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是北京廣播影視集團、上海三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出品的主旋律電視劇,由傅東育執導,鄭曉寧、高明、陳小藝、石維堅、謝園等演員主演,於2010年12月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 該劇講述了農業大省峽江省在解決“三農”問題時所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難 。

劇情簡介

沃土電視劇照 沃土電視劇照

峽江省是典型的農業大省,由於前幾年全省一直實行“以開發區為龍頭 ,趕超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激進戰略,致使“三農”問題日益嚴重,農民負擔沉重,幹群關係緊張,這成了峽江省省委書記賀立斌的一塊心病。為了徹底解決全省的農業問題,賀立斌決定將全省貧困地區之一的峽口市作為試點,希望能為全省農村改革摸索出一條成功之路。為此,省委將省農大校長羅漢生派到峽口當市委書記。羅漢生上任以後大膽改革,想從體制上根本解決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但遇到了來自內部的重重阻力,致使矛盾激化。迫不得已之下,賀立斌只好“揮淚斬馬謖”,準備將羅漢生調到身邊好好調教一下,但羅漢生不甘心自己的抱負付諸東流,他主動要求到省里的另一貧困地區峽西市任職,意圖在基層為“三農”問題摸索經驗。

在峽西,羅漢生經過兩年多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不懈努力,初步改變了峽西市的貧困面貌,為實現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而此時,賀立斌即將退休,他把繼任者的目光放在了羅漢生身上,並著力推薦提拔他擔任省委副書記,負責全省的農業工作,想以此打開全省農業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也就在這時,峽江省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峽口市剛剛落成的水庫後壩被引爆泄洪,羅漢生再次臨危受命“二下峽口”進行災後重建工作。

在峽口工作期間,很多民眾向羅漢生反應大壩可能存在質量問題,要求政府展開調查,將實情公之於眾,羅漢生為此請示省委,賀書記卻要求暫緩。原來賀書記已經察覺到這個問題,並且羅漢生的岳父也是責任人之一。賀書記擔心因此影響羅漢生的工作,這才不同意馬上開展調查。得知這一情況,羅漢生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他認識到,一個執政黨必須取信於民才能帶領人民走上富強之路。他毅然奔赴機場,挽留即將赴國外探親的岳父,水庫後壩的問題終於水落石出。羅漢生扎紮實實地工作在農村第一線,他沒有因循守舊而是通過大膽的體制改革來解決長期困擾峽口的問題,他致力於調整不切實際的盲目發展開發區的戰略,引進東部沿海地區的資金創辦加工業,發展與沿海地區配套的鄉鎮企業,使峽口的面貌煥然一新 。

分集劇情

第1集

峽江省農大校長羅漢生受省委派遣,率省調研組下鄉調研“三農問題”,在峽口市鍾平縣興隆鄉,遇到集體前來向鄉長盧慶林討說法的農民民眾。原來興隆鄉為建設開發區向農民亂收費、亂攤派,致使耕地被占,給農民生活帶來極大困難。為了維護鄉政府的形象,一時亂了陣腳的盧慶林不顧羅漢生和市信訪辦主任孔平衡的勸阻,以“衝擊鄉政府”為由,強行將十幾位農民抓進“思想政治學校”,矛盾頓時激化。峽口市委書記高峰、市長馬明得到訊息,立刻趕到興隆鄉,他們認為是羅漢生等不了解興隆鄉的實際情況,在調研過程中偏聽偏信,沒能和市政府保持一致,這才使農民和鄉政府的矛盾被激化,建議省調研組先行離開峽口,孔平衡更是被撤了職。當夜,興隆鄉政府出動警力,以密謀鬧事的罪名又抓了興隆鄉二十幾位村民,想把事態徹底壓下去。不料,此舉反而使矛盾更為激化,興隆鄉農民決定集體去省城上訪。眼看事態將擴大到省城,馬明只得請武警支援,將上訪的農民堵在了峽口市火車站。此時,省里正在省委書記賀立斌的主持下,就此次省調研組下鄉調研工作召開會議,得知訊息後,賀書記立刻決定親赴現場。在峽口火車站,賀書記向農民們許下了三大承諾,終於使矛盾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第2集

