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列傳

這一下,楚國的大臣們全急了,要與晉國決戰。 這一天,大夫伍舉進見楚王。 楚莊王率領楚兵開進邯城。

楚莊王

人物介紹

(?~前591) 中國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春秋五霸之一。羋姓,名旅。又稱熊侶。在位期間(前613~前591)非常重視選擇人才,先後得到伍參,蘇從、孫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的輔佐。莊王初年,楚國發生貴族暴亂,鄰近的群蠻等也乘機騷擾。莊王平息亂事,在內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賞罰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取得霸業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攻滅庸國。公元前606年,莊王伐陸渾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帶),陳兵問鼎於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接著又破陳圍鄭。晉出兵救鄭時,兩軍大戰於邲(今河南鄭州北),晉軍敗績。此後魯、鄭、陳、宋等中原國家先後歸附楚國,楚莊王遂稱霸中原。

楚莊王一鳴驚人

楚國在城濮給晉國戰敗以後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兒子商臣害死了。商臣作了國君。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對失敗不甘心,抓緊操練兵馬,發誓要與晉國決一雌雄。他首先將附近的幾個小國兼併了,又將中原的陳、鄭等國拉了過去。周頃王六年(公元前六一三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發憤大幹的時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兒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晉國見楚國忙於辦喪事,晉國又重新會盟諸侯,訂了盟約,隨即將楚國拉過去的陳、鄭等國又收回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這一下,楚國的大臣們全急了,要與晉國決戰。但是,楚莊王仍無動於衷。即位近三年以來,他整天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 這一天,大夫伍舉進見楚王。楚莊王手中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眯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伍舉話中有話地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什麼謎語,這么難猜?你說說。"伍舉說:"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這究竟是只什麼鳥?”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舉的意思,笑著說: "我猜著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烏。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隻大鳥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照舊打獵。喝酒欣賞歌舞。大夫蘇從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麼事這么傷心啊?"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很吃驚;便問:"你怎么能死呢?