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江西省省會]

江西南昌[江西省省會]

南昌市,簡稱洪,又稱洪城、英雄城,是江西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瀕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之稱。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兩千兩百多年的建城史,因南方繁榮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1927年八一起義,在此里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曾榮獲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2006年被《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昌南昌
南昌南昌
南昌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雲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據《漢書》記載,前202年(漢高祖5年),漢將灌嬰奉命駐軍當地,修築“灌城”,次年修築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開創南昌建城史。開創了南昌的建城歷史,並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個原始居民點。至三千年前,南起青雲譜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命穎陰侯灌嬰駐守南昌一帶。
三國時為東吳豫章郡,兩晉及南朝時為豫章郡、豫章國。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帝國版圖上的重要城市。
五代時期,南昌的經濟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南唐中主李璟於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並於961年(宋建隆二年)將都城從江寧遷往南昌,號“南都”。
589年(隋開皇九年)罷郡置洪州,607年(大業三年)復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復為洪州,貞觀初屬江南道,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742年(天寶元年)改洪州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豫章郡更名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稱洪州。959年(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升洪州為南昌府。
南昌
南昌(4張)
975年(宋開寶八年)復名洪州,1020年(天禧四年)屬江南西路,1163年(隆興元年)為隆興府。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興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元稱隆興路,後又改為龍興路。是含今天江西、廣東在內的江西行省治所,為全國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1914年為豫章道。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南昌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直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駐地。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來屬。
名稱由來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數易,別名諸多,漢稱豫章,唐稱洪州,宋稱隆興,明代定名為南昌。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設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昌市地處江西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鄱陽湖西南岸,位於東經115°27'至116°35'、北緯28°10'至29°11'之間。東連餘干、東鄉、南接臨川、豐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與永修、都昌、鄱陽三縣共鄱陽湖,南北最大縱距約121公里,東西最大橫距約108公里,全境最高點梅嶺主峰洗藥塢,海拔841.4米。全境以平原為主,東南相對平坦,西北丘陵總面積約7402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4%。
南昌市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金三角的省會中心城市,是連線三大重要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際交通廊道。

地貌

全境山、丘、崗、平原相間,其中崗地低丘占34.4%,水域面積達2204.37㎞²,占29.78%,在全國省會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全境以平原為主,占35.8%,東南相對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水網密布,湖泊眾多。王勃滕王閣序》概括其地勢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氣候

南昌市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溫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南昌市是“夏炎冬寒”的典型城市,夏天炎熱,有火爐之稱;冬天較寒冷。年平均氣溫17℃-17.7℃,極端最高氣溫40.6℃(1961.7.23),極端最低氣溫-9.7℃(1991.12.29)。年降雨量1600-1700㎜,降水日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5%。年日照時間1723-1820小時,日照率為40%。年平均風速2.3米/秒。年無霜期251-272天。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適合植物花卉生長,是營造“花園城市”的理想地區。

水文

南昌南昌
南昌市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城市因水而發,緣水而興,南昌市古民諺就有“七門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贛鄱”之稱。水網密布,贛江、撫河、玉帶河、錦江、潦河縱橫境內,湖泊眾多,有軍山湖、金溪湖、青嵐湖、瑤湖等數百個大小湖泊,南昌市市區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黃家湖(含禮步湖、蝶子湖),城內四湖: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南昌市具有“西山東水”的自然地勢,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東方水城。全市年均產水量為66.25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為61.53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為51.42億立方米,還原水量為4.0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14.97億立方米。水資源蘊藏量為7.27萬千瓦,可供開發的資源為2.45萬千瓦,占蘊藏量的33.7%。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耕地面積21.04萬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8.98萬公頃,占90.2%。在有效灌溉面積中,旱澇保收面積15.57萬公頃,占82.0%。[12]

礦產資源

以非金屬建材礦為主,兼有燃料、礦泉水等各類礦產28種。其中有工業開採價值的8處,已發現礦點、礦化點100處,尤以建築用砂、磚瓦粘土、飾面石材、石灰石和礦泉水等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花崗岩、砂卵石儲量巨大,開採歷史悠久。[12]