農民上訪事件讓馬明在省里丟了臉,他更加不放心的是羅漢生即將向省委遞交的調研報告。果然,羅漢生在調研報告裡質疑省里制定的“趕超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戰略方針,他認為,峽江是一個農業大省,底子薄、基礎差,不應採取激進政策,盲目建設開發區,一切都應該從農村實際情況出發。這份報告引起了省長封元一的不滿,他覺得這是在動搖政府的權威。可賀書記卻被調研報告裡傳遞出來的那種深刻的思辨、科學的精神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深深打動了,從羅漢生身上,他看到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所應該具備的“唯實、唯下”的優秀品質。鑒於峽口市委沒能妥善處理“興隆鄉事件”從而導致矛盾激化,經省委決議,高峰被調離峽口,新的市委書記的人選一時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臨行前,高峰和馬明進行了一次深談,馬明堅持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完全是為了貫徹省里的指示精神,即使有什麼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省明星企業家、興隆鄉高科技開發區的投資者胡志東,驅車來到空蕩蕩毫無生氣的開發區,心中不禁悲涼,他現在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市了。馬明告訴他,不管誰來擔任市委書記,一定全力扶持他上市,以彌補他當初為了支持峽口的工作而投資開發區的損失。賀書記找到羅漢生,希望他出任峽口市委書記,在實踐中檢驗他在調研報告中提出的思想理論,為峽江省的農業工作探索一條新路。雖然羅漢生心裡有一種隱隱的衝動,但他還是婉言謝絕了。原來,他和妻子衛琴關係緊張,兒子亮亮更是無心學習。為了挽救家庭危機,夫妻倆決定換一個環境,舉家遷往北京,為此,羅漢生已經同意接受國家農科院的邀請,赴北京繼續進行他的學術研究。

第3集

由於羅漢生的調研報告在省里反響不一,賀書記要求他臨走前再到峽口走一趟,把報告做得更紮實些。羅漢生再次來到興隆鄉,面對農民的疾苦,他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名學者是多么的無力。此時,賀書記的一頓迎頭痛擊,堅定了羅漢生出任峽口市委書記、改變峽口貧困面貌的決心。滿懷激情的羅漢生上任了,但大部分人包括妻子衛琴都認為,羅漢生僅僅只是一名學者,他根本就不懂得官場的行為準則。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是難以在官場站穩腳跟的。出發之前,賀書記叮囑羅漢生,省里將投資十億修建水庫,其中二億用來修建水庫後壩,而水庫後壩的建設將由峽口市承擔,必須慎而又慎。羅漢生上任了,執拗的衛琴出於大局還是跟隨他來到了峽口。羅漢生首先來到矛盾問題最突出的興隆鄉蹲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他發現了兩大問題,第一就是由胡志東投資的高新開發區內部早已虛空,不可能存在上市的條件,第二就是鄉政府的機構、體制存在嚴重弊端。

第4集

在興隆鄉,幹部人數嚴重超標、迎來送往等開支龐大,鄉政府更直接參與投資經營,與胡志東共同組建了“興隆實業公司”,鄉長盧慶林親任董事長。所有這一切所需要的費用,都是以各種稅費的名義向農民徵收。為了從根本上減輕農民的負擔,羅漢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體制改革,精兵簡政、量入為出。公正無私的孔平衡受到重用,被任命為水庫後壩工程招標委員會主任;盧慶林被停職,任命鍾平縣委書記鄭建國擔任調查組組長,調查盧慶林及胡志東的公司。然而,羅漢生沒有想到,他一系列的改革舉措觸及了馬明多年來在峽口建立的關係網,更有五十多名幹部上書封省長對他獨斷專行表示不滿。為此,封省長找羅漢生談話,希望他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幹部隊伍的穩定。羅漢生困惑了,他覺得幹部就應該為人民民眾謀福利,當幹部自身的利益和民眾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幹部應該顧全大局、勇於犧牲個人利益。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體制改革進行下去。

第5集

為了嚴把水庫的技術關,羅漢生費盡周折請到曾因工程失誤而坐牢但技術水平極高的全國著名水利專家蔣長林出山做水庫後壩工程總指揮。調查組發現興隆實業公司賬目混亂並有明顯的缺損,正要傳訊會計,卻得到陳會計在家中自殺的訊息。一切都預示著興隆實業公司存在重大問題,可調查卻毫無進展。另一方面,鄉政府體制改革方案的公布,引起強烈的反響,羅漢生承諾一定為被精簡的人員安排好生活問題。話雖這么說,可一下子要安排這么多人的生活需要大筆資金,貧困的興隆鄉無法自行解決,市財政局也表示無能為力。面對龐大的改革成本,羅漢生傷透腦筋。此時,精明的胡志東乘機以安置所有被精簡人員為條件要求羅漢生在水庫工程的招標上予以政策傾斜,卻被羅漢生嚴辭拒絕。衛琴想辦畫展,誰知剛剛傳出要拉贊助的訊息,就有人通過衛琴的老同學搭上線,主動將十萬元現金送了過來,憤怒之下羅漢生叫來了紀委何書記。

第6集

羅漢生的不講情面使衛琴覺得在老同學面前賠進了顏面,一氣之下回了省城。經調查贊助款是興隆實業公司江峰送的,這進一步破壞了胡志東在羅漢生心目中的形象。隨著一次次的交鋒,胡志東意識到拉攏羅漢生是不可能的,要想生存只有搞垮羅漢生。羅漢生決定對外招商引資解決改革資金短缺的問題,四處奔走卻屢屢碰壁,短期行為不可為,而更多的投資者對興隆鄉的現狀望而生畏,改革因此陷入了僵局。同樣執著的衛琴為畫展的贊助四處奔走,她始終以畫家的身份拉著贊助,而拒不接受給市委書記夫人的贊助。陳會計的死因被重新鑑定為他殺,很快兇手也被抓住,是興隆實業公司保全隊隊長張鐵。張鐵一口咬定他和陳會計是私仇,並且剛剛被送進看守所不久就自殺了,好不容易得到的線索又斷了。

