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心

殘心

日本的民族特性源自武士道,而武士道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便是劍道。劍道的核心之一是“殘心”。

日語:ざんしん

“殘心”的概念

劍道的進攻打擊動作完了後,不可放鬆姿勢及鬥志,應有隨時回應對方反擊的心理準備及架勢、氣力。

“殘心”是一種打擊意識的延續,劍道中無論每一招式皆須全力以赴,而“殘心”絕非故意殘留一點預防反擊力量,而是時刻防備對方之心,同時時刻準備再進行攻擊。經多日鍛鍊後,自然於進攻動作完了後,尚能殘留備攻的餘力,猶如茶杯的水倒出後,杯底卻尚殘有一點水,這就是殘心。劍道教育讓日本民族面對每一件事情都全力以赴,專心致志。

殘心也是弓道中的射法八節的最後一步,指把箭放出後身體所保持的姿勢。也稱“殘身”。

文獻源流:

謂殘害人的心、殘忍的心。

《吳子·應變》:“軍之所至,無刊其木,發其屋……示民無殘心。”

《鹽鐵論·申韓》:“不本法之所由生,而專己之殘心。”

1.

謂殘害人的心、殘忍的心。

《吳子·應變》:“軍之所至,無刊其木,發其屋……示民無殘心。”

《鹽鐵論·申韓》:“不本法之所由生,而專己之殘心。”

2.指殘留的葉心。

《藝文類聚》卷八七引 南朝 梁 徐摛 《冬蕉卷心賦》:“拔殘心於孤翠,植晚翫於冬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