楚國又怎么能滅亡呢?"蘇從說:"我想勸告您"您聽不進去,肯定要殺死我。您整天觀賞歌舞;遊玩打獵,不管朝政,楚國的滅亡不是在眼前了嗎?"楚莊王聽完大怒,斥責蘇從:"你是想死嗎?我早已說過,誰來勸諫,我便殺死誰。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極了!"蘇從十分痛切地說:"我是傻,可您比我還傻。倘若您將我殺了,我死後將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這樣下去,楚國早晚是要滅亡的。您就當了亡國之君。您不是比我還傻嗎?我的話說完了,您要殺便殺吧。"楚莊王忽然站起來。動情地說:"大夫的話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說的辦。"隨即,他便傳令解散了樂隊,打發了舞女,決心要大幹一番事業。楚莊王首先整頓內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將伍舉、蘇從提拔到關鍵的職位上去。當時楚國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莊王便任命了三個大臣去分擔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權力,防止斗越椒作亂。
楚莊王一邊改革政治,一邊擴充軍隊,加強訓練軍士,準備與晉國決戰,雪城濮之戰的恨。他在即位的第三年,率兵滅了庸國(今湖北竹山縣一帶);第六年,戰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戰敗了陸渾(今河南嵩縣北部)的戎族。楚莊王還在周朝的邊界上閱軍示威,嚇得周定王急忙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見到王孫滿,頭一句話便問周朝京城宗廟裡的九鼎有多重。這九鼎就是當初大禹所鑄。是天子權力的象徵,詢問九鼎的重量,實際上便是對周天王地位的威脅。經過這一回耀武揚威,楚引國的勢力和聲威便大大振作起來,然而卻沒想到楚國內發生了叛亂。
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莊王討伐完陸渾的戎族,在回國的路上,突然發現一隊人馬擋住了去路。原來趁楚莊王不在,斗越椒造反了。他占據了郢都,又急忙發兵攔阻楚莊王,想將楚莊王消滅在郢城之外。楚莊王見斗越椒以逸待勞,自己帶的兵剛剛打完仗回國,非常疲憊,知道硬拼於自己不利,便說:"斗氏一家於楚國有大功,寧肯使越椒負我,我不負越椒。"便派蘇從去講和。斗越椒以為楚莊王已是囊中之物,只等伸手擒拿了,哪裡肯罷手?便對蘇從說:回去告知熊旅(楚莊王的名字),有膽量來決一死戰,不然便趕快投降!"楚莊王假作退兵,到了晚間。卻把軍隊埋伏於漳水東岸,又派一隊士兵在河岸活動,引誘斗越椒渡河;自己則率著少數士兵,躲在橋的下面。第二日早上,斗越椒見河對岸有楚兵,果然追過河來。待發現中了計,想向回撤退,橋已被拆毀了。斗越椒驚惶失措,急忙命令士兵涉水過河。士兵們正待下水,只見對岸一員楚將大聲喊:"大將樂伯於此,斗越椒趕快投降!"說罷,便令士兵奮力射箭。斗越椒也急令士兵往對岸射箭。在雙方對峙之中。樂伯手下的神箭手養由基,用箭射死了斗越椒。斗家兵馬見主將身亡,四處逃散。楚軍分兵追剿,取得了大勝。楚莊王平定完內亂,又經過多年精心的準備,決定揮軍北上,與晉國爭霸。周定王九年(公元前五九八年),楚莊王趁陳國內亂的時機,發兵降服了陳國。次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去進攻鄭國。陳國、鄭國全是晉國的保護國,楚國發兵陳國、鄭國,便是向晉國挑戰,對晉國的霸主地位不承認。