第7集

從小和衛琴一起長大的孔平衡傾囊所有,衛琴的畫展終於開幕了。胡志東出高價買了衛琴兩幅畫,羅漢生認為衛琴的畫本不值這個錢,胡志東這么做是想讓自己受制於他。兩人發生了婚後最嚴重的一次爭執,衛琴指責羅漢生凡事總是以他的事業為重。衛琴將錢退給了胡志東,但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她意識到,在羅漢生的影子下自己鍾愛的事業是無法發展的,必須在羅漢生和事業之間做一個抉擇,要強的衛琴選擇了事業。胡志東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利用賀立斌當記者的女兒賀凡寫文章“捧殺”羅漢生。文章見報後,引起峽口市委、市政府廣大幹部的不滿,大家認為羅漢生是在表現自己,將個人凌駕於集體之上,抹殺多年來峽口的工作成績,並要求召開民主生活評議會。封省長親自來到峽口主持會議,在會上,羅漢生百口莫辯,經過投票,羅漢生的民主評議不過關。此時,陰險的盧慶林在背地又開始搞起小花樣,誣陷孔平衡與衛琴有染導致羅漢生婚變。

第8集

由於未能通過民主評議,羅漢生顯然不適宜在峽口繼續擔任領導崗位了,賀書記只好“揮淚斬馬謖”,準備將他調到身邊好好調教一下,但羅漢生不甘心自己的抱負付之東流,他主動要求到省里的另一貧困地區--峽西市任職,意圖在基層為農業問題摸索經驗。輿論壓力之下,孔平衡被迫辭去水庫後壩招標委員會主任的職務,主動要求到興隆鄉扶貧。羅漢生走了,胡志東終於鬆了一口氣,他以五十萬的代價從馬明妻子徐秀芳處探聽到了水庫標底。在峽西市,羅漢生經過兩年多臥薪嘗膽、艱苦不懈的努力,初步改變了峽西貧困的面貌,他本人也變得更加沉穩內斂了,對發展農村經濟的認識也更加深入了。假期,亮亮的老師、蔣長林的女兒蔣葦帶著亮亮來峽西探望羅漢生,羅漢生冷峻的外表下奔騰著的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動了她。亮亮在山上玩耍時摔傷了,蔣葦毫不猶豫地為亮亮輸血,羅漢生感動之餘對她產生了另外一種感情。

第9集

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封省長提出未來一年裡全省的經濟成長率必須達到百分之七的指示,羅漢生表示峽西市一定盡力而為,但希望省里不要硬性攤派指標。封元一心中不滿,轉而要峽口市表態,要求峽口堅持以開發區為龍頭,帶動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給全省做出榜樣。為了給封省長面子,馬明許下承諾,保證峽口在一年內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十。回到峽口後,馬明開始對各方面施壓。為了達到硬性指標,馬明重新起用善做表面文章的盧慶林,唯實的孔平衡和鄭建國均被調任;水庫承包商陳志豪和總指揮蔣長林被要求提前三個月完成後壩工程;興隆實業公司準備用來投資建材的資金又被扔進了開發區,胡志東迫於無奈和鍾平縣縣長鍾啟明私開金礦。九個月後,興隆鄉經濟成長率達到了百分之十,“以開發區帶動全鄉經濟全面快速增長的興隆經驗”出台了。馬明讓胡志東出面組織全省著名的作家、記者來興隆鄉寫文章歌頌“興隆經驗”,為了支付龐大的招待費、出書費,盧慶林強行收繳了興隆鄉坡坪村村民們為籌建果汁廠而募集的經費,孔平衡提出反對意見,被鍾啟明以違反組織紀律為由停職檢查。省里為了肯定“興隆經驗”,決定組建調研組到興隆鄉考察,賀書記又將羅漢生列入了調研組。

第10集

調研組到了興隆鄉,見到了興隆鄉的大好形勢,可當晚心存疑惑的羅漢生卻在實地暗訪過程中發現了興隆鄉繁榮背後的虛假。幾天的調研過程中雖然疑點重重,可都沒能未引起調研組的重視,大家僅以肯定興隆經驗、儘快完成調研任務為目的。坡坪村農民商議要集體去找調研組上訪,被孔平衡勸阻,孔平衡希望不要再發生集體上訪事件,由他負責前去向調研組反映情況。集市上,農民們因白條無法兌現而鬧事,孔平衡恰好路過忙上前勸阻,卻被盧慶林以鼓動農民鬧事為由抓進看守所。盧慶林本想將孔平衡羈押到調研組離開,可在看守所內,孔平衡通過陳桐遞交了一份報告給羅漢生。這份報告引起了省里的高度重視,封省長親臨峽口指導工作,嚴肅批評馬明,同時提醒羅漢生對內嚴肅處理,對外必須維護政府的形象,保持步調一致。在會上,唯封省長是從的省政府秘書長李雅提出,孔平衡的報告反映的只是個別問題,不能因此以偏蓋全否定興隆經驗,究竟是否要站出來,羅漢生猶豫了。

