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3卷

作品目錄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總目錄
第1卷
第1章 金屬切削原理
第2章 材料及熱處理
第3章 毛坯及餘量
第4章 機械加工質量
第5章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訂
第6章 工具機夾具
第7章 鋸削 刨削 插削
第8章 車削
第9章 銑削
第2卷
第10章 鑽削 擴削 鉸削 擠光加工
第11章 鏜削
第12章 拉削
第13章 磨削
第14章 精密加工及超精密加工
第15章 特種加工
第16章 螺紋加工
第17章 齒輪加工
第18章 花鍵加工
第3卷
第19章 難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
第20章 檢測
第21章 組合工具機及自動線加工
第22章 柔性自動化加工
第23章 裝配
第24章 機械加工的質量管理
第25章 機械加工車間設計
第26章 常用資料
目 錄
第19章 難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
第1節 難切削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
1概述
1?1難切削金屬材料的分類
1?2常用難切削金屬材料特性
1?3難切削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特點
1?4難切削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1?5影響切削加工性的因素
1?6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途徑
2高錳鋼的切削加工
2?1高錳鋼的切削加工特點
2?2 切削條件選擇
2?3切削實例
3高強度鋼的切削加工
3?1高強度鋼的切削加工特點
3?2切削條件選擇
3?3切削實例
4不鏽鋼的切削加工
4?1不鏽鋼的切削加工特點
4?2改善不鏽鋼切削加工性的途徑
4?3不鏽鋼的車削
4?4不鏽鋼的銑削加工
4?5不鏽鋼的鑽削
4?6不鏽鋼的鉸削
4?7不鏽鋼的攻絲
4?8不鏽鋼的磨削
5高溫合金的切削加工
5?1高溫合金的分類
5?2高溫合金的切削加工特點
5?3切削高溫合金刀具材料的選擇
5?4高溫合金的車削
5?5高溫合金的銑削
5?6高溫合金的鑽削、鉸削和螺紋
加工
5?7 高溫合金的拉削
5?8高溫合金的磨削
6欽合金的切削加工
6?1鈦合金的分類及其特性
6?2鈦合金的加工特點
6?3切削鈦合金刀具材料的選擇
6?4鈦合金的車削
6?5鈦合金的銑削
6?6鈦合金的鑽削
6?7鈦合金的鉸削
6?8 鈦合金的攻絲
6?9鈦合金的拉削
6?10鈦合金的磨削
7難熔金屬及其合金的切削加工
7?1常用難熔金屬的性能及其切削
加工特點
7?2 鎢及其合金的切削加工
7?3鉬及其合金的切削加工
7?4鈮、鉭的切削加工
7?5 鋯的切削加工
8 噴塗(焊)材料的切削加工
第2節 難加工非金屬硬脆材料的加工
1難加工非金屬硬脆材料的性能及其
加工特點
2硬脆非金屬材料的主要加工方法
2?1切割
2?2磨削
2?3 研磨與拋光
2?4超精密研磨與拋光
2?5利用電、磁原理的新研磨法
2?6其他精密加工方法
3 石材加工
3?1岩石的種類和岩石的基本物理
性能
3?2 石材加工設備及工具
3?3精密石材件的加工
參考文獻
第20章 檢 測
第1節 量具與量儀
1通用量具
1?1游標量具
1?2測微量具
1?3表類量具
1?4電子數顯示卡尺
1?5其他量具
2長度計量儀器
2?1自準直式光學計量儀器
2?2顯微鏡式光學計量儀器
2?3投影式光學計量儀器
2?4光學分度頭
2?5表面粗糙度計量儀器
3量規類量具
3?1量規類量具的分類
3?2設計與選用量規類量具應考慮的幾個問題
3?3 光滑塞規與卡規
3?4板式高度規和深度規
3?5圓錐量規
