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酸菌族

檸檬酸菌族

檸檬酸菌族,即檸檬酸桿菌屬,拉丁學名(CitrobacterWerkmanandGillen,1932)直桿菌。

簡介

檸檬酸菌族
即檸檬酸桿菌屬,拉丁學名(CitrobacterWerkmanandGillen,1932)直桿菌、直徑約1.0,長2.0~6.0μm,單個和成對。與腸桿菌科的一般定義相符。通常不產生莢膜。革蘭氏陰性,通常以周生鞭毛運動。兼性厭氧。有呼吸和發酵兩種類型的代謝。

致病機理

(1)弗勞地枸櫞酸鹽桿菌隸屬腸桿菌科枸櫞酸鹽桿菌屬。通常認為該菌系腸道的正常寄留菌,對人致病主要是易位後的傷口感染、尿道感染等。

(2)國內有學者在檢測腹瀉患兒的腸道致病菌時,從1457例腹瀉患兒糞便中分離出了164株弗勞地枸櫞酸鹽桿菌,為探討該菌與小兒腹瀉的關係,曾經採用不耐熱性腸毒素(LT)、耐熱性腸毒素(ST)基因探針行菌落原位雜交試驗,菌液直接LT-PCR試驗和家兔腸結紮試驗,證實部分菌株具LT基因且產生LT毒素,但無ST陽性菌株。初步認為弗勞地枸櫞酸鹽桿菌與小兒腹瀉有一定關係。
(3)關於枸櫞酸鹽桿菌與小兒腹瀉的關係,目前還未定論。
(4)外國的月亮和中國的不一樣圓:Guarino對義大利那不勒斯地區328例小兒腹瀉大便中分離的46株枸櫞酸鹽桿菌進行研究發現,6.5%的菌株產生ST。

鑑定

目的對從一起自然發病的病(死)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所分離做純培養的6株(HQ010516B-1至HQ010516B-6)菌,進行在主要生物學性狀、感染試驗的致病作用、對抗菌類藥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檢驗,旨在明確分離菌的種類、病原學意義及耐藥特徵等.方法在發病情況及主要病變檢驗的基礎上,以6隻病(死)蟹的肝胰腺為材料做細菌分離與純培養,對純培養菌做形態特徵、理化特性、16SrRNA基因序列測定及系統發育學分析等方面較系統的鑑定,主要依據(1994)並結合系統發育特徵做菌種歸類判定;以3×108CFU/ml的菌懸液,對健康蟹做感染試驗,測定相應的致病作用;用瓊脂擴散(K-B)法做對常用抗菌類藥物的敏感性測定,以抑菌圈直徑作為敏感與耐藥的判定指標.結果分離做純培養的6株菌為同種的弗氏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freundii),對供試健康蟹有致病性,對供試37種抗菌類藥物中的頭孢噻肟等22種藥物呈敏感或高度敏感、對四環素等5種呈低度敏感、對青黴素G等10種耐藥.結論所檢出的弗氏檸檬酸桿菌,構成了所檢中華絨螯蟹病例的病原菌之一,對供試抗菌類藥物未表現出敏感與耐藥的明顯株間差異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