生物資源

南昌市主要樹木有413種,常見樹種為松、杉、樟等。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水杉和被譽為水果之王的獼猴桃也有零星分布。用材林、薪炭林居多,分別占有林地面積的39%和31.8%;防護林、特用林比重偏小,分別占有林地面積的20.9%和4.5%。野生動物有480多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鳥類20多種,珍稀鳥類12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南昌市下轄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青山湖區、灣里區5個市轄區以及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4個縣。其中市轄區下轄紅谷灘新區、高新區、南昌經濟開發區、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望城新區。共有29個街道、47個鎮、33個鄉,499個社區、1141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29個街道、10個鎮、2個鄉,389個社區、167個行政村。

區劃 面積 (k㎡)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 居委會 村委會
南昌市 7194 東湖區 330000 30 49 31 633 1161
東湖區 30 公園街道 330000 10 / / 159 21
西湖區 43 朝陽洲街道 330000 10 1 / 136 13
青雲譜區 40 三家店街道 330000 5 1 / 63 12
灣里區 254 招賢鎮 330000 2 4 / 12 35
青山湖區 250 京東鎮 330000 3 6 / 124 107
南昌縣 1811 蓮塘鎮 330200 / 11 7 47 311
新建縣 2160 長堎鎮 330100 / 10 9 39 294
安義縣 660 龍津鎮 330500 / 7 3 16 105
進賢縣 1946 民和鎮 331700 / 9 12 37 263
註:東湖區數字包含紅谷灘新區所轄1街道;青山湖區數字包含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1鎮;南昌縣數字包含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鎮。

東湖區轄公園街道、滕王閣街道、八一橋街道、百花洲街道、墩子塘街道、大院街道、豫章街道、董家窯街道、彭家橋街道、沙井街道10個街道以及賢士湖管理處,共有125個社區(家委會)、8個行政村。其中,沙井街道委託紅谷灘新區管理。區政府駐公園街道疊山路136號。
西湖區轄10個街道、1個鎮:南浦街道、朝陽洲街道、桃源街道、廣潤門街道、西湖街道、系馬樁街道、繩金塔街道、十字街街道、丁公路街道、南站街道、桃花鎮。共有132個社區(居委會、家委會)、13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撫生路。
青雲譜區轄5個街道、1個鎮:洪都街道、京山街道、三家店街道、岱山街道、徐家坊街道、青雲譜鎮。共有48個社區、12個行政村。區政府駐井岡山大道388號。
灣里區轄2個街道、3個鎮、1個鄉:站前街道、幸福街道、招賢鎮、梅嶺鎮、羅亭鎮、太平鄉。共有11個社區(居委會)、37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招賢鎮。
青山湖區轄2個街道、5個鎮、1個鄉:青山路街道、上海路街道、京東鎮、湖坊鎮、塘山鎮、羅家鎮、蛟橋鎮、揚子洲鄉,共有81個居委會、97個行政村。其中,蛟橋鎮委託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區政府駐南京東路699號。
南昌縣轄11個鎮、7個鄉:蓮塘鎮、向塘鎮、三江鎮、塘南鎮、幽蘭鎮、蔣巷鎮、武陽鎮、岡上鎮、廣福鎮、昌東鎮、麻丘鎮、涇口鄉、南新鄉、塔城鄉、黃馬鄉、富山鄉、東新鄉、八一鄉,共有37個居委會、307個行政村。其中,昌東鎮、麻丘鎮委託南昌高新開發區管理。縣政府駐蓮塘鎮五一路117號。
新建縣轄10個鎮、9個鄉:長堎鎮、望城鎮、生米鎮、西山鎮、石崗鎮、松湖鎮、樵舍鎮、樂化鎮、溪霞鎮、象山鎮、石埠鄉、流湖鄉、厚田鄉、聯圩鄉、金橋鄉、鐵河鄉、大塘坪鄉、昌邑鄉、南磯鄉,共有34個居委會、295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長堎鎮新建大道239號。
安義縣轄7個鎮、3個鄉:龍津鎮、萬埠鎮、石鼻鎮、鼎湖鎮、長埠鎮、東陽鎮、黃洲鎮、喬樂鄉、長均鄉、新民鄉,以及萬埠墾殖場。共有11個居委會、109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龍津鎮解放路。
進賢縣轄9個鎮、12個鄉:民和鎮、李渡鎮、溫圳鎮、文港鎮、梅莊鎮、張公鎮、羅溪鎮、架橋鎮、前坊鎮、三里鄉、二塘鄉、鍾陵鄉、池溪鄉、南台鄉、三陽集鄉、七里鄉、下埠集鄉、衙前鄉、白圩鄉、長山晏鄉、泉嶺鄉。共有28個居委會、270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民和鎮中山大道。

