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紐工程泥沙研究與實踐

《樞紐工程泥沙研究與實踐》是2008年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國翰。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師生及水利水電科研、勘測設計、工程管理等單位科學技術人員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作者科研實踐,介紹沉沙池、多沙河流低水頭樞紐,都江堰工程改建與卵石推移質、淤泥質海岸河口擋潮閘、水電站跨流域引水樞紐、有多沙支流入匯的大壩樞紐等不同類型水利

樞紐工程泥沙研究與實踐
水電工程泥沙問題的研究成果,水庫黏性淤積土沖刷特性、細沙淤積及黏性淤積的溯源沖刷的試驗研究成果,以及主編學術期刊《泥沙研究》二十多年的體會等內容。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師生及水利水電科研、勘測設計、工程管理等單位科學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杜國翰,1927年11月25日生,河北省深澤縣小直要村人。

1937年因抗日戰爭離家別母。

1940年在陝西省褒城縣新溝橋國小畢業後,於城固縣漢水之濱,入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以校為家,1945年遷甘肅省蘭州十里店新校址,1946年高中畢業。

1946年秋到南京,入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水利工程系讀書,1950年畢業,學校改稱國立南京大學。

1950年甫入南京市建設局不久,鏇即調設在南京的淮河水利工程總局,當年派往淮河上游工程局,後改稱河南省治淮總指揮部工程部。先參加潼湖、宿鴨湖蓄洪工程測量,及板橋水庫的測量和施工工作。1952~1954年,任河南省治淮總指揮部工程部水庫科和設計科副科長。 1954年入北京俄語專修學校,一年後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結業。1955年去前蘇聯,在莫斯科水利工程學院德·雅·索科洛夫教授指導下進行研究生學習。1959年5月通過學位論文“沉沙池進口設施研究”答辨,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

1959年到中國科學院、原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渠研究所,任第一組組長、六級工程師。負責黃河位山、三盛公等低水頭樞紐泥沙問題研究和雲南以禮河梯級水電站跨流域引水樞紐泥沙問題的研究工作。中間曾在原水電部技術委員會工作兩年。

1965年秋,去河南省歷“農村四清”,1966年復返水科院歷“文化大革命”、1969年下放水電部第四工程局,1970年轉到其石泉分局新工地,先在設計組後在科研組工作。

1973年借調至水電部科學研究所水利研究室,去現場負責岷江都江堰工程改建的泥沙問題研究,及開展北京河口擋潮閘淤積問題的試驗研究工作。這兩項課題的研究成果,均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6年調回水利電力部科學研究院,1978年負責恢復重建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泥沙研究所,任籌建組組長;1980年任泥沙研究所副所長,1983~1988年1月接任所長,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在此期間,還直接負責了以禮河水槽子水庫和黃河劉家峽水電站等課題的科研工作。

1978年中國水利學會泥消專業委員會成立後,任副主任數屆;1983年起接任學術期刑《泥沙研究》主編至今;此外,還曾兼任過國際大壩委員會水庫淤積委員會委員、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長江三峽工程泥沙專題論證專家組專家、成都科技大學兼職教授等。

1990年離休,經中國科學院、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聘任為院諮詢委員;經推選任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老專家協會理事;還兼任過《國際泥沙研究》(英文版)的編委。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