3?6花鍵量規
3?7位置量規
3?8螺紋量規
3?9樣板量規
3?10 鍵槽量規
4檢驗夾具
4?1定位裝置
4?2傳遞裝置
4?3運動導向機構
4?4輔助元件
4?5檢驗夾具舉例
5氣、電量儀和三坐標測量機
5?1靜態測量用量儀
5?2主動測量用量儀
5?3三坐標測量機
第2節 測量方法
1測量方法總論
1?1測量方法的分類
1?2測量方法的總誤差
1?3正確選擇量具和儀器
1?4正確選擇標準器件
1?5正確選擇測量基面
1?6正確選擇瞄準形式
1?7正確選擇測量力
1?8溫度誤差
1?9 測量能力指數
2 長度測量
2?1長度單位――米
2?2 長度量值傳遞系統
2?3長度測量的基本原則
2?4長度計量標準的套用和檢定
2?5軸徑和孔徑的測量
3 角度測量
3?1二面角的測量
3?2錐度測量
3?3 圓分度誤差的測量
4 形狀和位置誤差的測量
4?1形位誤差檢測基礎
4?2 直線度誤差的測量
4?3 平面度誤差的測量
4?4 圓度誤差的測量
4?5圓柱度誤差的測量
4?6輪廓度誤差的測量
4?7定向誤差的測量
4?8定位誤差的測量
4?9 跳動量的測量
5 表面粗糙度測量
5?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與評定
參數
5?2 表面粗糙度計量檢定系統
5?3表面粗糙度的測量方法
5?4表面粗糙度樣塊
5?5印模的製作與使用
5?6針描法表面粗糙度測量
6 螺紋測量
6?1普通螺紋的主要參數
6?2外螺紋單項參數測量
6?3內螺紋單項參數測量
6?4 絲槓測量
7 圓柱齒輪測量
7?1齒距誤差測量
7?2齒圈徑向跳動測量
7?3漸開線齒形誤差測量
7?4基節偏差測量
7?5齒向誤差測量
7?6軸向齒距偏差測量
7?7公法線長度測量
7?8齒厚測量
7?9齒輪誤差的坐標測量法
7?10徑向綜合誤差測量
7?11切向綜合誤差測量
7?12整體誤差測量
7?13綜合測量用的測量元件
7?14齒輪副的測量
8圓錐齒輪測量
8?1齒坯測量
8?2單項誤差測量
8?3綜合誤差測量
8?4滾動檢驗
9蝸桿蝸輪的測量
9?1蝸桿的測量
9?2 蝸輪的測量
9?3蝸桿副和蝸桿傳動的測量
參考文獻
第21章 組合工具機及自動線加工
第1節 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的基本特點
和套用範圍
1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的特點
2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的組成、分類
和適用範圍
2?1組合工具機的組成
2?2 組合工具機的分類
2?3 組合工具機自動線的分類
3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的發展方向
4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的設計特點和
選用原則
4?1組合工具機設計特點
4?2影響組合工具機型式的因素
4?3 專用部件設計
4?4典型組合工具機夾具示例
4?5 典型組合工具機主軸箱示例
5組合工具機通用部件和標準化
5?1組合工具機通用部件的分類
5?2 組合工具機通用部件的標準化
5?3典型通用部件
5?4典型動力部件示例
5?5 典型支承部件示例
5?6典型輸送部件示例
6組合工具機通用部件的選用原則
7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的電氣控制
系統
8 採用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的技術
經濟效果
第2節 組合工具機加工工藝範圍及工藝
方案的制定
1 制定組合工具機工藝方案的原則
2 用組合工具機加工零件定位基準的
選擇
2?1選擇工藝基面的原則及應注意的
問題
2?2箱體件和非箱體件工藝基面的
選擇
2?3確定零件夾壓位置應注意的問題
3 組合工具機加工工藝
3?1平面銑削
3?2 鑽孔
3?3擴孔、鉸孔、鏜孔
