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是寫給所有父母和老師看的,目的是讓他們知道:對孩子最大的愛,最好的教育,就是給孩子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教會家長、老師走進孩子心靈深處,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孩子平等相處,贏得他們的信賴;採用多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長足發展。同時,《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還教會家長和老師如何掌握好“愛孩子”的分寸;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的“早戀”問題;如何巧妙地與青春期的孩子談“性話題”;如何引導孩子遠離低級趣味,通過閱讀陶冶心靈……總之,這是一本既有實用性又有趣味性的教育書籍,鐘琴老師用實用的教育方法、風趣輕鬆的語言、詳實的案例和紮實的理論與讀者分享自己多年的教育心得。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她是“孩子問題”的專家,有著三十年執教經驗的優秀教 師。她是“問題孩子”的醫生,曾經改變了很多“差生”的命

運。這本書即是她的經驗總結,可以給所有家長、老師有益的參考。

內容簡介

同時,這本書也是寫給那些“問題孩子”的家長看的。由於教育方法的不當,很多孩子都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種種的心理問題——他們為什麼會顯得自私、冷漠?他們為什麼會“處處與家長作對”?他們為什麼會與學校或家庭格格不入?……鐘琴老師在其執教生涯中,遇到很多這樣的“問題孩子”,她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治癒了他們內心的疾病,改變了這些孩子的命運。

