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目前,公司正以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朝著始終做中國船舶配套企業旗艦的戰略目標奮進。 近年來,公司堅持以我為主,以項目為紐帶,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和交流,推進產學研相結合,有效地帶動了公司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公司技術中心以科研項目的實施為平台,充分發揮再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地處風景悠美的東湖之濱,是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成套、非標裝備製造企業,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船用特輔機專業生產廠家。

公司始建於1958年,占地面積68萬平方米,現有員工2300人,其中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900餘名,各類技能人員1200餘名。公司註冊資金22000萬元,主營船用機械、港口起重機械、冶金機械、水電機械、橋樑產品、焊接材料等系列產品的製造與銷售。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持續穩定發展,公司業已形成了專業化、系列化、規模化、成套化的產品群體和以船舶配套和港口機械為兩大主業,船舶配套、港口機械和焊接材料三足鼎立的經營格局。
公司具有一流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擁有各類機械加工設備1500多台,並具備精良的技術檢測和試驗條件。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公司開始致力於船用產品的技術引進和市場開發,先後與日本法國丹麥等國的世界著名廠商建立合作關係,通過以許可證貿易為主的多種方式,引進甲板機械、艙室機械、舵機、可調槳、側向推進器和噴水推進裝置等船舶配套產品的先進制造技術,以面向國內造船市場為主,形成自己的產品系列,具備為各類遠洋船舶和近海船舶的配套能力,並已為千餘艘遠洋船舶配套了多類船用設備,用戶遍及世界各大著名船東和國內主要船東。公司以在船舶配套領域所處的重要地位和所取得的優良業績,被譽為中國船舶配套企業的旗艦,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

公司優勢

公司具備自計設計、製造和安裝各種門座式起重機、裝船機、卸船機、岸邊式貨櫃起重機、浮式起重機等港口機械產品的能力,生產的各類港口機械已廣泛運用於國內大型港口,並遠銷緬甸、香港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公司生產的水電成套設備和橋樑產品廣泛運用於三峽工程、福建水口電站、清江隔河岩水電站、廈門海滄大橋、重慶鵝公岩大橋、武漢陽邏大橋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

公司建有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船用產品及焊接材料嚴格執行國際標準,已獲得了中國(CCS)、英國(LR)、美國(ABS)、德國(GL)、日本(NK)、挪威(DNV)、法國(BV)、義大利(RINA)八國船級社的認可。同時,還分別獲得了國家質量監督檢疫檢驗總局頒發的港口起重設備生產許可證,水利部頒發的水電機械生產許可證。
目前,公司正以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朝著始終做中國船舶配套企業旗艦的戰略目標奮進。公司將本著"質量第一,用戶致上"的原則,竭誠為國內外廣大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

公司地址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武東街九號

公司文化

管理文化理念
作風嚴謹 務實高效 協作溝通 創新發展
我們始終倡導併力行發展、改革、創新、競爭和以人為本、求真務實的五個觀念,堅持開展持續改進與創新各項管理活動,強化基礎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逐步建立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各級管理人員通過不斷地學習,掌握科學的、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並結合實際進行運用和總結,使各項管理不斷創新求變,從而使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人才文化理念
人適其位 人盡其才
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倡導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堅持把合適的人放在適合的位置,珍重鼓勵員工的創造力和實現個人價值;為員工發展營造公平、公正、公開、和諧的成長氛圍。
創新文化理念
勇氣 毅力 智慧 超越
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既要有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非凡勇氣;又要具備百折不撓、拼搏進取的頑強毅力;更要擁有善於創新的智慧和能力;活躍思維創新,活躍學習氣氛;以人為本,創新超越。
質量文化理念
雙零雙百
公司的質量管理工作從兩個“零“做起,工作零缺陷,創新零極限;從此達到兩個”百分之百“的目標,即產品合格率100%,顧客滿意度100%。
工作零缺陷:要求全體員工從開始就精心工作,一次做對,以良好的工作質量作為產品質量的有力保障。
創新零極限:持續改進、不斷地創新超越是企業市場競爭的基礎,只有不斷地創新突破,才能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產品合格率100%:精心出精品,產品質量和服務是企業的生命,優質的產品是贏得顧客信賴的關鍵。
顧客滿意度100%:顧客滿意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我們要以優質的產品和真誠的服務,讓顧客滿意。
安全文化理念
關懷員工 關注安全 關愛生命
安全發展關係到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危、健康幸福,關係到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與廣大人民民眾的感情息息相關,安全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最本質的特徵和關注安全、關愛生命、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重要原則和指導思想。
廉潔文化理念
清廉 誠信 敬業
清廉即清正廉潔。清正是修身處世的根本。要在思想上保持清醒,知榮辱、明是非;在經濟上保持清白,摒棄私念,樹立清風正氣。廉潔是從業之道。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遵紀守法,廉潔奉公。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實是人的優秀品德。要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對黨、對國家、對企業忠誠。守信是做人的原則。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重契約,守信用,對企業負責,對用戶負責。
敬業即崇尚職業。要愛企愛崗,勤奮工作,廉潔從業,不斷創新進取,努力創造一流業績,實現經濟效益和企業發展的和諧統一,為打造精品、做強主業、興船報國作出貢獻。