第11集

想到農民的疾苦與自己的無能為力,心灰意冷的孔平衡呆在看守所不肯出來。省里通知羅漢生立即回峽西準備迎接中央考察組,但羅漢生心裡明白這是將他支開以保證“興隆經驗”現場會的順利召開。猶豫再三,他選擇了迴避。因為峽口是他的“滑鐵盧”,如果反對興隆經驗,就可能被說成是嫉妒、甚至是公報私仇。更讓他痛心疾首的是,峽西也發生了虛報儲備糧的造假事件,他深深地感到,做假已經成了很多幹部的工作習慣,積重難返,不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挽回的。他將峽西造假事件向省委匯報,並決定不再干涉“興隆經驗”,只把峽西的工作做好。孔平衡的被抓進一步激怒了坡坪村農民,他們準備在“興隆經驗”現場會召開的時候集體前去請願。為了保證現場會順利召開,趙副省長又把羅漢生請回峽口做孔平衡的工作,請他出來安撫民眾。羅漢生雖然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但還是勉力為之。對於羅漢生的迴避,賀書記無比痛心,他語重心長,責備羅漢生被所謂的“官場”磨掉了稜角磨掉了銳氣磨掉了原則,羅漢生羞愧難當、重新振作起來。悄悄送走了前來視察的中央考察組,賀書記不聲不響地來到了興隆鄉,他發現,農民們的生活比他想像得更加困難。賀書記的眼眶濕潤了,他多么需要能夠為老百姓乾實事的幹部啊。在興隆經驗現場會最後一次籌備會上,孔平衡和羅漢生各自發表了一番肺腑之言。回到峽口,賀書記嚴肅指出,興隆造假事件實際反映出的是幹部隊伍的思想問題,對盲目唯上以及不正確的政績觀給予了嚴厲的批評。

第12集

由於羅漢生在峽西工作成績突出,經賀書記提議並經省委決議通過,羅漢生出任峽江省主管農業的副書記。在坡坪村農民自發組織的合作會的啟發下,羅漢生建議他們組織農經會,如果可行將是發展農村經濟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模式。羅漢生向賀書記提出他想回峽口工作,並建議對鍾平縣領導班子做出調整。盧慶林為了脫身,同意胡志東公司同政府脫離,胡志東雖知其中肯定另有隱情,但再也無法忍受盧慶林的控制,欣然同意。鄭建國被任命為鍾平縣縣委書記,無意中發現有人私自開礦,他提議調查,馬明同意但表示此事交由市里直接調查。馬明心裡清楚,這是鍾啟明和胡志東搞的鬼。馬明發現妻子收受了胡志東的賄賂,但為了維護自己多年建立起來的清白的名聲,他妥協了。水庫後壩終於竣工了,可蔣長林卻對質量心存疑慮,馬明親自前來曉以利害,蔣長林架不住大家的哄勸,終於在驗收書上籤了字。

