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節慶獎

民族節慶獎是我國民族節慶的標誌性獎項,它是每年年底由民族節慶專委會與國際節慶協會·中國召開的“中國民族節慶峰會”上頒發的獎項。

獎項介紹

“民族節慶獎” 為年度性、公益性、行業性獎項,每年7-10月份由民族節慶專委會與國際節慶協會·中國共同舉辦,在全國範圍內評選一次,並在當年底召開的“中國民族節慶峰會”上進行頒獎表彰,它是我國民族節慶的標誌性獎項。
“民族節慶獎”的評選旨在推動中華民族節慶事業的蓬勃發展,提高民族節慶的特色、品牌和影響力,增強節慶組織間的相互交流,帶動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民族節慶獎”將秉承“權威、科學、全面、公正”的評選原則,參考國際節慶協會的權威評價體系,以節慶的民族性、國際性、創新性為重要評選指數,打造出 節慶領域具有公信力的“行業獎”品牌,力爭成為中華民族節慶最具代表性的榮譽認可。
每年獲獎的節慶,將由民族節慶專委會與國際節慶協會·中國聯合向國際節慶協會推薦,代表中國直接入圍“IFEA國際節慶獎”候選名單。

獎項設定

1.“最具民族特色節慶”獎(10名)

對於節慶本身來說,辦出“特色”是最重要的,而“民族特色”則是一個節慶屹立於世界節慶之林的重要保證。
參選條件:在對中華各民族各地區代表性節慶進行積極發掘、保護、傳承和創新方面表現突出,促進傳統節慶繁榮發展,與時俱進的節慶組織和機構。

2.“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獎(10名)

節慶的國際影響力,能直接提升一座城市、一個民族的國際影響力。
參選條件:節慶主題鮮明,文化內涵深厚,節慶活動參與性強,公眾認可度高,對當地社會文發展有明顯貢獻,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影響力和示範意義的節慶。

3.“最具創新價值節慶”獎(10名)

創新是節慶的靈魂,也是節慶的魅力所在,更是一個節慶生命力的源泉。
參選條件:富有創新精神,在節慶活動的文化內涵、活動內容、組織運作,行銷傳播等各方面,做有益的創新與嘗試,並產生積極影響,贏得廣泛認同;同時創造出新的生產力、吸引力的傳統節慶與現代節慶。

4.“最具魅力節慶城市”獎(10名)

一座著名城市必有一個著名節慶,一個著名節慶必將催生一座著名城市。
參選條件:在弘揚傳統節慶、保護區域文化、促動節慶經濟、著眼民眾福祉,節約環保辦節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現;同時組織機構健全、擁有全國知名的節慶活動的城市。

評選原則

此次評選遵循“權威、科學、全面、公正”的原則,依據節慶自薦和專家推薦的入圍名單,實行專家評審和社會公眾參與相結合的評選方法,對中華各民族各地區舉辦的卓有代表性、影響力的傳統與現代節慶進行集中盤點,並根據整體評選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最終評定出各類獎項,並向全社會進行推介發布。

評選標準

以節慶活動的社會影響力結合節慶活動的民族性、國際性、創新性為重要評選指數。
1.“最具民族特色節慶”獎的標準
① 節慶起源與本民族文化完美融合;
② 活動內容充分體現本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
③ 本民族或本區域民眾參與度高;
④ 對本民族文化的傳承、社會的發展有明顯貢獻;
⑤ 有較高的規模效應和社會知名度。
2.“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獎的標準
① 有顯著的國際知名度;
② 在國際上已獲獎或被國際媒體多次關注;
③ 國際化、專業化的組織水準;
④ 已連續舉辦五屆以上,當地公眾認可度高;
⑤ 對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明顯貢獻。
3.“最具創新價值節慶”獎的標準
① 節慶主題鮮明,充分體現時代發展的進程;
② 在活動內容、活動形式、組織運作、行銷傳播等方面創意獨特;
③ 良好的組織過程、專業化的活動內容;
④ 充分體現本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
⑤ 對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明顯貢獻。
4.“最具魅力節慶城市”獎的標準
① 節慶活動的組織機構健全,節慶活動持續、規範;
② 基礎設施完備,活動場地有保障;
③ 城市文化氛圍濃郁,民眾參與度高,社會效益良好;
④ 所辦節慶對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拉動作用明顯;
⑤所辦節慶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整體形象和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

評選流程

第一階段:節慶自薦、專家推薦

(2011年8月1日——9月30日)
各節慶單位根據評獎範圍、獎項設定和參評條件,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提交申報材料(參見《參評申報表》);或由專家評審推薦,填寫推薦材料(參見《參評推薦表》)。

第二階段:初評、網上公示

(2011年10月1日——10月25日)
評審會根據申報材料和推薦材料,依據評選標準,確立提名入圍名單,向社會公示。組委會通過官方網站“中華節慶網”和其他入口網站,對入圍名單進行網路公示、投票。入圍名單不超過獎勵名額的2倍。

第三階段:專家終評

(2011年10月25日——10月27日)
由評審委員會參照網路投票結果,通過無記名投票,產生獲獎單位名單。
獲獎名單將在2011“民族節慶獎”頒獎典禮上最後公布。由國家領導人和有關領導為獲獎單位頒發獎牌,60多家主流媒體將對獲獎單位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報導。

2011“民族節慶獎”評審委員會

“民族節慶獎”評審委員會由有關部委、主辦、協辦單位領導、專家組成,負責評審活動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民族節慶獎”設立的“最具民族特色節慶獎”、“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獎”、“最具創新價值節慶獎”、“最具魅力節慶城市獎”等四個獎項評審組由節慶文化、產業、旅遊、傳播,以及經濟學和城市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組委會下設秘書處,在組委會領導下負責評審活動的具體實施工作。
評審委員會名譽主任:
周明甫 原國家民委副主任,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評審委員會主任:
馮驥才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史蒂文·施邁德 國際節慶協會(IFEA)總裁兼執行長。
評審委員會副主任:
王重農 湖北省節慶會展研究會會長,原湖北省政協常務副主席。
張 剛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節慶專委會主任。
評審委員會秘書長:
彭新良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節慶專委會秘書長,國際節慶協會中國區副總裁。
“最具民族特色節慶獎”評審組:
主任評審:
韋榮慧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
評審:4名(名單略)
“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獎”評審組:
主任評審:
張 暖 國際節慶協會亞洲分支機構副總裁、中國分支機構總裁,北京節慶文化發展中心總裁。
評審:4名(名單略)
“最具創新精神節慶獎”評審組:
主任評審:
喬然 世界博覽會國際合作專家、清華大學文化產業旅遊經濟高級研修班教授。
評審:4名(名單略)
“最具魅力節慶城市獎”評審組:
主任評審:
趙東鳴 北京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部長,首都國慶60周年聯歡晚會副總指揮。
評審:4名(名單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