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生物學

氫氣生物學是研究氫氣的生物學效應的一門科學。 然而,現代醫學化學生物學,卻沒有相關的結論。 近年來,眾多學者也對氫氣的生物學效應展開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發現。

氫氣生物學是研究氫氣的生物學效應的一門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新興分支學科。
長期以來,人們對氫氣的生物學效應幾乎熟視無睹。認為氫氣是生命的惰性氣體。
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電解分開就是氫氣氧氣,沒有氧氣,也沒有生命。相對應地對稱性地,沒有氫氣,也沒有生命。然而,現代醫學化學生物學,卻沒有相關的結論。氫氣對生命的意義作用,醫學化學生物學,長期以來,都是空白。
1996年, 我國學者首先對此提出質疑。之後,展開粗放基礎的實驗。發現氫氣對於種子萌發、植物離體枝條蓓蕾的開放等都有積極意義。之後,在小白鼠進行了注射實驗,發現抗飢餓、抗麻醉能力增強。再後,在反覆謹慎的基礎上,在人體進行了肌肉注射實驗,因量較小,時間短,沒發現積極或消極的效果。
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學者們進行了同位素示蹤實驗(氘、氚都分別進行過),取得重大進展。發現氫氣廣泛地參與了多種組織的構成如心臟、腦、骨髓、肝、腎、肌肉、血細胞等,不同組織的豐度有很大差異,即使同為血細胞,白細胞比紅細胞則高的多。說明氫氣廣泛參與了新陳代謝,是生物的重要構成物質。同時在血漿和尿中測出了較高的豐度,說明氘氚通過反應進入水中,說明氫氣又是一種生命能源物質。
上述結論陸續發表於《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太陽能》和兩次國家級學術會議的論文集。
同時,我國學者認為,中醫氣功武術等幾千年來所說的元氣、真氣等,其核心、實質、特色性物質,就是氫氣。
一個新課題的出現,往往是時代性的。
1975年,曾有人在《科學》發表論文證明,連續呼吸8個大氣壓97.5%氫氣(2.5%氧)14天,高壓氫氣可有效治療動物皮膚惡性腫瘤,並認為是通過抗氧化作用(Dole et al.1975) 。這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文章。
近年來,眾多學者也對氫氣的生物學效應展開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發現。 較著名的是日本的太田成男。2007年7月,日本醫科大學學者在《自然醫學》報導,動物呼吸2%的氫氣就可有效清除自由基,顯著改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之後,各國學者研究如雨後春筍。我國的領軍人物是第二軍醫大學的孫學軍教授。用飽和氫生理鹽水灌注,取得矚目成果。
2010年底,在日本召開了第二次國際氫氣生物學學術會議,標誌著這一學科逐步走向成熟,並逐步得到學界的認可。孫學軍教授應邀出席並作重點發言。
可以預計,這是一個諾貝爾獎的“富礦區”。就像光合作用、DNA研究一樣,將有若干次的諾貝爾獎從這裡誕生。
概括幾年來各國學者的研究,截止2010年7月,發現氫氣對常見的近百種疾病有明顯療效。可以想像,以後會有更多的作用發現出來。因此,有學者確認,氫氣就是中國傳統人體科學所說的“氣”----元氣或真氣,因為百病皆可從氣的角度治療。另外,氣功、武術尤其是太極拳,通過練氣養氣治療眾多疾病也是周知的事實。------這些,和氫氣多方面的作用幾乎是同一的。
從目前各國的研究看,我國起步早、認識到位、理論體系全面、實驗有創意。日本以太田成男為代表,起點高、實驗條件好、分析細緻到位、影響力大,具領先地位。美國等國家也都有明顯的起步。
可以想像,這個學科日新月異,每天都在飛速發展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