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長

步長

步長,田徑運動術語之一。競走或跑步時兩腳相鄰著地點之間的距離,是決定走、跑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用米/步表示。其大小決定於腿長、後蹬的力量與角度、髖關節的靈活性,以及身體各部分的協調配合等。除腿長受身高制約具有較大的先天性外,通過鍛鍊,增強腿的力量和骸關節的靈活性,改進後蹬角度和全身各部分的協調性,都可以增大步長。

基本信息

名詞釋義

解釋1

其大小決定於腿長、後蹬的力量與角度、髖關節的靈活性,以及身體各部分的協調配合等。除腿長受身高制約具有較大的先天性外,通過鍛鍊,增強腿的力量和骸關節的靈活性,改進後蹬角度和全身各部分的協調性,都可以增大步長。

影響步長的因素包括:

1、跑時後蹬腿蹬地的角度、方向、蹬地力的大小。

2、身體騰空時的初速度、騰空角度、空氣阻力。

3、身材與腳落地的方式。

進行腿部蹬伸力量的練習,肌肉力量大,收縮速度快,能有效增加騰空時的初速度,使跑的步長加大。

解釋2

程式語言中的名詞,讓一個數值在每次運算中加上某個數(此即步長)重複執行此項運算。

例如對 參數N的某項運算,假設步長為M,對N做一次運算,然後將N+M賦值給N,再用新的N值(上一步運算中的N+M)進行一次運算,如此重複

解釋3

step size

在單純形最佳化法中,每次向前推移 單純形的距離。採用較大的步長 推移單純形,可以加快最佳化速度,但得到的最佳化條件的 精度較差,而採用較小的步長推移單純形,得到的最佳化條件的精度提高,但減慢了最佳化速度,通常採用可變步長來解決最佳化速度與精度之間的矛盾。

量化步長

“量化步長”也就是“量化矩陣”。

在廣播電視,視頻編解碼技術中經常會出現這個術語,是量化器的一個重要參數。這些數值是通過實驗確定的。

實驗時由較低的數值開始,比較輸入圖像和經過量化、去量化後的輸出圖像,逐步提高量化步長,直到心理感覺,即主觀感覺發現差別為止,此時稱為達到感覺門限。

假設源和輸出都是8bit

對於YUV4:2:0的顏色空間,luma分量的qp範圍為0-51,chroma分量的qp範圍為0-39。

其中qp就是quantizationparameter。

Qstep就是量化步長,即:

Zij=round(Wij/Qstep)

其中Wij代表一個宏塊(macroblock)經過DCT變換後的係數。

這個宏塊在264標準里可以是16x16,16x8,8x16,8x8,8x4等大小,其來源可以是I幀或者P/B幀的殘差值。

QP和ln(Qstep)具有線性相關性,每當QP值增加6,Qstep便會增加一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