人口

截至2013年,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510.08萬人,比上年末淨增2.2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5.96萬人,增加1.68萬人。根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統計,年末常住人口518.42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0%。全年出生人口6.70萬人,出生率12.98‰;死亡人口3.19萬人,死亡率6.19‰;自然增長率6.79‰,比上年下降0.42個千分點。[15]
截至2013年底,南昌全市共有38個民族,漢族人口占99%以上。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人口回族最多。全市除定居港澳台人員外,海外僑胞、外籍華人分布在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人數較多的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菲律賓等。

交通

公路

南昌南昌
南昌是江西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105、316、320等十幾條國道在南昌市交匯,多條出城快速通道使得南昌市的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路直貫湘、鄂、皖、浙、閩、粵等鄰省而與全國聯網,從南昌市驅車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周邊省省會的距離全部在5小時以內,形成了一個以南昌為中心的“5小時經濟圈”。
高速公路:南昌環城高速、昌九高速公路、梨溫高速公路,昌金高速公路,昌贛高速公路,贛粵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等
國道:105國道、316國道、320國道等

鐵路

南昌鐵路交通發達,南昌鐵路局為中國重要的鐵路局之一,南昌市是京九鐵路經過的唯—省會城市,京九鐵路、滬昆鐵路、昌九城際鐵路、昌福鐵路(向莆鐵路)、滬昆高鐵、昌吉贛客運專線(籌建)等都在南昌市交匯。南昌市南郊向塘站是有98股道的全國第二大貨運編組站。

航空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是中國重要的樞紐幹線機場、國際客運及貨運的航空樞紐。2011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34.8萬人次。2012年10月28日起執行航線40條,通達國內外41個機場,新通航了西寧、銀川2個城市,增加了南昌飛西安、烏魯木齊、青島、上海、鄭州、三亞、廈門、海口、昆明、珠海、武漢等11個城市的航班密度,每周航班量將達到1238架次,日均176架次

航運

南昌水運交通便利,水路可通贛江、撫河、錦江和鄱陽湖沿岸城鎮及長江各重要口岸(武漢,重慶,上海,南京)。水路運輸最大內河裝載能力為1000噸,可由九江沿長江水域經上海港出海。

市內交通

捷運

南昌軌道交通是江西省首條軌道交通運輸系統,將連線南昌市的主城區和各個衛星城,南昌市軌道交通項目規劃工作1999年啟動,並於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其中南昌市捷運1、2、3號線一期總長50.996公里,計畫2014年底正式運營,建成後將極大的改善南昌市目前的交通狀況。
南昌市軌道交通前期規劃是分南昌捷運1號線、南昌捷運2號線、南昌捷運3號線、南昌捷運4號線四條路線。
過江(湖)通道
截至2013年,南昌有跨湖、跨江大橋29座,主要跨江跨湖型大橋及隧道就有:八一大橋、朝陽大橋,紅谷灘過江隧道等數十座大橋與隧道。

經濟

概況

南昌市經濟發展迅速,在全球發展最快的20個城市中名列第15名,是中國乃至全球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36.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7%。全年財政總收入55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第一產業(農業)

