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無乳症

母豬無乳症

母豬產後無乳症是當今集約化豬場分娩母豬哺乳期的常見病,主要見於初產及老齡母豬.臨床特徵主要是厭食,精神萎靡,不願讓仔豬吮乳,乳房無乳及泌乳不足,泌乳期間乳腺機能紊亂.有些養殖戶由於弄不清楚發病原因,使母豬得不到及時治療,進而造成一窩仔豬飢餓消瘦、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影響了經濟效益。

青年母豬無乳症

1 病因

青年母豬無乳症大多是由於缺乏飼養管理經驗, 使其在生產時產生過度興奮、緊張、恐懼、煩躁等情緒, 或因母豬在泌乳期受過驚嚇和強烈刺激, 使母豬泌乳機能受到了抑制, 導致母豬發生心理性無乳症。

2 症狀

患豬激動、煩躁, 不讓仔豬吃奶, 不理睬、甚至傷害仔豬;母豬乳房脹滿, 無乳汁流出。

3 治療

注射鎮靜劑及催產素, 讓母豬隨意運動, 可緩解病情。

當乳腺腫漲、疼痛、乳汁流不出時, 注意臨產前1周開始清洗和消毒母豬乳房, 藥物選擇0.1%高錳酸鉀液、新潔爾滅或次氯酸鈉消毒母豬, 尤其是其乳房、腹側和臀部。然後進入清潔消毒過的產房。母豬進入產房後, 減少日糧0.5 kg/d, 臨產當天不餵精料, 飲適量麩皮湯, 加少量鹽。產後還要清洗和消毒母豬的乳房、腹側和臀部, 要按摩乳房, 把每個乳頭的第1~2把奶擠掉。產後的第1~2 d可飲適量麩皮湯 (加少量鹽) , 餵3~5次/d, 防止過食, 多餵青綠飼料, 產後第3 d再逐漸增加配合全價日糧至常量, 宜餵生濕料。

配種過早、初產母豬的乳腺發育不全, 導致促進泌乳的激素和神經機能失調。可肌肉注射10單位催產素, 同時, 堅持每天按摩乳房, 按摩療法有助於降低腫脹, 消除炎症, 促進放乳。按摩時用溫肥皂水濕毛巾按摩患病母豬乳房, 按摩3~5次/d, 20~30min/次, 並且每隔幾小時擠奶10~15 min。

1.4 預防

應注意把握母豬的初配年齡。母豬的初配年齡依品種不同, 其初配年齡亦不同。本地母豬為6~8月齡, 體重60~70 kg;外來良種母豬生產時保持豬舍的安靜, 嚴禁外界的強烈刺激。

營養不良導致的無乳

1 病因

在母豬的懷孕期間未能滿足其營養的需要, 尤其在其懷孕的後期沒有按需要補充精料, 導致母豬產後消瘦和無乳。

2 症狀

在產後12~48 h左右泌乳量減少或完全無乳, 乳房及乳頭縮小乾癟, 乳房鬆弛或乳房肥厚, 但擠不出乳汁, 患豬食欲不振, 精神沉鬱, 體溫升高達39.5℃~41.5℃之間, 鼻鏡乾燥, 不願站立, 對仔豬尖叫的吮乳要求沒有反應。

3 預防

在母豬的妊娠期, 逐步增加精料在日糧中的比例。妊娠後期, 日糧中魚粉的比例不少於3%, 豆粕的比例不低於10%, 整個日糧中粗蛋白質的含量不能低於14%。若不補充魚粉和豆粕, 母豬需另加賴氨酸200 g/頭和蛋氨酸50 g/頭。另外, 要根據母豬的實際體況, 適當增減精料, 防止過瘦或過肥, 尤其要防止便秘和產後不食。在產前產後經常餵給青綠多汁飼料, 飼餵富含蛋白質、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全價配合飼料。母豬多運動, 同時排除豬場內外的應激源, 把豬舍內的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 在臨產前7 d將母豬轉移到產房, 讓母豬適應新的環境。分娩前要做好產前消毒工作, 產後肌注催產素3~4 ml作為預防和促使子宮收縮排出胎盤碎片和炎症分泌物。

