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四小龍

武術四小龍

武術四小龍是代指李小龍、梁小龍、成龍和狄龍四位打星。這四人都在香港以武術演員的身份出道,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合稱香港演藝圈的“四小龍”。

李小龍李小龍

李小龍

李小龍,武術技擊家,武功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Bruce Lee
乳名:細鳳
綽號:馬騮,冇天裝,闌仔,牛王頭,冇時定,點解龍 ,猩猩王等。
籍貫: 中國廣東順德
生於: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於: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歲)
生肖:龍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積臣街醫院)
近視:600度
身高:5尺7寸(1.71米)
體重:140磅
胸肌:41.5(擴胸前)44.25(擴胸後)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肆業於香港喇沙書院
1961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
7歲從影,13歲習武
入門功夫:詠春拳
父親:父親:李海泉(李滿船)(粵劇名醜)
母親:何愛瑜何甘棠與他的居住在上海的情婦Cheung King-sin 所收養的歐亞混血兒
師父: 葉問宗師
姊姊:亞葛蕾絲、費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羅勃特
太太:蓮達.愛美莉(Linda)
兒子:李國豪(拍攝電影中意外喪生)
女兒:李香凝(從影)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兩姐
李小龍安息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由兒子李國豪陪伴。
所拍電影和電視劇:金門女(1940),富貴浮雲(1948),夢裡西施(1949),細路祥(1950),凌霄孤雁(1950),人之初(1951),苦海明燈(1953),母淚(1953),父之過(1953),千萬人家(1953),危樓春曉(1953),愛(上集)(1955),愛(下集)(1955),孤星血淚(1955),守得雲開見月明(1955),孤兒行=苦命女(1955),兒女債(1955),許癲納福(1955),早知當初我唔嫁(1956),雷雨(1957),甜姐兒(1957),人海孤鴻(1959),唐山大兄(1971),精武門(1972),猛龍過江(1972),龍爭虎鬥(1973),死亡遊戲(1978),盲人追兇,打擊惡魔黨,可愛的女孩,
布朗蒂,青鋒俠等。
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人,我很早就對李小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但慚愧的是,一直都不太清楚這個人的來龍去脈,總覺得一位已經去世三十年的明星,其星光可能只存在於上一代人的記憶里,在我們這一代,亮極有限。這些年走了一些地方,發現李小龍的地位和影響力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幾乎是有電影的地方就有他的名字,知道中國電影的人就知道他。後來終於買到了他的幾部代表作和傳記片,一看之下,瞠目結舌。原來他不僅僅是儀表堂堂淵停岳峙,動起來更似奔雷閃電,遠不是如今眾多功夫明星的花拳繡腿可以比擬;原來他不僅僅是一位功夫片明星,還是一代武學宗師,一生致力於傳播和提升中國武術;原來他不僅會演戲,還對電影有著自己的深刻見解和切實投入,後期作品可以真正稱為“李小龍作品”;原來他不僅懂電影懂功夫,還懂哲學,會作詩,擅長美術……
李小龍原籍廣東順德,1940年11月27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屬龍,乳名細鳳,英文名Bruce
Lee,中文原名李振藩(據說是“振興三藩”之意),族名源鑫,在五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
據說在李小龍尚在襁褓里的時候,好萊塢電影《金門女》需要一名華人嬰兒出鏡,抱去了李小龍。如果此事屬實,應該算是這位電影巨星的處女作吧。
他的父親名叫李海泉。……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李海泉要把兒子打扮成這幅模樣呢?
因為這是李海泉本人的經典扮相。李海泉是一位在廣東地區很著名的喜劇演員,粵劇四大名醜之一,經常帶著全家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這也是李小龍降生在美國的原因。
李小龍的媽媽何愛瑜有一半德國血統,容顏俊秀
李小龍三個月大的時候,全家返回香港居住。此後直到十八歲,李小龍一直生活在香港。這是李小龍五歲時的全家福。
