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與國學

第四章敘述“新國風”與“新文學”及“新史學”的關係,揭示知識界如何通過從文藝到學術的“民間轉向”,投身於國民塑造與國史建構之中。 第七章論述的角度有所轉移,先是加入了對歌謠運動中“官方傳統”的強調,並將其與常在以往文人敘事中扮演主角的“學界傳統”比照。 第八章把目光移出本土,從中外互動的角度,分析“東洋”、“西洋”如何同樣參與到中國學界近代以來的“民間轉向”之中。

內容介紹

本書共九章。首章論述歌謠運動從發起徵集到併入國學的基本脈絡,同時對前期的“北大中心”予以簡評。第二章與第三章相互關聯,均由官、士、民“三級結構”的分析報告文學手,集中討論民國時期知識界發起歌謠運動的自身緣由以及相關的歷史背景。第四章敘述“新國風”與“新文學”及“新史學”的關係,揭示知識界如何通過從文藝到學術的“民間轉向”,投身於國民塑造與國史建構之中。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別論述同一時期音樂、民俗和人類學界對歌謠運動的參與,力圖跳出單一學科的圈子局限,較為全面地認識那時代“民歌研究”的整體面貌。第七章論述的角度有所轉移,先是加入了對歌謠運動中“官方傳統”的強調,並將其與常在以往文人敘事中扮演主角的“學界傳統”比照。第八章把目光移出本土,從中外互動的角度,分析“東洋”、“西洋”如何同樣參與到中國學界近代以來的“民間轉向”之中。九章作尾,收而未結,突出朱自清的個案意義,試圖再從微觀的層面追溯已經逝去的歌謠運動“背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