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名號戰列艦

榛名號戰列艦

榛名號戰列艦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一艘大型戰列艦。

簡介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世界第三海軍強國,其海軍在當時擁有5個級別的12艘戰列艦金剛級戰列艦4艘,即“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和“霧島”號。這是日本的首批超級無畏艦。
榛名號的命名源自山名,日本群馬縣境內榛名山。標準排水量32156噸,艦長222.5米,寬31.02米,吃水深9.72米,主機動力136000匹馬力,最高航速每小時305海里,艦載武器裝備有356毫米口徑主炮8門、152毫米口徑火炮14門,127毫米口徑火炮12門、25毫米口徑火炮34門及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945年7月下旬,“榛名”號在日本瀨戶內海的吳港被美軍轟炸機群炸沉。

發展歷程

榛名號戰列艦榛名號戰列艦
明治四十三,四十四年度,日本海軍開始巡洋戰艦的國產化,其中金剛級的三號艦榛名號在神戶川崎造船所建造,而第四號艦霧島號則是在長崎三菱造船所建造,和金剛號及比叡號不同,是在民間的造船所製造,海軍也樂見兩造船所互相競爭.建造期間,日本海軍的第一線戰艦是攝津號,河內號,安藝號,薩摩號等舊式戰艦,所以榛名號一旦建造完成,就會和姊妹艦等四艘巡洋戰艦成為最強的新銳艦。
大正十一年,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後,日本海軍將金剛級的四艘巡洋戰艦改造為戰列艦,榛名號的改裝工程從大正十三年三月起,在五年後的昭和三年七月完成.在艦舷加裝了強力的裝甲板,排水量增加了約三千噸,所以速度也就減慢了1.5節.榛名號在第一次大改裝後改變了其艦型,從1931年起正式改為戰列艦.由原來的三腳檣式艦橋改建成塔式,此外,本艦的後部艦橋和其它姊妹艦有一點點的不同.本艦在昭和天皇即位慶祝的特別觀艦式中擔任天皇的御召艦.然後在昭和八年的第二次改裝中延長了艦體,並補足艦體的強度.而且加上了加強的兵裝使得排水量增加到了32156噸.其動力機組由7,5000馬力換成了能輸出13,6000馬力的機組,其速度也是姊妹艦中的最高速30.5節。

太平洋戰爭經歷

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是和金剛號一起編於第一艦隊第三戰隊,支持馬來半島的登入作戰,翌年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編入了機動部隊遠赴印度洋。在中途島海戰中本艦遭受到猛烈的攻擊,挨了幾顆至近彈而損傷.。然後進入了索羅門群島海域,在昭和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僚艦金剛號一起炮轟瓜達卡那爾島的美軍機場。榛名號發射了約一千發的三式燒夷彈
之後,榛名號又參加了南太平洋海戰。直到昭和十九年(1944)六月的馬里亞那海戰中受到損傷。在修理後復歸戰場,並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在雷伊泰灣海戰結束後,榛名號於回國的途中遭到美軍機的攻擊而損傷,但幸好仍能回歸日本本土。
最後榛名號被配在吳鎮守府,作為警備艦而停泊在江田島,昭和二十年(1945)七月二十八日,身受美軍機攻擊,,在被擊中了十三發的直擊彈後,坐底,就以這樣的姿態迎接終戰,戰後解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