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全球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著名的三個電影節,它們分別為: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坎城國際電影節和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這三大電影節特色各異,當中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偏重藝術與先鋒電影(先鋒茶話會),坎城電影節有歐洲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偏重商業與藝術結合電影(噱頭拍賣行),柏林電影節最為關注政治性和社會性(政治教管所)。至今,三大電影節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被譽為“藝術家的避難所”。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基本信息

主要區別

與奧斯卡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與奧斯卡金像獎表彰和喜好的作品側重點不同,主要表現在:

1.三大電影節基於全球,入圍電影、導演、演員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沒有地域限制。而奧斯卡獎作為美國國家電影藝術最高獎,表彰的電影和影人主體基於美國本土,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而在獎項入圍和評選上有輕視東方作品和演員的特點。所以前者是國際電影節,後者是國家級頒獎禮,屬於截然不同的性質。

2.三大電影節作為全球數以百計的電影節的代表,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獲獎作品不要求高票房、高關注度、高知名度,個性和創新是三大電影節鼓勵的重要方向,力求通過世界各地電影的彼此交流,達到推進電影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奧斯卡獎重視影片的政治和商業因素,即影片在全球取得高票房、高關注度以及符合美國主體政治意識是獲獎的重要參考,由於這種市場指標,獲獎作品中的商業大片和政治影片比率很高,奧斯卡獎也因此成為世界關注度最高的電影獎。由於美國好萊塢百年來的深厚積累以及其本身先進的電影工業和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優勢,奧斯卡獎仍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

與中國

李安李安

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中國電影和中國影人開始走向國際,許多優秀影片和電影人開始受到世界影壇的關注。1988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得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前身)最佳影片金熊獎,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高獎的作品,隨後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金獅獎,1989)、張藝謀導演的《秋菊打官司》(金獅獎,1992)、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1993)、謝飛導演的《香魂女》(金熊獎,1993)、李安導演的《喜宴》(金熊獎,1993)等先後在三大國際電影節斬獲最高獎。演員方面,1992年張曼玉憑藉《阮玲玉》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成為中國影史上首位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演員,僅僅半年後,鞏俐憑藉《秋菊打官司》一舉摘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后,1994年葛優憑藉《活著》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影帝,同年夏雨憑藉《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帝,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威尼斯影帝。翌年蕭芳芳憑藉《女人四十》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由此可見,20世紀90年代初是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第一次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的時期,優秀影片和優秀演員不斷湧現,短短五、六年間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獲得國際大獎,且有五部電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喜宴》和《飲食男女》)在這一時期先後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90年代後期起華語電影發展緩慢,進入21世紀後開始面臨許多嚴峻挑戰。2000年,鞏俐受邀擔任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會主席

,成為首位在歐洲三大節電影節擔任評審會主席的華人,僅僅兩年之後鞏俐再次受邀擔任第五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會主席

,成為威尼斯電影節史上的第一位來自亞洲的評審會主席。此後張藝謀和李安兩位導演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擔任第64屆和第6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會主席

,王家衛也擔任了柏林、坎城(華人首位)兩大國際電影節主席。在新世紀後,共有鞏俐、張藝謀、李安、王家衛四位躋身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席。

就華語電影本身來說,雖然不乏有《三峽好人》《圖雅的婚事》這樣的影片拿下金獅獎、金熊獎等國際大獎。但一方面自身的電影產業急待變革,另方面迫切需要發展順應時代潮流的電影技術和電影風格,如3D電影、新派武俠等都是中國影人探索的方向。自2002年張藝謀轉型指導的國產商業大片《英雄》上映後,中國的電影票房記錄被屢屢刷新,每年持續走高。但同時華語電影的質量卻不能滿足大眾的期望和需求,而自《英雄》拉開中國商業大片的序幕後,華語電影反而呈現與國際影壇漸行漸遠的趨勢,不但十年來再無影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三大國際電影節中也是斬獲甚微。如今的中國電影整體上與歐美電影產業存在差距,仍然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期盼與世界電影同步誕生的中國電影能夠越走越遠,有朝一日不必再以獲取西方肯定和西方電影獎做為高成就的標準。

獲獎名單

雙金導演

“雙金導演”是指在三大國際電影節中至少拿下兩座“最高獎”的導演:

