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地區]

1995年3月,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 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改鄂州路為武昌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江夏縣屬湖北武昌府。

江夏區歷史悠久。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1年)置江夏郡, 始設沙羡縣,縣治塗口(今金口)。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稱汝南縣。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更名江夏縣,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遷治郢城(今武昌)。

民國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後,改名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素有“楚天首縣”之譽。初隸江漢道,1930年後隸湖北省第一專署。解放後1949年 6月10日武昌縣人民政府在武昌區成立,初隸大冶專區,1952年改隸孝感專區,1959年11月劃歸武漢市,1960年縣治移於紙坊鎮。1961年 4 月, 復隸孝感專區,1965年改隸鹹寧專區,1975年 11 月劃歸武漢市轄,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屬武漢市新型城區。

概況

【位置面積】 江夏區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東南岸。面積2014.5平方千米/2009平方千米(簡冊)。

【人口民族】 2004年底,人口658735人。

江夏【地形氣候】 屬江漢平原向鄂南丘陵過渡地段,區境地形特徵是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地貌以第四系紅色粘土組成的網狀平原為主,其兩側為平坦的沖積平原,東側為梁子湖底地。三種地貌形體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區境北部,呈東西向帶狀,橫刻在網狀平原和沖積平原之中。東部和西部為濱湖平源,地面高程約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崗丘。境內有大小山體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區境內最高點。境內大小湖泊136處,主要湖泊有大溝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魯湖、後石湖、爺頭湖、上涉湖、團墩湖、湯遜湖、青菱湖等。主要河流有長江、金水河流經西部。水面約占總面積39%。

【駐地郵編】 區人民政府駐紙坊街道復江道117號。郵編:430200。行政區劃代碼:420115。區號:027

行政區劃
【2004年區劃一覽(根據湖北地名網)】 2004年底,轄5個街道、5個鎮、2個鄉,46個居委會、336個村委會:紙坊、流芳、金口、鄭店、烏龍泉5個街道辦事處,豹澥、五里界、安山、法泗、湖泗5個鎮,山坡、舒安2個鄉。

紙坊街道 辦事處駐紙坊,人口168231人,面積180.38平方千米。轄17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復江道、北華、西港、三潭、秀山、寧安、站西、龍井、幸福、郭嶺、新北路、青龍山、九六〇三廠、中建三局二公司、中建三局四公司、大橋、寧港、城關、齊心、青龍、東方一、大橋、姜家畈、廟山、烏樹、普庵、向陽、幸福、漁牧、紅旗、大花嶺、柏木嶺、十月、邢遠長、豹山、龔家鋪、何家湖、東方二、勝利、林港、豐收、照耀、獅子山。

流芳街道 辦事處駐流芳嶺,人口54811人,面積194.22平方千米。轄4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流芳、政院、龍泉、玉龍島、汪田、九夫、大邱、湖口、大舒、梁山頭、同興、鄔家山、長家咀、大潭、牌樓舒、泉崗、楊店、宗黃、佛祖嶺、升華、高峰、新胡、覃廟、玉屏、福利、營泉、魏集、江王、紅旗、王店、二龍、何橋、關山、東山、周店、茅店、鄭橋。

金口街道 辦事處駐金口,人口82658人,面積230.68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50個村委會:花園、楊園、文字港、金水閘、閘東、金水、范湖、二道堤、永勝、淮山、沿江、涼亭、旭光、後湖、洞山、夏山、雷嶺、艾嶺、胡嶺、三湖、姚灣、同升、關山、長山、楊咀、余嶺、虎山、海口、東振、勤建、橫堤、嚴家、金水一、金水二、金水三、金水四、赤磯山、長江、紅燈、中灣、前進、南岸一、南岸二、南岸三、聯合、青菱、大罾口、西湖、大罾埠、西灣、馬蹄口、南陽、楓樹嶺、白衣庵、白馬頭、三門口、鐵錦、前湖。

鄭店街道 辦事處駐鄭店,人口41807人,面積141.21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鄭店、段嶺廟、勞一、勞四、勞七、廖橋、關山、聯合、同興、東風、黃金橋、合力、雷竹、綜合、塗洲、段嶺廟、老屋湖、青蓮庵、楊樹咀、蓮花橋、崇嶺、洞山、金星。

烏龍泉街道 辦事處駐烏龍泉,人口49163人,面積179.82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烏龍泉、烏龍泉礦、土地堂、幸福、致福、靈山、勤勞、新生活、新農村、群建、四一、沿湖、五星、楊湖、長嶺、友愛、青山、三合、民主、立新、洪灣、新建、四化、團結、金海、建設。

豹澥鎮 鎮政府駐豹澥,人口40252人,面積88.6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豹澥、新光、農場、濱湖、馬橋、豹山、同力、花園、九龍、龍山、頂峰、潛力、新店、許店、石洞、上劉、新力、新生、廟嶺、虎山、新堡、新春、鮑家。

五里界鎮 鎮政府駐五里界,人口45842人,面積221.3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界鎮、大屋陳、肖榨坊、花山吳、錦繡、毛家畈、李家店、中洲、東湖街、老屋湯、小李、唐塗、大李、栗廟、蔡王、方家咀、檀樹嶺、吳泗、孫家店、群益、童周嶺、北咀、新華、聯益、張家灣、大屋陳、星火、羅立、牛山、白湖、河頭咀、青山。