年少的李小龍已經非常英俊,加之他的父親與演藝界的關係,他成了一位比較知名的童星。他出演的第一部香港電影是《富貴浮雲》,當時六歲,在拉薩爾書院國小部讀書。
李小龍參加電影拍攝多安排在學校的假期,有時也要在課餘參加拍攝。為了不耽誤他的學業,導演儘可能把他的戲安排在夜間進行。李小龍在電影事業上表現出極強的敬業精神,據家人回憶,若要拍電影,李小龍吃完晚飯就會上床休息,到了該去攝影棚的時候,母親一喚就醒,手腳利落地穿戴好行裝,精神抖擻地隨父親出門,拍戲從不遲到。但是作為學生的他,卻是個頑劣少年,上課不聽講,課下不讀書,經過多次退學轉校後,才勉強讀完國中。
當時的李小龍在電影中也總是扮演一些問題兒童或是問題少年,舉止隨意,玩世不恭,神情動作上已經頗具後期李小龍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
十八歲赴美之前,李小龍在香港參演22部粵語電影,曾用過的藝名還有“李龍”、“小李海泉”等。評論界已經稱其為演藝天才。
《人海孤鴻》,李小龍早期電影代表作之一。
早期的李小龍並未演過功夫電影,相反,倒是演了很多文藝片。這是在《雷雨》中扮演二少爺周沖。
十八歲,李小龍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
這個時期的李小龍是個標準的時尚青年,一大愛好是交女朋友。
另一大愛好是機車。
還有一個愛好是跳舞。李小龍是1958年全港恰恰舞公開賽的冠軍
當然,他最大的愛好還是武術。說起李小龍練武的緣由,並不因為他是天生的“絕世武學奇才”,恰恰因為他自幼身體孱弱,需要鍛鍊調理,於是,身高僅有一米七三,近視高達一千度,兩條腿長度相差一寸的李小龍走上了武學之路。
他的啟蒙師傅是老爸李海泉,據說是一位太極拳高手,從李小龍七歲開始教其練習太極拳。
十三歲時,李小龍拜了第一位真正的師傅:詠春大師葉問。葉問對詠春的內涵頗有見地:“詠春強調的是柔和快,而不是力量……”在葉問的調教下,李小龍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等拳種,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
邵漢生是李小龍的另一位師傅。他在採訪中說:“我和李小龍做了一個交易,我教他武術,他教我舞蹈。普通人要三到四個星期才能學會我的基本步法,李小龍只用了三個晚上就學得滾瓜爛熟。但是他後來並沒教我跳舞(笑)……”
當時的李小龍已經成長為一位健壯的青年,曾經奪得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賽場之外,也經常和同學甚至高年級同學打架。據黃沾他老人家回憶,作為李小龍的同學,他也挨過李小龍的拳頭,多年以後他在電視節目中自嘲說:“現在才知道輸是必然的,誰能打得過李小龍啊???
”據測試,成年李小龍的拳勁高達他本人體重的兩倍多,這種力度在世界上少人能及,就算是在青年時代,一拳打出,想必也是勢不可擋。
事實上,因為李小龍打架記錄太多,隨時面臨警方檢控,這也是他的家人希望他儘快離開香港的另一個原因
1959年5月,李小龍來到美國定居,以教人跳舞謀生
9月,他遷到西雅圖,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白天上課,晚上在唐人街餐館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半工半讀生涯。
這個時候的李小龍,突然變成了一位勤奮上進的好學生,雖然在課餘時間繼續堅持練習功夫,但是不再打架。1961年,李小龍中學畢業,5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李小龍熱愛哲學,善於思考,哲學思想滲透在他一生的事業和生活中,在他的許多言談中都有體現: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如果知識隨著傳統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傳統的陰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並不了解你自己。
——對某件事視作毫無價值,也是勇敢的表現;對某件事視為絕對成功或視為當然時,這同樣是勇敢的表現;但是如果對某件事束手無策的話,那么便是畏縮了。對敵亦是一樣,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縱使失敗,精神上仍是勝利的。
——別人告訴我說一個天才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事實上,一個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甚至可以創造自己的天才。
——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
——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李小龍也寫過很多詩。以下這首叫做《我是誰》,他贈給了好友李俊九(韓裔美籍武術家,“美國跆拳道之父”)。可惜找不到英文原文,不能盡窺原貌,從外語翻譯過來的詩畢竟是挺彆扭的