第13集

一覺醒來,蔣長林發現自己不僅莫名其妙地簽了驗收書,還被硬塞了一筆說也說不清推也推不掉的錢。不知所措的蔣老來到了檢察院門口,但上一次坐牢的經歷使他退縮了,再加上蔣葦即將和羅漢生結婚,他實在不想在這個時候發生些什麼。羅漢生被任命為省委副書記,對他寄予厚望的賀書記讓自己的秘書老周跟著羅漢生。鄭建國依舊盯著小銅礦的事不放,馬明依然推搪。水庫後壩的落成典禮按期舉行,衛琴帶著數位相機拍下了大壩宏偉壯觀的景色。心裡有愧的蔣長林不敢離開大壩半步,但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暴雨中水庫後壩因水泥不達標出現了裂縫,蔣長林立即向馬明申請開閘泄洪。馬明知道所謂的承建商陳志豪只是幌子,實際上後壩是由興隆實業公司建造的。他前去質問胡志東,江峰交待是盧慶林為了追求利潤嚴令這樣做的。而如今,盧慶林已攜帶四百萬贓款逃跑了。馬明慌了,這個責任太大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即將到來,水庫後壩已經出現裂縫,險情隨時可能發生。只有一條路可以提前通知疏散民眾,那就是炸毀大壩,否則,十五萬人將在睡夢中被奪去生命。第十四集馬明知道自己說服不了賀書記,便讓蔣長林以專家的身份趕到省城請求賀書記批准立刻疏散人群、炸毀大壩。賀書記震怒,雖然蔣長林閉口不談,但他清楚一定是大壩質量有問題。然而十五萬人口的性命危在一旦,解決問題是第一位的,為保住峽口市區和國家大動脈京九鐵路,賀書記決定炸後壩泄洪,引水進山,疏散後山村民的工作緊急展開。鄭建國在疏散民眾的過程中發現,所謂的小銅礦實際上是金礦。在長期調查取證的過程中,他已經懷疑這座礦是鍾啟明和胡志東在馬明的庇護下開採的,並且很可能是一座金礦,同時,他已經掌握了胡志東是大壩真正的承建商以及馬明妻子受賄的證據。鄭建國將鍾啟明和現場繳獲的金砂帶上了車,繼續到各村組織民眾撤離,可來到坡坪村果汁廠,卻遇到那裡的農民不肯捨棄全村傾囊購買的新機器。不清楚是否肯定要炸壩的鄭建國打電話詢問馬明,面對峽口的現狀,鄭建國悲憤不已,忍不住將他掌握的情況質問馬明,恐慌的馬明意識到,只要鄭建國在,他多年來苦心孤詣建立起來的清白的名聲將被徹底摧毀。突然,他發現自己所在的地方為信號盲區,罪惡的想法頓時浮上心頭。馬明表示炸壩前十分鐘會用電話通知鄭建國撤離,可時間到了,馬明卻拿著手機踏進了信號盲區。第十五集一聲巨響驚呆了果汁廠所有的人,大壩爆破了,洪水洶湧而來。為了保護民眾的生命財產,鄭建國等黨員犧牲了,鍾啟明和現場繳獲的金砂也被洪水捲走。衛琴雖然被救卻陷入深度昏迷。馬明已無退路只得和胡志東結成統一戰線。為了不讓事實浮出水面,馬明將衛琴送進妻子的醫院嚴密看護起來,不準任何人接觸。炸大壩究竟是因為泄洪需要,還是因為它本身有問題扛不住洪水的襲擊,這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只有賀書記保持緘默,他表示災後重建才是當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羅漢生前往峽口,負責災後重建工作。封省長認為大壩質量一定存在問題,而且事情發生在峽口,馬明難逃干係。他一方面叮囑李雅疏遠馬明,一方面讓她密切關注衛琴的搶救工作,並讓她在協助羅漢生組織災後重建的過程中,到峽口摸清大壩的真相。為了轉移大家對鄭建國死因的懷疑,馬明寫了一封匿名信,向封省長舉報蔣長林受賄。封省長表面按兵不動,心裡卻在琢磨賀書記對大壩問題的態度。他知道賀書記還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而自己已擔任省長多年,他自認為他將是下屆省委書記的最佳人選。如果賀書記明知大壩有問題卻壓著不查,那就是嚴重的政治錯誤,賀書記在峽江的任職也將提前宣告結束。第十六集洪水過後百廢待興,但一些農村的強勞力卻撂下急待耕種的土地進城打工,原來,大家眼看著剛建好的大壩竟這么不堪一擊,對政府徹底灰心失望了。羅漢生除了愧疚也說不出讓大家留下來的理由,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讓老百姓重新建立對政府的信心,回到這片生養他們的土地。賀書記找蔣長林談話,蔣長林終於承認大壩質量確實有問題。賀書記讓他保持沉默。蔣長林知道,他是由羅漢生親自任命的,現在又是羅漢生的岳父,一旦他簽字受賄的事暴露,作為省級領導,羅漢生就必須承擔用人不察、對親屬管教不力等等罪名。