南昌農業現代化,擁有煌上煌、國鴻、正邦、英雄、益海嘉里、雙匯等一批高新技術農業企業,大大提高了農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實現了產量穩中有升、結構最佳化提升、基礎鞏固提高、村鎮面貌一新。形成了優質大米、優質果品、瘦肉型豬、特種水產等“十大主導產品”,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全市正在形成“縣有品牌、鄉有產業、村有基地”的特色農業經濟板。
2013年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現價總產值266.12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55.08萬畝,比上年下降0.7%;油料種植面積131.50萬畝,增長1.2%;棉花種植面積2.88萬畝,下降14.7%;蔬菜種植面積61.95萬畝,增長6.3%。全年水產品總產量37.68萬噸,比上年增長2.1%。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11萬噸,增長2.8%。

第二產業(工業)

南昌市工業發達,南昌市的汽車製造、冶金、機電、紡織、化工,醫藥等現代化工業體系,和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軟體、服務外包等為代表的新興高新技術產業在國內外具有一流的水平。南昌實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扶植大企業,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實現了經濟的起飛。
南昌市是國家創新型城市,擁有國家級以上工業園區8個、規模企業近1000家。益海嘉里、福特、日立、惠普、微軟、沃爾瑪、麥當勞、麥德龍、肯德基、ABB、家樂福、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聯邦快遞、馬士基、默克製藥、貝塔斯曼等世界500強落戶南昌。
2013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59.48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44.57億元,增長17.1%;實現利稅461.56億元,增長16.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323.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06.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

第三產業

金融
南昌市是中國中部重要的金融中心,正在建設南昌市紅谷灘中央商務區,現有外資銀行有標準渣打銀行、大新銀行等。同時還擁有國內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北京銀行、九江銀行、贛州銀行,上饒銀行等股份制銀行,本地門戶銀行為南昌銀行與南昌農商銀行。全國性的保險公司,如中國人保、平安、太平洋、出口信保等都在南昌都設有分支機構。全國幾大證券公司,如華夏、國盛、中信、招商等也在南昌開辦了營業機構。
商業

南昌南昌
南昌是沿海地區商貿輻射中西部的中轉樞紐。市內大型商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城內大商場,城郊大市場,城外大物流”的格局。主要有家樂福、人人樂、紅谷灘萬達廣場、南昌百貨大樓、恆茂夢時代廣場、世貿廣場、綠地百盛廣場、洪城大廈、洪客隆、財富廣場、百盛、大潤發、沃爾瑪、麥德龍、天虹百貨、銅鑼灣廣場、國美電器、蘇寧電器、麗華購物廣場、新一佳、步步高、華潤萬家等大型商場,飲食企業國際知名的屈臣氏、哈根達斯、必勝客、星巴克,棒—約翰等在南昌擁有多家分店。萬達國際影城、中影國際影城、星美影院、紅地毯影院、永樂影城、百花洲影城等一大批高端影院給南昌市民帶來了五星級影院享受。城外有洪城大市場、華東裝潢建材大市場、喜盈門建材市場、香江家具、歐亞達家具、紅星美凱龍、京東鹿鼎國際家具、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大型市場。
華東及華南沿海城市陸地所有物流交通通往內陸都必定經過南昌,和台灣密切交流的必經道路之一,是除福建外和台灣距離最近的內陸城市,是中國唯一一個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洲毗鄰的主要城市。
旅遊
南昌市被譽為“現代花園英雄城”。每年來南昌市以其獨特的“紅色,綠色,古色”景點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投資興業的國內外客商。
2013年共接待國內遊客3282.1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3%;接待入境遊客20.18萬人次,增長9.4%。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71.99億元,增長36.9%;旅遊創匯6389.73萬美元,增長20.6%。截至2013年末,全市擁有星級賓館(飯店)58家;擁有旅行社229家,其中出境組團社28家。

