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瀝湯粉

橫瀝湯粉

橫瀝湯粉是惠州最受歡迎的名吃。橫瀝湯粉至少有上百年歷史了,它起源於距惠州市區約20多公里的橫瀝鎮,周末不少惠州城裡人專門來吃粉。橫瀝湯粉與別的豬腳粉不同是因為它的湯,據說是用蝦粉與魚肉丸、骨頭做出來的,同時配菜除豬腳外還一定有滷蛋和牛腩。

基本信息

概況

橫瀝湯粉惠州最受歡迎的名吃。橫瀝湯粉至少有上百年歷史了,它起源於距惠州市區約20多公里的橫瀝鎮,周末不少惠州城裡人專門來吃粉。橫瀝湯粉與別的豬腳粉不同是因為它的湯,據說是用蝦粉與魚肉丸、骨頭做出來
橫瀝湯粉橫瀝湯粉
的,同時配菜除豬腳外還一定有滷蛋和牛腩。
榮獲“惠州十大名小吃”稱號,年銷五千萬。

李子玉簡介

橫瀝湯粉的當代掌門師傅、惠州橫瀝金華湯粉店掌柜,子玉師傅在惠城區橫瀝鎮開的橫瀝金華湯粉店遠近馳名,吸引遠近的食客聞香而動,一碗小小的湯粉竟有如此大的文章,實在不可讓人小瞧。
李子玉李子玉

李子玉是博羅縣仍圖鎮沙洲尾村人,1954年出生。沙洲尾村緊靠東江,村裡的土壤含沙量高,故名。而與橫瀝湯粉盛名緣起的橫瀝鎮只有一江之隔。李子玉的父母都是種田人,李子玉上面還有一個大哥,原來在博羅縣供銷社上班,現在也早已退休了。李子玉從小就是那種不太愛張揚的人,為人也老實忠厚。1972年,李子玉在仍圖中學高中畢業。70年代初,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高中畢業的李子玉在當時也算是個“知識分子”,所以一開始就留在村里當會計,寫寫算算,種著幾畝薄田過日子,很少看村外的世界。
80年代初,改革開放大開門戶,吸引了許多人走出閉塞的天地,到開放的沿海城市闖世界,農村裡的人有機會看到城市繁華而豐富多彩的生活,紛紛想辦法奔向城市打工賺錢,改善經濟條件。
李子玉沒太大的野心,或者說他開始也就想當個普通的莊稼漢,外面的世界很大,但外面的世界沒有衝擊李子玉。不習慣做生意的他穩坐釣魚船。廣東本來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到了84年左右,李子玉也有些不甘寂寞了: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跑世界了,總不能一輩子守在這兒不挪窩吧?再說土地里也鑽不出幾個錢來,趁著年輕,出去走走有何不好?
就在那一年,李子玉開始出去打工,在外面打了幾年工,李子玉也有了點積蓄。1988年,一個在深圳搞房地產的老同學說:“我那兒缺個幫工,反正你也到處打工,不如去幫幫忙?”打工就是這樣,有熟人照顧著總是方便行事,李子玉痛快地應承了,跟著同學去了深圳的房地產公司。
當時的這個房地產公司規模也不大,李子玉幫忙打打雜,做點廚房裡的事情。因為做事的很多是老家的人,習慣吃老家口味的菜式。李子玉做起了廚房的大師傅,一邊做菜一邊自學,慢慢琢磨起炒菜的活計。有時候,看到別人做的菜式,李子玉也會問個明白,弄個清楚,學到腦海里,時間一長,居然無師自通地學了門手藝。
李子玉李子玉