除了保持沉默,蔣長林別無選擇,但賀書記為什麼也壓著不查,這讓他百思不解。胡志東借災後重建好好地表現了一番,既捐款又建學校,極大地改變了他在羅漢生及賀凡心目中的形象。興隆鄉是重災區,坡坪村的農經會在重建工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羅漢生認為應該在全鄉推廣農經會,馬明卻以農經會抗稅為由表示反對。重建需要資金,峽口市本就貧困撥不出款,再加上興隆鄉為了樹立假典型積欠了農民大量白條沒有償還,資金又成了羅漢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第十七集為了兌現農民手中的白條、並解決重建資金,羅漢生決定拍賣馬明一手建立起來的新的市府大樓。看著自己多年的努力就這樣被賣了,馬明心裡說不出的窩囊。省委任命羅漢生兼任峽口市委書記,羅漢生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農經會,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發展加工業。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羅漢生將興隆鄉擱置多年的體制改革問題重新提上議事日程。和三年前一樣,此舉又招致大家的不滿,賀書記勸羅漢生暫時擱一隔,一切還是要以社會穩定為前提。李雅不斷地將第一線的情況向持觀望態度的封省長報告。蔣葦的到來給了羅漢生極大的安慰,就在這團聚時刻,傳來農經會要起用法律手段狀告鄉政府亂收費的訊息。第十八集農經會以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力,羅漢生認為這表示鄉政府已經到了必須進行體制改革的時候了,但省里依舊將改革壓下,要求先與農經會協商。農經會態度強硬,除非政府答應以後完全按照中央檔案收費,而政府在思想上卻根本接受不了民眾告政府這一現實。羅漢生意識到要進行體制改革首先要轉變政府人員的思想,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而自己卻勢單力孤,羅漢生盟生了辭職的想法。羅漢生的辭職信引起賀書記激烈的思想鬥爭,改革和穩定雖然是一組矛盾,可不改革就不能發展生產力,生產力不發展人民的生活就得不到改善,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的穩定問題。賀書記終於同意以興隆鄉為試點進行體制改革。這一次,羅漢生從思想上入手,一個個耐心勸解、一個個費心安排,體制改革工作在平和有序的狀態下安全著陸。根據鍾平縣委的調查材料,死難人員中的鐘啟明有私開金礦的嫌疑,但因金礦被淹、也沒有其它人證物證,鍾啟明依然和鄭建國等六位黨員被授予烈士稱號。鄭建國家裡被盜,而被盜的僅是鄭建國的一本筆記本。第十九集陳桐因炸壩時沒有勸說鄭建國撤離愧疚不已,對鄭的死因始終存疑。特別是小偷僅偷走了鄭建國家裡的一本筆記本,陳桐感到,鄭建國的死不是偶然的。他私下去電信局查了鄭建國的手機,發現最後和鄭建國通電話的是馬明,又從鄭建國的工作日誌里看見寫著大壩、金礦的字跡。陳桐分析,鄭建國可能掌握了一些馬明在大壩、金礦問題中的線索,馬明有殺人滅口的嫌疑。他寫信給封省長,希望省里對鄭建國的死因立案調查。封省長卻以事情發生在峽口該由峽口組織調查為由,將這燙手的山芋扔給了羅漢生。胡志東刻意接近賀凡終於見效了,賀凡開始對胡志東有了好感。看到陳桐遞交的材料,羅漢生震驚了,由於涉及的是市長馬明,又沒有可靠的證據,羅漢生也不敢輕易有所舉動,僅在暗中留意此事。胡志東希望得到賀立斌的庇護,卻被賀立斌一眼看穿,賀立斌絲毫不給他可趁之機,並且不允許賀凡再和胡志東來往。第二十集賀凡在胡志東的電腦中發現一個名為“金子”的加密文檔,開始懷疑胡志東與金礦有關,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她和陳桐聯手調查此事。他們查到承包水庫工程的其實是毫無資質的雜牌公司。此時,衛琴清醒了,證實了鄭建國等人的死亡是馬明造成的,但賀書記卻認為證據不足暫時不予調查。羅漢生雖無法理解賀書記的苦心,但也不願違背賀書記。憤怒的衛琴找到賀凡,要求用輿論的壓力迫使政府調查此事。封元一將那封舉報蔣長林的匿名信轉給羅漢生,他要看羅漢生怎樣處理這件事,如果羅漢生不予處理,那就說明他有私心,在下屆省委書記的候選人中,封元一就將少一個競爭對手。但這封信卻被周秘書私自扣下轉交給賀書記。