晉國自然不甘示弱。在這年的夏天,晉景公命荀林父為大將,先軫的孫子先毅任副將,統領六百輛兵車,來援救鄭國。大隊人馬來到了黃河邊上,探子來報告,鄭國已投降,楚國正在撤兵。荀林父本來便不願意打仗,聽了這個訊息,立刻決定撤兵。先毅堅決不願意,他大叫: "臨敵退兵,可恥之極!你們若是怕楚軍,我一人前去!"先毅仗著先人建有大功,自己又是將門之子,根本不將荀林父放在眼裡,說完便領著自己的一隊兵車,渡過黃河追趕楚軍去了。趙同。趙括(兩人都是趙衰的兒子、晉國現任相國趙盾的兄弟)也覺得自己父兄勞苦功高,便不聽荀林父的將令,帶上隊伍隨著先毅過河去了。荀林父沒辦法,只得下令全軍過河。先毅得意洋洋地對趙同、趙括說:"我就知道主將非得聽我們的!" 楚莊王聽說晉兵已經渡過黃河,便召集將領們商量對策。令尹孫叔敖主張讓晉軍講和,然後收兵,而一批年輕的將士都主張迎戰,使楚莊王一時拿不準主意。有一位叫伍參的小臣說:"晉軍主將苟林父剛掌兵權,還沒有威信,副將先毅倚仗父輩的功勞,看不起苟林父。三軍的將領雖想主動出擊,又沒有權力作主,士兵們不知道聽誰的號令。晉軍上下不齊心,沒什麼戰鬥力。面對這樣的敵人,卻不去攻打它,恐怕有損我們楚國的尊嚴吧?"楚莊王聽伍參分析得合情合理,便命令楚軍擺開陣勢,把戰車一律朝向北方,準備出戰。孫叔敖見晉軍來了六百輛兵車,軍力雄厚,總覺放心不下,他和楚莊王說:"我看不如先派人去議和。他們如果不願意釉,偏要打,我們再迎戰卻也不遲,到那時候,理就在我們這方了。"楚莊王同意了這個建議,派蔡塢居前往晉軍。苟林父令人接待蔡塢居,表示同意議和,並且建議雙方同時退兵。蔡塢居完成了任務,準備返還楚營。誰知先毅早在營帳外面等著,他見蔡雞居從帳中出來。一下攔住道:"剛才接待你的人未曾說清楚,你回去告知你們國君:我們這回來,不將你們殺個落花流水。誓不收兵!即使我們主將願租,我先毅也不會答應!"蔡塢居十分氣惱,沒有理先毅,繼續向外走。才到軍營門口,又碰到了趙同、趙括。這兩個人拿弓指著蔡鳩居的頭罵道:"小心你的腦袋!回去告知你們那個蠻子頭,小心碰到我們手上!"
蔡鳩居返回楚營。將他受侮辱的情況向楚座王講了一遍。莊王頓時大怒,間:"誰敢衝頭陣,給晉軍些厲害瞧瞧擴 大將樂伯應聲挺身而出。跳上戰車,徑奔晉軍大營。走不遠便碰上了十兒個巡邏的晉兵,樂伯也沒說話,一箭一個,接連射倒三個,還下車活捉一人』然後跳上戰車。向回便走。晉軍看有楚將殺人,分三路來追。樂伯大叫:"晉軍小心,我左邊射人,右邊射馬。著箭!"說完便左一箭,右一箭地射起來。果然箭無虛射,左邊射倒三、匹個人,右邊射傷三、四匹馬,嚇得晉兵"廿"丁丑"'上十"。"十們叼入左口巴丁誰也不敢再追,眼睜睜地看著樂伯返回楚軍大營。荀林父見楚兵來挑戰,急忙又派魏鑄去議租。魏鎬就是跟隨晉文公 重耳逃難的魏擎的兒子。魏鎬要當大夫,沒能當上,一直不滿意,恨不得晉軍大敗。荀林父被治罪,自己好取而代立。苟林父命他去講和,他反下了戰書,回來後卻向苟林父說:"楚王不同意議和。一定要一決勝負。" 晉將趙蔭認為自己高強,總想露一手讓主將看看。到晚間,他乘著"夜色帶領部下去偷襲楚營,不小心被楚兵發覺。楚兵大聲發出警報,他嚇得上車便跑。楚莊王弄明情況之後,駕車前去追趕。楚軍將領見莊王親自出馬,紛紛跟了上來。孫叔敖和莊王說:"兵法日:,寧可我追人,別讓人追我。'晉兵欺人太甚!既然眾將都跟出來了,咱們何不乘其不備,衝殺過去!"這時候,天還沒亮,楚莊王下令攻擊。剎時間,鼓聲似雷,兵車飛馳,楚軍將士爭先朝晉國軍營衝去。晉軍將士睡得正香。半點沒有準備;苟林父聽到鼓聲陣陣,趕忙下令抵抗。兩國兵馬在邵城 (鄭地,今河南鄭州東)郊外大戰起來。晉兵才從夢中驚醒,亂鬨鬨的。陣容不整,指揮失靈,抵抗無力。而楚軍鬥志正高,往來衝殺,如人元人之境,沒多長功夫,就把晉軍打得潰不成軍了。荀林父領著殘兵敗將,倉惶逃跑。只見先毅自後邊趕了上來,頭上中了箭,滿面鮮血,使戰袍裹著。 荀林父惱恨地說:"猛將也落得這樣的下場嗎?”正說話間,晉國殘兵都跟上來了, 荀林父下令趕緊渡河。怎奈船少人多,你爭我搶,自相踐踏。船上的人裝滿了,後來的人抓住不放,把船擠翻了不少。先毅站在船頭,喊道:"誰再抓住船不放,用刀剁他的手。"於是那些上了船的士兵舉起刀來,砍那些攀船的士兵。只見刀起手落,慘不忍睹。失去手的晉兵掉到河裡,被水沖走,把河水都染紅了。楚莊王率領楚兵開進邯城。有人勸他乘勝追擊,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喉之戰輸給晉軍,就不敢與晉國爭鋒。這回勝利,足以洗恥。晉國、楚國都是大國,早晚總得議和,何苦多殺人呢?"因此,下令楚軍當即收兵,不再追趕,放晉國官兵渡河回國。邱城大戰,擁有六百輛兵車的晉國人馬,一戰之間幾乎全部覆滅,而三年末鳴的楚莊王終於一鳴驚人。以後,楚莊王又陸續傳魯、宋、鄭、陳等國歸順,他繼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之後,也當上霸主。他前後統治楚國二十三年,便楚國強盛一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