金獅 金棕櫚 金熊
1964 紅色沙漠 1967 放大 1961 夜
1993 人生交叉點 1970 陸軍野戰醫院 1976 西塞英雄譜
1949 情婦瑪儂 1953 恐懼的代價
1965 北斗七星 1963 豹
1967 白日美人 1961 維莉蒂安娜
1963 城市上空的魔掌 1972 馬蒂事件
1957 大河之歌 1973 遙遠的雷聲
1951 羅生門 1980 影武者
1980 大西洋城 1987 再見孩子們 1956 沉默的世界
1983 芳名卡門 1965 阿爾法城
1980 女煞葛洛莉 1984 愛的激流
1982 事物的狀態 1984 德州巴黎
1988 聖潔酒徒的傳奇 1978 木屐樹
1982 大失蹤 1990 八音盒
1992 秋菊打官司 1999 一個都不能少 1988 紅高粱
2002 鋼琴家 1966 荒島驚魂
2004 維拉·德雷克 1996 秘密與謊言
2005 斷臂山 2007 色·戒 1993 喜宴 1995 理智與情感
2011 生命之樹 1999 細細的紅線
保羅·塔維尼亞 維托里奧·塔維尼亞 1977 我父我主 2012 凱撒必須死
2000 生命的圓圈 2015 計程車
安東尼奧尼 黑澤明 奧特曼

滿貫記錄

最高獎大滿貫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 夜 》柏林金熊(1961) 《 紅色沙漠 》威尼斯金獅(1964) 《 放大 》坎城金棕櫚(1966)
羅伯特·奧特曼 《 陸軍野戰醫院 》坎城金棕櫚(1970) 《 西塞英雄譜 》柏林金熊(1976) 《 人生交叉點 》威尼斯金獅(1993)
最佳導演大滿貫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 狂野之愛 》坎城最佳導演(2002) 《 血色將至 》柏林最佳導演(2008) 《 大師 》威尼斯最佳導演(2012)
二等獎大滿貫 張藝謀
1991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 》威尼斯銀獅獎 1994年《 活著 》坎城評審團大獎 1999年《 我的父親母親 》柏林評審團大獎
最佳男演員大滿貫 傑克·萊蒙 1979《中國綜合症》坎城影帝 1981《奉獻》柏林影帝 1982《大失蹤》坎城影帝 1992《大亨遊戲》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 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 1997《可人兒》坎城影帝 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 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最佳女演員大滿貫 朱麗葉·比諾什 1993《藍》威尼斯影后 1997《英國病人》柏林影后 2010《合法副本》坎城影后
朱麗安·摩爾 2002年《 遠離天堂 》威尼斯影后 2003年《 時時刻刻 》柏林影后 2014年《 星圖 》坎城影后
終身成就獎滿貫 讓娜·莫羅 1992年終生成就金獅獎 2000年終生成就金熊獎 2003年終生成就金棕櫚獎
主演最高獎滿貫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1960年《 甜蜜的生活 》坎城金棕櫚獎 1961年《 夜 》柏林金熊獎 1962年《 家庭日記 》威尼斯金獅獎
鞏俐 1987年《 紅高粱 》柏林金熊獎 1992年《 秋菊打官司 》威尼斯金獅獎 1993年《 霸王別姬 》坎城金棕櫚獎
評審會主席大滿貫:暫無

雙料帝後

“雙料帝後”是指在三大電影節中拿下兩座不同最佳演員獎的男女演員(一切以官網為準

):