賀書記找封元一談話,婉轉地批評了他的做法。隨著陳志豪、江峰的失蹤,再不展開調查很可能斷了線索,羅漢生決定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事情逐步敗露,胡志東和馬明慌了陣腳,將希望寄託於封省長,而明哲保身的封省長又怎么可能去趟這潭渾水呢?第二十一集賀立斌扣下了賀凡關於大壩質量問題的文章,這讓賀凡極不理解,而事實上,賀書記的苦心又有誰能夠理解呢?賀立斌得知羅漢生背著他組織聯合調查組,非常氣憤,前往質問羅漢生,命令羅漢生必須服從上級。見賀書記被自己氣得心臟病發,羅漢生十分愧疚,在周秘書的陪同下前去看望賀書記。賀書記告訴他,當前主要工作是災後重建,大壩的問題不是不查,而是緩查。馬明得了晚期肺癌,他來到鍾平縣,看著他曾經為之付出了青春和熱血的土地,以及將他視為恩人的淳樸的鄉民,他後悔了,後悔為什麼會一念之差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他感到愧對黨、愧對這片養育他的土地。第二十二集時日不多的馬明為求得心裡的解脫主動要求去最艱苦的石壩鄉蹲點修渠,馬明的轉變使胡志東不得不自謀生路,他決定利用賀書記不願查大壩的心理攪渾這潭水。由於羅漢生停止調查,眾人極為不滿,陳桐和賀凡暗地裡繼續調查,終於查出承包水庫工程的其實就是胡志東的公司。衛琴在整理大壩照片時發現,事發前大壩上就有了裂縫,這說明大壩確實存在著質量問題。胡志東鋌而走險,向李雅投寄了舉報蔣長林受賄的匿名信,將大壩質量問題全盤推到蔣長林身上。封元一正想激化羅漢生和賀書記之間的矛盾以坐收漁人之利,李雅心領神會,馬上將信轉交給羅漢生,並且告訴羅漢生,先前有一封同樣內容的信已經轉給羅漢生了。羅漢生這才知道,是周秘書私自扣了他的信並轉給了賀書記。羅漢生非常生氣,他來到賀書記辦公室,問賀書記為什麼刻意隱瞞他這么重要的情況。一番深談,羅漢生終於明白了賀書記的苦心。原來賀書記為了全省的長遠利益,將滿懷希望寄托在羅漢生身上,並將向組織推薦他擔任下屆省委書記,帶領全省人民脫貧致富。而查大壩必定查到蔣長林,用人不察、對親屬管教不力等罪名必將影響羅漢生擔任省委書記這樣重要的崗位。羅漢生思考了一夜,但他始終無法背棄自己的原則,他認為,政府首先應該取信於民,否則就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大壩事件已經影響到政府的誠信,再不將真相公之於眾,人民就將對政府徹底失去信心。一個沒有民眾擁護的政府又怎么可能長治久安。在災後重建的關鍵時刻,建立政府在人民民眾中的威信比誰來當省委書記更加重要。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蔣葦,希望她能說服蔣老去檢察機關自首。第二十三集曾經飽受牢獄之苦的蔣長林實在無法面對監獄裡的生活,蔣葦也怕他承受不了,默默地將他送上前去加拿大的航班。李雅知道,蔣長林一走,羅漢生就將成為眾矢之的、有口難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李雅還是被羅漢生無私無畏的精神折服了,她悄悄將蔣長林的航班通過拷台留給了羅漢生。羅漢生及時趕到機場勸回了蔣長林,但脆弱的蔣老始終無法面對自己所犯下的錯,最終選擇以死來逃避現實。父親的死使蔣葦無法再面對羅漢生,她向羅漢生提出離婚。蔣長林事件果然影響到了羅漢生,謠言四起,省里開始對他進行外調,但清者自清,唯真唯實的羅漢生又有什麼把柄可以讓人抓呢?大結局第二十四集蔣長林的一封公開信,使一切浮出水面,賀書記意識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自己卻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投鼠忌器,從某種意義上說羅漢生的政治品質比自己更為成熟。胡志東鋃鐺入獄,肺癌晚期的馬明撐不住進了醫院,他別無所求,只希望他這最後的努力能為他的黨性保持一點純潔性。賀書記前往北京向中央檢討自己壓制調查大壩的錯誤,並推舉羅漢生繼任省委書記。賀書記只有一個心愿,就是改變全省農村的落後面貌,他沒有責怪羅漢生一再將自己推到火焰刀口上,通過大壩事件,他對羅漢生更加充滿了信心。羅漢生從北京回來了,他將成為峽江省新一任的省委書記,當他踏上峽口地界時,發現往常浩浩蕩蕩的迎賓隊伍沒有了,等在路邊的是一個他那么熟悉、那么期待的身影,是他這一生都不可缺少的港灣,是一盞隨時都為他點亮的燈。

