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桑三義宮

初名“蜀先主廟”,元改名“漢昭烈帝廟”,明更名“三義宮”。 一說是劉、關、張三結義的日子),這裡舉行迎神廟會,名為“樓桑春社”,熱鬧非常,是“涿州八景”之一。 山門往裡有馬神殿三間,為懸山小式建築,內有紅白兩匹木雕馬,一為劉備之“的盧”,另一為關羽之“赤兔”,馬旁均有馬僮一名。

樓桑三義宮,俗稱樓桑廟,位於河北涿州市松林店鎮樓桑廟村。始建於隋代(關於三義宮始建年代,明清時期的史書與碑文記述為唐乾寧四年,涿州市檔案局原局長劉桂郁於2001年考證為始建於隋代,見其《以訛傳訛500年》一文)。初名“蜀先主廟”,元改名“漢昭烈帝廟”,明更名“三義宮”。金、元、明、清歷次修葺。原建築占地2.7萬平方米,坐北朝南,自南而北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馬神殿、關羽殿、張飛殿、正殿、後殿,是一座有三進院落和30餘間殿房的宏偉建築群,是祭祀三國人物劉備、關羽、張飛結義的祠堂。從前,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劉備生日。一說是劉、關、張三結義的日子),這裡舉行迎神廟會,名為“樓桑春社”,熱鬧非常,是“涿州八景”之一。到20世紀80年代,主要建築只剩一座書有“敕建三義宮”的山門、院內的明代重修時立的石碑以及“風雨竹”碑的壁照。
原三義宮建築,山門為歇山式布瓦頂小式建築,東西長12米,南北寬6米。山門外面正中有匾額“敕建三義宮”。山門往裡有馬神殿三間,為懸山小式建築,內有紅白兩匹木雕馬,一為劉備之“的盧”,另一為關羽之“赤兔”,馬旁均有馬僮一名。再往裡是正殿五間,祀劉、關、張,兩旁有站將。東配殿祀關羽,西配殿祀張飛。後殿當中塑武侯諸葛亮及龐統;西三間為後主劉禪、關興、張苞“少三義”;東三間為孫尚香和甘糜二夫人。原有“風雨竹碑”,初看是幅竹畫,左邊一叢竹葉傾斜,如被狂風吹拂,名為“風竹”;右邊一叢竹葉下垂,似遭暴雨淋澆,是為“雨竹”。細觀則可發現,兩叢竹葉組成了四句詩:右為“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左為“莫嫌孤葉淡,終久不雕零”。相傳為關羽身陷曹營後,曹操勸降時,關羽以此答之,巧妙地以畫賦詩,以詩抒發“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傲骨情操。
千百年來,劉關張桃園結義早已成了仁義忠勇的化身,是人們立身處世的典範。三義宮一直為京畿名勝,曾吸引歷代帝王將相和賢達名流,來此感受天下英雄氣、人間忠義魂,並留下了許多詩文。1997年7月,三義宮遺址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傳承歷史文化,在涿州市政府組織下,經各方共同努力,於1995年9月開始依原貌修復三義宮,1998年10月正式對遊人開放,2001年2月,三義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完善,同時恢復了“三月二十三”傳統廟會。三義宮作為涿州旅遊一大亮點,遊客逐漸增多,滿足了國內外遊人瞻仰古景、追念前人的願望,海內外遊客頻頻光顧,親領中華民族文化之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