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決·乙亥中作

竊思大禹意,河九為遠策。 禹道不復究,河流有壅隔。 民力殫將竭,國材耗亦劇。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河決·乙亥中作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陳允平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崑崙山最大,峨峨橫絕域。黃河地下來,洶洶不可測。
河伯一發怒,擘開崑崙石。水出東北陬,浩渺無涯極。
平地水行疾,九州島如咫尺。湯湯勢滔天,黎元多沈溺。
上貽堯心憂,四岳舉鯀塞。鯀用汩彝倫,九載無成績。
堯怒不能治,遂行羽山殛。有子其曰禹,命使嗣父職。
洛中得龜書,九疇文甲坼。禹乃乘四載,週遊視水跡。
百川各復道,九河皆開闢。禹功既已成,水患方茲息。
竊思大禹意,河九為遠策。況雲殺其溢,聞之孔安國。
三代逾千年,所以無災厄。戰國爭土疆,諸侯用詐力。
遷徙無常歲,湮淪不可識。堤障遏水勢,溝渠絕地脈。
禹道不復究,河流有壅隔。頻為中國患,不國不安席。
從官徒負薪,河伯弗受璧。斫盡淇園竹,安救瓠子役。
民力殫將竭,國材耗亦劇。四方競上疏,羣臣爭籌劃。
田蚡方為相,書來多持扼。豈顧天下利,惟以私田惜。
賈讓不為用,延年亦見斥。如何聖人功,千載復不得。
皇宋運熙泰,四聖崇道德。百蠻皆臣順,萬物遂生殖。
七八十年閒,人不聞金革。惟茲澶滑郡,河決亦云亟。
常記天禧中,山東與河北。藁秸賦不充,遂及兩京側。
騷然半海內,人心愁慘戚。河平未雲幾,堤防有穴隙
流入魏博閒,高原為大澤。良田百萬頃,盡充魚鱉食。
救之成勞費,不救悲隠惻。吾君為深慮,不食到日昃。
忝竊寸祿,素餐堪自責。不負一畚土,私輒逃丁籍
又無一言長,萬分有裨益。與世同浮沈,隨羣甘默默。
亦或中夜思,斯民苦瘦瘠。四年困蝗旱,五穀餌蝥蠈。
年來風雨時,纔得一秋麥。手足猶瘡痍,飢膚未豐碩。
若待四體肥,斯民無愁色。不然尋九河,故道皆歷歷。
一勞而永逸,此成功無歝。或可勿復治,順其性所適。
徙民就寬肥,注水灌戎狄。試聽芻蕘言,三者君自擇。

題 解

石介此詩寫黃河決口給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湯湯勢滔天,黎元多沈溺。”反映了封建社會治黃的不易,“斫盡淇園竹,安救瓠子役。民力殫將竭,國材耗亦劇。”對歷史上為救瓠子河決對淇園竹毀滅性地砍伐表示惋惜。

注 釋

河決:黃河決口。
乙亥:1035年,宋仁宗景佑年2年。
安救瓠子役:哪裡救得了黃河瓠(hù)子決口的勞役。瓠子,東郡濮陽瓠子口(今濮陽縣西南)。元光三年(前132年),黃河在此決口。《史記》記載:天子既封禪巡祭山川,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用事萬里沙,則還自臨決河,沈(沉)白馬玉璧於河,令群臣從官自將軍已下皆負薪窴(填)決河。是時東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園之竹以為楗。天子既臨河決,悼功之不成,乃作瓠子歌二首。卒塞瓠子,築宮其上,名曰宣房宮
斫:zhuó,砍。
民力殫將竭:民力將要用盡枯竭。殫,dān,用盡;竭,枯竭。
劇:嚴重,厲害。

作者簡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東南)人。嘗講學徂徠山下,學者稱徂徠先生。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釋褐鄆州觀察推官。景佑元年(1034)調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遠官嘉州軍事判官,旋以母喪歸泰山。慶曆二年(1042)召為國子監直講。四年,擢直集賢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五年卒,年41。有《徂徠石先生文集》20卷,其中卷一至卷四為詩。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34《徂徠先生墓志銘》,《宋史》卷432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