3?4高精度孔的鏜削
3?5鏜孔車端面
3?6採用特殊結構刀具加工
3?7高精度止口深度的鏜削
3?8深孔加工
3?9 活塞裙部異形外圓加工
3?10 鏜車一槍鉸複合加工
3?11攻絲
4 組合工具機加工餘量的確定和刀具
結構的選擇
4?1加工餘量的確定
4?2 刀具結構的選擇
5 組合工具機切削用量的選擇
5?1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力
5?2在確定切削用量時應注意的問題
6 確定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工藝方
案時應注意的問題
6?1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完成工藝
時常遇到的限制
6?2確定工藝過程時應考慮的原則
和問題
6?3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排屑、
冷卻、集中潤滑和清洗等應
考慮的原則和問題
第3節 組合工具機及其自動線的安裝、調試、
維護和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組合工具機總裝和試車前工具的準備
2組合工具機部件裝配和精度檢驗
3組合工具機的總裝與調整
4組合工具機的空運轉試驗和切削試驗
5組合工具機自動線的裝配、調整、
試車和安裝
5?1組合工具機的安全防護和檢查保養
5?2組合工具機的常見故障和排除
第4節 鏇轉體零件加工自動線
1鏇轉體零件加工自動線工具機的類型
與特點
2鏇轉體零件加工自動線對毛坯的
要求
3 鏇轉體零件加工自動線對刀具的
要求
3?1可靠的斷屑
3?2保證刀具材料穩定的切削性能
精加工刀具應有較高的尺寸耐
用度
3?3精確、迅速的調整
3?4快速或自動換刀
3?5刀具過載保護及破損檢測
4 鏇轉體零件加工自動線傳送系統和
布局形式的特點
第5節 自動上下料裝置
1概述
1?1分類
1?2件料自動上下料裝置的組成
1?3設計選用自動上下料裝置的
注意要點
2料倉式上下料裝置
2?1料倉
2?2消除料倉堵塞的機構
2?3輸料槽
2?4隔料器
2?5分路器及合路器
2?6上料機構
2?7下料機構
3料斗式上料裝置
3?1料斗的類型及主要技術特性
3?2振動式料斗
3?3定向機構
3?4雙盤鏇轉式供料器
4 工件姿勢的識別
4?1工件姿勢的機率
4?2工件姿勢的識別方法
第6節 機械手和工業機器人
1 機械手
1?1機械手的手部
1?2機械手的腕部和臂部
1?3機械手的機身
2 工業機器人
2?1工業機器人概述
2?2工業機器人的驅動系統
2?3工業機器人的感測器
2?4工業機器人的控制系統
2?5工業機器人的套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22章 柔性自動化加工
第1節 柔性自動化加工方法及其系統
1柔性自動化加工方法的類型和共同
特點
1?1柔性自動化加工方法及其系統的
類型
1?2 柔性自動化加工的共同基本特點
1?3各類加工方法的適用範圍
2 數控加工
2?1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2?2 數控加工方式
2?3單機數控加工的特點及其適用
範圍
2?4加工中心的特點及適用範圍
2?5數控加工與普通加工的成本費
用對比分析?
3 柔性加工/製造單元FMC
3?1FMC的基本功能及組成
3?2FMC的基本型式
3?3FMC的套用
4 柔性加工/製造系統FMS的組成
4?1FMS的基本特點
4?2FMS的加工系統
4?3FMS的物料自動儲運系統
4?4FMS的信息流及監控系統
4?5FMS的實例
5 FMS的套用
5?1企業採用FMS的效益
5?2 企業引入FMS的背景、條件和
步驟
5?3FMS實施步驟
6柔性自動線FTL
第2節 柔性自動化加工設備
1數控工具機坐標和運動方向命名
1?1坐標和運動方向命名原則
1?2Z坐標的運動
1?3X坐標的運動
1?4Y坐標的運動
1?5鏇轉運動A、B和C
1?6標準坐標系統的原點
