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別墅

汪精衛別墅

汪精衛在廬山有兩棟別墅,主要的一棟是中五路303號,另一棟是河南路1168號。但是廬山的很多老人都說汪精衛的別墅在河南路盡頭的山坡上,就是現在的570號。就連有關部門都在570號別墅前立塊牌子,標明這是汪精衛別墅。

基本信息

簡介

汪精衛汪精衛
中五路303號,原為89號.1987年1月14日,在漢口的德國女傳教士區斯瓦爾購得這塊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地皮,即建一棟一層石構別墅.1929年此別墅售予廬山"大英執事會"的高級職員,德國人李博德.李博德將此棟別墅與同日購得的北鄰原88號別墅,開了飯店.
約在1932年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汪精衛購得此別墅事實上,570號別墅真正的主人是曾仲鳴。曾仲鳴留學法國時獲里昂大學文學博士,1932年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長。他和行政院長汪精衛有些特殊關係,又對汪十分崇拜,鐵心跟隨。汪精衛1935年因遇刺受傷而辭職出國治療,他也跟著辭職,陪汪精衛一道出國。曾仲鳴1938年底追隨汪精衛一起由重慶叛逃到越南河內,戴笠派人刺殺,行刺的當天晚上,機警的曾仲鳴提出與汪精衛互換房間,果然用性命為主子效忠。汪精衛在臨終前夕的寂寞淒涼中,思及曾仲鳴,亦潸然淚下。
曾仲鳴1932年8月買下這棟別墅後,汪精衛的身影極為頻繁地在這裡出現,以至時間長了,附近的人誤認為這是汪精衛的別墅,其主要原因並不是汪精衛喜歡在此樓觀賞風景,吟詩作賦;也不是因為和曾仲鳴頗為投機,常來飲酒聊天;主要原因倒是和一個女人有關。

相關內容

1932年6月至1937年7月,汪精衛在廬山的活動,主要是配合蔣介石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
1932年6月10日,蔣介石,宋美齡與南京政府軍政部長,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黃紹閎,訓練總監李濟深等人上山,參加了蔣介石召開的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五省"剿共"會議。
1933年5月24日,蔣介石夫婦上了廬山,隨後,汪精衛等人上山.蔣介石和汪精衛鼓勵了何應欽等在北平向侵犯的日軍乞求停戰,隨後便有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
而這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馮玉祥聯合抗日救國軍總令方振武,張家口警備司令吉鴻昌(共產黨員)在張家口組織了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同盟軍收復多倫後,7月初,蔣介石便布署對盟軍進行軍事圍剿。7月28日,蔣介石和汪精衛在廬山發出了"儉"電,對馮玉祥提出了四項最後通牒式的意見.在日,伙和國民黨軍隊的夾擊下,察綏抗日同盟軍遭到失敗.馮玉祥解甲泰山.吉鴻昌遭國民黨殺害。
1934年8月中旬,汪精衛在廬山,與蔣介石,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密商華化局勢,決定與日本關東軍代表談判被日寇侵占的東北三省的通郵事宜,贊成了對偽滿洲國的既成事實的默認。
現在的汪精衛別墅並非原貌,尚不知何年改建的.原別墅為一層石構,現加蓋一層.二樓為磚砌.原別墅的窗楣為突出的長石條,而後蓋的二樓的窗子,均無此建築符號。
別墅北面庭院原有水池。1938年12月,汪精衛逃離重慶,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是他賣國求榮的徹底暴露。在日軍侵占廬山期間,一個若大的太陽旗,畫在別墅的北面牆上,這或許是給大漢奸汪精衛的獎章吧!原汪精衛別墅的占地面積約為240平方米,現存的二層樓加上副房,建築面積為496平方米。
其實,汪精衛在廬山有兩棟別墅,另一棟在河南路原1168號,但那一棟為日軍毀壞。1948年8月,國民名央監察委員,總統府戰略委員會代主任龍雲居於此。

汪精衛簡介

汪精衛汪精衛
汪兆銘(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字季新,筆名精衛,因此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未遂,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誌。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後期思想明顯退變,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腫”病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