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證偽: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研究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的基本理論構架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的理論資源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的基本理論構架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言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叢書名: 當代學者人文論叢
平裝: 30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2500365
條形碼: 9787802500365
尺寸: 20.8 x 14.4 x 1.8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趙慶元,法學碩士,男,河北省井陘縣人,1986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現為石家莊經濟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及普通邏輯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內容簡介

歷史的證偽: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研究》是在我為獲得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兩課”碩士學位所撰寫的學位論文的基礎上寫成的。我在2004年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時確定的論文題目是“文化的本體功能與歷史唯物主義”,其主旨是通過文化的植入解釋歷史唯物主義關於歷史必然性與人的主體性之間關係的繁難問題。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是基於我長期以來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較為熟悉。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1.1 波普的生平與哲學思想
1.2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研究的時代價值
1.3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研究的原則與策略
第二章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的基本理論構架
2.1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2.1.1 戰爭與革命為主題的社會歷史條件
2.1.2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標誌的自然科學條件
2.2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的理論資源
2.2.1 實證主義科學哲學的理論背景?
2.2.2 現代西方歷史哲學的理論資源
2.3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的基本理論構架
2.3.1 邏輯基礎:證偽主義與“個別論
2.3.2 邏輯支柱:科學知識增長的非決定論
2.3.3 邏輯結論:“烏托邦”工程批判與科學的社會漸進工程
第三章 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批判
3.1 批判之一:歷史學的學科性質
3.1.1 “個別論”的歷史演變及對歷史哲學的影響
3.1.2 歷史的個別與一般
3.1.3 歷史學學科的分立與統
3.2 批判之二:歷史主義與歷史預測
3.2.1 科學理論的預測功能及唯物史觀對歷史預測的態度
3.2.2 (自然)科學理論預測的本體論與方法論根據
3.2.3 歷史預測在唯物史觀中的實現
3.2.4 歷史科學中自然科學實證方法的合法性
3.3 批判之三:科學知識增長的非決定論
3.3.1 “特里桑的shandy酒之悖論”中的循環論證
3.3.2 證偽主義與經驗證實
3.3.3 科學知識增長的革命與漸進
3.4 批判之四:科學知識決定論及其理論實質
3.4.1 意志的絕對自由是可能的嗎
3.4.2 科學知識的自主性與依存性
3.4.3 科學知識決定論及其唯心主義實質
3.5 批判的結論:必然與自由的辯證統
第四章 歷史唯物主義與科學技術
4.1 關於科學知識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問題
4.1.1 波普“科學知識決定論”的現實底蘊
4.1.2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技術作用問題上的認識與局限
4.1.3 關於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關係問題
4.2 關於科學文化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問題
4.2.1 從科學知識到科學文化:科學作為歷史哲學範疇的誕生
4.2.2 科學文化在波普歷史非決定論思想中的地位的理論啟示
4.2.3 文化及科學文化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邏輯定位
4.3 馬克思主義現代科學觀的確立及其現實意義
4.3.1 科學觀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關聯
4.3.2 從現代物理科學來看現代科學觀的特點
4.3.3 迎接挑戰: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現代轉型
第五章 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哲學
5.1 歷史必然性是否存在
5.1.1 從波普的歷史非決定論思想看歷史唯物主義之歷史本體論的固化
5.1.2 歷史唯物主義之歷史本體論的變異與反思
5.1.3 歷史唯物主義之經濟必然性及其正確理解
5.2 歷史必然性能否認識
5.2.1 現代西方歷史哲學的“認識論轉向”及“認識論禁止”的形成
5.2.2 “認識論禁止”的歷史演變及其實質
5.2.3 立足歷史實踐,破解歷史哲學的“認識論禁止
5.3 歷史必然性如何利用
5.3.1 從規律與趨向的邏輯區分到初始條件的“變”與“不變
5.3.2 加強對人類社會發展初始條件及其變化的研究
5.3.3 “意識暗箱”問題的實質及其破解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