安山鎮 鎮政府駐安山,人口26108人,面積127.0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安山、英雄、紅燈、安山、八一、勝利、馬安、青春、余咀、茅嶺、普安、涉湖、合心、茶園、上馬場、新窯、燈塔、株山、山巷。

法泗鎮 鎮政府駐法泗,人口31585人,面積87.2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法泗、田鋪、聯盟、石嶺、大路、株林、法泗、桂山、農科、東港、西港、八潭、衛東、紅星、長虹、菱米、三合、慶豐、永豐、沿河、斧山、新河、新墩。

湖泗鎮 鎮政府駐湖泗,人口31903人,面積81.8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湖泗、科農、官堤洲、官山葉、張橋、夏祠、張林、株山、南山、大屋晏、何堰、均堡、鄔橋、熊祠、祝祠、海洋、大屋陳、七海、肖家壠、浮山、鄭寅、山城、高碑、新安、王通。

山坡鄉 鄉政府駐山坡,人口53989人,面積323.9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46個村委會:山坡、周李家、保福、河垴、賀站、光明、光華、山新、幸福、五星、光星、星明、群星、群力、豐收、紅星、元豐、紅專、躍進、和尚橋、向陽一、向陽二、先鋒、大咀、漁業一、光輝、曙光、鄧家洲、東方紅、新生、湖嶺、梁湖、官南、五里山、勝豐、遠景、保福、保福祠、高豐、綠化、漁業二、陳六、南莊、賀站、建國、聯盟、紅旗、建設、前途、新華、 和平。

舒安鄉 鄉政府駐舒安,人口24944人,面積151.2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舒安、張塘、何橋、南咀、五里墩、塘口、祝廟、徐河、潦原彭華、田鋪、八秀、王班、彭塘、合力、官山、銅山、大屋安、分水、貢如、瓦窯、嗣孟。

金水農場 駐金水閘,人口7442人,面積7平方千米。

【2004年區劃一覽(根據武漢市2004年行政區劃代碼,與上面有所不同)】 2004年轄5個街道、5個鎮、2個鄉。

紙坊街道:轄 寧安、郭嶺、青龍山、龍井、幸福、新北路、復江道、秀山、站西、北華、三譚、西港、中建三局二公司、中建三局四公司、9603、寧港興寧、大橋橋北17個社區居委會;青龍、城關、齊心、馬山、大橋、姜家畈、東方、十月、豺山、邢遠長、何家湖、龔家鋪、柏木嶺、大花嶺、紅旗、漁牧、普安、向陽、幸福、烏樹、廟山、東方、勝利、林港、豐收、照耀、獅子山27個村委會。

金口街道:轄 文港、閘東、金水閘、楊園、花園、范湖、金水7個社區居委會;火焰、永勝、涼亭、金河、淮山、沿江、旭光、後湖、雷嶺、夏嶺、胡嶺、艾嶺、三湖、姚灣、同升、關山、長山、楊咀、余嶺、虎山、海口、東振、勤建、橫堤、嚴家、金水一村、金水二村、金水三村、金水四村、長江、赤磯、紅燈、中灣、前進、南岸一村、南岸二村、南岸三村、聯合、大罾口、青菱、西湖、大埠、西灣、馬口、南陽、楓樹、前湖、白衣庵、白馬頭、三門口、鐵井、洞山、鐵錦53個村委會。

烏龍泉街道:轄 烏龍泉、烏龍泉礦、土地堂3個社區居委會;新生活、新農、致富、靈山、勤勞、幸福、青山、三合、洪灣、新建、沿湖、五星、民主、四一、群建、四化、團結、友愛、金海、立新、楊湖、建設、長嶺23個村委會。

鄭店街道:轄 鄭店、段嶺廟2個社區居委會;勞一、勞四、勞七、關山、廖橋、聯合、東風、黃金、同興、合力、雷竹、綜合場、段嶺廟、崇嶺、洞山、金星、老屋湖、蓮花橋、青年庵、楊樹嘴、塗洲21個村委會。

流芳街道:轄 流芳、政院、龍泉興龍3個社區居委會;同興、梁山頭、鄔家山、長家咀、大譚、牌樓舒、泉崗、楊店、宗黃、汪田、九夫、佛祖嶺、大邱、湖口、關山、茅店、東山、周店、鄭橋、大舒、升華、高豐、新湖、覃廟、玉屏、福利、衛集、江王、營泉、二龍、何橋、紅旗、王店33個村委會。

法泗鎮:轄 法泗社區居委會;田浦、聯盟、石嶺、大路、珠林、法泗、農科、東港、桂山、西港、八壇、新燈、衛東、紅星、長虹、菱米、慶豐、永豐、三合、斧山、沿河、新河22個村委會。