影星 威尼斯電影節 坎城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傑克·萊蒙 1992 大亨遊戲 1979 中國綜合症 1982 大失蹤 1981 奉獻
西恩·潘 1998 浮世男女 2003 21克 1997 她是如此可愛 1996 死囚漫步
朱麗葉·比諾什 1993 藍 2010 合法副本 1997 英國病人
朱麗安·摩爾 2002 遠離天堂 2014 星圖 2003 時時刻刻
貝蒂·戴維斯 1937 艷窟淚痕 1951 彗星美人
安娜·瑪妮雅妮 1947 安吉莉娜 1958 暴風雨
讓·迦本 1951 黑夜是我的王國 1954 金錢不要碰 1959 流浪漢阿爾基麥迪 1971 貓
弗雷德里克·馬奇 1952 推銷員之死 1960 風的傳人
雪莉·麥克雷恩 1960 桃色公寓 1988 琴韻動我心 1959 鳳求凰 1971 絕望的性格
索菲亞·羅蘭 1958 黑蘭花 1961 烽火母女淚
伯特·蘭卡斯特 1962 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 1956 空中飛人
詹姆斯·斯圖爾特 1959 桃色血案 1962 渡假留香
畢比·安德森 1958 生命的門檻 1963 情人
讓·路易·特蘭蒂尼昂 1969 焦點新聞 1968 說謊的人
西蒙·西涅萊 1959 上流社會 1971 貓
米歇爾·皮寇利 1980 虛無縹緲 1982 奇妙事件
漢娜·許古拉 1983 皮耶拉的故事 1979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
阿爾伯特·芬尼 1963 湯姆·瓊斯 1984 化妝師
吉昂·馬利亞·沃隆特 1983 馬里奧·里奇之死 1987 莫羅事件
伊莎貝爾·於佩爾 1988 女人韻事 1995 冷酷祭典 1978 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2001 鋼琴教師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1989 現在幾點鐘 1970 匹薩一角 1987 黑眼睛
伊莎貝拉·阿佳妮 1981 迷戀 1989 羅丹的情人
霍利·亨特 1993 鋼琴課 1988 廣播新聞
保羅·紐曼 1958 炎熱的夏天 1995 大智若愚
梅麗爾·斯特里普 1989 黑暗中的吶喊 2003 時時刻刻
張曼玉 2004 清潔 1992 阮玲玉
海倫·米倫 2006 女王 1984 恩怨情天 1995 瘋狂的喬治王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2008 切·格瓦拉 2001 毒品網路
哈維爾·巴登 2000 夜幕降臨前 2004 深海長眠 2010 美錯
布魯斯·鄧恩 2013 內布拉斯加 1983 冠軍季節
湯姆·康特奈 1964 國王與國家 2015 四十五周年

評審介紹

雙料主席

三大電影節不同於奧斯卡、英國學院獎等等頒獎禮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採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評獎。每一個競賽單元均設有獨立的“評審會主席”和“評審會成員”,以主席領導並在10人以下,通常邀請電影圈、文學界的權威人士,他們將在討論和論證中決定獎項的歸屬。以下是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的相關資料。

截至2015年,在三大電影節中至少擔任過兩個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的電影人分別如下:

影人 威尼斯 坎城 柏林
雷內·克萊爾 1957 1974
馬塞爾·卡內 1982 1956
讓娜·莫羅 1975 1995 1983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1983 2013 1990
羅曼·波蘭斯基 1996 1991
埃托爾·斯科拉 1998 1988
米洛斯·福爾曼 2000 1985
麗芙·烏曼 2001 1984
大衛·林奇 1994 2002
鞏俐 2002 2000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99 2005
維姆·文德斯 2008 1989
昆汀·塔倫蒂諾 2010 2004
南尼·莫萊蒂 2001 2012
王家衛 2006 2013
簡·坎皮恩 1997 2014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2011 2015

華人評審

截至2015年,擔任過評審團主席(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四位:鞏俐、王家衛、張藝謀、李安;擔任過全部三大國際電影節評審(主競賽單元,含評審團主席)的華語電影人共三位:陳凱歌、鞏俐、張曼玉。

威尼斯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審會主席:鞏俐(2002)張藝謀(2007)李安(2009)

歷屆華人評審會成員:謝晉(1989)陳凱歌(1993)張曼玉(1999)許鞍華(2003)徐楓(2004)阿城(2005)杜琪峯(2008)陳可辛(2012)姜文(2013)陳冲(2014)侯孝賢(2015)

坎城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審會主席:王家衛(2006)

歷屆華人評審會成員:鞏俐(1997)陳凱歌(1998)楊德昌(2001)楊紫瓊(2002)姜文(2003)徐克(2004)吳宇森(2005)章子怡(2006)張曼玉(2007)舒淇(2009)施南生(2011)杜琪峯(2011)李安(2013)賈樟柯(2014)

柏林電影節:

