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死抓權步步為營:朱元璋是這么乾的

先得民心,而後得天下 地方權重,革以寸削之 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出身行伍之家。

圖書信息

作 者:樵子 著
出 版 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04348
出版時間:2012-01-01
版 次:1
頁 數:334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傳記 > 歷代帝王

編輯推薦

中國歷史不乏奇蹟,朱元璋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從社會最底層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國的皇帝寶座。中間的秘辛固然數不勝數,但這種成功足以激勵後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說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說是殺戮的一生。
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隨著血腥,謀略混雜著陰暗,理性之中夾雜著瘋狂……
樵子的這本《死死抓權步步為營:朱元璋是這么乾的》以朱元璋的建功立業經歷為依託,總結了他的成功經驗,分析了他的性格特點和謀事手段,為當代人做人處事提供了可借鑑的歷史經驗。

內容簡介

朱元璋,一個歷經艱辛磨難的小牧童,一個乞討度日的小和尚,一個英勇睿智,氣度恢宏的統帥,一個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帝王,他的創業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一介鳳陽小子,為何能有如此的氣魄和膽略,登上權力的至高點?得天下後,他採取極其嚴酷的治國方略,這又是出於什麼原因?
死死抓權步步為營:朱元璋是這么乾的》一一為您揭曉了答案。

目錄

歷盡困難 厚以生存
頑劣牧童,人小智慧高
天災人禍,謀生皇覺寺
雲遊和尚,嘴大吃四方
遊方歸來,再不甘平庸
亂世從軍,圖他日輝煌
智謀果敢 穩取軍權
顯才弄智,鋒芒得乍顯
今得鳳凰,明朝助我成龍
招兵買馬,奠霸業之基
招賢納士,共謀富貴榮華
先得民心,而後得天下
攻占集慶,成霸業雛形
運籌帷幄 武奪天下
四面出擊,固江南之勢
決戰鄱陽,剷除陳友諒
直取東吳,棒殺張士誠
南征北伐,擴己之地盤
英雄豪氣,登九五之尊
遊刃有餘 智穩江山
設常備軍,鎮反得心應手
臣民知禮,則恥於犯上
假託天命,將統治神化
寄望佛教,佑江山永存
後宮殉葬,絕武后之患
或明或暗 力拓帝業
休養生息,統治方能久遠
天下英才,皆為我所用
設國子監,造大明衛士
子守婦仁,擅刑堅汝之心
眾取天下 獨夫守成
廢除丞相,集權於一身
收回兵權,打造藍玉案
愈是功高,愈嚴加防範
屠戮功臣,免後顧之憂
設都察院,為追蹤鷹犬
地方權重,革以寸削之
特務統治,直叫人人自危
巧立規矩,嚴防後宮亂政
腥風血雨 法行王道
頒大明律,聚焦反逆大罪
文治腐敗,整飭於無形
禁錮思想 愚民控民

