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多學科方法

氣候變化的測量方法 氣候變化的影響 氣候變化的預測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外文書名: Climate Chang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Second Edition)
平裝: 29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40309959
條形碼: 9787040309959
尺寸: 23.8 x 15.6 x 1.4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伯勒斯(William James Burroughs) 譯者:李寧

內容簡介

《氣候變化:多學科方法(第2版)》描述了全球氣候的構成成分和有史以來影響氣候的自然原理,還解釋了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對氣候的影響;回顧了氣候變化的測量方法,強調了在尋找觀測結果和可能自然原因之間的關係時統計分析的重要性;討論了包括人類活動在內的氣候變化的原因如何與氣候變化的證據相聯繫,以及如何模擬這些原因以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最後講述了這些模式對圍繞氣候變化、預防和減緩的經濟與政治爭論產生的影響。
《氣候變化:多學科方法(第2版)》適用範圍廣可用於與氣候變化對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所帶來影響的相關的初級課程,如氣象學、海洋學、環境科學、地理學、農學和社會科學等學科都可以參考此書。對於希望更進一步了解氣候變化並且仔細研究其細節的廣大讀者來講,《氣候變化:多學科方法(第2版)》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目錄

第1章 導言
1.1 天氣與氣候
1.2 我們所說的氣候變率與氣候變化是什麼?
1.3 關聯性、時間尺度和不確定性
1.4 綜述
進讀
第2章 輻射和地球能量平衡
2.1 太陽輻射和地球輻射
2.2 太陽的變化
2.3 小結
習題
深進讀物
第3章 氣候系統的要素
3.1 運動中的大氣與海洋
3.2 大氣環流模式
3.3 輻射平衡
3.4 水循環
3.5 生物圈
3.6 持續的非正常天氣模式
3.7 大氣-海洋的相互作用
3.8 大洋輸送帶
3.9 小結
習題
深進讀物
第4章 氣候變化的測量方法
4.1 原位儀器測量法
4.2 衛星測量
4.3 重分析工作
4.4 歷史記錄
4.5 間接測量法
4.6 測定年齡
4.7 同位素年代測定法
4.8 小結
習題
深進讀物
第5章 統計、顯著性水平和循環
5.1 時間序列、抽樣和諧波分析
5.2 噪聲
5.3 方差和顯著性的計算
5.4 平滑
5.5 小波分析
5.6 多維分析
5.7 小結
習題
深進讀物
第6章 氣候變化的自然原因
6.1 自方差和非線性
6.2 大氣-海洋相互作用
6.3 洋流
6.4 火山
6.5 太陽黑子和太陽活動
6.6 潮汐力
6.7 軌道變化
6.8 大陸漂移
6.9 大氣成分的變化
6.1 0來自深處的噴發
6.1 1災難和“核冬天”
6.1 2小結
習題
深進讀物
第7章 人類活動
7.1 溫室氣體排放
7.2 粉塵和氣溶膠
7.3 荒漠化和森林砍伐
7.4 臭氧層空洞
習題
深進讀物
第8章 關於氣候變化的證據
8.1 探索時光隧洞
8.2 從溫室到冰室
8.3 海平面的波動
8.4 冰期
8.5 末次冰期
8.6 全新世氣候適宜期
8.7 有歷史記載的氣溫變化
8.8 中世紀氣候適宜期
8.9 小冰期
8.10 20世紀氣候變暖
8.11 小結
習題
深進讀物
第9章 氣候變化的影響
9.1 對地質的影響
9.2 對動植物的影響
9.3 大滅絕
9.4 海平面、冰原和冰川
9.5 農業
9.6 氣候變率的歷史意義
9.7 疾病傳播
9.8 極端天氣事件的經濟影響
9.9 小結
習題
深進讀物
第10章 氣候模擬
10.1 全球環流模式
10.2 氣候變率模擬
10.3 建模者所面臨的挑戰
10.4 小結
習題
深進讀物
第11章 氣候變化的預測
11.1 自然變異
11.2 預測全球變暖
11.3 全球變暖的預測結果
11.4 對全球變暖規模的質疑
11.5 面對全球變暖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11.6 蓋亞假說
習題
深進讀物
術語表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