教育

基礎教育

南昌市中等教育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擁有多所中國百強中學,每年考取清華北大有一百多人,師資配備、教學設施、教學質量都居於前列。
截至2013年,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2114所(不含技工學校),教職工10.18萬人,其中專任教師7.53萬人。全年招收研究生7036人,在校研究生2.10萬人,畢業研究生7203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3所,招生14.00萬人,在校生50.58萬人,畢業生14.35萬人。中等專業學校46所,招生4.10萬人,在校生11.08萬人,畢業生3.12萬人。普通高中67所,招生3.43萬人,在校生9.90萬人,畢業生2.99萬人。普通國中199所,招生6.61萬人,在校生19.62萬人,畢業生6.88萬人,國中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99.7%。職業高中12所,招生2329人,在校生6192人,畢業生4275人。國小972所,招生7.43萬人,在校生39.49萬人,畢業生6.73萬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特殊學校8所,特殊教育招生220人,在校生863人,畢業生153人。幼稚園767所,在園幼兒13.25萬人。
江西省級優秀重點中學

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南昌市第一中學 南昌市第二中學 南昌市第三中學
南昌市第十中學 南昌市十九中學 南昌市第十五中學 南昌市第十七中學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 南昌市鐵路第一中學 南昌市豫章中學 南昌市實驗中學
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南昌市洪都中學 南昌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南昌市第五中學
南昌市現代外國語學校 蓮塘第一中學 蓮塘第二中學 進賢縣第一中學
進賢縣第二中學 新建縣第二中學

高等教育

南昌市是高教名城,是全國三大職業教育基地。全市擁有56所普通高等院校,高校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08年在校研究生13568人,在校大學生46.38萬人,在校中專生15.26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6.72萬人。南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較集中,科技優勢明顯,科技創新能力較高。本科院校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備註
南昌大學 國家教育部 本科 211工程、卓越計畫
江西師範大學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小211工程、2011計畫、卓越計畫
江西財經大學(設九江分校)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小211工程、2011計畫、卓越計畫
江西農業大學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小211工程、2011計畫、卓越計畫
華東交通大學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東華理工大學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南昌航空大學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南昌工程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南昌師範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江西警察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江西中醫藥大學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省人民政府 本科 卓越計畫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理工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 省人民政府 本科 獨立學院
南昌工學院 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江西科技學院 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南昌理工學院 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江西服裝學院 省教育廳 本科 民辦

高職院校

學校名稱 主管單位 辦學層次 備註
江西製造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信息套用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工程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管理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青年職業學院 中國共青團江西省委 專科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 專科
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衛生廳 專科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江西省人民政府、國家商務部 專科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江西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新聞出版局 專科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南昌分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南昌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江西科技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江西城市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江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江西先鋒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教育廳 專科 民辦

社會

科技

南昌的產業科技水平在國內享有很高地位,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處南昌城東艾溪湖畔的高科技工業園區,是全國五大智力密集區,被譽為南昌的矽谷,12項科技成果分獲中國發明展覽金獎和銅獎,22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申報專利1150項,南昌航空城也坐落在這裡,孕育出包括中國科技結晶——c919大型客機、l15教練機、利劍無人機等眾多科技成果。清華科技園(江西)、北大科技園(江西)、浙大科技園(江西)、南昌大學科技園、江西省留學生產業創業孵化中心、國家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紅谷灘慧谷創業園、清華同方動漫產業園等已成為各類人才進行科技研究和創業的樂園。
2013年,全市公示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7家,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99家。累計擁有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4家,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9家,市級生產力促進中心16家。全年服務園區企業1208家,為社會增加就業12629人,為企業增加銷售收入489205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級自然科學獎17項,技術發明獎3項,科技進步獎55項,市級科技進步獎50項。2013年,全市專利申請量6190件,專利授權量3380件,分別比上年增長37.1%和12.6%。全年登記技術契約1967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8.50億元,比上年增長27.6%。全市新增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家。獲國家重點新產品12項、省級重點新產品156項。

