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蹣跚

步履蹣跚

“步履蹣跚”這條成語,常為人們寫文章時所引用,以形容腿腳不方便,行路艱難。它的產生年代雖是宋朝,而雛形“磐散行汲”一語,早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已有了。

基本信息

簡介

“步履蹣跚”這條成語,常為人們寫文章時所引用,以形容腿腳不方便,行路艱難。它的產生年代雖是宋朝,而雛形“盤散行汲”一語,早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已有了。

基本內容

步履蹣跚的老奶奶人物簡筆畫步履蹣跚的老奶奶人物簡筆畫
【拼 音】bù lǚ pán shān

【出 處】宋·龔熙正《釋常談·步履蹣跚》:患腳謂之步履蹣跚。唐·皮日休《上真觀》:天祿行蹣跚。

【解 釋】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子。

【用 法】作謂語、定語;指人走路緩慢

【結 構】主謂式

【相近詞】一步一搖

【相反詞】大步流星

【同韻詞】門不夜關、浮圖七級,重在合尖、千里無煙、貢禹彈冠、吹垢索瘢、縮地補天、行之惟艱、怒髮衝冠、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抑鬱寡歡。

逐字解釋

【步】 讀音 bù

步 <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由兩隻腳的象形符號重疊而成,表示兩腳一前一後走路。本義:行走)

同本義

步履蹣跚步履蹣跚
步,行也。――《說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禮記·祭義》

王朝步自周。――《書·召誥》

步路馬必中道。――《禮記·曲禮》

見夫人之步馬者。――《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馬兮山皋。――《楚辭·屈原·涉江》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戰國策·齊策四》

意思:

1、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腳步:寸~難移。

2、階段:事業一~比一~艱難。

3、地步;境地:局勢發展到關鍵的一~。

4、舊制長度單位。一步等於五尺。

5、用腳走:~入大會堂。

6、踩;踏:~入歧途。

7、姓。

詞語:

【步步為營】軍隊每前進一步就設一道營壘。形容防守嚴密,行動謹慎。

【步履維艱】行走艱難。

【步人後塵】跟在別人後面走。指追隨、模仿別人,沒有創新。後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

【步 輦 圖】中國古代名畫。唐閻立本作。描繪唐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松贊乾布,松贊乾布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迎娶,受到唐太宗接見的情景。

【步 槍】單兵使用的一種長管槍。有單發射擊、半自動、全自動之分,最大射程約400米。

【步 武】 ①古時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指不遠的距離。

②跟著別人的足跡走。比喻模仿效法:~前賢。

【履】 讀音 lǚ

履<動>

(會意。小篆字,從屍,即人;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履在戰國以前一般只作動詞用。一般用“屨”稱鞋子。用“鞋”是唐以後的事了。本義:踐踏)

同本義

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詩·魏風·葛屨》

履蒯席。――《禮記·玉藻》

地履其黃。――清·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莊子·養生主》

意思:

⒈鞋:草~。取~。

⒉踩,踐踏:~險如夷。如~薄冰。

⒊做,實行:~行。~約。

⒋腳步:步~維艱。步~穩健。

⒌履歷:①個人的經歷。

②記載履歷的檔案、表格。

【蹣】 讀音 pán

蹣 <形>

意思:

跛行的樣子。如:蹣行(行步緩慢搖擺的樣子)

鏇行的樣子。如:蹣連(鏇行的樣子);蹣跔(退縮鏇轉的樣子)

盤曲。如:蹣馬(馳馬盤鏇)

詞語:

蹣跚 腿腳不靈便,走起路來搖搖擺擺

蹣(蹣)pán[蹣跚]也作"盤跚"。

①走路一瘸一拐。

②形容鏇轉的舞姿。

【跚】 讀音 shān

跚 <動>

蹣跚,也作“盤跚”。跛行;行不進貌。如,跚跚(行步緩慢從容的樣子)

[方]∶踩,踐踏。如:跚橇(踩高蹺)

碰:跌。如:跚破腳(跌破腳)

跚shān[蹣跚]也作“盤跚”。

①走路一瘸一拐。

②形容鏇轉的舞姿。

成語示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七回:“手裡捧著一對大蜡燭,步履蹣跚的走了進來。”

典故

平原君畫像平原君畫像
平原君家臨街的樓房很高,在樓上可以俯瞰附近居民的房屋,平原君的美人--待妾,就住在樓上。有一天,眾美人在樓上閒望,看到一個瘸腿的人到井台打水。美人們見到他行路緩慢,東搖西晃的樣子,忍不住鬨笑起來,有的還學仿他走路的姿態來取樂。這個瘸腿的人,受到這番侮弄很是惱怒。第二天清早,這個人就來登門拜訪平原君,要求說:“我聽說你喜歡接納賢士,而賢士所以會不遠千里來投奔你,是因為你能看重賢士,輕賤美女的緣故。我不幸有了腰彎曲,背隆高的病,你的房裡人在高處看到了,肆意笑弄我,這是不合禮的。我要得到笑我的人的頭!”平原君假笑著答應說:“好啦。”等那個人走了後,平原君冷笑了一聲,對左右的人說:“瞧那個小子,倒想以一笑的原故讓我殺美人,不也太過份了嗎!”到底沒有殺。過了一年多,往在平原君家裡的賓客,一個接著一個的走了有一多半。平原君很奇怪,對留下未走的門客說:“我對待各位,可以說是誠心誠意的,沒有敢失過禮,為什麼走了那么多的人呢?”有一個門客上前直率地說:“就因為你不殺那笑瘸腿的人,這說明你喜歡女色而看不起士人,所以賓客就走了”。平原群聽了大為後悔,立刻叫人殺了那些嘲笑過瘸腿士人的美人,拿著頭親自到瘸腿人的家去謝罪。不久,離開平原君家的賓客,才又一個接著一個的回來了。

宋代無名氏在《釋常談》一書中,轉述這個故事時,把《史記》原文“盤散行汲”說成是“步履蹣跚”。據近人楊天戈在《漢語成語溯源》中解釋:盤散即蹣跚,行汲是步行提水。可見“步履蹣跚”一語,是“盤散行汲”一語的衍化,它的源頭遠在兩千多年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