圖書目錄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目錄

第一章CHAPTER 1

給孩子健全的人格就是給孩子最美好的人生 / 1

1. 如果要做父母,就請莊嚴地面對並做出承諾 / 3

2. 衣食無憂,並不是對孩子一生幸福快樂的饋贈 /5

3. 讓孩子擁有健全人格, 是父母最睿智的儲存 / 7

4. 美好的道德品行比聰明智慧更重要, 人的生命質量因品行高貴而高貴 /8

5. 成長失敗的教訓告誡我們:健全的人格素養比考試分數更重要 / 11

6. 讓孩子以健全的人格為社會帶去一份正面的影響 / 15

7. 孩子的本色大都純真而美好,教育的本質功能就是激發孩子已有的潛質 / 18

第二章CHAPTER 2

想要走近孩子,就要跨越和孩子之間的那條“溝” / 21

1. 父母的過度之愛掘出了一條看不見的“溝” / 23

2. 父母望子成龍的殷殷期盼鎖上了孩子的心門 / 25

3. 成人過多的否定,讓青春期的孩子豎起攻擊的芒刺 / 28

4. 父母粗暴侵犯孩子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內心築起防範的壁壘 / 32

5. 不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就會掣止孩子成長的步履 / 35

6. 父母缺乏民主意識,難以搭建與兒女交心的平台 / 38

7. 父母以社會角色代替家庭角色,是孩子個性形成的桎梏 /40

8. 父母以缺失柔情的愛為孩子設定成長的疆域,其實是在構建反叛的模板 / 42

第三章CHAPTER 3

理解孩子內心的渴望,你就能給予他們最必要的心理撫慰 / 47

1. 孩子需要家庭的穩定與和諧 / 49

2. 孩子需要老師的關注和認可 / 51

3. 孩子需要和同齡人之間融洽的關係 / 54

4. 孩子需要成年人給予人生經驗的指導 / 57

5. 孩子需要成人更多地從正面解釋其行為 / 61

6. 孩子需要一種生命激情的滋養 / 63

第四章CHAPTER 4

放下架子,耐心傾聽,你就會讓孩子願意親近 / 69

1. 站在一定的高度認識教育,你就能自覺奉行教育的法則 / 71

2. 給孩子辯解的機會,是成人力量和沉穩的表現 / 75

3. 善於傾聽,你就能贏得孩子的心 / 77

4. 放下“撲克臉”,孩子才能親近你 /80

5. 多商量、少命令,孩子就能舒展羽翼 / 83

6. 重過程、重說理,孩子就能把你的話當成座右銘 / 85

7. 欲以力服子,只會深陷教子無力的困境 / 87

8. 以事實論理,能讓孩子心悅誠服 /90

9. 蹲下去,用孩子的眼睛看問題,是父母徹悟的表現 / 93

10. 善待孩子的朋友,孩子就會把你納入自己的圈子 /96

第五章CHAPTER 5

培育孩子生存、適應的能力,讓孩子擁有生命的精神質量 / 99

1. 告訴孩子,實實在在地面對人生就是理想 / 101

2. 讓孩子學會堅持和控制,擁有“做事做到底”的意志力 / 105

3. 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讓生命充滿活力 / 109

4. 放孩子觀天下,接觸真實的生活,增長見識 / 114

5. 讓孩子去嘗試,他們就能表現出不遜於成人的才幹 /119

6. 指導孩子學會交往和擇友,在良好的人際互動中提升自我 / 123

第六章CHAPTER 6

讓孩子熱愛學習、自覺學習、會學習 / 129

1. 及早建立成就動機,日後學習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 131

2. 會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並非靠死記硬背 / 140

3. 成績優秀的奧秘中很大一部分是方法、策略的功效 / 144

4. “馬虎”不是性格問題,“接受新知識慢”不是天資問題 / 148

5. 知道嗎?身心發育成熟度與學習的效率和自覺性有密切關係 / 151

6. 沉穩型還是衝動型?認知方式影響著學習的傾向 / 155

7. 不同的學習風格也可以在性格上找到依據 / 159

8. 不懂就問,好習慣會讓成績突飛猛進 / 163

9. 學會掌控時間,再笨的孩子也能學有所成 / 166

第七章CHAPTER 7

多元智慧型理論的觀照下,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 173

1. 用現行考試的分數為孩子的才能定位,是最大的不公平 / 175

2. 在“被數學照亮的精靈”身上,有父母用“卓識”為天才插上的隱形翅膀 / 179

3. 在“飛走的蝶兒”的文字里,有母親用寬容、理解織成的底色 / 183

4. 在奧運金牌的後面,有父母在冠軍路上的勇敢抉擇 / 186

5. 在舉世聞名的畫作里,有母親鼎力扶持構成的色彩和線條 / 192

6. 在《父親》的感人鏇律中,有父親用執著譜寫的音符 / 198

7. 小科學家戴著光環的頭頂上,有父母撐起的個性自由的天空 / 203

8. 不合主流的專家之路,曾是父母痛苦抉擇的心路 / 208

9. 換一種眼光看“另類”孩子,你會發現他們的特殊才智 / 212

10. “成為一個社會需要的好人”是最能讓孩子煥發自主激情的目標定位 / 217

第八章CHAPTER 8

教育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的“藝術化” / 223

1. 教育的“藝術化”是愛和智慧的和諧,是尊重和信任的統一 / 225

2. 必須相信孩子,他們身上具有著反思的力量 / 227

3. 內心成長需要耐心等待,“空白”也有敲擊的力量 / 231

4. 抽絲剝繭,讓孩子破“繭”化“蝶” / 235

5. 把握孩子的情感脈搏,就能震動生命的心弦 / 240

6. 巧設情境,讓孩子在體驗中自然頓悟 / 243

7. 嚴慈相濟,適度的懲罰冶煉完善的人生 / 247

8. 細微而紮實的教育環節,讓孩子的變化可期可待 / 253

第九章CHAPTER 9

從“早教”開始,全方位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 257

1. 讀點“發展心理學”,掌握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教育理念 / 259

2. 珍惜婚姻、家庭,給孩子完整的愛 / 261

3. 與孩子親密在一起,親自承擔養育的責任 / 265

4. 用兒歌薰陶孩子的童年,以詩情滋養孩子的心田 / 269

5. “腹有詩書氣自華”當由父母陪讀開始 / 274

6. 引導孩子熱愛藝術,提升孩子審美品位 / 278

7. 以身作則,給孩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濡養 / 282

8. 給孩子正面的引導,需要善意的謊言 /286

9. 為了將來的滿足,必須延遲當下的滿足 / 290

10. 引導孩子擁有“自我”、善待周圍 / 294

11. 還孩子自主能力,讓孩子學會操控自我 /298

12. 接納孩子的“戀愛”,疏導孩子“會愛” /303

13. 科學指導“性生理”認知,灌輸健康的“性道德” /307

14. 規範孩子的禮貌、禮儀,教會孩子懂得感恩 / 311

15. 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讓孩子珍惜勞動成果 / 316

16. 讓孩子知道:一切“得到”都要以“付出”為代價 / 322

作者簡介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鐘琴,大連人,曾做過知青、工人。

1977——1982年,就讀於遼寧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做過班主任、教導主任。1996年,就職於遼寧師範大學教務處,做有關“師範生教育、教學技能”的培訓工作,其間始終未脫離基礎教育第一線。