大腸桿菌性乳腺炎

1 症狀及檢查

患豬精神抑鬱, 食欲不振, 母性下降。體溫升高達40.5℃~42.0℃。觸診母豬乳腺膨大、水腫。乳汁呈漿狀, 含膿或血。乳汁內的細胞密度達200×108個/ml。其中, 紅血球含量為75%左右。檢驗方法:取奶樣在玻片上塗片, 乾燥後, 美藍染色30 s, 顯微鏡下, 大腸桿菌計數。

2治療

急性病豬可用抗生素, 以非腸道傳染病處理方式救治。給予催產素, 5單位/只, 肌肉注射, 可刺激泌乳, 間隔12 h靜脈注射 (2 mg/kg) 氟胺煙酸葡胺, 可治癒此病。

非感染性無乳症

症狀與大腸桿菌乳腺炎相似, 但沒有相應的症狀, 可能是激素失調、管理或營養不平衡。

治療:每隔3 h注射5~10 IU催產素, 效果明顯。注意加強對仔豬的特別護理。

中毒

麥角中毒是抑制乳腺生長的主要原因, 但其它黴菌也具有相似的影響。慢性麥角中毒影響乳腺發育, 導致母豬發生無乳症。

預防:立即停止飼用被污染的日糧。不要使用受黴菌污染的飼料或墊褥進行飼養。

脫水

母豬不能得到足夠供水所致。由於管理不當, 飼料單純或不足, 產後缺乏精料及青綠飼料, 後備母豬早配或早產, 體質瘦弱, 乳腺發育不良, 內分泌失調造成激素分泌機能紊亂, 全身性疾病或傳染病引起;另外, 運動不足, 難產、延長分娩時間, 胎衣碎片滯留及子宮繼發細菌感染, 引起自身中毒, 母豬過肥過瘦及環境適應性差等都引起泌乳失敗。檢查病豬乳腺會發現其中有幾個非功能性乾乳和少數半乾乳。產後2周泌乳高峰時易發。一些母豬陰門有白惡狀分泌物, 這是尿的磷酸鹽結晶物。

預防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母豬飼餵能夠滿足機體所需各種營養的日糧, 尤其是確保妊娠、哺乳階段飼餵適口性好、品質優良的專用母豬料。一般來說, 要確保日糧中含有16%~18%粗蛋白質、0.95%賴氨酸, 禁止使用發生霉變的飼料原料。另外, 母豬妊娠70天后可將生物活性肽添加在飼糧中, 適宜控制在0.2%, 一直到母豬斷奶, 能夠有效促進泌乳, 並可使仔豬斷奶窩重提高。母豬妊娠期間不僅要確保含有全面營養, 還要在產前和產後注意適當增加青綠多汁飼料的餵量。

藥物保健。母豬產前3天到產後7天, 可將適量的鬱金香散中藥添加劑添加在飼糧中, 能夠顯著促進泌乳, 提高斷奶窩重。母豬分娩後要注意進行觀察, 確認胎衣是否完全排淨。母豬產後可注射適量的縮宮素和長效抗生素, 一般每頭先注射20mL高效米先 (長效土黴素) , 接著再注射40萬IU催產素, 促進子宮收縮, 加速惡露排出, 能夠有效促進泌乳, 並預防發生子宮炎。母豬產後也可及時將一顆宮炎丸填塞在陰道內, 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子宮炎發生。母豬在分娩大約前3星期可每頭肌肉注射40mg含亞硒酸鈉的注射液, 能夠較好的提高仔豬斷奶重, 並減少死亡。母豬分娩後的2天內可肌肉注射2mL氯前列烯醇, 能夠有效促進泌乳, 並使斷奶至發情間隔明顯縮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