1?7附加坐標
1?8主軸鏇轉運動方向
1?9對於工件運動時的相反方向
1?10 工具機簡圖
2數控工具機技術參數
2?1數控車床型號與技術參數
2?2 數控銑床型號與技術參數
3加工中心技術性能參數
3?1車削中心CKH6463(H2-062)
技術性能參數
3?2 臥式加工中心型號與技術性能
參數
3?3 立式加工中心型號與技術性能
參數
4柔性製造單元技術性能參數
5數控工具機附屬檔案
5?1數控車床附屬檔案
5?2 數控銑床、鏜床和加工中心用
分度裝置
6托板
6?1托板的功能表面
6?2頂面(工件安裝面)
6?3工件定位的方法
6?4托板的定位方式
6?5托板的規格尺寸系列
6?6托板的代號
第8節 柔性自動化加工系統的工夾具
系統
TSG82工具系統
1?1TSG82工具系統各種工具的型號
1?2TSG82工具系統圖
1?3接長桿刀柄及其接長桿
1?4彈簧夾頭刀柄及其接桿
1?57:24錐柄快換夾頭刀柄及其接桿
1?6鑽夾頭刀柄
1?7無扁尾莫氏錐孔刀柄及其接桿
1?8有扁尾莫氏錐孔刀柄及其接桿
1?9攻絲夾頭刀柄
110鏜刀類刀柄
1?11銑刀類刀柄
1?12套式擴孔鑽和鉸刀刀柄
2 各類數控刀柄的柄部
2?1JT(ST)型錐柄柄部及其拉釘
尺寸系列
2?2國際標準錐柄柄部及其拉釘尺
寸系列
2?3國家標準的錐柄柄部尺寸系列
2?4美國標準錐柄柄部及其拉釘尺
寸系列
2?5日本標準錐柄柄部及其拉釘尺
寸系列
26聯邦德國標準錐柄柄部及其拉
釘尺寸系列
2?7其他型式的錐柄柄部及其拉釘
3 刀具檔案及其建立
3?1刀具信息及其檔案格式
3?2EXAPT刀具卡片的信息表示
4 刀具的準備
4?1刀具準備工作及其作業流程
4?2刀具的組裝和預調
5 刀具的換刀選擇、編碼和識別
5?1刀具的換刀選擇方式
5?2 刀具的編碼
5?3刀具的識別
6 夾具系統
6?1柔性自動化加工中夾具的使用
6?2夾具檔案
6?3孔系組合夾具
第4節 零件加工工藝及程式編制
1 零件加工工藝
1?1工藝方案的確定
1?2 加工方法與刀具選擇
1?3切削用量選擇
1?4數控加工零件編程中的工藝
處理
2零件編程的通用標準
2?1穿孔帶
2?2代碼
2?3程式格式
2?4準備功能(G功能)
2?5 進給和主軸速度功能
2?6輔助功能(M功能)
3 手工零件程式編制
3?1數值計算
3?2 程式編寫
4 計算機零件程式編制
4?1編程作業及信息處理
4?2零件編程系統
4?3零件程式結構
4?4程式中的運算
4?5程式及語句成分的定義
4?6程式的控制和執行
4?7零件幾何形狀的描述
4?8刀具運動軌跡及刀位數據的
生成
4?9後置信息處理程式指令
4?10零件源程式舉例
參考文獻
第23章 裝 配
第1節 裝配工藝基礎
1工藝方案選擇
1?1裝配的工藝配合法和尺寸鏈
1?2裝配的組織形式與生產規模
2裝配工藝規程和工藝設計
2?1工藝規程的制訂
2?2工藝設計
2?3若干重要的具體要求和措施
3人體學的套用
3?1基本要求
3?2裝配操作與人的活動相諧調
3?3工作檯位尺寸的決定
3?4工作地的適宜氣候
第2節 零部件的裝配準備工作
1清洗
1?1清洗液及其選擇
1?2 清洗方法
1?3清洗設備的類型及使用
1?4清潔度檢測
2 刮削
2?1刮削工藝
2?2平面刮削
2?3內孔刮削
3 平衡
3?1平衡方法的適用範圍
3?2 靜平衡
3?3剛性轉子動平衡
3?4撓性轉子動平衡
3?5 校正
第3節 典型部件裝配
1螺紋連線
1?1一般螺紋連線
1?2提高連線的機械化程度
1?3規定預緊力的螺紋連線
1?4自攻螺紋連線
2 過盈連線
2?1壓裝
2?2熱裝與冷裝
2?3液壓套裝
3 軸承裝配
3?1滑動軸承裝配
3?2滾動軸承裝配
4 齒輪及蝸桿傳動部件裝配
4?1圓柱齒輪傳動部件裝配
4?2圓錐齒輪傳動部件裝配
4?3 蝸桿傳動部件裝配
5 絲槓螺母副裝配
5?1配合間隙的調整
5?2螺母副軸心線校正
5?3絲槓靈活度的調整
5?4絲槓迴轉精度調整
6 密封件裝配
6?1密封類型
6?2靜密封
6?3動密封
7校正
7?1校正項目和程式
7?2 裝配時預留偏差量
7?3校正用量具及測量方法
7?4機械裝配校正套用實例
第4節 裝配作業自動化