2002年起,成為遼寧省教育廳“示範高中評估組”成員,走入省內各地多所中學,了解學校教育的普遍情況。之後通過勞動部心理諮詢師培訓、考試。

2006年,隨著國家教育課程改革在遼寧地區的施行,重新進入中學語文課堂,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近四年的時間裡,先後到重點高中、私立高中、高考復讀學校任職,在授課的同時,為學生做心理諮詢、輔導,深受學生和家長的信賴和好評。

創作背景

“人之初,性本善”—幾千年爭論不休且無定論的話題,親歷人世所見的眾生百態也許使你難置可否。然而,我卻信奉不疑—我相信每個人當初都是帶著天使的基因降臨於人世。這是人生經歷告訴我的,也是許許多多孩子的成長印記證明的!

在理想主義、英雄主義的時代,我就想做一個幫助“壞孩子”的老師,因為我知道:他們“不壞”。

四十多年前,我是一個剛上國小的孩子,好勝、聰明,做了班長。老師把全班最調皮、充滿攻擊性的小津安排在我的身邊,成為我的同桌。每天,我都會清晰看到他的臉上又有了新的流著血跡的創口—他天天和人打架。當然,不完成作業、上課挨訓是他每天的故事,少先隊入隊總沒他的名兒。老師讓我向雷鋒學習,“一幫一、一對紅”,我就天天放學到他家和他一起做作業。到他家裡,我才發現,家裡沒大人:他那個曾是上海名門閨秀的媽媽解放前在大學裡稀里糊塗簽名加入了國民黨“三青團”,解放後被定為“歷史反革命”,送附近郊區公社改造去了;爸爸受牽連,在單位規規矩矩,不敢亂說亂動,還要早出晚歸。小津要自己做飯,還要天天給媽媽送飯,一直送到田間地頭。村裡的孩子不讓他媽媽吃飯,把飯扣在地上,小津就不要命地和這些孩子打。津跟我說:“我要是打不過他們,媽媽就沒飯吃了……”反正,從那以後,小津在我的心目中特別高大,再有誰說他是個壞孩子,我心裡難受,就會替他鳴不平。後來,他們全家被發配到偏遠貧窮的農村,走的時候,小津的幾個朋友哭成一團,跟在卡車後面依依不捨。三十多年後,當我們再見面時,他已經是一個航運公司的老闆了。

班裡還有一個女生小雲,出了名的尖酸潑辣,老師不喜歡她,對她愛答不理,新年表演舞蹈沒她的份兒。可好,她把對老師的一肚子氣聚結在我身上,集結了幾個人天天放學跟到家門口罵我、挖苦我—因為我是聽命老師幫著管事兒的班長。上中學時,她更是桀驁不馴,誰都不放在眼裡,獨行俠似的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誰說她,就跟誰鬧,同學們避之唯恐不及,學校老師和領導側目而視。但就是這么一個人,在同班一個沒爹沒媽的女生小蓮患不治之症時,她居然接連陪護好幾天,小蓮病逝,小雲支開小蓮的哥哥和弟弟,為死者擦洗身體、換衣服,一直陪著“傳送”到最後。而我們卻在一旁面面相覷、手足無措。從那以後,我對小雲的印象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我看到她內心善良、柔軟的一面。我倆成了鐵姊妹。她告訴我:小時候,家裡姊妹一大群,媽媽從早到晚在學校的服務社裡幹活養家,姥姥操持家務,看不到爸爸,只知道爸爸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文化大革命開始,家裡來了一群紅衛兵抄家,小雲才知道,爸爸原是國民黨軍艦的起義軍官,“鎮反”時被打成“歷史反革命”,發配到不知名的邊遠地區去了。小雲感覺從小就和別人不一樣,好像矮人三分,總覺得周圍的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她就讓自己像個小刺蝟似的抖開渾身的刺隨時扎人,以此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其實,小雲的內心非常自卑、孱弱和敏感。

