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財經

民生財經為華商報首倡的都市報財經新聞定位

一 都市報財經新聞的困惑
在信息爆炸過剩、收入階層開始分化、人們獲取信息日趨便利和多元化的時代,請問:誰在讀財經新聞?誰在讀都市報財經新聞?
相比專業財經媒體客群,企業主、管理者、白領、官員、專家學者、股民……都市報讀者更渴望得到什麼有價值的財經信息?
從媒體陣營來看,中國專業財經媒體如《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以及《財經》雜誌等等,屬於“專業隊”。而一般黨報、都市報的財經新聞,則從報導領域和操作水平而言,均屬於“業餘隊”。
從報導手法上看,目前已形成以“21世紀”報係為代表的、以“講故事”為報導特色的“海派”,以及與《經濟觀察報》為代表、以“談觀點”為報導特色的“京派”,報導題材涉及政經、產經和小財經(主要指證券基金等金融領域)等。更多媒體則屬綜合“海派”和“京派”的混合體。
相比專業媒體,都市報財經新聞版面屬於”業餘隊”。曾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山東等數十家都市報和專業財經媒體考察學習,發現都市報財經新聞普遍定位模糊,陷入糾結。
就讀者差異而言:專業財經媒體重精英,而都市報財經需多關注草根。
精英少:對資訊要求內容精,深度深,視角廣、專而深。
草根眾:對資訊要求內容博、深度泛、視角獨、淺而雜。
做個比喻,“精英”處於整個社會階層金字塔的頂端,是我們需要挖掘、培育和爭取的目標讀者。我們將他們視為“重要”,但他們更需要專業財經的專業信息,不一定把都市報財經信息視為“必要”。
而處於社會結構金字塔“塔身”中低收入讀者,迫切渴望財經信息,是我們需要滿足服務的“衣食父母”。
一方面是精英“口味講究,營養過剩”,一方面是草根“嗷嗷待哺,飢不擇食”。聰明的選擇,是我們為誰服務,會更受歡迎呢?
服務精英,是我們需要“仰望的星空”。但服務草根,則是都市報腳踏實地的現實立足點。雖然高端讀者是都市報需要培育和開發的讀者,但若忽視中低收入階層讀者的需要,捨棄大眾而服務小眾,沒有考慮高端讀者也有低端需求,則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容易曲高和寡。
二 為什麼華商報要首倡“民生財經”
要想定位“民生財經”,首先要弄懂什麼是“民生財經”。 民生財經,顧名思義,就是以財經視角解讀百姓日常生存消費、理財、投資創業等一切涉及財富的行為或政策,並以此為主要報導題材和特色。這有別於偏重巨觀的政經和專業的產經,也有別金融證券等小財經,而擴大至民生。簡言之,就是“以財經視角看民生,以民生視角看財經”。也可以說,民生財經就是以民生題材和角度為財經報導的主要出發點和落腳點,為特色,但並不等於其他產經、政經等重大題材就不做。為什麼要做民生財經?(一)符合華商報“民生立報 民本為魂”的辦報宗旨。 回首華商報14年成功路,無時不刻是圍繞“民生立報、民生為懷”的辦報宗旨,在圍繞“奉獻最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全心全意打好新聞仗的方針指引下,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進步與成績的。而就財經新聞而言,我們同樣不能偏離華商報根植民生沃土,一心一意為百姓服務的宗旨,需要以更富有創造性的努力來回報讀者,鍛造品牌,提升業績。 (2)關注“民生財經”契合當今高物價時代,百姓普遍陷入“財”焦慮的現實。“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在此華商報提出一句口號,“您也許不喜歡也不關注財經,但一定關注財富”。 西安3年前的1個肉夾饃,還2.5元錢1個,如今普遍已超5元,有的高達10塊。一碗麵,從過去的3塊多,飆漲到8塊多。普通百姓對CPI的感受,是統計局所公布的6%多的幾倍。房價更是翻了二三倍,工資增幅卻一直跑不過CPI……在全球經濟低迷、國內通脹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以及幸福感,都隨著鈔票的發毛而日益窘迫。 在此背景下,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關心百姓的財富感受,為他們排憂解難,打好財產保衛戰。(3)華商報地處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大企業和行業競爭與沿海相比還不激烈,區域市場環境及特點所限,要求我們必須因地制宜。 西安並非政經中心,專業財經非都市報所長,而民生財經的海洋,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豐富、深刻、精彩和多維。只要深入進去,就可以找到施展才華的大舞台。 (4)為何要做“民生財經”,是因為我們曾經走過模仿專業財經、嘗試大財經的彎路。返樸歸真,深入研究讀者需求,我們做民生財經有助於找到與大多數讀者的結合點、興奮點。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自己“知道”,而是自己“不知道”;做一件事業,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可為”,而是知道自己很多“不可為”。然後,“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經過多年的摸索,尤其在經歷向專業財經、大財經的模仿後,2011年華商報調整方向和重點,“民生財經”,這個定位是多年彎路所得,符合華商實際,如果脫離這一根本,華商報財經新聞可能陷入迷途。這一點,看似無形,實則至關重要。民生財經,試圖探索出一條貼近華商實際、符合都市報讀者需要的財經新聞之路。而“民生財經”口號的提出,在全國都市報也是一種首創。 