1 自動給料
1?1自動給料裝置的選用
1?2零件的定向
1?3零件的送進和抓取
2裝配工序自動化
3檢測自動化
3?1工藝要求
3?2自動檢測裝置
第5節 裝配線和裝配機
1裝配工位間傳送裝置
1?1工位間傳送方式
1?2傳送裝置的基本型式
2裝配線(機)的類型
2?1裝配線基本型式及其特點
2?2 裝配機基本型式及其特點
2?3 非同步裝配線(機)
2?4 柔性自動裝配系統
3裝配機(線)的控制系統
3?1裝配設備的控制功能
3?2 計算機在自動裝配控制中的
套用
4裝配線和裝配機舉例
4?1向心球軸承裝配自動線
4?2 迭片鐵芯自動裝配機
4?3萬向節半自動裝配機
4?4 柴油機裝配流水線
4?5汽車發電機柔性裝配系統
第6節 產品測試
1 工具機質量檢驗
1?1工具機的空運轉試驗
1?2工具機的負荷試驗
1?3工具機的精度檢驗
1?4工具機的工作試驗
1?5壽命試驗
2 柴油機試驗
2?1儀器設備
2?2試驗條件
2?3試驗程式
2?4幾項性能試驗
3振動測量和評定
3?1測量儀器
3?2測量方法和測量部位
3?3 鏇轉機械振動評定
4 噪聲測量和評定
4?1測量要求和測量方法
4?2 噪聲限值及有關標準
5 設備泄漏的檢測
5?1泄漏的類型和原因
5?2泄漏的情況和檢測防治
參考文獻
第24章 機械加工的質量管理
第1節 質量管理基本知識
1質量
1?1產品質量
1?2工作質量
2 質量管理
3 質量循環圈
4 可靠性
4?1可靠度與不可靠度
4?2失效率
4?3平均壽命
4?4維修度
4?5有效度
5 工序質量
6 質量成本
6?1開展質量成本管理的意義
6?2質量成本項目構成
7質量管理體系
7?1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
7?2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容
7?3質量管理體系的構成
7?4質量管理體系圖
7?5建立體系的指導思想
8 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一PDCA循環
8?1PDCA循環的內容
8?2PDCA循環的特點
9 質量管理小組
9?1質量管理小組概述
9?2質量管理小組的建立
9?3質量管理小組的活動
10不合格品管理
10?1不合格品的種類
10?2不合格品的管理
第2節 質量管理的數理統計方法
1調查表
1?1缺陷項目調查表
1?2缺陷位置調查表
1?3矩陣調查表
2排列圖
2?1排列圖的結構
2?2排列圖的畫法
3 因果分析圖
3?1因果分析圖及其用途
3?2 畫因果分析圖的步驟
3?3因果分析圖的套用實例
3?4 畫因果分析圖的注意事項
4 直方圖
4?1直方圖及其用途
4?2 直方圖的畫法
4?3對直方圖的觀察分析
5控制圖
5?1控制圖及其意義
5?2計量值控制圖
5?3計數值控制圖
5?4對控制圖的觀察分析
6 分層法
6?1分層法的含義
6?2分層的原則
7 散布圖
7?1散布圖的作圖步驟
7?2對散布圖的觀察分析
7?3相關分析
8工藝過程回歸分析
8?1回歸直線的求法
8?2 相關性檢驗
8?3預報和控制
9工藝過程方差分析
9?1單因素方差分析
9?2重複數相等情況的單因素方差
分析
9?3重複數不相等情況的單因素
方差分析
10質量管理新方法簡介
10?1關係圖法
10?2系統圖法
10?3KJ法
10?4矩陣圖法
10?5矩陣數據分析法
10?6過程決策程式圖法
10?7箭條圖法
第3節 工序能力和機械能力
1工序能力
1?1影響工序能力的因素
1?2工序能力的測定方法
1?3工序能力與產品公差的關係
1?4工序能力指數及其計算
1?5工序廢品率的計算
1?6工序能力的判斷與處置
1?7 工序質量控制點
2 機械能力
2?1研究機械能力的目的
2?2 需要研究機械能力的場合
2?3機械能力研究與工序能力研究
之間的關係
2?4機械能力研究的圖解技術
2?5常態分配的三種情形
2?6關於非常態分配
第4節 質量檢驗
1質量檢驗的概念及工作職能
2檢驗計畫
3不合格分類
4質量檢驗的種類
5操作者參加檢驗工作
6感官檢驗
7檢驗量的確定