安山鎮:轄 安山社區居委會;英雄、紅燈、安山、八一、勝利、馬安、青春、余咀、茅嶺、山巷、普安、涉湖、合心、茶園、燈塔、上馬場、新窯、株山18個村委會。

湖泗鎮:轄 湖泗社區居委會;科農、官堤、王通、官山葉、張橋、夏祠、張林、大陳、肖壠、七海、鄭寅、山城、高碑、浮山、新安、朱山、南山、大屋晏、何堰、均堡、鄔橋、熊祠、祝祠、海洋24個村委會。

五里界鎮:轄 五里界、大屋陳2個社區居委會;肖坊、花山、錦繡、毛畈、李店、中洲、東湖、老湯、唐塗、檀嶺、大李、粟廟、蔡王、小李、吳泗、方咀、孫店、群益、北咀、童周、新華、聯益、張灣、大屋陳、星火、羅立、白湖、牛山、何頭咀、青山30個村委會。

豹懈鎮:轄 豹懈社區居委會;新力、新生、廟嶺、虎山、新保、新春、新光、安湖洲、濱湖、馬橋、豹山、同力、長山、花園、九龍、龍山、丁峰、許店、潛力、水庫、石洞、上劉22個村委會。

山坡鄉:轄 山坡、周李家、賀站、保福、河垴5個社區居委會;光明、光華、山新、幸福、五星、光星、星明、群星、群力、豐收、紅星、元豐、躍進、和尚橋、紅磚、陳六、新華、南莊、和平、賀站、建國、紅旗、聯盟、建設、前途、遠景、保福、梁湖、綠化、新生、湖嶺、勝豐、官南、高峰、五里山、保福祠、向陽、先鋒、鄧家洲、大咀農業村、光輝、曙光、東方紅、大咀漁業村42個村委會。

舒安鄉:轄 舒安社區居委會;張塘、何橋、南咀、五墩、祝廟、徐河、燎原、彭華、田鋪、八秀、王班、彭塘、合力、官山、分水、大安、貢如、瓦窯、嗣孟、塘口、銅山21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漢高祖六年(公元201年),置江夏郡,郡內設沙羡縣,縣治塗口(今金口)。江夏郡,漢時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轄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國時魏吳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雲夢西南),吳在武昌(今鄂城)。
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稱汝南縣。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更名江夏縣,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遷治郢城(今武昌)。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寓“因武而昌”之意。初隸江漢道,1930年後隸湖北省第一專署。

1949年6月10日武昌縣人民政府在武昌區成立,隸屬於大冶專署。1952年5月大冶專署撤銷,改屬孝感專署。1959年11月劃歸武漢市郊縣。1960年縣治移於紙坊鎮。1961年4月,復歸孝感專署。1965年8月,改屬鹹寧專署。1975年11月劃歸武漢市至今。1995年3月,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出處)

1999年轄:紙坊鎮 金口鎮 流芳鎮 烏龍泉鎮 大橋鎮 鄭店鎮 法泗鎮 安山鎮 賀站鎮 湖泗鎮 五里界鎮 豹澥鎮 寧港鄉 段嶺廟鄉 金水鄉 河垴鄉 山坡鄉 保福鄉 舒安鄉 大屋陳鄉 龍泉鄉 土地堂鄉 范湖鄉

2001年5月,撤銷大橋街道、賀站鎮、龍泉鄉、金水鄉、范湖鄉、段嶺廟鄉、土地堂鄉、大屋陳鄉、寧港鄉、河垴鄉、保福鄉。

2005年轄5個街道、5個鎮、2個鄉,337個村委會、43個居委會:鄭店街道 金口街道 流芳街道 紙坊街道 烏龍泉街道 五里界鎮 豹澥鎮 湖泗鎮 法泗鎮 安山鎮 舒安鄉 山坡鄉

旅遊資源

江夏區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漢有三國時期金口赤磯山古戰爭遺址。唐有紙坊八分山南麓白雲洞。宋有湖泗浮山古窯群遺址。明有龍泉山楚昭王墓群和金口槐山留雲亭與槐山磯石駁岸。民國時期有賀勝橋北伐將士紀念亭。現有龍泉風景區青龍山森林公園、熊廷弼公園、中山艦陳列館、江夏革命烈士紀念館等。
區境有文化遺址20餘處,歷代墓群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楚王墓、湖泗窯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槐山磯石駁岸、白雲洞、樊噲墓、賀勝橋北伐陣亡將士陵園。

江夏歷史溯源

新石器時代

迄今為止,江夏境內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15處,即:棺山、烽火台、潘柳村、神墩、楓墩、槎山、上屋嶺、銅留底、龍床磯、香爐山、楊家山、聶家灣、路邊高、鑼鼓包、船山等。出土的文物有陶瓷、石器。石器以生產工具為主,有石斧、石刀、石鑿、石鐮等。早期為屈家嶺文化,距今5000~4500年,晚期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000年。

商周時期

公元前350年周顯王十九年楚置沙羨於塗(今金口)。
1997年流芳獅子山出土一件商代晚期青銅鼎,通高26厘米,口徑20.5厘米,腹徑22厘米,造型樸實敦厚,花紋精美,銹泛青綠色。
2005年寧港大商家坎發掘周代青銅器。
1982年在湖泗磚瓦廠取土時,出土了西周晚期甬鍾,甬柄飾雲雷紋,舞面飾雲紋,正面鼓上飾兩龍相對,兩龍相接處為一鐘形紋。