精彩書摘

朱元璋生於元末亂世。當時社會處於元朝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之下。作為入主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統治集團,元朝政府為了使自己的統治更加鞏固,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元朝統治者把國人分成了幾等,原來在南宋王朝統治之下的人民都被列為最下等。
在國家經歷了宋朝社會的民本政治之後,這種把人按等級分類的做法無異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倒退。國家的大環境如此,朱元璋的家庭更是不幸。當時那些有田有地的漢族地主階級雖然也同樣被列為下等階級,但他們在地方的勢力頗大,元政府為了自己的統治安穩,有的時候,也不得不對這個階層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寬容,使得這些人在官場當中也有了說話的地方。朱元璋的家庭世代務農,因沒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只能為地主幹活,自然是沒有社會地位的。不僅如此,由於經常受到地主的壓迫,常常一年艱苦勞作,到頭來還落得全家不得溫飽。因此,朱家經常搬遷,力圖尋找一個壓迫比較和緩的地方生活。
據考究,朱元璋的太祖居於沛縣(今江蘇沛縣),祖籍是句容(今江蘇句容),住在朱家巷。朱元璋出身貧寒,他的祖父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在元朝是一個種地的淘金戶。所謂“種地的淘金戶”,這是一種特殊的、在元代礦戶中屬於承擔向朝廷交納定額黃金的戶籍。句容縣原本沒有黃金,官府同意以種地代替淘金。元朝的賦稅很重,加之淘金非常辛苦和勞累,朱家只能以種地的錢買了黃金來交納,最後實在交不起,只好再次北渡長江,逃到淮北一帶,在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安頓下來。祖父幹了一輩子,連一點基業也沒打下,便歸西了。
朱元璋的父親名叫朱五四,又名世珍,是個老老實實的佃農,就像當年一首歌謠所唱的那樣:“佃農佃農老實人,只種莊稼不管事,種了十畝肥莊稼,到頭來,兩手空空回家來。”的確,朱五四為別人種了一輩子莊稼,可到頭來什麼也沒撈到,以至自己死後也沒個葬身之地。一生當中,像候鳥一樣把家搬來搬去。在盱眙活不下去了,只好逃往虹縣(今安徽泗縣)。到50歲的時候,又舉家遷往鍾離東鄉給人做佃農,60歲時無力耕種,生活難以維持,家又搬到西邊,居住了四年,又搬移到孤莊村落戶。正如中國有句古話:“窮搬家,富挪墳。”這正好是朱元璋家境的歷史寫證。在每一次舉家搬遷過程中,一家老小總把希望寄托在新地方、新田主身上,可他們哪裡知道,一百個田主,九十九個心比鍋底還黑,根本不給窮人一條活路。
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家庭環境下出生的,正是由於生活的艱辛,使得朱元璋過早地在自己的性格當中注入了剛毅、果敢、勇於做事的素質,使他自強不息,面對著強大的勢力從不低頭,但又不缺乏鬥爭的機智忍讓之術。
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出身行伍之家。外祖父陳公,名大,曾隨宋朝大將張世傑死守崖山(今廣東新會縣南海中)。兵敗後遷居盱眙津里鎮。他原來是巫師,現在就靠畫符念咒,看風水,算命批八字過活。陳公生有二女,大女兒嫁給季家,小女兒嫁給了朱五四。朱五四有8個孩子,老大叫重一,老二叫重二(不幸夭折)了,老三是女兒叫重三,老四是男孩叫重四,老五是女兒叫重五,老六、老七是男孩,分別叫重六、重七,朱元璋是老八,起名叫重八。重八原名叫興宗,後來,他投到郭子興麾下,郭元帥才給他起官名叫元璋,字國瑞。原來,自宋朝以來,平民百姓若不在官府任職是一概不許起官名的,只能用行輩和父母年齡合算出一個數目作為稱呼,也就是說只能叫小名。如好些不良習慣要被注定繼承下來一樣,元朝繼承了宋朝這一做法:“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然證以明高皇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時為元時令甲無疑矣。”總之,平民百姓在那個時候竟然連起名字的權力都被剝奪了,可貝封建社會黑暗到了何種地步。
朱元璋是公元1327年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太平鄉孤莊村的,屬龍,一歲時,恰是元天順帝天曆元年(公元132g年)。 小伙子長得高高大大,唯一的缺憾是面目有些過於醜陋,黑黝黝的臉龐,額頭往外搶眼地凸著,鼻子、耳朵、嘴都很大,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透著殺氣,眉毛粗重,像濃重地塗了一彩筆。樣子儘管醜陋,但卻長得很勻稱,顯得威嚴而沉著,無論誰見了,也都不會忘記他那個樣子。
朱重八不僅長相特別,而且個性突出。他講義氣、有心計、有韜略、敢作敢為、有組織能力。王文祿《龍興慈記》中記載:小時候替地主放牛羊時,同齡的小夥伴們都聽他調遣,大家經常在一起玩的遊戲是扮皇上。朱元璋光著腳,把棕櫚葉子撕成細絲,掛在嘴上當鬍鬚,找來一塊破水車板頂在頭上當太平冠,讓小夥伴們排成一行行的,整齊恭敬地向他三跪九叩,並歡呼萬歲,儼然像是真皇帝。實際上他已經成為這群夥伴的小頭目了。
朱重八放牛,在山上結識了一群放牛的、放豬的、砍柴的小朋友,如徐達、湯和、周德興等人,後來這些人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朱元璋之所以從小就有這樣鮮明的個性和組織才能,固然是天性使然,但是與親職教育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農村,老大和老么總是要比別的孩子受寵一些。重八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再加上“聰明過人”,等到了上學的年齡,他的父母便送他去念私塾。但是他家裡實在太窮,交不起學費,唯讀了幾個月就退了學。七八歲時,就為地主劉德家放牛,前後學習不到半年。這不到半年的私塾生活,從表面看來無足掛齒,但其實這正是朱元璋能成大事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是使朱元璋能夠在起義軍中崛起的一大奧秘。在自然經濟的時代,能夠識字,是多么重要的資本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