8專職檢驗員的配備及其考核
9抽樣檢驗
9?1計數抽樣檢驗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9?2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
第5節 質量改進
1質量改進的基本概念
2論證質量改進的必要性
3選定改進項目
4質量改進的組織工作
5質量改進的診斷過程
5?1質量缺陷的可控性分析
5?2 對管理人員可控缺陷的診斷
5?3操作者可控缺陷的改進
6質量改進工作的實施
6?1選擇改進方案
6?2 確定改進措施
6?3克服變革的阻力
6?4加強管理以鞏固成果
參考文獻
第25章 機械加工車間設
第1節 機械加工車間設計基礎
1生產綱領
1?1詳細生產綱領
1?2折合生產綱領
2生產類型及車間組成
2?1生產類型
2?2 車間組成
3工作制度及年時基數
3?1工作制度
3?2 年時基數
第2節 機械加工車間設計計算
1工藝分析
1?1工藝水平的確定
1?2 生產組織方式的選擇
1?3批量的確定
1?4工藝檔案的編制
1?5勞動量的確定
2設備
2?1設備的組成與分類
2?2 工藝設備選用原則
2?3 工藝方案及設備選用的技術經
濟分析
2?4 生產設備需要量的計算
2?5 輔助設備及起重運輸設備
2?6設備與儀器儀表、工位器具的
劃分
3人員
3?1機械加工車間人員的分類及任務
3?2 車間各類人員的計算
4車間面積及輔助部門
4?1車間面積的組成
4?2 車間面積計算
4?3車間輔助部門設計
5車間動力計算
5?1蒸汽
5?2 生產用水
5?3壓縮空氣
第3節 車間平面布置設計
1 廠房型式及合理選擇
1?1廠房主要參數的選擇
1?2廠房形式及組合
2 車間區劃
2?1車間區劃和平面布置原則
2?2車間區劃與平面布置的要求
2?3車間區劃圖內容
3 繪製車間區劃圖的方法與步驟
3?1經驗法
3?2系統平面布置設計
4 車間設備平面布置
4?1設備平面布置圖的內容
4?2生產線的物流分析
4?3定置管理
4?4設備布置方式及設備間距
第4節 工位器具
參考文獻
第26章 常用資料
第1節 一般資料
1希臘字母
2國內標準現行代號
3國外標準代號
4常用材料密度
5常用材料的線膨脹係數、熔點、
導熱係數及比熱容
6 常用材料的摩擦係數、滾動摩擦
係數、物體的摩擦係數
7 各種工程塑膠的摩擦係數
8 金屬切削工具機型號編制方法
8?1通用工具機型號
8?2專用工具機的編號
8?3工具機自動線的編號
8?4金屬切削工具機統一名稱和類、
組、系的劃分
9 法定計量單位
10 常用單位換算
11黑色金屬硬度及強度換算
12銅合金硬度與強度換算值
第2節 螺紋、齒輪、花鍵公差
1螺紋聯接公差與配合
1?1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1?2梯形螺紋公差
1?3米制錐螺紋公差
2 齒輪和齒輪副公差
2?1漸開線圓柱齒輪和齒輪副公差
2?2錐齒輪和準雙曲面齒輪精度
2?3圓柱蝸桿、蝸輪精度
3花鍵連線的公差與配合
3?1矩形花鍵的公差與配合
3?2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的公差與
配合
第3節 常用數學公式
1代數公式
1?1乘法與因式分解公式
1?2一元二次、三次方程求根公式
1?3級數
1?4指數
1?5對數
1?6排列與組合公式
2三角公式
3 常用曲線表
4 微積分
4?1微分
4?2不定積分
4?3 定積分
4?4常用函式的冪級數展開式
5矩陣
5?1行列式
5?2 矩陣
5?3線性方程組
6統計方法
61總體的參數估計
6?2假設檢驗
6?3方差分析
6?4回歸分析
7正交試驗設計
7?1正交試驗與正交表
7?2正交試驗的主要步驟與安排
方法
7?3正交表的統計分析
第4節 工廠常用計算
1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
2各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計算
3 圓錐(台)體各部分尺寸計算