通信

2013市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6.02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郵政業
務總量11.54億元,增長72.4%;電信業務總量54.48億元,增長7.5%。傳送快遞4772.76萬件,其中國內同城快遞801.96萬件、國內異地快遞3945.45萬件、國際及港澳台快遞25.35萬件,快遞業務收入6.56億元,訂銷報刊累計數9873.26萬份。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127萬戶,下降8.0%;行動電話用戶629萬戶,增長1.2%,其中3G行動電話用戶169萬戶,增長64.1%;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數89.15萬戶,增長7.3%。年末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1489.35萬戶,新增54.24萬戶。

衛生

截至2013年,全市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01個,其中醫院87個;擁有床位30607張,其中醫院床位21400張。擁有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154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369人。農村衛生服務得到改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252.14萬人,參保率由上年的98.21%提高到98.9%。全市嬰兒死亡率為4.6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6.93‰,每十萬孕產婦死亡人數為12.83人。

體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城市運動會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開幕式於2011年10月16日盛大開幕,閉幕式於2011年10月25日圓滿閉幕。這屆運動會主打紅色體育牌,主題是“迎接共和國體育回故鄉”,共有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57個代表團報名參加,其中,運動員達到了創紀錄的6034名。
2013年,全市運動員參加比賽人數0.6萬人次,共獲得金牌221枚,銀牌181枚,銅牌149枚。全年舉辦單項比賽26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803次,其中千人以上的活動48次,參加活動的人數總計100餘萬人。

環保

2011年末,全市擁有園林綠地面積8440公頃,綠化覆蓋面積8936公頃,公共綠地1981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96%,綠化率位居全國前列,是名符其實的文明花園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18平方米。
截至2013年全市擁有國家級生態示範縣2個,自然保護區9個(含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0.20萬公頃;已批准國家級生態鄉鎮13個。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22天;空氣品質優良率達60.8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3%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區域環境噪聲均值控制在53.6分貝以下;交通幹線噪聲均值控制在67.3分貝以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截至2013年5月,城區年綠化覆蓋率已達到46%,綠地率40.26%,人均公共綠地率達12.5㎡。

旅遊

概況

南昌市風景名勝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擁有文化遺址600餘處,人文景觀18處,自然景觀26處,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986年,國務院命名南昌市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市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多處。
南昌東城區有京東、瑤湖水上娛樂區,南城區有青雲譜“八大山人”紀念館文化遊覽區,西城區有梅嶺、夢山度假、宗教旅遊區,北城區有鄱陽湖、南磯山、象山候鳥觀賞區。

南昌十景

南昌十景(豫章十景):滕王閣、鄱陽湖、梅嶺、繩金塔、八一廣場、南昌之星、百花洲、瑤湖、青雲譜、八一起義紀念館。[22]

主要景點

鳳凰溝風景區 滕王閣 寶葫蘆農莊遊樂場 繩金塔
八大山人紀念館 天香園 南昌海洋公園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
百花洲 南昌之星 佑民寺 秋水廣場
孺子亭 安義村 京台村 梅嶺
杏花樓 象湖生態風景區 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 西山萬壽宮
八一公園 洪崖丹井 南磯山 南昌市民俗博物館
青山湖風景區 李渡燒酒作坊遺址 汪山土庫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

文保單位

南昌市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 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葉挺指揮部 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朱德舊居 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朱德軍官教育團
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賀龍指揮部 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 青雲譜 陳氏牌坊
李渡燒酒作坊遺址
南昌市境內的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隆萬壽宮 佑民寺銅鐘 聖水塘 令公廟日軍大屠殺遺址
松柏巷天主堂 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館舊址 黃秋園居室 江西省立圖書館舊址
鄧小平舊居 勞動車間 洪崖石刻 新庵里摩崖石刻 蜚 英 塔
繩金塔 杏花樓 汪山土庫 夢山石室
玉隆萬壽宮 京台“曦廬”民宅 水南餘慶堂 羅田世大夫第
京台“劉氏宗祠” 豫章世家坊 艾溪陳家村明清建築群 三里雷家民居
萬家焦氏節孝坊 鍾陵節凜冰霜坊 珠子塔 三國東吳墓
朱權墓 樂安王墓 鐵河古墓群 紫金城遺址 常里湖遺址
孫慮城