技術成果

2003年以來,隨著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公司承擔了一批國家高新武器裝備、國防科工委高技術船舶科研專項以及國家重點工程等科研任務。通過承擔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既強化了公司在傳統軍工領域的優勢,又為公司拓展了新的軍工領域;既強化了公司在船舶配套領域的優勢,又提升了中國船舶配套整體競爭力。從而,奠定了公司作為中國船舶配套企業的旗艦和我國最強最大海軍特種裝備武備製造中心的地位。
自2003年公司推行科研項目責任制以來,通過自主立項和爭取國家立項相結合,公司累計實施科研項目203項,目前已結題116項,新增產值4億多元。2006年,公司被評為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技術創新先進單位。
在實施科研項目過程中產生了一大批智力成果,至今共申報專利32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國防專利2項、實用新型19項、軟體著作權1項;已獲授權18項,另14項已給受理號。另外還有27項成果列為公司技術秘密。
還有一批突出成果獲得了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和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等上級部門的獎勵。

合作交流

公司進入船舶配套產品領域,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同國外廠商的技術合作。二十多年來,通過不斷擴大與國外著名廠商的技術合作,公司船舶配套技術與世界發展同步,始終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
公司還通過與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和交流,先後開發了港口機械、焊接材料、冶金設備、壓力容器、橋樑產品、水工機械等系列產品,有的已形成生產規模,有的正成為公司新的經濟成長點。
近年來,公司堅持以我為主,以項目為紐帶,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和交流,推進產學研相結合,有效地帶動了公司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人才隊伍

公司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建立了科學的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機制。目前公司大學本科以上近400人,高級職稱100多人,還有一批包括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等高層次人才。
公司技術中心以科研項目的實施為平台,充分發揮再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技術中心通過開展重點項目研究、在職研究生教育及培養工程碩士、對外技術合作交流和專業培訓等多種形式,全面提高了科技人員的專業水平,為建立技術一流的艦船配套產品研發團隊奠定了基礎。
目前公司科研人員的比例已達10%,公司技術中心擁有200多名科研人員,其中碩士研究生5人、大學本科176人,兩項約占88%;有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5人、高級工程師31人、工程師60人,三項共占47%;有各專業技術帶頭人20多人,形成了一支初具規模、專業配套、結構較為合理、整體實力較強的科技開發隊伍。

發展規劃

公司明確提出了"要使公司真正發展成為參與研製、涉及面廣的具有戰略地位的海軍特種武器裝備製造中心和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自己品牌優勢的知名船舶配套企業集團"的戰略發展目標。
公司科技發展以加快實現公司發展目標為中心,堅持科學發展觀,遵循"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方針,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新技術開發和轉化套用能力,在軍工產品、船舶配套產品、非船民品及先進制造技術等四大領域實現重大跨越。健全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科研隊伍和創新團隊,滿足與企業戰略發展相適應的科技保障條件,掌握一批引領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取得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基本具備適應海軍武器裝備戰略轉型的研製能力,在船舶配套、港口機械、焊接材料等重點領域開發出國內一流、行業領先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努力建設成創新型的現代化企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