秦漢時期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分天下為36郡,沙羨屬南郡。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沙羨縣,為武昌縣建縣之始,治塗口(今金口)隸江夏郡。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因建立水軍需要,在武昌白沙洲建立船塢,造船業興起。
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武昌蠻王山,建立江夏蠻王的陵墓。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孫劉聯軍拒曹兵於赤壁(今金口鎮赤磯山),火攻曹營,曹由烏林(今洪湖烏林鎮)遁南郡。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獻帝分江夏為兩郡,南郡六縣,治夏口(今武昌)屬吳,以程普為太守。
2000年6月~11月,在廟山發掘東漢至三國時期古墓葬11座,其中1號、11號、6號為東漢晚期大型多室磚墓,11號墓位於廟山梅亭山西部,為多室磚墓,呈亞字型,結構完整。磚室墓全長10米,寬8.3米,坐北朝南,由券門、甬道、兩側耳、前室、東西雙側室、雙後室組成。出土文物24件,有陶、瓷、金、銀、銅、鐵六類。

東漢至三國時期古墓葬

六朝時期

三國魏晉南北時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大動盪、大分裂時期。最盛名赤壁之戰,戰場就在金口赤磯山,現有祭風台、諸葛城、士兵墓等遺址,出土了青銅劍等兵器。
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孫權自公安遷鄂稱吳王,將南江夏郡改名為武昌郡。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月,晉滅吳,以武昌郡隸江州。
南北朝時期,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以汝南置江夏郡隸郢洲。
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印度佛教禪師菩提達摩,由金陵溯江至塗口登槐山,後人建達摩亭(今留雲亭)塑像立碑以祀之。

隋唐時期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汝南縣為江夏縣,移江夏縣治於鄂州城(武昌)。塗口屬之。
唐: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鄂州為江夏郡治,隸山南道(全國十道)。江夏郡和江夏縣同一治地。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尉遲恭督修武昌城,在金口青埠灣設磚窯群碑。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封李道宗為江夏王。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恢復鄂州名,隸江南西道。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黃巢攻江夏城,破外廓。
唐代江夏紙坊以造紙作坊著名而稱紙坊,沿用至今,當時的造紙規模較大,很有名氣。
唐代興盛的靈泉古市,其交通要道就在紙坊。唐時靈泉古市在靈泉山,由於這裡古代有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東南北三面瀕梁子湖,通樊口、鮎魚口、金口,兩頭都可通長江。
隋代墓葬發現較少,只在鄭店、湖泗發現兩處。1984年在鄭店發現四座隋代墓葬,破壞嚴重;2001年在安山發現的一座隋代墓葬較為完整,出土文物20餘件,出土唐代青銅洗。

五代、宋時期

後梁龍德三年(公元923年),江夏縣隸屬鄂州武昌郡。
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改鄂州為武昌郡。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改武昌郡偉為清郡,江夏縣仍屬鄂州。
南宋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將伯顏攻鄂州城,宋守將張晏然開門迎降。
到了宋代,冶鐵業、鑄銅業、紡織業等比較發達,江夏龍泉山發掘古銅鼎重36斤,珠光霞彩、燦爛奪目。
在宋朝,金口已成江南名鎮,有“黃金口岸”之稱。

元明清時期

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改鄂州路為武昌路。縣城為武昌路及湖廣行省行政中心。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建國武昌,號“大漢”。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江夏縣屬湖北武昌府。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六子朱楨為楚昭王。楚昭王看中了龍泉山這塊風水寶地,定“靈泉山”為仙壤,闢為“寢山”,並強行趕走了“八大家”。自朱楨起,明代274年間,在這裡相繼建起了昭、莊、憲、康、靖、端、愍、恭、賀八代九王塋園。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修築金口槐山石駁岸。
萬曆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611~1618年),大司馬熊延弼先後修築張公渡堤、金口龍床磯至白沙洲六十里長堤、四邑公堤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過武昌,改江夏縣為瑞符縣。六月,清軍占領武昌,沿明制。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段燦(金口人)出資修葺槐山達摩亭,更名“留雲亭”。
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軍東王楊秀清、督翼王石達開占領武昌城。

