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馬嵬坡

翠華: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為皇帝的儀仗。 “妾雖亡天子還京”,耐人尋味;“馬嵬坡塵土虛名”,也頗有深意。 末三句以三組地名組成鼎足對,寫出“天子還京”後的好景不再,揭示出楊貴妃代人受過的無謂。

原文

水仙子·馬嵬坡
翠華香冷夢初醒,黃壤春深草自清。羽林兵拱聽將軍令,擁鸞輿蜀道行,妾雖亡天子還京。昭陽殿梨花月色,建章宮梧桐雨聲,馬嵬坡塵土虛名。

註解

翠華: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為皇帝的儀仗。
拱聽:拱手聽命
鸞輿:皇帝乘坐的車。
昭陽殿:漢成帝所建的皇宮。這指楊貴妃居處。
建章宮:漢武帝時宮殿名,位於未央宮西面。
梧桐雨聲:化用白居易《長恨歌》詩句:“秋雨梧桐落葉時”句意。

譯文

皇帝車仗的香氣散盡一場惡夢初醒,黃土地上春意正濃,野草依然一片清新。羽林軍只聽將軍的號令,護送皇帝的車仗在蜀道上奔行。臣妾亡去皇上回到京城,在昭陽殿里月夜難眠,對著梨花長嘆,在建間宮愁聽雨打梧桐樹分外傷心,馬嵬坡上的塵土留下虛名。

簡評

以馬嵬坡為題材的詩詞曲不知凡幾,甜齋此曲卻能翻出新奇,以楊妃的視角與口吻來評說馬嵬事變。“妾雖亡天子還京”,耐人尋味;“馬嵬坡塵土虛名”,也頗有深意。楊妃的悲劇不過是“女人禍水論”的犧牲品,皇上照樣還京,頂了虛名與罪過的楊玉環,卻只能付與馬嵬塵土了。
馬嵬坡兵變是元散曲中最習用的歷史題材,這也許是因為它涉及了君王美人,又典型地觸及了盛衰治亂本質的緣故。本篇的新異之處,在於純從事變發生後寫起,取用楊貴妃亡靈的立場與口吻。起首用一組對仗,每句間都聚示了彼此反差強烈的意境,如“翠華”與“香冷”,“黃壤”與“春深草自青”,造成了不嗟而悲的傷感效果。而上句與下句間,“翠華”與“黃壤”的昔今比照更不啻有霄壤之別。這兩句實質上已敘出了“馬嵬坡”楊貴妃被賜自盡的事實,令人聯想起白居易《長恨歌》中的“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可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馬嵬兵變是天寶十五載(756)六月間發生的事,唐玄宗“天子還京”則在次年的十二月。這裡說“黃壤春深”,可見已是隔了兩年的回憶了。
三、四兩句,繼續是楊貴妃亡靈的回首往事。“羽林兵拱聽將軍令”,拱聽過兩回,前一回是對唐玄宗的要挾,這一回卻是服從了,“鸞輿”終得順利向蜀道進發,實則反襯出了楊貴妃獨眠黃土的不幸。這兩句回憶跳過了“六軍不發可奈何”的事變本身,卻借“羽林兵”、“將軍”字樣的出現,坐實了這一事件;又由“羽林兵”、“擁鸞輿蜀道行”的敘述,表現了以貴妃生命為代價而換取的君王平安,從而推出了下句“妾雖亡天子還京”。這雖然像是楊貴妃的慶慰之辭,實質上卻指明了她不過是唐玄宗的政治犧牲品。而作者代擬她“無怨無悔”,就更加重了這種祭壇犧牲的悲劇性。“妾亡”與“天子還京”的對舉,在讀者眼中便轉化成了字字血淚的控訴與譴責。
末三句以三組地名組成鼎足對,寫出“天子還京”後的好景不再,揭示出楊貴妃代人受過的無謂。這是《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及“昭陽殿里恩愛絕”詩境的再現,而“馬嵬坡塵土虛名”,直接點題,增添了作品的悲劇氣氛。全曲借楊貴妃的哀怨不幸,鞭撻了唐玄宗的荒政誤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思想內容越出了文字意境之外。清趙翼有“馬嵬一死追兵緩,妾為君王拒賊多”的詩句,皮裡陽秋,為人稱道,本篇的構思要比他早得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