歷屆華人評審會主席:鞏俐(2000)王家衛(2013)

歷屆華人評審會成員:黃宗江(1983)陳凱歌(1989)張艾嘉(1992)張藝謀(1993)徐楓(1994)斯琴高娃(1995)蔡明亮(1995)陳冲(1996)許鞍華(1996)寧瀛(1997)張曼玉(1997)張國榮(1998)李卓桃(1998)楊紫瓊(1999)謝飛(2001)白靈(2005)施南生(2007)舒淇(2008)王穎(2009)余男(2010)梁朝偉(2014)

歷屆主席

(部分,僅摘取2000年及以後)

年份 柏林電影節 坎城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
2000 鞏俐 呂克·貝松 米洛斯·福爾曼
2001 比爾·麥肯尼克 麗芙·烏曼 南尼·莫萊蒂
2002 米拉·奈爾 大衛·林奇 鞏俐
2003 阿托姆·伊戈揚 帕特里斯·夏侯 馬里奧·莫尼切利
2004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昆汀·塔倫蒂諾 約翰·保曼
2005 羅蘭·艾默里奇 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丹提·費瑞提
2006 夏洛特·蘭普林 王家衛 凱薩琳·德納芙
2007 保羅·施拉德 史蒂芬·弗雷斯 張藝謀
2008 科斯塔·加華斯 西恩·潘 維姆·文德斯
2009 蒂爾達·斯文頓 伊莎貝爾·於佩爾 李安
2010 沃納·赫爾佐格 蒂姆·伯頓 昆汀·塔倫蒂諾
2011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 羅伯特·德尼羅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2012 邁克·李 南尼·莫萊蒂 麥可·曼
2013 王家衛 斯蒂文·史匹柏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2014 詹姆斯·沙姆斯 簡·坎皮恩 亞歷山大·德斯普拉
2015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科恩兄弟 阿方索·卡隆
讓娜莫羅 麗芙烏曼 鞏俐

華人獲獎

獎項 威尼斯電影節 坎城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最高獎 1989《 悲情城市 》 侯孝賢 1992《 秋菊打官司 》 張藝謀 1994《 愛情萬歲 》 蔡明亮 1999《 一個都不能少 》 張藝謀 2005《 斷背山 》 李安 2006《 三峽好人 》 賈樟柯 2007《 色戒 》 李安 1993《 霸王別姬 》 陳凱歌 1988《 紅高粱 》 張藝謀 1993《 香魂女 》 謝飛 1993《 喜宴 》 李安 1996《 理智與情感 》 李安 2007《 圖雅的婚事 》 王全安 2014《 白日焰火 》 刁亦男
二等獎 1991《 大紅燈籠高高掛 》 張藝謀 2013《 郊遊 》 蔡明亮 1994《 活著 》 張藝謀 2000《 鬼子來了 》 姜文 1989《 晚鐘 》 吳子牛 1995《 煙 》 王穎 1997《 河流 》 蔡明亮 2000《 我的父親母親 》 張藝謀 2001《 十七歲的腳踏車 》 王小帥 2005《 孔雀 》 顧長衛
演員獎 1992《 秋菊打官司 》 鞏俐 1994《 陽光燦爛的日子 》 夏雨 2011《 桃姐 》 葉德嫻 1994《 活著 》 葛優 2000《 花樣年華 》 梁朝偉 2004《 清潔 》 張曼玉 1992《 阮玲玉 》 張曼玉 1995《 女人,四十 》 蕭芳芳 2014《 白日焰火 》 廖凡
導演獎 1999《 過年回家 》 張元 2011《 人山人海 》 蔡尚君 1997《 春光乍泄 》 王家衛 2000《 一一 》 楊德昌 2015《 聶隱娘 》 侯孝賢 1996《 太陽有耳 》 嚴浩 2001《 愛你愛我 》 林正盛
編劇獎 2009《 春風沉醉的晚上 》 梅峰 2013《 天注定 》 賈樟柯 2008《 左右 》 王小帥 2010《 團圓 》 王全安 , 金娜
終身成就獎 2010 吳宇森 (榮譽金獅獎)
特別成就獎 2004 鞏俐 (特別大獎) 2015 賈樟柯 (金馬車獎) 1993 鞏俐 (金攝影機獎) 1997 許鞍華 (金攝影機獎)