文化

飲食

聞名遐邇的贛菜口味以鮮辣為主,是中國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著數千年飲食文化的積澱。《後漢書》中的《豫章記》稱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唐初,王勃赴滕王閣舉辦的盛宴,興奮之餘贊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曾記載江西名菜“粉蒸肉”。今天的贛菜,正是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
贛菜主食為米飯,肉食品有豬、牛、魚、雞、鴨、鵝等。蔬菜種類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豬板油。調味以食鹽、醬油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農村有冬至日釀米酒、曬冬粉、殺豬醃肉,冬至後曬乾魚、醃雞、制板鴨等習慣。
南昌特色小吃陪伴、影響了幾代人成長,並傳承延續。流行於南昌及周邊地區的小吃主要有:油炸小品、石頭街麻花、瓦罐湯和拌粉、牛舌頭、金線吊葫蘆、芥菜糰子、釀冬瓜圈、家鄉鍋巴、大回餅、木瓜涼粉、伊府麵、吊樓燒餅、狀元糕、如意糕、麻辣燙、南昌米粉、風味烤滷、鄱陽湖獅子頭、三杯腳魚、竹筒粉蒸腸、藜蒿炒臘肉、煌上煌、石頭街麻花等。

宗教

南昌,宗教文化淵源流長。據清同治年間所繪的市區簡圖,在這隻有數萬居民的城鎮,就有佛教、道教的寺廟宮觀92處。截至2010年,南昌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目前有宗教活動場所500多處,宗教教職人員700餘人。信教人數約15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3%。成立市、縣(區)宗教團體20個。[16]
佛教:相傳,南昌佛教最早於東漢時期傳入,有1700多年的歷史。[16]
道教:南昌是我國道教重要發源地之一。相傳最早有黃帝時代掌管音樂的伶倫又稱洪崖先生在西山(今洪崖丹井)修道煉丹,南昌隋代也因此稱“洪州”。[16]
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明末傳入南昌,有400餘年歷史。南昌有清真寺1座(醋巷),始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目前正在紅谷灘新區建設一座新的清真寺,2011年底前可投入使用。[16]
天主教:天主教傳入南昌約600年歷史,1595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昌傳教,南昌成為當時全國4大教區之一。現松柏巷聖母無原罪堂為天主教江西教區主教府。[16]
基督教:基督教傳入南昌只100多年歷史,1884年美國傳教士建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取名福音堂,後改為清鍾堂。現基督教重點場所有志道堂、清鍾堂等。[16]

節會

傳統節會有鳳凰溝櫻花節、中國紅歌會、繩金塔廟會、天香園旅遊文化節、鄱陽湖螃蟹節等。

地標

200m以上摩天大樓排名(截止2012年已建成)

序號 高樓名稱 高度 層數 位置
1 南昌國際財源中心 328米 72層 紅谷灘新區
2 綠地中心雙子塔 303米 68層 紅谷灘新區
3 綠地城市綜合體 268米 58層 高新區
4 金融街世紀中心 249米 63層 紅谷灘新區
5 洪客隆國際金融中心 239米 48層 紅谷灘新區
6 新地中心 236米 58層 紅谷灘新區
7 華爾街喜來登酒店 225米 50層 紅谷灘新區
8 嘉里中心 222米 45層 紅谷灘新區
9 力高濱江國際 216米 45層 西湖區
10 華遠和平廣場 210米 56層 東湖區
11 聯發廣場 202米 49層 紅谷灘新區
12 央央春天 200米 42層 東湖區
截至2012年底,南昌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200米以上高樓共12座。2013年又有增加

對外交流

南昌市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國際化交流非常頻繁,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貿易、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加強。政府、民間和社會團體之間的友好往來十分活躍。南昌市與72個國家的94個大城市有友好往來關係,其中已與10個國家的11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全球最大500家跨國公司(世界五百強)已有上百家企業來昌投資。

