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姓

1938年出生,四川新津人,華百醫科大學附二院兒科教授。 男,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現任中國樂凱膠片公司職工醫院副院長、內科主任醫師。 1941年3月生,主任醫師、教授。

正姓起源

《左傳》、《通志·二七·以字為氏》記載:“正氏,亦作政氏。宋上卿正考父之後。”因為宋國公族是黃帝後裔,所以正姓源於黃帝。

正姓名人

秦人正先,後魏有永昌太守正帛,三國時期蜀漢有益州太守正昂,《史記》有正伯僑,明朝洪武年間有舉人、大同教授正復、洪熙年間信陵縣丞正閏,清朝有山西興縣教授正振其。

正變鎖

1960年4月出生,主治醫師,1977年畢業於榆次縣醫衛班,1987年畢業於健康報振興中醫刊授學院,1991年畢業於鄉村醫生刊授學院。現任榆次市山莊頭鄉蘇家莊村衛生所所長。從事基層醫療工作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攻讀《內經》、《傷寒》、《金匾》、《本草綱目》等經典著作,並加強西醫各科的學習,勤求苦訓,博採眾長,潛心鑽研,理論聯繫實際,治癒多種頑症,具有一套獨特的療法。積累了一些單方、偏方、驗方、中西醫結合的大方,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風醫德,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稱讚。擅長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尤其對腦血管病、風濕等病的治療有專長。先後運用中西藥治療腦血管病上千例,採用偏方治療風濕病取得較好的療效。編著《醫感》專著一部。

正德成

1938年出生,四川新津人,華百醫科大學附二院兒科教授。曾兼任《中國臨床醫藥》副主編、中華醫學會《小兒肝病及感染學組》成員。專業兒科傳染病。工作耐心細緻,體貼病人。有豐富臨床經驗和較高專業理論水平,對小兒結核、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B肝疫苗的臨床套用等有較深人的研究。多次參加全國兒科學術交流(交流文章20餘篇,3次大會發言)。發表論文50餘篇。編著教材3部,專著7部。主要著作:《肝豆狀核變性發病機理及早期診斷》、《小兒肝吸蟲病肝硬變》、《葡萄球菌A蛋白協凝試驗診斷流腦》、《細菌性痢疾發病機理與臨床》、《百日咳腦病發病機理等問題探討》、《肺炎球首腦膜炎》、《B肝疫苗的進展和臨床套用》等,多篇被評為優秀論文。有關B肝疫苗的論文,有的被全國學術會邀請作專題講座,有的被科技信息所作成果推廣套用。參加《CMV感染調查》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60年代用擠壓排氣觀察輸液被臨床普遍採用。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分型,1992年在專業雜誌論著中提出了溶血型。編寫的《臨床一句話》對醫療教學有一定參考價值。曾被評為優秀工作者。在醫療實踐中提出:疾病診斷標準是相對的、綜合徵不是一種疾病、可防性醫源性重肝、晚發性中毒型菌痢等見解。

正嘉珍

男,曾於1955年至1965年鄉寧縣城關醫院任院長,現任鄉寧縣中醫醫院副院長,主治醫師。以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病與風濕病頗有經驗。針灸治療面癱、偏癱有獨到之處,用外法治療肩周炎更為突出,並且在醫院行政管理方面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為醫院的進一步發展設計合理的計畫。
正義良 男,現任扎蘭屯市中蒙醫院主治醫師。對疑難病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如運用補虛祛瘀法治療“慢性再障”涼血活血通瘀法治療急性腦出血取得較佳療效;“慢支、肺氣腫、肺心病”的冬病夏治;“腦血管意外”的搶救,後遺症的治療,以及未病先防均收滿意效果;尤其對哮喘病、肝硬化腹水、急慢性中耳炎、急慢性鼻炎等有獨特療法,除專於內科,還擅長婦、針灸等科。運用中西醫兩法搶救治療急危重,難治病症效果顯著。1983年以來,在省級、國家級、國際級中醫藥期刊及學術交流會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曾多次受到嘉獎和廣播,電視台,報紙等報導並宣傳其業績;1986年被評為市先進科技工作者;1988年被破格晉升為主治醫師;1989年被評為全國知識中青年中醫藥師人員。先後人編《全國知名中青年中醫藥師名錄》、《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中國當代知名中醫特色醫療辭典》、《中國當代中西名醫大辭典》、《世界名醫大全》、《中國名醫一萬家》等專著中。《中國當代中西名醫大辭典》一書編委,《中國當代名中醫秘驗方臨症備要》著作副主編;《吉林新秀》雜誌特約編輯;《內蒙古中醫藥》雜誌通訊員。全國中醫腦病專業研究中心成員,全國中醫腎病科研小組成員。

