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箭木

桑科(Moraceae),稀有種。俗名見血封喉,是組成我國熱帶季節性雨林的主要樹種之一,隨著森林不斷受到破壞,植株也逐漸減少。3級保護植物。

基本信息

Antiaris toxicaria (Pers.) Lesch.
【由來】
古代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生長著一種很毒的植物,叫箭毒木,當地人就經常在樹木的樹幹部分割開一個傷痕,讓樹脂流出,當地人便用這種樹脂塗在箭頭上來捕殺獵物。後來英國殖民者侵入此地,印第安人便用這種塗了樹脂的弓箭來抵抗英國侵略者,英軍被這種弓箭射中後立即中毒身亡,從此再也沒有人來侵略他們了。因此這種樹又被稱為見血封喉樹
在兩個世紀前,爪哇有個酋長用塗有一種樹的乳汁的針,刺扎“犯人”的胸部作實驗,不一會兒,“犯人”窒息而死,從此這種樹聞名全世界。我國給這種樹取名“見血封喉”,形容它毒性的猛烈。這種樹體含白色乳汁,汁液有劇毒,能使人心臟停跳眼睛失明。它的毒性遠遠超過有劇毒的巴豆和苦杏仁等,因此,被人們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樹木。
相傳在西雙版納,最早發現箭毒木汁液含有劇毒的是一位傣族獵人。這位傣族獵人在一次狩獵時被一隻狗熊緊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樹,而狗熊也跟著爬上樹來。獵人折斷一枝杈刺向狗熊的嘴裡。奇蹟發生了,狗熊立即倒斃。從那以後,西雙版納的傣族獵人在狩獵前,常把箭毒木的汁液塗在箭頭上,製成毒箭來對抗猛獸的侵害,凡被獵入射中的野獸,只能走上三五步就會倒斃。每逢人們提到箭毒木時,往往是”談樹色變”,把它稱為“死亡之樹”。
毒箭木屬桑科,當地少數民族稱它為加獨,箭布的.葉子呈橢圓形,長几十厘米.於春夏之際開黃色花朵,雄雌同株,梨形果實,肉質為紫黑色,時不時散發出一股鳳梨蜜的芬芳.樹皮纖維性好,經精心處理,可以織成麻布.當地少數民族婦女用它做成各種桶裙.
但其樹上白色的乳汁含毛皮黃毒苷.如果一旦進入人體後,就會引起肌肉鬆弛,血液凝固,心臟跳動減緩,最後導致死亡.因此有一個可怕的外號“見血封喉”。
除非洲一些地方生長外,主要還分布在東南亞及我國的西雙版納等地方
箭毒木是一種桑科植物。傣語叫“戈貢”,學名為Antiaris tocicaria,是一種落葉喬木,樹幹粗壯高大,樹皮很厚,既能開花,也會結果;果子是肉質的,成熟時呈紫紅色。
箭毒木的桿、枝、葉子等都含有劇毒的白漿。用這種毒漿(特別是以幾種毒藥摻合)塗在箭頭上,箭頭一旦射中野獸,野獸很快就會因鮮血凝固而倒斃。如果不小心將此液濺進眼裡,可以使眼睛頓時失明,甚至這種樹在燃燒時,煙氣入眼裡,也會引起失明。
當地民諺云:“七上八下九不活”,意為被毒箭射中的野獸,在逃竄時若是走上坡路,最多只能跑上七步;走下坡路最多只能跑八步,跑第九步時就要斃命。人身上若是破皮出血,沾上箭毒木的汁液後,也會很快死亡。用毒箭射死的野獸,不管是老虎、豹子,還是其他野獸,它的肉是不能吃的,否則,人也會中毒而死去。因此,西雙版納的各少數民族,平時狩獵一般是不用毒箭的。見血封喉的毒液成份是見血封喉甙,具有強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輸出量作用,在醫藥學上有研究價值和開發價值。
見血封喉雖有劇毒,但其樹皮厚,纖維多,且纖維柔軟而富彈性,是做褥墊的上等材料。西雙版納的各族民眾把它伐倒浸入水中,除去毒液後,剝下它的樹皮捶松、曬乾,用來做床上的褥墊,舒適又耐用,睡上幾十年也還具有很好的彈性。
【其解毒方法】
1 紅背木冬(木冬和起來的字)葉連根搗亂,加淘米水搖均,過濾後飲用.
2 先嚼大葉半邊蓮(雞爪鳳)並吞下原汁,再嚼金耳環(又叫細辛),並吞下原汁,最後吃鮮白或煮熟的番薯.
【分布】
雲南、廣西、廣東,海拔上限(米) 1000米。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40米,通常具板狀根;小枝幼時被粗長毛。葉互生,二列,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一9厘米,寬2.5一4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兩側略不等,全緣或具粗齒,上面亮綠色,疏生長粗毛,下面幼時密被長粗毛,側脈10-13對;葉柄長6-8毫米,被粗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密集於葉腋,生於一肉質、盤狀、有短柄的花序托上,花序托為覆瓦狀頂端內曲的苞片所圍繞,花被片和雄蕊均為4,花葯具紫色斑點;雌花單生於具鱗片的梨形花序托內,無花被,子房與花序托合生,花柱二裂。果肉質,梨形,成熟時鮮紅色至紫紅色,長約1.8厘米。