明代兵部尚書熊延弼

熊延弼

熊延弼,字飛白、號芝岡,謚襄愍。原江夏縣修賢鄉恩武里(現今紙坊街河頭村人)。歷任明末遼東經略、都察院御史、兵部尚書。為歷史上愛國將領,愛民賢士。
公元1589年,熊公任保定推官。由於他調查細緻深入,昭雪了許多冤案,消除了許多人的牢獄之患,功績顯赫。時年大旱,他又帶頭“捐俸賑災”,親自指揮,架起幾口鍋煮粥,施捨災民,名聲大振,被推為理官第一,擢工部主事。
公元1608年,努爾哈赤興兵遼東外,明守將李成良與之關係曖昧,迫使百姓棄地南遷,熊延弼奉命巡按遼東劾鎮撫棄地難民,興屯墾、儲糧建堡,亂遼得治。
公元1619年,著名的“薩爾滸”之戰中,楊鎬喪師,造字宜尉遼東,斬貪誅叛,親探險要,撫流亡,繕守具,危遼轉安。《努爾哈赤傳》載,他聞訊熊公雪夜親臨交戰,立即下令“停止進攻”,並感嘆道:“吾一生最俱熊蠻。”據說遼陽地區的寺廟有的將關羽、岳飛、熊延弼塑像同龕供祭,“遼人以為神 ”(《管雪齋<熊經略>》)。
公元1621年,瀋陽破,經略袁應泰戰歿,延議延弼攻,以副都御史晉兵部尚書。令延弼經略遼東。詔書盛讚熊公“孤忠獨運”,希望他“救大明於水火”。此時,熊公正聽勘在家養病,接旨後立即“抱病馳京”。與此同時,京城百姓紛紛外逃,聽說熊公回京都,爭相報喜,外逃者即返回京都,有不少人在街頭擺設香案,跪揖相迎。延弼向朝延獻上“三方分置之策”。後被袁崇煥採納,曾取得大勝利。
愛民愛鄉 遺蹤猶存
據明史記載:熊公在“宣慰遼東”和“督學南畿”後,功過顛倒,遭權貴奸宦誣陷,“聽勘歸里”,然而,熊公胸懷坦蕩,受辱不驚。時逢“郡邑大澇”,廷弼聯絡鄰邑,見督撫,撥國帑,募於鹽木兩商,共得萬餘金。他親自勘察、設計、督修江(夏)、鹹(寧)、嘉(魚)、蒲(圻)四邑公堤和金口至金水閘的五里堤,石咀的蕎麥灣堤,還新修了武金堤,加固了後湖石灰閘堤等,所有這些,四百多年來,一直是江夏(四邑)人民抗禦長江洪澇的牢靠基礎。
歷史上從紙坊至武昌,只有水路相通。熊公在聽勘期間,積極調集各方力量,將長虹橋堤、張公渡堤等連線成一線,使“紙武”形成陸上通道,並在保全門外建閘,緩解了縣境內澇,致使江(夏)、嘉(魚)、鹹(寧)、蒲(圻)進武漢的水陸交通兩便。遺蹤猶存,怎不叫人“稱頌鄉里”呢?
傳首九邊 魂歸故里
明史記載,當年遼東失守,責任在操持數十萬重兵在巡撫王化貞,不在經略熊廷弼(他僅能指揮五千人馬)。王乃“不從熊公之策,誤信叛將內奸,致廣寧棄守,封疆失陷”。而朝廷初議“收化貞入牢,廷弼聽勘”。公元1624年,奸宦魏忠賢夥同宰相葉向高捏造事實誣奏一本,稱熊有二十四大罪狀,激天啟之怒,於1625年8月將熊公斬首西市,傳首九邊,十分慘烈。
1628年,天啟駕崩,崇禎即位,群奸立掃,閹黨即除,魏忠賢受到處置,熊公昭雪,欽賜恢復原職,加封太子太保,並允其子持首歸葬故里。
清乾隆帝在親自審定明史後,將熊延弼的奏摺、文稿彙編成《熊襄愍公文集》並為之作序。序稱“明之曉諭,軍事者,熊延弼乃巨擘也”,並說讀其文稿,幾欲落淚,指責明朝殺害熊公“乃自毀長城”。還賜建省城、紙坊、修賢三祠。辛亥首義後,曾以武昌城西廠口至大東門命名“熊延弼路”。
1986年,原武昌縣人民民眾獻力捐資,興建了熊延弼公園,並恢復熊公祠、墓,立碑園內。現存的碑文,系由筆者吸取了諸多文章之精華,在余遂生老先生指導下,幾易其稿形成的。---

明代江夏七賢士”

明代萬曆年間,江夏地區出了七位賢士,他們是:熊延弼、賀逢勝、郭正域吳裕中、董暹、任家相、艾斐
熊延弼,字飛百,號芝岡,謚襄愍。出生江夏紙坊郭家嶺。6歲入學讀書,19歲考取秀才,26歲中舉人,28歲登進士。歷任兵部尚書、遼東經略、九省總督和都察院御史。在江夏,他為民請願修築了長達400餘里的四邑公堤和金口至金水閘的五里堤以及武昌至金口的長江大堤等路、堤和橋樑。他三下遼東戰敗努爾哈赤,使遼東人民過著安寧無慮的生活。奸宦魏忠賢向皇上誣奏一本稱:“熊延弼在遼東按兵不動,有投敵謀反之野心。”熹宗聽信讒言,冤殺之於西市。崇禎即位,群奸立掃,冤案得以昭雪,追封太子太保,將屍骨御葬紙坊官坊嶺,並建熊公祠一座。
賀逢勝,紙坊賀家山人,其父賀時泰,也曾任明朝禮部尚書。賀逢勝曾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相,因他不願與魏忠賢同流合污,拒絕魏的拉攏賄賂,被罷官回江夏。死後與其父均葬於紙坊賀家山。
郭正域,字明龍,號美命。土地堂王家邊人。曾任禮部尚書和光宗皇帝朱常洛的老師。郭任禮部右侍郎時,正逢江夏發生真假楚王事件。他拒收楚王朱花奎的賄賂,堅持要查勘,明辨是非。為此,受宰相沈一貫的誣陷打擊,後辭官歸里。著有《黃離草》一書。死後安葬在土地堂王家邊。
吳裕中,號磊石。土地堂四房灣人。官至督察御史,成為皇上的“進言官”。由於不滿魏忠賢的黨羽和次鋪宰相丁紹軾,上疏彈劾魏忠賢結黨擅權。魏知道後,在紫禁城午門外將吳用延杖打得血飛如注,肉爛骨碎,吳終被活活打死。當吳被打得從昏厥中甦醒過來時對左右人說:“我才上了一份疏,還有三份,請你們幫我送給皇上,這樣我才對得起死去的先皇。”他死時只有41歲。崇禎即位,得以昭雪,追贈太侍卿,謚為忠烈公,御葬土地堂蘭嘉山。
董暹,字長駛,號蘇伯。土地堂下屋董人。提學廣東,官至都察院御史,以布政史致仕卒。著有《白社集》一書。
任家相,字白甫 。土地堂人。他任過福王講官。著有《雲龍集》一書。
艾斐,號天游。新窯人(今安山鄉柯張艾家灣),曾任明代知州。
這七位賢士,均是安山鄉新窯村邱宗美的學生,因而在新窯設有七賢堂一座。郭正域、吳裕中、董暹、任家相四人,都是土地堂人,在土地堂王家邊山丘有四賢墳堆鏡屏、香爐、石碑等物,仍保存完好。