(以上資料來源)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鄭曉寧羅漢生
高明賀立斌
陳小藝衛琴
王海燕蔣葦
石維堅封元一
謝園馬明
吳冕李雅
舒耀宣蔣長林
楊洪武孔平衡
任偉胡志東
柯宏恩陳泉
林海海賀凡
徐涇鎖陳桐
郭華堂鄭建國
周國賓盧慶林
李鵬鍾啟明

職員表

監製李晴宇、沈燃
導演傅東育、蔣笑笑(執行導演)
副導演(助理)張阿翔、崔小平
編劇馬衛軍、李彥雄、宗福先
攝影漆星、石欒
配樂潘慧強
剪輯陳曉紅
美術設計陳耀功
錄音高應、吳峰
發行程春麗、肖可英、張明瑞、張琳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羅漢生 演員鄭曉寧
四十八至五十一歲,留美農業博士,全國著名農業經濟專家。峽江省主管農業的省委副書記,下任省委書記的候選人之一。他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家境貧寒,嘗盡了生活的艱辛。他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人,他的出身背景決定他絕不情願做一個“碌碌無為”的庸官,一生都追求完美,生性倔強,做事百折不撓、從不輕易放棄。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衛琴 演員陳小藝
省城畫院的專業畫家,一個為人大氣、不拘小節,沒有絲毫世俗心理的人。原為羅漢生的妻子,後與孔平衡結婚,父親的陰影使她骨子裡充滿了反叛,變得倔強、嫉惡如仇。她有一種藝術家的率真、耿直、外向和潑辣的個性。對事業極其投入,所以她不是賢妻良母,也不會溫柔體貼,由於童年的不幸她希望自己能得到對方全部的愛,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賀立賦 演員高明
六十一至六十四歲,峽江省省委書記,責任感、使命感都極強,和羅漢生一樣追求完美。他很小就跟著共產黨鬧革命,黨把他從一個放牛娃培養成手握一方的封疆大吏,因此賀立斌對黨和百姓有著極深厚的感情。因在峽江省工作近三十年,對該省有深厚的感情。他為政八年,將一個基礎落後、工業不發達的省份帶上了一個台階,功不可沒。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封元一 演員石維堅
五十七至六十歲,中部某農業大省長,下任省委書記的候選人之一。出身農民家庭,家境比一般的農戶要好,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縣城讀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父親從小給他灌輸的出人頭地的思想對他一生影響極大,因此封元一從小時候就養成了精於算計、爭強好勝、從不服輸的秉性。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馬明 演員謝園
四十六歲至四十九歲,峽江省峽口市市長,政壇後起之秀。父母都是工人,馬明從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長大。大學畢業後作為優秀畢業生被分配到省體改委工作,期間曾到峽口協助當時的市委書記封元一搞農村改革,搞出了不少經驗,因此成為封元一的得力幹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蔣葦 演員王海燕
三十至三十二歲,高級知識份子家庭出身,國小教師。典型的小家碧玉型女性,氣質溫順,對政治不感興趣,有很深的儒家文化造詣,並形成獨立的生活理論,滿足於家庭生活,並對此充滿憧憬,個性樸實善良,很懂兒童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善於處理各種家務,並幫自己的男人巧妙排解各種憂愁,營造高明的家庭氣氛的賢內助。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李雅 演員吳冕
三十八至四十一歲,中部某農業大省省政府副秘書長。父母皆為大學教授,老牌知識分子。書香門第的家庭給了她出眾的外表,高雅的氣質和良好的修養。由於家庭不幸福,李雅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政治上。她對政治有濃厚的興趣,且有一定野心,很會利用其女人的魅力,在仕途上謀求奮進。最後良心復萌,以自己的犧牲換來新生。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賀凡 演員林海海
二十五歲,E省黨報記者,對目前政體和改革抱有激進的看法,常與賀立斌發生“政見”上的衝突。工作上有衝勁但不成熟,易被別有用心的政客利用。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胡志東 演員任偉
三十五至三十八歲,原省政府辦公廳的科長,後下海就任德隆鎮鄉鎮企業倡隆集團總經理,E省著名的鄉鎮企業家,省政協委員。父母雙亡,七歲成為孤兒,流浪到德隆鎮靠討飯為生,後被一個孤獨的老人收養。在鎮政府和養父的幫助下,得以走進學堂,在胡志東內心一直把德隆鎮看成是真正的故鄉。骨子裡對百姓、對農民充滿了感情。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沃土[傅東育執導電視劇]
孔平衡 演員楊洪武
四十二至四十五歲,峽口市某縣縣委書記,羅漢生在進行體制改革時的得力助手,敢做敢為,不計後果,個性鮮明。有過短暫的婚史,因一直深愛著衛琴而結束,沒有小孩。他繼承了父親知識分子的錚錚鐵骨,敢說真話、敢于堅持真理,完全不溶於現行的官場體制,一點也不懂得搞“妥協”。。

(以上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類別 曲目 作詞 作曲 演唱 演奏
片尾曲
《沃土》
谷詩陽
潘慧強
殷琴
亞洲愛樂

幕後花絮

•劇組在昆明拍攝一個600餘人的大場面時,因武警方面臨時另有工作,不能到片場參加拍攝,拍攝臨時被取消,這一情況遭到現場民眾演員的不滿 。

•有一場戲需要拍攝水庫大壩,必須將它粉刷一新,而大壩高50米,寬80米,粉刷所耗費的水泥就達九噸。為了保證畫面影調和同期錄音的質量,劇組投入了50萬元,搭了十一堂景 。

•2003年3月,有一場水中的戲,從製片人、導演到場務幾乎所有的演職人員都站在了齊腰深的水裡,頭頂還有消防車在“人工降雨”。劇組就這樣拍了整整九個通宵,終於完成拍攝的時候,劇組全體人員抱頭痛哭 。

幕後製作

該劇劇本創作歷時兩年半的時間,創作、修改至開拍時,劇本已經是第四稿。《沃土》整個拍攝過程中,共使用了近6000人次的民眾演員,最大的場面有500名農民,80名武警戰士、20名警察。30名各級幹部,共630人參加拍攝。整部戲動用的車輛也達110多車次,而且調用了一列火車專列參加拍攝,為了達到“全景式地展現一個農業大省的面貌”的目標,拍攝景點達120多個 。

劇集評價

《沃土》全景式地展現了廣大幹部民眾在深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與陣痛,生動地刻畫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它的社會厚度和情感滲透力在影視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京華時報評) 。

《沃土》集現實性、豐富性、複雜性、戲劇性、觀賞性於一體,展現了現代農村中廣大幹部民眾在深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與陣痛,生動地刻畫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半島都市報評) 。

《沃土》以矛盾和困難為主線濃墨重彩塑造鮮明人物 ,該劇題材特殊,風格厚重,有史詩的感覺 (西安晚報、東方娛樂評) 。

《沃土》是一部“令人震撼、令人激動、令人感動的史詩般巨作” (央視專家審片組評) 。

《沃土》關注現實、關乎民情,以其細膩的視角展示了當代中國農村改革與經濟發展中錯綜複雜的矛盾與變遷歷程,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激烈的矛盾與情感衝突,給人以藝術震撼 (光明日報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