中日韓入圍影片

日本
威尼斯電影節 1937: 荒城之月 1938:五個 偵察兵 、風中的孩子 1939:兄妹 1951: 羅生門 1952: 西鶴一代女 1953: 雨月物語 、安納塔漢 1954: 七武士 、 山椒大夫 、大阪之宿 1955: 二十四隻眼睛 、 楊貴妃 、雁 1956: 赤線地帶 、 緬甸的豎琴 、 幽靈船 1957: 蜘蛛巢城 、育嬰車 1958:無法松的一生、 楢山節考 1959: 炎上 1960:人間的條件 1961: 用心棒 1962:瘋狂的狐狸 1963: 天國與地獄 、人間 1965: 紅鬍子 1967: 奪命劍 1979:絞殺 1983: 細雪 1985:緬甸的豎琴、無餐桌之家 1986: 電影天地 1987:查之女 1989:一位茶道 大師之死 1990:鴻運女 1993: 奏鳴曲 1995: 幻之光 1997: 花火 2002:玩偶 2003: 座頭市 2004:哈爾的移動城堡、 咖啡時光 2005: 雙面北野武 2006:紅辣椒、 蟲師 2007: 壽西 燒 西部片 2008: 懸崖上的金魚姬 、 阿基里斯與龜 、 空中殺手 2009: 鐵男 :子彈人 2010: 十三刺客 、 挪威的森林 2011:庸才 2012: 極惡非道 Ⅱ 2013: 起風了 2014:野火
坎城電影節 1952:暴風中的男人、 源氏物語 、波 1953:核子彈下的孤兒、 大佛開眼 1954: 地獄門 、 濁流 1955: 近松物語 、千姬 1956:活人的記錄、幻之馬 1957:米、Shiroi sanmyaku 1958: 雪國 1959:白鷺 1960:鍵 1961:弟弟 1962:化鐵爐的街 1963: 切腹 1964: 砂之女 、一個人的太平洋 1965: 怪談 1968:黑貓 1969:日本之青春 1971:暗之中的魑魅魍魎 1972:沉默 1974: 卑彌呼 1975: 死者田園祭 1978: 愛之亡靈 1980: 影子武士 1983:楢山節考、戰場上快樂的聖誕節 1985: 三島由紀夫傳 、 再見箱舟 1986:馬克斯,我的愛 1987: 女銜 、親鷥白道 1988:暴風山岡 1989: 黑雨 1990: 死之棘 1993:奏鳴曲 1995: 寫樂的感官世界 1997:鰻魚 1999: 菊次郎的夏天 2000: 御法度 、 人造天堂 2001:距離、月之沙漠、 赤橋下的暖流 2003: 沙羅雙樹 、 光明的未來 2004:無人知曉、 攻殼機動隊 Ⅱ 2005:痛擊 2007: 殯之森 2010:極惡非道 2011:朱月之花、一命 2012: 如沐愛河 2013: 如父如子 、 稻草之盾 2014: 第二扇窗
柏林電影節 1953:看得見煙囪的地方 1954: 生之欲 1956: 白蛇傳 1957:嵐、 大菩薩嶺 1958: 純愛物語 1959: 戰國英豪 1960:哥哥、女經 1961: 懶漢睡夫 1962: 小早川家之秋 、Mitasareta seikatsu 1963: 武士道殘酷物語 1964: 日本昆蟲記 、她和他 1965:牆中秘事 1967:Lost Spring 1968:初戀:地獄篇 1969: 愛奴 1970:大地的群像 1971: 再愛一次 1972:約束 1973:悲傷的顛茄 1974:朝之詩 1975: 望鄉 1976:本陣殺人事件 1978: 遙遙長路 1981: 流浪者之歌 1982:謀殺· 下山事件 、再見吧,可愛的大地 1983:野獣刑事 1984: 南極物語 1985:瀨降物語 1986: 槍之權三 1987: 海與毒藥 1989: 城市英雄 1992: 光蘚 1993:夢中的女人 1996: 夢之村 1997: 瀨戶內月光小夜曲 1998: 感官新世界 1999: 刑法第三十九條 2000:獨立少年合唱團 2001:睡蓮、 狗神 2002: 千與千尋 、綁架 金大中 2003: 黃昏清衛兵 2005: 隱劍鬼爪 2008:母親 2010: 芋蟲 2014:小小的家
中國