林則徐在江夏兩次禁菸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曾兩度在湖北為官,由於江夏縣府設在省城內,因此,林則徐在湖北的許多業績,都與江夏山水同證共存。
19世紀初期,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急於開拓中國市場,大量輸入鴉片以掠奪中國的白銀,毒害人民。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時,力主禁絕鴉片輸入,設立禁菸局,幫助人民戒掉菸癮。1838年8月27日,林則徐命令將江夏、漢陽兩縣繳獲的1264桿煙槍當眾燒毀,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燒毀煙槍。同年10月20日,林則徐又在武昌校場將收繳的鴉片煙槍1754桿,煙土、煙膏16768兩銷毀。“江夏獲者,先投江心;漢陽獲者,暫儲藩庫”林則徐在湖北的禁菸殊勛,使他成為抗英禁菸先驅的奠基者,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光照後人的不朽篇章。

太平軍從金口攻武昌

1851在廣西爆發的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高舉反封建、反侵略的大旗,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太平軍的進攻路線,從廣西出發,越湘鄂,在直指武昌前,先占領金口。
武漢處於長江中游,上到四川,下達淞滬,北扼荊襄,南控湘贛,是華中重鎮,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金口是武漢外圍軍事據點,金口槐山與漢陽的軍山夾江對峙,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形勢險要。在軍事上金口的得失關係著武漢的安危。因此,太平軍在直指武昌前就先占領了金口。
太平軍自1853年1月到達金口起,到1856年上半年,經過了三年的反覆鬥爭。太平軍北伐雖然失敗,但在長江流域卻取得了重大勝利,連破湖北、安徽省城,占領了大片國土,使太平天國擁有百萬雄師,達到了全盛時期。

江夏人熊秉坤打響武昌首義第一槍

熊秉坤是江夏大橋熊家灣人。1911年,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風起雲湧的大好形勢下,武昌的文學社、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決定在10月16日發動起義。不料10月9日起義計畫泄露,第二天,敵人在武昌全城戒嚴,搜捕黨人。10月10日晚上,駐在武昌城內黃土坡的新軍工程第八營中的革命黨人熊秉坤等,帶領幾個戰士衝出營房,準備聯絡其他革命黨人,發動起義。剛出房門,被幾個反動軍官攔住,並責罵他們:“你們想造反嗎?”熊秉坤冷笑一聲,吼道:“老子就是要造反!”反動軍官伸手要掏槍,熊秉坤眼明手快,舉手就是一槍,結果了他的性命。
這一槍,點燃了革命的火焰,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宣告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爆發了。槍響了,熊秉坤率領士兵迅速占領了楚望台軍械庫,隨即又組織一支敢死隊攻打總督衙門。其餘的革命黨人紛紛聞風起義。第二天,起義軍控制了武漢三鎮。不久,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清政府很快陷於土崩瓦解之中。

江夏早期的共產黨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在創立初期,江夏籍的鄭凱卿、趙子俊、惲代英、項英、李求實、葛達、許保民等進步青年,先後加入共產黨,為江夏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1923年秋成立了武昌縣境內的中共徐家棚黨小組。1925年中共武漢地方執行委員會派葛達回家鄉保福祠地區開展農民運動,1926年2月,成立了中共保福祠支部,葛達任書記。
北伐軍勝利攻克武昌後,中共武昌地方執行委員會用主要精力領導農民運動,及時打擊和鎮壓破壞農民運動的反革命勢力。在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中,不斷發展黨員,建立組織。到1926年底,全縣先後建立了武昌山前、徐家棚、白沙洲等五個區委和保福祠、油坊嶺等支部,黨員發展到800多人,標誌著武昌縣黨組織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江夏中共早期黨員

