桂人,光緒23年丁酉(1897年)舉人。

近代名人

況益勤:清初農民軍將領。

況文榜:貴州鎮遠人。為江蘇巡撫薛煥所部已革總兵,1862年加入淮軍。隨李鴻章侵犯太平天囯蘇福省根據地,作戰兇悍,李鴻章恢復其總兵官銜。後官至四川提督。

況業學 1907-1938 湖北黃安(今紅安)縣華河況家河人,1929年況業學參加紅軍,歷任營長、新四軍團長。

現代名人

況開田 少將

況開田(1912-1983),江西省蓮花縣人。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人民解放軍濟南部隊原顧問。

況玉純 少將

況玉純(1913-1989),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況步才:老紅軍,湖北紅安況河人,生於1917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況步才擔任江西省農林墾殖廳副廳長,1980年離休。

況清利天津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

況 晗書畫家

況璃:筆名川人、水兄。白族。四川安岳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歷任戰士、軍旅新聞工作者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作品分獲多種軍隊和政府獎。

況禮文:四川人,同濟大學畢業,原成都軍區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正軍職離休幹部。

況壽元 律師 湖北光谷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

況 勇中建鐵路建設有限公司 董事長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國務院津貼專家。

況童:捻軍將領。公元1876年清光緒二年春大旱。5月,原捻軍將領況童,席曉侯聚眾數百人在封子山(今安徽濉溪縣)再度起義,6月1日攻克百善集,2日攻克柳孜集,鐵佛集10月敗走蕭地.

況浩文:(1930--)筆名林蘭,重慶市巴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著有小說《一雙繡花鞋》。2008年,況浩文出版了《一雙繡花鞋》的姊妹篇《風荷》。

況澤均 (1939- )四川涪陵人 ,現任電力工業部岷江水力發電工程局《電力通訊》報副主編 ,都江堰市攝影家協會理事、都江堰 市職工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

況以昌(1936.8—) 上海人。高級工程師(教授級)。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冶金部武漢勘察研究院總工程師。湖北省地質學會常務理事。

況秀猛,男,漢族,1970年出生於江西南昌安義。改革開放以來出國留學生中第一位榮登美國白宮獲獎的華人,況秀猛和戚來博士帶領同事研發出能轉換礦坑中易爆炸氣體的“甲烷低溫氧化技術”,在美國獲得蒂貝茨傑出發明獎(Tibbetts Award)的殊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