4 內圓錐與外圓錐計算
5 圓的內接 外切正多邊形的幾何
尺寸
6 圓周等分及其係數表
7 圓周均布孔的中心坐標尺寸表
8 圓的弓形尺寸係數表
9 內圓弧與外圓弧計算
10V形槽寬度、角度計算
11燕尾與燕尾槽寬度計算
12中心孔深度計算
第5節 常用力學
1 靜力學、運動學及動力學的一些
基本公式
1?1力的合成、分解與投影
1?2力矩的計算
1?3各種力系的平衡方程
1?4運動學的一些基本公式
1?5動力學的一些基本公式
1?6物體的轉動慣量
2 材料力學的一些基本公式
2?1桿件的強度與剛度計算公式
2?2曲桿中性軸曲率半徑公式
2?3 常用截面的幾何與力學特性表
2?4各類彈簧的應力與變形公式
2?5應力狀態種類及主應力公式
2?6強度理論及適用參考範圍
2?7等截面梁的支反力、內力圖及
變形計算公式
2?8壓桿穩定計算的基本公式
2?9衝擊應力的計算公式
第6節 機械製圖
1 圖紙幅面及格式
2 比例
3 字型
4 圖線
5 剖面符號
6 圖樣畫法
6?1視圖
6?2剖視
6?3剖面
6?4局部放大圖
6?5簡化畫法
7裝配圖中零、部件序號及其編排
方法
8軸測圖
9尺寸注法
10尺寸公差與配合注法
11螺紋及螺紋緊固件畫法
12中心孔表示法
13形狀和位置公差代號及其注法
14表面粗糙度代號及其注法
15機構運動簡圖符號
16液壓及氣動圖形符號
17焊縫符號表示法
第7節 常用規範
1標準尺寸
2錐度與錐角系列
3莫氏錐度
4稜體的角度與斜度系列
5未注公差角度的極限偏差
6緊固件用通孔
7緊固件用沉孔
8中心孔
9零件倒圓與倒角
10 球面半徑
11圓形零件自由表面過渡圓角半徑和
靜配合連線軸用倒角
12T形槽
13燕尾槽
14砂輪越程槽
15刨、插、珩磨越程槽
16插齒空刀槽
17滾花
18十字槽尺寸
19扳手口和放扳手處尺寸及輔助尺寸
20扳手空間
21直柄工具用傳動扁尾和套筒的尺寸
和公差
22工具柄自鎖圓錐的尺寸和公差
23莫氏短圓錐
24短襯套圓錐
25長襯套圓錐
26銑床主軸刀桿尾部圓錐尺寸
27螺紋
27?1 普通螺紋
27?2梯形螺紋
27?3管螺紋
27?4英制螺紋
27?5螺紋零件結構要素
27?6螺紋收尾、肩距、退刀槽、
倒角
27?7普通螺紋的內外螺紋餘留長度
鑽孔餘留深度、螺栓突出螺母
的末端長度、粗牙螺栓、螺釘的
擰入深度和螺紋孔尺寸
28 花鍵與花鍵連線
28?1矩形花鍵
28?2圓柱直尺、漸開線花鍵
第8節 公差與配合
1 公差與配合標準
1?1標準公差數值表
1?2尺寸至500mm孔、軸的極限
偏差
1?3基孔制和基軸制的優先、常用
配合
1?4未注公差尺寸的極限偏差
2 公差與配合新舊國家標準對照表
3 公差與配合的選用
3?1基本偏差的選用
3?2優先配合的選用
3?3未注公差尺寸極限偏差的套用
第9節 形狀和位置公差
1 形狀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帶
2 形狀和位置公差值選擇的參考原則
3 形狀和位置公差值與套用示例
3?1直線度、平面度
3?2圓度、圓柱度
3?3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3?4同軸度、對稱度、圓跳動和全
跳動
3?5位置度數系和位置度公差值
計算
4 未注形位公差的規定
5 公差原則
第10節 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參數及其數值系列
2 表面光潔度等級與表面粗糙度高度
參數推薦轉換表
3 表面粗糙度的選
3?1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值選用的
一般原則
3?2表面粗糙度Rα值套用舉例
3?3表面粗糙度Rα值與孔 軸公差
等級的對應關係
3?4表面粗糙度Rα值與配合間隙或
過盈的關係
3?5夾具零件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
Rα 值關係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