項英 (1898~1941)湖北省武昌縣人。192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二大”代表,第三、四、五、六屆中央委員,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務委員。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中央軍委主席、中華蘇維埃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政委兼副軍長等職。1941年3月14日被叛徒殺害,時年43歲。

趙子俊

趙子俊(生卒年月不祥)湖北省武昌縣人。武昌平湖門外紗局失業工人。1921年秋,由鄭凱卿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五六月間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從事軍事工作,北伐戰爭中陣亡。

許保民

許保民(1878~1941),湖北省武昌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任中共油坊嶺支部書記,1927年7月任武昌山前區委組織委員、代理書記。抗戰期間,曾任中共武昌近郊區委書記、鄂豫邊區行署機關總支書記兼指導員等職。1941年8月因病去世,時年63歲。

葛達

葛達(1892~1946),湖北省武昌縣人,1924年參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2月任中共保福祠支部書記。1939年2月任保福祠區委委員。1942年任鹹武鄂政務委員副主席。1945年任鹹武鄂抗日民主政府副縣長。1946年部隊突圍時,受傷被捕,後被敵活埋,時年54歲。

惲代英

惲代英(1895~1931),祖籍江蘇武進,生於湖北省武昌縣。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黃埔軍校政治主任教官及軍校中共黨團領導成員,中央獨立師黨代表,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長、宣傳部秘書長等職。黨的“五大”選為中央委員。1930年在上海被捕,1931年4月29日犧牲於監獄。時年36歲。

黃負生

黃負生(1891~1922)祖籍安徽寧休,生於湖北省武昌縣。1921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武漢地方委員會宣傳委員,參與組建武昌社會主義青年團,任秘書,主編《武漢星期評論》。1922年4月7日病逝,時年31歲。毛主席曾稱讚過:“湖南有個蔡和生,湖北有個黃負生。”黨的“七大”追記為烈土。

李求實

李求實(1903~1931),湖北省武昌縣人。1922年春末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團中央委員、宣傳部部長,並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黨報委員會工作,主編《上海報》。1930年任《紅旗日報》主編。1931年1月被捕,2月英勇犧牲。是“左聯”五烈士之一。時年28歲。

賀勝橋大捷為攻克武昌城鋪平道路

1925年前後,軍閥混戰,吳佩孚為了占領武漢,大舉南下,而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師北伐,攻克了長沙、鹹寧等大中城市。同年8月29日,以共產黨葉挺為團長的新四軍獨立團,從鹹寧出發,攻占了汀泗橋,吳佩孚退至賀勝橋。賀勝橋位於粵漢鐵路上,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是一道易守難攻的要隘。因此,吳佩孚親自南下指揮,築起了三道防線,部署了10萬精銳衛隊固守,其兵力超過北伐軍一倍以上,1926年8月30日凌晨,北伐軍總攻開始,在葉挺將軍的率領下,獨立團的勇士們以閃電般的攻勢,攻破了一道又一道防線,此時,中共武昌縣地下黨組織率領山坡、保福祠、賀勝橋等地區的黨員和農民軍形成了南北夾攻之勢,一舉殲滅了吳佩孚數萬叛軍,俘虜敵軍官159人,士兵2386人,繳獲了大量武器。賀勝橋一戰,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賀勝橋大捷,為攻克武昌城鋪平了道理。葉挺獨立團贏得了“鐵軍”的光榮稱號,為北伐軍的聲威大增光彩。

郭沫若夜宿紙坊車站迴廊

1926年8月30日,軍閥吳佩孚從賀勝橋乘坐火車經紙坊火車站向武昌城逃去,緊接著是追趕來的國民革命軍(北伐軍)。傍晚,仍有北伐軍陸續地經過這裡,其中,有個瘦長個子,戴著眼鏡,穿一身藍布軍衣,腰系武裝帶,腳穿綠色帆布膠鞋的人,他就是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長郭沫若同志。
郭沫若同志為了儘早趕到最前線去參戰,從湖南汩羅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趕到紙坊,但到紙坊天已漆黑,總司令部已北上了。他決定留宿紙坊。當時紙坊車站對面有一幢站長住宅,宅內有迴廊,廊邊有欄桿,宅東有一間空房,室內有三張大床,郭沫若同志準備和秘書李德謨、翻譯紀德甫在此就寢。睡前郭沫若同志決定到車站打聽前方訊息,剛到車站就下起傾盆大雨,露宿的士兵都湧進了車站,等他回到住處時,迴廊上躺著許多人,宅東的房裡也睡滿了人。郭沫若同志只好在東迴廊空著的地方和衣而睡,一會兒,飢餓和疲勞全忘卻了,他進入了夢鄉。

江夏農民運動風起雲湧

第一次革命時期,湖北廣大農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武昌縣府所在地在省城(武昌漢陽門),受革命的影響,農民運動得到很快發展。共產黨員葛達、葛震環懷著救國的雄心,回到家鄉保福祠宣傳馬列主義,發展黨員,於1926年2月成立了武昌縣農村第一個黨支部——中共保福祠支部。到了12月份,全縣11個區成立了128個農民協會,會員3萬餘人。1927年1月15日召開了武昌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王平章任農協委員長,隨後縣工會、婦女協會、學生聯合會、商民協會相繼建立。
農民組織起來後,從政治上推翻豪紳、地主的政權,鎮壓反革命:從經濟上清算土豪劣紳的剝削帳,開展減租、減息,破除封建迷信、戒菸、戒賭、反對虐待婦女等,同時普及政治宣傳,大興文化運動,創辦合作社。武昌縣農民協會還積極配合葉挺部隊參加圍殲叛軍夏斗寅的戰鬥。