威尼斯電影節 1984: 大橋下面 1988: 棋王 1989: 悲情城市 1991: 大紅燈籠高高掛 1992: 秋菊打官司 1993: 誘僧 、 雜嘴子 1994: 愛情萬歲 、 陽光燦爛的日子 、 東邪西毒 1996:太平天國 1997: 有話好好說 1999: 一個都不能少 、 過年回家 2000:站台、 榴槤飄飄 2001: 香港有個好萊塢 2002: 美麗時光 2003: 戀之風景 、不散 2004:世界 2005: 長恨歌 2006: 三峽好人 、黑眼圈、放逐 2007: 色戒 、 太陽照常升起 、神探、 幫幫我愛神 2008: 蕩寇 2009:意外、 淚王子 2010: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 夾邊溝 2011:人山人海、 桃姐 、 奪命金 、 賽德克巴萊 2013: 郊遊 2014: 闖入者
坎城電影節 1959:盪發與聖女 1960: 倩女幽魂 1962:楊貴妃 1963:武則天 1975:俠女 1982:阿Q正傳 1988: 孩子王 1990: 菊豆 1991: 邊走邊唱 1993:霸王別姬、 戲夢人生 1994: 活著 、 獨立時代 1995: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好男好女 1996:風月、 南國再見 ,南國 1997: 春光乍泄 1998: 海上花 、洞 1999: 荊軻刺秦王 、天上人間 2000: 鬼子來了 、一一、 花樣年華 2001: 千禧曼波 、 你那邊幾點 2002: 任逍遙 2003: 紫蝴蝶 2004:2046 2005: 青紅 、 最好的時光 、黑社會 2006:頤和園 2008: 二十四城記 2009: 春風沉醉的夜晚 、復仇 2010: 日照重慶 2013:天注定
柏林電影節 1957: 亡魂谷 1981: 燕歸來 1982:鄉情 1983:陌生的朋友 1984:半邊人、血,總是熱的 1988: 紅高粱 1989: 晚鐘 1990: 本命年 1991: 大太監李蓮英 1992: 阮玲玉 1993: 喜宴 、 香魂女 1994: 火狐 1995: 女人四十 、 紅玫瑰白玫瑰 、紅粉、歸土、 日光峽谷 1996: 太陽有耳 、麻將 1997: 色情男女 、我愛廚房、河流、埋伏 1998: 愈快樂愈墮落 、放浪、 天浴 1999:千言萬語 2000: 我的父親母親 、 有時跳舞 2001: 十七歲的腳踏車 、 愛你愛我 2003: 英雄 、 盲井 2004:20 30 40 2005: 孔雀 、 天邊一朵雲 2006:伊莎貝拉 2007: 圖雅的婚事 、蘋果 2008:左右、 文雀 2009: 梅蘭芳 2010: 團圓 、 三槍拍案驚奇 2012: 白鹿原 2014: 白日焰火 、推拿、 無人區 2015:一步之遙
韓國
威尼斯電影節 1987: 種女 1999:謊言 2000: 漂流欲室 2001: 收件人不詳 2002:綠洲 2003: 偷情家族 2004: 空房間 、 下流人生 2005: 親切的金子 2012: 聖殤
坎城電影節 2000: 春香傳 2002: 醉畫仙 2004: 老男孩 、 女人是男人的未來 2005: 劇場前 2007: 密陽 、呼吸 2009:蝙蝠 2010:詩、 下女 2012:在異國、 金錢之味
柏林電影節 1959:鍾閣 1960:雲彩流動 1961:馬夫 1962:直到 生命盡頭 1963: 烈女門 1972: 石花村 1973:小島的尊嚴 1985: 烈日驕陽 1986:吉牛蓬 1994:華嚴經 1995: 太白山脈 1996: 美麗青年全泰壹 2001: 共同警備區 2002: 壞小子 2004:薩瑪利亞女孩 2007: 機器人之戀 、邊界 2008: 夜與日 2011:愛,不愛 2013:惠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