三 具體怎么做 從生活的湯中“熬”出財經精華 在有限的財經版面上,如何做好“民生財經“。華商報提出,應提倡“民生化、本地化”,從生活的湯中“熬”出財經精華,努力做到貼緊國計民生,做透“陝味”財經。 “從生活的湯中熬出財經精華”,一個熬字,道出其中奧秘。一是新聞來源必須金鐵民生熱點,選題必須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熬”字,就是要提煉、生活和總結,要就事說理,以小見大。 方法一:必須從民生角度解讀“國計”,觀察巨變的世界。國計方面,必須立足陝西,放眼全國甚至世界,落地解讀國家巨觀經濟政策,必須前瞻而敏銳地把脈全國乃至全球經濟趨勢,必須給勞碌工作的普通工薪階層指點迷津。比如每月全國的CPI數據解讀及全國70多個城市房價的波動,我們每期必做。我們認為,在當今媒體競爭激烈、信息獲取渠道日益多元、尤其我們不處於重大財經新聞原發地的大背景下,我們對“廟堂之上”財經政策或“江湖之遠”財經政策的解讀落地,必須追求“第一解釋權”。傳媒要想發揮影響力,不僅在於以最快速度告訴人們發生什麼事,更要告訴人們是怎么回事。雖是“第二落點” 但要“第一印象”。做的比較好的諸如鳳凰衛視,第一時間對國際重大事件的來源、去脈以及深刻影響,給予全方位的延伸解讀,新聞進行加密、加寬、加厚,就是我們值得學習的。財經事件,往往有“蝴蝶效應”。大家對未知走向的關注,可能更甚於對世事本身的關注。對此,我們要選擇小切口,善於從“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更要知道“冬”,最高明的,應該是預測到來年春潮的高度!因為財經操作,往往需要未雨綢繆,等大家都明白了,就晚了。方法二:就備受關注的本地民生財經題材故事或政策,深入挖掘。從具體操作來看,我們“民生財經”首先主打“民生題材”,以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鹽”、吃喝玩樂、上學支出等為切入點;其次,講究“民生角度”,突出複雜現象背後,與百姓利益有什麼“關聯度”。如對菜價的調查,我們發現西安超市內每斤1元以下的菜,僅剩7種。以及我們做的《關中奶農 含淚殺牛》的採訪,通過講故事,抓細節,從點、線、面多層面深入解剖奶賤傷農的深刻現實,引起陝西省農業廳西安市農業局的重視,派隊前往考察。此外,為了加強民生題材的互動性,我們今年利用網路及微博,開展民生調查,就孩子暑假補課費、工薪階層漲工資等話題,積極用數據說話。最高一期參與調查者,一周就達3000多人。此外,民生監督“利器不可偏廢”,應注重獨家、重大及全國性影響力。去年,華商報記者根據網頁資料,發現“香港孔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涉嫌利用複利概念非法集資詐欺,為此我們派記者兩赴上海,獨家發現並揭穿詐欺上億元的複利騙局,上海市金融辦及公安局根據華商報獨家舉報線索,抓獲犯罪嫌疑人,自稱“中華儒龍”的胡益三夫婦等人。央視獨家專訪華商報記者,目前此案仍在進一步深挖中。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民生財經”區別一般民生新聞以社會新聞為主打,不忘“財經”視角,如多細算賬,多聯繫巨觀背景,多橫向縱向比較,更多“以小見大”,就事說理,而非簡單事件的記述,必須體現出“有態度、有角度、有深度”。區別一般民生新聞,民生財經應重“算賬”。強調題材的深刻性,尤其應挖出數字背後的“真問題”。如《全國賣地收入21年漲了6732倍》,記者從微博發現線索,獨家專訪清華學者,幫讀者找到房價高企的真正原因是地價暴漲的根本原因。稿件刊發後,新浪、搜狐等全國數十家網站轉載,著名財經評論人士葉檀就此發表評論。方法三:民生財經,必須加重百姓理財、投資、創業報導比重。“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你一定要跑贏CPI”,理財是普通百姓最需要的信息之一。除了在每周一的《財經周刊》開闢理財專版,我們還日常加重黃金、基金、外匯、白銀、房產、收藏等理財品種的動態報導。民生財經,不僅要關注百姓現實生活身,更應該關注民眾潛在精神夢。據騰訊網調查顯示,7成以上的人都有創業當老闆的夢想,只有兩成多人願意一直當工薪階層。以創業促進就業,是黨和政府的一重大舉措。但目前國內的創業,多為海龜或IT高管等。大學生等創業,停留在賣菜等層面。為了激發全民創業熱情,我們正與陝西省有關部門聯合籌辦“首屆陝西省全民創業大賽”。目前已落實社保系統資金1億元,民間風投資金1億元,華商報擬攪動陝西,關注創業經濟,讓草根創業星火燎原。(四)證券新聞也需重“民生”,做好服務性。作為服務股民的重要板塊,華商報的證券版自改版至今,一直在堅持。為了加強證券版的貼近性和針對性,我們今年6月通過對西安600多位股民的數據調查顯示,大盤解讀和熱點板塊分析,是股民最愛。突出實用性、指導性、服務性為至要。(五)謀勢借勢 品牌行銷。民生財經,注重服務中低讀者,但並不等於不可以搞高端活動,不可以請專家、名家給普通投資者指點迷津。品牌論壇或活動,歷來是專業財經媒體打造品牌的重要工具,如我們熟知的《財富世界500強》,其實是美國《財富》雜誌搞的行銷活動。如今,500強成為一種“標準”。而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標準。2008-2010年,華商報已經連續3年成功舉辦“華山論劍”活動,借全球金融危機肆虐之際,連續組織有關“全球經濟趨勢與中國資本市場高峰論壇”,邀請到世界投資大師羅傑斯、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等一流名家,每年傳播覆蓋傳播上億人次。論壇既有高瞻遠矚的名家分析,也有服務股民的實戰指導,曲高並不和寡。我們不僅打造了品牌,積累了豐富的專家人脈,開拓了視野,攪動了陝西,更提升了華商傳媒在全國傳媒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