梁小龍

梁小龍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在香港演藝圈和李小龍、成龍、狄龍並稱為香港演

梁小龍梁小龍
藝圈“四小龍”。祖籍廣東的梁小龍生於香港一個貧寒的家庭,15歲時進入武行,並開始做龍虎武師、替身演員。他其中最為人樂道,稱讚他有真功夫一事,是他一次在九龍油麻地平安大廈,自己武館的梯間,遭十多名持利器男子伏擊,他手無寸鐵,竟能全身而退,只受輕傷,對方卻人仰馬翻,轟動一時。
梁小龍從1973年主演電影《生龍活虎》開始,短短十幾年,就拍了《白鶴拳》、《迷魂拳》等70多部電影,後來他進軍電視界,加入了當時的佳藝電視連續拍了《射鵰英雄傳》(飾演楊康一角)、《神鵰俠侶》、《雪山飛狐》等,後又進入麗的電視與黃元申合作《霍元甲》、主力演《陳真》、《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電視劇,更與當時在港日也十分出名的倉田保昭合作,拍了一系列的港日合作電視武打劇集,成為八十年代初香港最負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
他曾與當時的紅歌星黎愛蓮(Irene Ryder,以唱歐美英文歌為主)結婚,育有一女,後終離異。
2006年他表示現在杭州設立一間武術訓練學校,主要培訓保全員,因為內地對保全員的需求愈來愈大。武術學校以空手道為主。因多年前要經常返內地工作,故已沒有跟前妻黎愛蓮及兩人所生的兒女聯絡,他七年多前亦已在內地再婚,現育有一女一子。
梁小龍在<功夫>一片中扮演武林高手&#91;火雲邪神&#93;,他在結局中同星爺(周星馳)決一死戰

成龍

姓名:成龍 JACKIE CHAN

成龍成龍
原名:陳港生
父親:陳志平
母親:陳莉莉
生日:54.4.7
籍貫:山東
身高:174cm
生肖:馬
婚姻:已婚,有一子
嗜好:緩步跑
嗜好:汽車、唱歌
出道時間:1961
最討厭的事:浪費
最難忘的事:拍"龍兄虎弟"受傷
喜愛的歌手:都喜歡
最害怕的事:打針, 載眼鏡(隱形)
最大的願望:多拍新片
拍片的原動力:各位影迷的支持
最喜歡明星:沒有特別喜歡
最喜歡食物:魚翅
最喜歡演員:查理卓別林
最喜歡顏色:白、杏
成名作:功夫喜劇《醉拳》
獲獎作品:《警察的故事》
1988、1992年榮任世界傑出華裔青年
1990年榮獲法國文藝騎士勳章
1999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銀紫荊星章
主演電影:《新警察故事》《千機變II花都大戰》《80日環遊世界》《贖金之王》《燕尾服》《大佬愛美麗》《飛龍再生》《千機變》《尖峰時刻2》《贖金之王2》《尖峰時刻》《龍火》《特務迷城》《特警新人類》《成龍的特技》《玻璃樽》《我是誰》《一個好人》《成龍的傳奇》《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霹靂火》《紅番區》《醉拳II》《重案組》《城市獵人》《超級計畫》《雙龍會》《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火燒島》《五福星撞鬼》《金瓶雙艷》《飛鷹計畫》《奇蹟》《警察故事續集》《飛龍猛將》《龍兄虎弟》《龍威天下》《A計畫續集》《夏日福星》《威龍猛探》《神勇雙響炮》《殺手壕》《師弟出馬》《奇謀妙計五福星》《炮彈飛車續集》《炮彈飛車》《迷你特攻隊》《龍騰虎躍》《龍少爺》《龍的心》《快餐車》《警察故事》《福星高照》《A計畫》《醉拳》《笑拳怪招》《新精武門》《蛇形刁手》《少林木人巷》《少林門》《蛇鶴八步》《拳精》《龍爭虎鬥》《龍拳》《劍花煙雨江南》《風雨雙流星》《飛渡捲雲山《北派功夫》《香港過客》《女警察》《 廣東小老虎》《頂天立地》《四王一後》《碼頭龍虎鬥》《花飛滿城春》《星光龍門陣》《一招半式闖江湖》
唱片專輯:《成龍精選》《真的,用了心》
成龍,原名陳港生,1954年4月7日在香港出生,原籍山東,成龍的父母親最初在法國領事館工作,父親是廚師,也是京劇票友。成龍小時候很喜歡打架,跟那些外國小孩子打。因為他住在山頂領事館區,幾乎附近的儘是法國人,美國人。這種情況一直到他國小一年級,由於常打架,鬧事,所以無法升級。成龍除了喜歡打架之外,還喜歡看武俠片。那時候,武俠片大行其道,曹達華,于素秋是當時最紅的明星,成龍崇拜他們,一心想上山學藝。一天,他的父親帶著成龍來到尖沙咀的美麗都大廈,拜訪京劇武生於占元師傅,他正是成龍崇拜的武俠女星于素秋的父親,成龍看到這邊的學生在旁勤奮的練功,覺得非常羨慕。便要求父親讓他在這練武。
於是,成龍便成為這的一員,于占元師傅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老戲行規矩的嚴厲與苦練。管束孩子做事,練功的方式就“打,罰”。不到四天,成龍就後悔了。最初的那段日子,成龍常常在晚上暗自哭泣。父親在把他送進學院之後,就飛澳州美大使館了。後來的十一年漫長生涯,他心裡打顫。在這十年間,父親曾回港探望過成龍好幾次,為了於師傅能更加照顧好孩子,父親要成龍拜于占元師傅為乾爹,但這卻沒討到便宜,反而管束得比別人更嚴厲。
每天大清早五時便起床練功,練至晚上十二點止。早上練各種功,練壓腿的時候倒可以睡點覺,幾乎所有人都是架著腿睡覺的,吃過飯,就練聲調嗓或讀書。讀書時間,就是打盹時間。每天這樣過著有規律的生活,每月等派救濟品時,便是他們最興奮的時候了,幾十個孩子聚在一起,等紅十字會的人來送救濟品,當中有白米,奶粉,食品等等,孩子們排半天隊等待分配給自己的食物。平常他們吃的飯,是大鍋飯,燒飯就由女孩子輪流負責,飯是夠吃,至於配菜,就得用搶的。
成龍在七小福時期的藝名是元樓,憑著一副身手,他們駐在荔園遊樂場,長期表演京劇,他們幾個人,一齣戲里什麼都做,像孫悟空大鬧盤絲洞,他們一會兒是妖女蜘蛛精,一會兒是孫悟空用手變的小猴,一會兒是天兵天將,總之,幕後換裝穿衣忙,幕前武打北派的忙。此外,片場本是他們經常出入的地方,小時候,演些童角,臨時演員之類。所以成龍很早就出道了