葉挺將軍親臨紙坊殲滅夏斗寅

夏斗寅原是湖北的一個軍閥,北伐勝利後,他搖身一變,投靠國民革命軍。1927年5月他看到革命主力到河南,武漢空虛,掉過槍頭,從宜昌經鹹寧來紙坊偷襲武漢。當時擔任武漢警備司令的葉挺將軍派72團趕到大花嶺一帶阻止敵人前進,該團英勇善戰,很快將敵軍擊潰,占領了紙坊。第二天拂曉,敵人發起反攻,從五里界一帶包圍紙坊,正在緊急關頭,葉挺將軍親自率領部隊趕到紙坊,72團向烏龍泉方向進軍,75團和中央獨立師勇猛向敵人進攻,在當地農民武裝的配合下,部隊猛打猛衝,占領了土地堂,又乘勝追擊到汀泗橋、通山,夏斗寅的殘兵敗將只好往江西方向逃竄。夏斗寅的叛軍,被葉挺將軍率領的革民軍打得落花流水。

抗日戰爭中的梁湖大隊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號召下,全國人民迅速掀起抗日救國運動的怒潮。
武漢失守後,中共武昌區委移至保福祠一帶農村,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由於該地離敵人太近,活動範圍小,因此,區委搬到武昌和鄂城交界的塗家垴。同年11月中旬武昌區委在塗家垴舉行大會,宣布成立梁湖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王水,下屬三個中隊,150多人,到1939年4月,梁湖大隊發展到500多人,400多支槍,活動範圍擴大到方圓200多公里,他們聲東擊西,南征北戰,漂亮仗一個接一個,大滅了日軍的威風。
1939年5月的一天,梁湖大隊得到徐家河哨所的情報,有100多個日軍在塗鎮擄掠後經過徐家橋返回金牛。梁湖大隊集合一、三中隊火速趕到徐家橋南頭的山坡上埋伏,架起4挺機槍。下午四時許,酒醉飯飽的日軍背著大包小包、提著雞鴨、牽著耕牛過橋時,代理大隊長況公僕一聲令下:“打!”游擊戰士猛烈開火,一躍而上,迎頭痛擊,打得日軍落花流水,一個小時的戰鬥,日軍狼狽逃回金牛,打死日軍10多人,繳獲一批槍枝彈藥。這次伏擊戰的勝利,讓日軍提心弔膽。增強了我縣人民的鬥志,堅定了抗日必勝的信心。

一代名艦——中山艦

中山艦與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以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緊密相連,它是兩次國共合作的見證,它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抵抗外族侵略的象徵,也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長62.48米,寬8.19米,桅桿高39米,是一艘鋼門結構炮艦。1913年開始服役,歷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五大歷史事件。
1938年10月24日,在參加保衛武漢戰鬥中,被日軍飛機轟炸,沉沒於長江金口水域。1997年1月28日,中山艦打撈出水。最近市委、市政府決定將中山艦陳列於金口街。這裡將建成一個以中山艦為旗艦的水上軍事主體公園式艦船博覽中心,還建有中山艦文物史跡陳列館、中山艦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園。這裡將成為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也是武漢近郊一個新的旅遊休閒勝地。

保福人民為抗日作出特殊貢獻

保福祠位於江夏南部的梁子湖畔,三面環湖,呈半島形,境內丘陵起伏,松林密茂,湖汊交錯,蒿草叢生,是一個天然的游擊戰場,是鹹(寧)、武(昌)、鄂(城)抗日根據地的中心。
保福祠地區的人民,具有光榮的革民傳統,早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在這裡播下了革命種子。土地革命時期保福人民投入了打土豪劣紳的鬥爭,送糧籌款,支援紅軍。抗日戰爭爆發後,組織了一支抗日游擊隊。1943年8月保福祠地區黨員發展到200多人,84個自然村有79個村建立了黨組織,他們有準確的情報網路,機智靈活的武工隊,還有牢不可破的後方基地。1943年至抗日戰勝利,部隊在這裡整休,兵源在這裡補充,傷員在這裡醫治,槍枝在這裡修理,部隊所需要的糧食、食鹽、藥品、被服、軍鞋等物資也從這裡不斷運出。兩年多時間保福祠地區為新四軍輸送了幾百兵源,送了千雙軍鞋,還辦起了被服廠,醫療所的房屋床被都是保福人民捐出來的,民眾還站崗放哨、挑水、燒茶、洗衣做飯、送菜熬湯、調養傷員,保福祠地區的人民為黨、為革命所付出的代價永遠記在人們的心中。

{1}、 江夏區政府網 http://www.jiangxia.gov.cn/TravelChannel.aspx

[2]、 江夏熱線 http://www.027jx.com/gaik/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