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特色小吃

汕頭特色小吃

汕頭素有”美食之鄉”美譽,汕頭美食體現了潮汕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汕頭比較有名的當地小吃有;\"達濠晶合魚丸\", \"老媽宮粽球”.”西天巷蚝烙”,”福合埕牛肉丸”,”新興炒糕”,”飄香小食店的蝦米筍”等,還有南澳島上的多種海產風味。

達濠晶合魚丸

是潮汕魚丸的著名代表。達濠盛產海產。聰明的達濠人採用達潦港捕撈的鮮活海鮮通過獨特的製作千藝烹製達濠魚丸。達濠人說:凡有潮人的地方,就有達潦魚丸。在國內、港澳以至東南亞和歐美各國,也都聲名鵲起;一個小城鎮以一種風味美食而蜚聲內外,確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文化現象。

達濠有一千多年的人文發展史。據考證,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6年)就開始有人聚居,而移民的大規模進入則大概在北宋年間,大多是逃避戰亂和饑荒的中原住民。他們進入達濠,主要的生存方式足捕魚和曬鹽。關於魚丸這種製作方式的起源,現已無可稽核,但有三種悅法: (一)製作方式來自宮廷。據史書記載:北宋時期,汴京御苑有一種名為“魚膾”的食品,其製作方式和形態極象今天的魚丸,採用的原料是淡水魚。大內的烹飪方法流傳到民間並隨移民一路南來,終於與盛產海魚的達濠相得益彰,創新而成。(二)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春秋戰國楚平工的年代,生性殘暴的楚平王極喜吃魚,幾乎每餐都要。而一旦心情不好被魚骨噎住或刺口時,便馬上命人把廚師砍頭。因此,為他烹魚菜的廚師都提心弔膽,惶惶不可終日。一次,一位從南方剛來不久的潮籍廚師,看到楚平王如此難伺候,心裡頓生怒氣,便對著幾條魚發起火來。他拿起菜刀,用刀背對著魚猛剁。直剁至成為肉漿時,他發現魚骨竟從肉漿中分離出來,不禁靈機一動:“有了!”他把魚斬頭去尾去皮,用刀角把魚肉刮下來,再用刀背及刀身剁碎、拍打,魚肉便起膠變成粘糊狀,再摻入蛋清、味料等拌勻,然後用手搓成一顆顆魚丸,放到開水中煮熟。上席時,他故意用小碟端上,說是新菜式名叫“全肉(無骨)魚丸。”楚平王覺得倒是新鮮,一嘗之下,既無骨刺,又美味可口,一下子便把魚丸吃個精光。末了,楚平王還重賞了這名廚師,並吩咐以後每餐都要魚丸。 (三)清順治年間,達濠馬滘人邱輝為反抗清政府“斥地”,率義軍抗清,攻城略地,威震東南沿海,後被鄭成功招募,成為鄭的重要部將,封忠勇們,踞達濠十年。邱輝對母親非常孝順,因其母雙眼失明,進食不便,但又極愛食魚,邱輝便命令廚子刮取鮮馬膠魚的嫩肉,拍打成丸狀,蒸煮供其母食用。因所製成的魚丸味道鮮美,膠脆適口,邱輝經常用來宴客酬賓。鄭經巡視達濠時,品嘗之後,讚賞不已,譽為“天南奇珍”。後來,義軍退踞台灣,製作方法也帶到寶島,今日的“台灣魚丸”即得其傳。

清代初葉,達濠漁港盛況空前,“中鞍頭”經常舉行“迎神賽會”民俗活動,魚丸列為必備祭品,魚丸店應運而生。當時,一首詩這樣寫道:“古遺舊街寬丈余,每逢佳節擁滿埠,攜籃肩挑路路阻,橋石穿凹問魚丸”。

清鹹豐年間,漁、農、商日漸繁盛,經濟網路遠達江浙,客觀上為飲食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創造了條件。有一個精明的達潦人在魚丸的傳統製作技術上經過不斷的嘗試和鑽研,創造出一整套優質魚丸製作的工藝流程,完成了達濠魚丸質的飛躍,他就是百年老店——“晶華魚丸”的開山宗帥梁晶合。現已傳至第四代傳人梁志波。

頗得地利的達濠漁港,幾乎家家都會“拍魚丸”,魚丸店隨處可見,一批魚丸名牌也脫穎而出,市場的火爆狀況可以用“四家獨領風騷,群雄蜂擁而起”來形容。如“老晶合” (包括“晶華魚丸”)、“蒂蒂香”、“信裕”、“李老二”等等。他們在保持遵古法制的基礎上,採用現代科技改進傳統工藝,使用機械設備,開發系列產品,如“乾摔蝦丸”、“墨斗丸”、“魚面”等頗受食家歡迎。達濠晶華魚丸店的“晶合魚丸”、“晶合墨斗丸”;達濠蒂蒂香魚丸店的“達濠魚丸”、“達濠墨斗丸”、“達濠蝦丸”和“達濠魚餃”,以及達濠李老二魚丸店的“李老二精魚丸”、“李老二手拍魚丸”、“李老二手打墨斗丸”,均於2003年12月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魚丸為潮汕特產,也是潮汕的老字號小吃。現在,潮汕各地城鄉,凡出產海魚的地方,都有魚丸。其製作方法是:

(1)取料:一般選取比較大的鮮活海魚,上乘的首推肉質松厚的大白鰻。 (2)拍魚丸:鰻魚洗淨上砧,斬頭去尾,切肚起皮,用牛刀把魚肉刮下、剁幼。魚肉不可用刀切片,以免魚的細骨和近魚皮處的紅肉滲入。 (3)將魚肉碎放進陶缽,用手頻頻拍打。拍打技術是製作魚丸的關鍵,拍打動作要均勻有力,次數要多,一般拍打上千至數千下,魚丸才會爽脆。拍打時可加入適量蛋清、味素,另用清水加少量精鹽開勻。拍打完,冉加上少量精鹽,少許雪粉拌勻,然後抓起粘膠狀的魚漿握在手心,用力把魚漿從食指與拇指箍成的小圓圈中擠出來,放入冷水中,如能浮起,說明拍打功夫已經到家。擠出來的肉丸,或排放在抹過油的竹盤上,上籠蒸5分鐘取出;或放在清水中浸,後連同水放進鍋中,用明火煮至七八十攝氏度後轉文火,至將近水沸時撈起。(4)烹魚丸湯:在上湯中放進冬菇、魚丸、筍花、大地魚(骨皮撕淨,用油炸香)、紫菜(可用油炸,也可用火焙)、味素、魚露、麻油、胡椒粉。煮熟後,連湯一起衝到生菜墊底的大湯碗上。

特色小吃之二

老媽宮粽球

汕頭特色小吃汕頭特色小吃

炒糕果 早在20世紀40年代,炒糕稞烹製行家徐春松便在汕頭市新興街茂成號專營聞名,號稱老徐炒稞.用優質白米漿加工蒸熟,用豬油.白糖.鮮蝦.豬肝.瘦肉.鮮蚝等配料,再加上沙茶辣醬.味素.魚露.雪粉水.上湯炒勻注重火候,色澤金黃鮮艷,香味飄溢.

資料參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