狄龍

本名:譚富榮

狄龍狄龍
藝名:狄龍
英文名:Tommy Tam
出生日期:1946/08/19
生肖:狗
星座:獅子座
出生地:香港
籍貫:廣東新會
身高:180cm
體重:180磅
血型:B型
最喜歡的零食:花生
最喜歡的花:梅花
最喜歡的動物:狗、馬
最喜歡的衣著:簡潔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
最喜歡的運動:溜冰
所獲獎項:1999 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1986 第二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1979 第二十五屆亞太影展演技最突出男主角
1973 第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
1973 第十九屆亞太影展優異演技
狄龍原名陳富榮,一九四六年出生,籍貫廣東新會。幼年時由於家境貧苦,十一歲便在服裝店當學徒。他自小崇拜英雄好漢,為了不受人欺負,曾拜師學詠春拳。一九六八年,狄龍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翌年,《死角》一片徵選主角,導演張徹從十個新人試鏡中首選了狄龍。狄龍在其中扮演一位反叛意識很強的青年張純,因為愛上富家女溫柔,遭到其兄溫強的阻止破壞,致使最後用暴力解決,張純步入了死角。 七十年代,在香港新派武俠片高潮時期,有個出名的鐵三角”,即是指楚原,古龍,狄龍”。楚原是將古龍的武俠小說搬上銀幕最多的導演,狄龍則是主演楚原影片最多的男星,如《楚留香》、《蝙蝠傳奇》、《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多情劍客無情劍》等電影。而狄龍更是導演張徹認為在眾多選角中,與姜大衛扮演《雙角》最成功的搭檔。張徹認為,以京戲武生來比喻,姜大衛是短打”,狄龍是長靠”;一叛逆,一正派;一活一穩,可謂相得益彰。因此,狄龍在張徹導演影片《獨臂刀王》(1969)、《保鏢》(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與姜大衛搭檔演出。狄龍不僅在造型上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彩。因此,狄龍主演的電影在台灣、東南亞風靡一時,他的演技也聲譽遐邇。 一九七三年,他因在《刺馬》一片中扮演反派人物呵新胎,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獲得第十九屆亞洲影展的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獎。他以出色的表演奠定影壇武俠紅星的地位,多次獲得香港十大男星的金球獎。 一九八五年六月,狄龍離開邵氏公司,從第一部《死角》到最後一部《貨櫃小子》,十八年來,共拍片八十多部,還導演了《後生》與《機車》兩部電影。是武俠片與功夫片相當重要的演員。 《教頭髮威》(1984)、《洪拳大師》(1984)、《英雄正傳》(1986)、《英雄本色》(1986)、《人民英雄》(1987)、《又見冤家》(1988)、《英雄本色ii》(1988)、《義膽群英》(1989)、《醉拳ii》(1993)、《一刀傾城》(1993)、《江湖傳說》(1993)、《江湖傳說》(1993)、《赤腳小子》(1993)、《邊城浪子》(1993)、《流星雨》(1999)、曾以〈英雄本色〉獲得1986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