國際友好城市

序號 國家 城市 締結時間
1 馬其頓 斯科普里 1984年3月
2 墨西哥 托盧卡 1988年8月
3 日本 高松 1990年9月
4 芬蘭 瓦爾濟考斯基 1997年11月
5 芬蘭 托亞拉 1997年11月
6 法國 第戎 2006年10月
7 韓國 羅州 2007年8月
8 巴西 索羅卡巴 2007年9月
9 阿根廷 基爾梅斯 2008年9月
10 德國 派尼 2009年6月
11 南非 新堡 2010年1月
12 美國 奧林匹亞市 2010年8月

國內友好城市

序號 省份 友好城市 締結時間
1 福建 福州市 1984
2 廣東 廣州市 2003
3 福建 三明市 2006
4 貴州 貴陽市 2006
5 江蘇 南京市 2009
6 雲南 昆明市 2009
7 浙江 杭州市 2009
8 浙江 寧波市 2009

著名人物

歷代許多名人文士,如梅福、王勃、張九齡、孟浩然、李白、白居易、杜牧、韓愈、曾鞏、歐陽修、蘇轍、周敦頤、朱熹、辛棄疾、陸游、楊萬里、文天祥、唐寅、湯顯祖、宋應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話軼事或不朽詩文,豐富了中國的文化寶庫。
歷史人物

澹臺滅明 徐稚 許遜 王定保 宋齊丘 董源
巨然 晏殊 晏幾道 陳恕 陳執中 京鏜
劉時中 汪大淵 胡儼 張位 魏良輔 歐陽斌元
朱耷 喻嘉言 彭元瑞 裘曰修 曹秀先 王猷定

近代以來湧現的有植物學家胡先驌、數學家曾炯、畫家傅抱石、法學家梅汝璈、音樂家程懋筠、橋樑專家梅暘春、烈女劉和珍、劇作家石凌鶴、畫家黃秋園、詩人公劉、財經作家呂諫、雕塑家和書法家程允賢等。
近代人物

體育界 文藝界
吳靜鈺 童非 鄧超 劉濤 鄒開雲
熊國寶 劉軍 陳雲 喻恩泰 閔春曉
許艷梅 歐陽鯤鵬 石蘭 黃磊 高希希
張玉寧 徐志鵬 鄭璐 楊鈺瑩 談芳兵
何漢斌 邱源正 羅琦 遊藝湉 章艷
塗磊 郝仕鵬

城市榮譽

南昌南昌
2003—2008年
入選《福布斯》“中國最佳商業城市”以及“中國最佳會展城市”
2006年
評選為“全球十大動感都會”
被商務部授予“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城市”
被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獎”榮譽稱號
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評為2006年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潛力前20強城市,排名高居第二位
國家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商務部、科學技術部批准為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同時國家南昌高新
技術產業開發區還是中國唯一一個光機電一體化出口創新基地、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金廬軟體園)、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聯創光電科技園)
被全國愛衛辦評為“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南昌國際軍樂節,中國中部(南昌)國際汽車展,中國綠博會舉辦地
2007年
被正式列為“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成員
獲“200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金融生態城市”稱號
入選首批(共9個)中國中央電視台“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
被《中國經濟周刊》評為中國十大和諧城市之一
被世界品牌組織、美中經貿投資總商會聯合推選為“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之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為“國家級中小企業創業基地”
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國家園林城市”
2008年
在《2007-2008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顯示,南昌躋身全球發展最快城市之列,其經濟成長列第15名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評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
2009年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中國第10個國家級高新技術標準化示範區,同時也是全國首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標準化示範基
2010年
第五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於2010年9月26日—28日在南昌舉辦
第十七屆中國廣告節於2010年10月22日—24日在南昌舉辦
2011年
第七屆泛珠三角合作峰會於2011年9月21日到25日在南昌舉辦
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2011年10月16日在南昌舉辦
第二屆世界低碳經濟大會於11月11日至15日南昌舉辦
2012年
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3年
南昌市入選2013年中國城市財力50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