正紮根

男,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現任中國樂凱膠片公司職工醫院副院長、內科主任醫師。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內科臨床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對心臟病和腦血管病的治療。善於吸收西方和日本等國的先進經驗的技術,並能結合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最佳診療方案;在臨床工作中,寫出了多篇學術論文並出版了多部學術著作和繹著,已出版的學術著作有《實用心臟病學》、小動髒病病例分析》、《鈣持抗劑的臨床套用和心血管疾病診斷治療手冊》及1998年第四季度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其主編的臨床輸液學,全書共60多萬字,內容充實,具有相當高的學術高水平。另外,還熟悉中醫中藥學,參與了保定市天啟醫藥研究所研製“賦活靈”和“脈糖平”的研究工作。

正執明

1941年3月生,主任醫師、教授。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現任第四軍醫大學後都醫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系中華放射學會介入放射學分會委員,陝西省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介入放射學組組長,《實用放射學》、《新消化病學》、《介入放射學》等雜誌編委。從醫30餘年,組建成立了軍隊首家介入放射科,率先將 DSA診斷造影技術套用於臨床。開展對肝癌、肺癌等各部位惡性腫瘤進行動脈灌注化療或栓塞治療,同時進行臨床套用研究。採用PTA技術治療骼動脈及鎖骨下動脈等外周血管狹窄;栓塞治療血管畸形、大咯血、大出血;採用彈簧栓子栓塞治療幼兒複雜型肺動靜脈疾及兩肺廣泛性肺動靜脈疾;PTA加內架技術治療布一查氏綜合症。多年來指導研究生致力於臨床介入放射學的臨床套用與研究。為軍隊、地方培養介入治療人材,為介入放射學在省內外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醫院醫療護理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2項。先後撰寫並發表“原發性肝癌DSA影像表現的分析”、“科學管理促進介入放射學的發展”、“用DSA觀察中晚期原發性肝癌血液動力學改變的臨床意義”、“中晚期原發性肝癌腹腔動脈灌注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等論文20餘篇。高尚的敬業精神受到領導及患者的普遍讚揚,曾多次立功受獎。醫療事跡被中央電視台、省電台、廣播電視台、《光明日報》、《解放軍報》、《陝西衛生報》、《科技日報》、《健康報》、《陝西日報礙數十家新聞媒體做過專題報導。

正可義

高級農藝師,男,吉林通化人,1939年1月出生,大學畢業。發明一次性多元複合肥生產工藝專利號:98114356.3發明簡況:本人自1946年吉林農大畢業分配來磐石,一直從事基層技術推廣工作,1979-1987年組織完成了磐石縣第二次土地普查工作,編寫了15萬字的《磐石縣土地法》,為區劃規劃和科學種田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據,1987年獲國家農牧漁業部“全國第二次土地普查優秀論文科技成果一等獎”,主持研究的“高產、穩產、水精簡化氮調施肥技術”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項科研成果已被編入科學技術出版杜出版的《中國技術成果大全》。主持推廣的白灰為主的改良冷漿型水稻上和稀土農用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獲省市獎勵。1991年獲省“沃土杯”競賽一等獎,獲吉林省人民政府二等獎、三等獎,多次受到省、市、縣政府和業務部門的表彰,1979年被磐石縣政府授予“突出貢獻者”稱號,被市委和市政府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市勞動模範,1993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98年申報水稻、玉米一次性多元複合肥:生產工藝專利。該項科技成果解決了科學施肥的大問題,而且使用此肥穩產、高產(水稻公頃產1.5-1.8萬斤,玉米1.5—2.0萬斤),省工省力,生產成本下降是深受廣大農民歡迎的一種新型複合肥。

正相友

1949年1月生,男,哈爾濱人。現任中國江南航天工業集團公司朝陽電器廣廠長。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1991年出任現職以來,工廠堅持“以航天為本、幸民結合”的方針,確立以技術進步為主體,市場銷售為龍頭的經營戰略,推行多層次、多形式的經濟承包責任制,組織實施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抓內部管理增強企業活力,以“團結、求實、創新、開拓”作為企業精神。為航天重點工程項目和各種型號飛行器,以及航空、船舶、石油勘探、電子系統等研製生產了高質量、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電連線器,有六個系列33種產品分別獲科學大會獎,部、省科技進步獎,並在高密度、小型化等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幾年來軍民品產值、利稅逐年上升,創歷史最好水平,經濟效益評價排集團公司先進之列。

正義豐

1936年10月生,男,遼寧普蘭店市人。現任大連橡膠塑膠機械廠廠長。1951年入大連橡塑機械廠,歷任技術科長、工藝科長,生產計畫科長、生產經營圳廠長、廠長,高級經濟師。自1987年任廠長以來,堅持科技興廠,銳意改革,使工廠生產一續增長,企業穩步發展。“七五”以來,投資6000多萬元搞科技改造,開發新產品42種。39種達國際80年代水平,28種填補國內空白,有國優金、銀獎產品各2種。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出口創匯4年邁了四大步,1990年達1000多萬美元,工業總產值增長118.8%,產品產量增長49.3%,銷售收入增長303%,固定資產增長76%。工廠榮獲“七五”國家級技術進步獎,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先進單位和國家二級企業,國家計量、設備、節能一級企業那質量管理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他榮獲省、市勞動模範,省優秀廠長,省和全門機電工業優秀企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