【特性】
分布區位於熱帶季雨林、雨林區域,熱量豐富,長夏無冬,冬季寒潮影響微弱,年平均溫多為21-24℃,最冷月平均溫在13一17℃以上,極端最低溫在0--5℃以上,大寒潮南侵年份桂西南至粵西可出現短暫0℃以下低溫,年降雨量1200--2000(一2700)毫米,於濕季分明或不太分明,空氣濕度較大;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在花崗岩、頁岩、砂岩等酸性基岩和第四紀紅土上,土壤為磚紅壤或赤紅壤,pH值4.5--5;在石灰岩地層上,為石灰性土,pH值6.8—7.7。見血封喉可組成季節性雨林上層巨樹,常挺拔於主林冠之上。在雲南南部至西南部主要伴生樹種有龍果Pouteria grandifolia(Wall.)Baehni、橄欖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高山榕 Ficusaltissima Bl.等;在廣東西南部及廣西東部沿海台地,有紅鱗蒲桃Syzygium hanceiMerr.et Perry,榕樹Ficus microcarpa L.f.、黃桐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等;在廣西西南部的石灰岩石山有蜆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 Chun et How、窄葉翅子樹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m Roxb.、大葉山楝Aphanamixis granaifolia Bl.等。根系發達,抗風力強,在風災頻繁的濱海台地;孤立木也不易受風倒,但生長往往較矮。花期2—3月,果熟期6---7月。
【保護價值】
見血封喉是本屬四種中唯一分布至我國的1種,種群數量稀少;其樹液有劇毒,有毒成分為瓤α—見血封喉甙和β—見血封喉甙,具有強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輸出量作用,在醫藥上有研究價值;樹皮纖維細長,強力大,容易脫膠,可為麻類代用品,易可作人制纖維原料。
【保護措施】
在雲南,見血封喉所分布的大部分地區人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外的,當地民眾都有保護習慣,常不任意砍伐。廣東、廣西未建保護區的產地應加強強保護,擴大種植。
【栽培要點】
見血封喉種子發芽率極高,更新能力強,容易繁殖。但種子壽命短,採集種子後,應隨采隨播,幼苗給以適當遮蔭,即可成活。
毒樹具有重要的藥用和使用價值
“見血封喉”除了劇毒作用之外,難道就毫無用處了嗎?當然不是,專家告訴我們,它的毒素不僅能用來做獨特的藥物,而且它的樹皮纖維還能做漂亮的衣服呢!
先說它的藥用價值,醫藥專家把樹葉乳汁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毒素的作用機理主要表現在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等方面。在傣族婦女中,她們還用這種毒汁來治療乳腺炎,目前更多的藥用價值還在進一步的研究中。
除了藥用,“毒樹”的樹皮還有另外的妙用。據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館館長朱鴻祥介紹,在雲南,傣族和基諾族人能用它做樹毯、褥墊和衣服。他們先用木棍反覆捶打樹皮,使得樹皮纖維和木質分開,然後將樹皮纖維浸泡一個月左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去除毒性,然後這種細長的纖維就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
“用它做的樹毯、褥墊舒適耐用,睡上幾十年也沒問題,用它做的衣服和筒裙,既輕柔又保暖。”朱館長語氣中透露出得意的神情。在植物園裡,記者也見到了這種用纖維製作的衣服。這套衣服整體呈纖維的本色———乳白色。劉主任說,在雲南,人們把這種衣服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漂亮極了。但現在很少有人穿這種衣服,只有在基諾族的盛大節日上,基諾族人才會把它穿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