中學時,鄰班有個臉色蠟黃、又瘦又髒的女孩,叫小娟,成天孤零零的。課間操排隊時,誰都不願意挨著她,嫌她身上有味。與她從小一個班的同學說:她小時偷家裡錢,後媽經常打她。“偷東西”其實是周圍人嫌棄她的最主要原因。知青下鄉時,我倆在同一個“青年點”,我是“點長”。有一天,同舍的一位女生大喊:“丟錢了!”大家不約而同地將懷疑的眼光朝向她。小娟的小臉更加蠟黃,驚恐地看著身邊充滿敵意的人。大隊來人將小娟帶走,小娟用驚恐無助的眼光看著我,讓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陪著小娟到了大隊,審訊到下半夜,我站在門外守著,能看見小娟面無表情,始終低著頭一聲不吭,任憑大隊書記斥責。時間太晚了,書記也困了、乏了,這才放人。路上,我提高聲音問她:“到底是不是你拿了人家的錢?你為什麼不說話?”她還是沒抬頭,說了句:“我說沒拿,誰能信我……”聲音像風中飄著的蜘蛛絲,和著初秋的夜,有一種透心的淒婉。從此,百多人的“青年點”里,只有我能跟她說上幾句話。別人多不待見她,當地社員們背後指指戳戳,小娟的頭更低了,被生產隊懲罰式地安排到了最苦、最髒的養豬場。

小娟是最後離開“青年點”的,進廠當了工人。可是她的“小偷”名聲卻死纏著她,工廠安排的工種,竟然是基建蓋房子的架子工—乾的都是現如今一些進城農民工中大老爺們的危險作業呀!終於有一天,訊息傳來:小娟從架子上摔下來,高位癱瘓,喪失勞動能力。又有訊息傳來:小娟得了乳腺癌,時間不多了。我找到了當年知青的同學,大家終於良心發現了。那天,我雇了一輛大客車,拉了一車人浩浩蕩蕩地到了小娟的家。小娟異常激動、語無倫次、不知所措,挨個緊緊握手,端詳來人的臉—小娟終於可以抬頭直視大夥了,可以從別人的臉上讀到接納和關心了,這是她從小到大多少年想得卻得不到的呀!對別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對小娟卻幾乎是一生的奢望。可我們知道,這一切已是太晚了。小娟哆嗦著手拿出她在輪椅上畫的畫兒讓我們看。我不懂畫兒,可我看到那上面濃郁的綠色和金色,就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她的內心始終沒斷了對生命的追求。臨死前,她把坐在輪椅上勾織的一個天藍色大床罩托人送給我,她在電話里說:“鐘琴,我不知該怎樣感謝你,你別嫌棄,這就算是我的一份心吧。”

火化那天,我們好多同學去送小娟。回來的路上,大家說:小娟其實有很多的長處,比如她的忍讓、她的吃苦耐勞、她的心靈手巧、她的默默承受……可從學校起,誰看到了這些?死死盯著她曾經的那點兒事。要不然,她也許不會這么早就離開……

家屬院裡有個叫胡勇的大哥,出了名的淘氣王,不上學的年代裡,成天領著一幫孩子“作”。下鄉後又領著“知青點”的同學們到處殺狗捉雞,惹得四鄰不安。終於,專政機構將他逮捕了,他被判死刑(那個特殊時代,公檢法已被砸爛了)。執行槍決前,他還被拉回到曾經的中學裡批鬥。我親眼看著他被從囚車裡拖出來,手上、腳上掛著鐐銬,往日的生猛活力蕩然全無。我不敢看他拖著沉重鐐銬的蹣跚、頹喪的背影。當時,我的班主任劉老師曾經做過胡勇的班主任。批鬥會後劉老師眼圈有些紅,幽幽地說了句:“這學生不壞,在班級里做過很多好事……鄰居們聞此信後,惋惜地嘆道:“這孩子‘淘’是‘淘’,其實心眼挺好的,愛幫人,就是從小沒媽,沒人管……”

這些刻骨銘心的事堆積起來,不知怎么著,就在我心裡播下了種子,繫上了情結:將來我做老師,專門要這些別人都嫌棄的“壞孩子”。

1977年10月,正在工廠幹活的我得知鄧小平撥亂反正、國家恢復高考制度時,把弟妹們正在用的課本抓過來,一頭撲了進去—天天晚上看書到下半夜2點鐘。那段時間,我幾乎不知書本之外還有別的世界。考試結束了,熟悉我的人嚇了一跳—小胖丫頭掉了將近二十斤秤。那時,廠里的工人師傅對我真好:為了讓我有充裕的時間看書,白天,他們把我鎖在一間小屋裡,並告訴其他人不要派活兒,也不要打攪我;考試發榜了,師傅們比我還急,幾個人騎車一塊兒去看榜;上學報到之前,師傅們高興得和我一起栽了一棵槐樹,算作紀念,還說:“你當老師了,我的兒子、孫子就交給你……”如今,想起這些,我內心的激動就難以言表。