在深圳打了兩年工,李子玉憑著自己的那股勤奮認真的勁頭,學了不少做廚師的學問。回到家後,妻子說想開個湯粉店,也正中了李子玉的下懷,決心把自己學的東西施展出來。
李子玉妻子想開的湯粉店在橫瀝鎮上,李子玉的祖公曾在鎮上置了家業,買了一處小店面。祖公在世時經營小店賣各種雜貨,後來遇上文革,有產業的人都不敢承認,怕被造反派說成是資本主義的尾巴把自己和家人拿出去批鬥,祖公的小店也就關了門,以一個月4元錢6元錢極低的價錢租給別人了。80年代後,改革開放的步子放開了,沒有了政治上的擔憂,李子玉和妻子收回了小店,準備經營早餐。
李子玉為了做好早餐店,決定好好地拜師學藝。橫瀝湯粉的歷史非常悠久,做湯粉的名師卻不多。李子玉多方打聽到了一位叫張樹勝的老師傅。這位老師傅解放前就做起了橫瀝湯粉,對於橫瀝湯粉的製作非常有經驗。李子玉結識了張老師傅後,不惜虛心請教,把制粉的各種心得一一悉心學於掌中,並且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創新。
1989年,李子玉在橫瀝鎮開的“橫瀝金華湯粉店”正式開張。喜慶的鞭炮聲中,左鄰右舍有些猶疑:這個金華湯粉店做的橫瀝湯粉會不會好吃呢?剛開始,金華湯粉店並不出名,李子玉親自下廚,純粹手工制粉,原料嚴格考究,質量上大下功夫。煮粉時保持水寬火旺,粉條既潔白柔軟,又有拉力,色香俱佳,令食者讚不絕口,漸漸地蠻聲遠近。
及至後來,去吃李子玉製做的金華湯粉更成為一大享受。走進李子玉的橫瀝金華湯粉店,一眼可以看到灶台邊的鍋里裝著香氣翻滾的材料,排骨牛腩滷蛋豬腳,還有碗碟里裝的姜蔥蒜辣椒等,紅是紅白是白綠是綠。用竹笊籬從翻滾的開水裡將潔白的湯粉燙熟,撈出,加上燙熟的三五顆青菜,以及薑絲,蔥花少許,撈到碗內,加煲了一夜的老湯澆上去,香氣四溢,再鋪上客人喜歡的配菜,如有的專要牛腩粉,有的愛吃豬腳粉,加上去,一碗上好的湯粉就做成了。配料尚在其次,火候是至關重要的,恰到好處才會讓著名的橫瀝湯粉香嫩而帶淡淡的甜味,火候不足會生腥,過了會發硬,發苦,都不好吃,連青菜也是如此。而剛剛好的火候會讓各種材料相融相濟,渾然一體,有意想不到的美味。
李子玉說, 每一道美味的組合其成分應該是不可輕易變更的,如同一種古老的配方,橫瀝湯粉也是如此。美味的湯粉中每一個成份都至關重要,湯的火候、味道;配湯粉的豬腳的材料、口味,都特別有講究。李子玉通過學習和自己長期的實踐,掌握了一套做湯粉的方法,做出來的湯粉色、香、味俱全,材料足,口感香醇,粉柔韌而有彈性,口感極好,特別受人歡迎。橫瀝金華湯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戶,聲名遠播。
李子玉做的湯粉出了名後,前來拜師學藝的人也蜂擁而至。本著發揚飲食文化的想法,李子玉也收了不少徒弟,傳授他所創的橫瀝湯粉的做法。在這個市場競爭激烈的年代,李子玉胸懷坦蕩:“讓更多的人學會做湯粉,讓更多的人賺錢。”正是因為他的大度襟懷,出自於他門下的徒弟走出了橫瀝,四處創下“橫瀝湯粉”的牌子,美名遠播。
李子玉的大徒弟本來是做點販賣水果的小生意的,本小利不大,競爭又激烈,生活很艱難。在拜李子玉為師後,認認真真地在李子玉的店子裡學了幾個月手藝,在惠陽平潭鎮開了一個湯粉店。平潭人都喜歡吃湯粉,加上口味好,徒弟開的湯粉店生意一直很好,一晃七八年過去了,現在他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二三十萬元了。小小的湯粉店也能賺大錢,徒弟自然對師傅感激不已,逢年過節一定要來好好拜謝師傅。訊息傳開後,許多人紛紛來拜師學藝,李子玉收的徒弟,將橫瀝湯粉店開到了淡水、陳江、河南岸等各地,以至於在惠州經常可以見到李子玉傳授的徒弟所開的橫瀝湯粉店。還有的徒弟將橫瀝湯粉發揚光大,帶到了東莞深圳,賺了不少錢。有的徒弟光通過經營湯粉店就自己買起了樓,買了小車。一開始不求賺錢、只想把名聲打響的李子玉自己也想不到,徒弟們會做出這么好的成績來。有的徒弟參加惠州市的廚藝比賽,還獲了市裡的大獎。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惠州市隆重舉辦了“惠州生態悠閒旅遊節”,李子玉師傅還代表橫瀝鎮參加此次活動,最終被組委會評為惠州首屆美食嘉年華十大名點獎,並受到市里和區里領導同志的接見。
如今,李子玉和他所帶出來的橫瀝湯粉遠近聞名,但他仍然保持著低調的作風,勤勤懇懇地經營店子,和他一起勤勞工作的,還有與他相依相伴半輩子的妻子。四個孩子也慢慢長大了,大的兩個女兒都在店裡幫忙,最小的兒子還在惠州高級中學上學,李子玉說,現在的條件好了,要讓孩子多讀點書,多學點知識,去博一個更精彩的未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