當年填報志願時,充滿戲劇性。正趕上“傷痕文學”興起,劉心武的小說《班主任》橫空出世。我一口氣讀完,小說中“壞孩子”宋寶琦的形象立刻和記憶中的小津、小雲、胡勇疊加在一起。大腦皮層的英雄主義神經細胞頓時出現高度興奮—我決定報考師範,“救救孩子”!

“好為人師”的天性似乎是上天經過揀選而早早注入到我的血脈里的。大學四年,我如饑似渴地讀書學習;大學畢業,我如願以償地做了高中教師。當了老師不久,我接手了一個誰都不要的“差生班”。那是1985年的事兒。學校文理分班,因為一些學生成績差,被單獨編班。這些“差生”多是在原班成績倒數五六名的孩子。開學快兩周了,這個“差生班”卻沒開課。因為沒人願意教這個班,領導正在急著找一些老師談話。我不知天高地厚,自告奮勇地要求做班主任。學校根本不指望這些孩子為升學率增光添彩,只要求他們能順利畢業。為了證明“差生”也是金子,我把幾歲的孩子扔給姥姥,吃、住在學校的簡易房裡,陪伴學生們直到高考結束。兩年後的1987年,在那個錄取率極其有限的年代裡,當年的“差生班”中的三分之二學生考上了大學。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這些孩子有的成了檢察院的副檢察長,有的成了銀行的行長,有的成了知名企業的部門高管,有的身處市政府的重要領導崗位,還有的被評為“五一獎章”獲得者……每每說到這些學生,我富足的感覺頓時溢滿全身。

我在中學教語文、做班主任、做教導主任後,又被調到遼寧師範大學教務處管理教師教育工作。在此期間,不知為何,心中時時泛出空虛感。後來,當我給師範生上“班主任理論課”,得到學生的歡迎,滿足感立刻遍布全身,這才明白,自己的價值還是體現在“被學生需要”上。我曾以“專家”身份參加遼寧省教育廳示範高中評估組,遍觀學生精神狀貌和心跡表露,倍感在高考升學的壓力下,輕德育、重智育的現象嚴重。在向省教育廳提出建議的同時,我內心裡不時湧出重返基礎教育“救救孩子”的衝動—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綰成的結在我們這輩人身上就是這樣難解難釋。終於,50歲的時候,我又回到了中學。站在孩子們中間,不知為什麼,每天總有說不出的愉快,久違的激情溢滿全身。不斷有孩子約我談話:談挫折,談成熟,談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係,也談“戀愛”中的困惑。一年後,學生已與我難解難分,他們說:“老師,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那么喜歡你嗎?因為你從不用考試分數來看待我們。你不僅教給我們知識,更重要的是,你教我們怎么做人……”

走得近了,你就會時常為孩子的判斷力和悟性所驚訝,為他們不遜成人的思考水準而嘆服。當我生病的時候,學生問候的信息像雪片一樣飛來—要知道,這其中有很多是在人前不輕易表露情感的孩子呀!孩子們的內心豐富,使你不得不小翼翼地護著他們的心靈,不得不彎下身子尊重他們的感情世界。學生們哪裡知道:他們給我的遠比我給他們的多而且珍貴—他們的誠摯和純真是在成人世界裡難得的呀!

當我把這些告訴朋友朱玉老師的時候,她立刻激動地說:“你一定要把這些寫出來。我幫你!”隨後她快速行動起來,找到了北京“博士德”諮詢公司深圳分公司的賀靚靚,賀靚靚又毫不遲疑地向北京總公司介紹。總經理朱新月親自帶人跑到大連—這是朱總第一次來大連。三天蜷在賓館裡談話,三天后匆忙回北京。其間住在海濱公園附近,卻連招牌的旅遊景點濱海路都沒走過。

由此,我在感謝使我可以歆享到生命勃發的本真和藝術的人生,感謝那些給我帶來精神富足的學生們的同時,也感謝所有幫助我成書的朋友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