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鎮[湖南省衡東縣楊橋鎮]

楊橋鎮[湖南省衡東縣楊橋鎮]

楊橋鎮 位於縣城洣水鎮東北部25公里處 ,東與橫路接壤,北與株洲縣交界,南靠榮桓鎮,西連白蓮、甘溪。建國初,屬衡山縣,1966年,屬衡東縣楊橋區。1984年10月撤鄉建鎮,1989年全縣撤區並鄉,與東煙鄉合併,成為現在的楊橋鎮。楊橋原名楊林橋,相傳明代楊、林二姓在境內合建一石橋,因而得名,後因縣內有兩個楊林橋,遂更名為楊橋。

歷史

楊橋原名楊林橋,楊橋由來,緣 自明代楊、林兩姓,為方便方園百十里百姓出行,傾其所有,合建一石橋,故而得名。

地理環境

位於湖南省中東部地區的衡東縣東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秋涼,夏熱冬寒,四季分明。多山地丘陵,河流發育較為完善。主要有密水水庫、花江水庫、虎塘水庫。主要山脈有鳳凰山、火嶺、石嶺,山地多為石灰石,花崗岩。

農產品以稻穀為主,農副產品有生豬、鮮魚、羊、大豆、花生、板栗、茶油等。

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青石膏、鐵礦石、白瓷泥、鉛、鋅、金、銀、銅等,石灰石儲量約3億噸,可供開採200多年,是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除能充分滿足自己生產需要外,還銷往株洲、攸縣等地。

行政區劃

村級活動中心 村級活動中心

轄:楊橋居委會;鳳凰、石門、氽水、長灘、金盆、花江、湖田、楊橋、石嶺、如江、石山、虎塘、大塘(源沖)、蛟塘、龍鳳、金山(小鶴)、鶴嶺、荷家、月山、金鳳、香花、荊竹、陽光、南沖、白鶴、寒水、排形、東煙、上歐、團源30個村委會。

社會

楊橋集市 楊橋集市

楊橋人樸實、好善、勤勞、勇敢、民風開化,社會秩序良好,每月的農曆逢4、9為鎮集市趕集日,十分熱鬧。攤位上多為農家土特產品,加上百貨商店、超市在本鎮集市中基本上可以買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除開每年的農作物種植及收割農忙時期,其他時間居民處於農閒時期,會有村名參與村鎮預製板廠工作也有人到鎮上出租機車賺錢。茶餘飯後村民常聚集進行橋牌娛樂,故常見棋牌室。

吃:居民生活以稻米為主要糧食,早餐常以麵條、米粉、包點類食品。著名的特產有楊橋麩子肉,又名東方紅雲。衡東土菜系列之一,其主料為五花豬肉,副料為糯米粉。譚南海有詩吟道:片片紅雲落玉盆,糯米麩子夾大葷;農家大嫂精心制,古楚傳承到如今。

麩子肉和楊橋門 麩子肉和楊橋門

穿:主要為漢族,服飾包羅萬象主要為常見的日常服飾,在百貨超市均 能買到各款服飾。

住:居民多為自建房屋,兩至三層不等,以瓦房為主適應氣候條件。在鎮中心主要以多人集資興建商品房為主,多為六七層的框架結構房屋,首層為商鋪,上層為住房出售。

用:2003年多為固定電話,至2005年開始普及行動電話。村鎮有線電視線路通達各戶,液晶電視、機車、洗衣機、冰櫃也都成為常見家用電器。

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每家每戶均有機車代步,少數村民購買了小汽車作為代步工具。鄉村公路路路通工程,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出行。

楊橋鎮鄉村風景 楊橋鎮鄉村風景

醫療:轄區內有衡東縣第六人民醫院,該院占地面積5192.1平方米, 建築面積3873.06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為394萬元。年門診人次40000人次,住院人次為20000人次。全年業務總收入408萬元,全院職工148人,其中衛技人員89人,主治醫師15人,執業醫師41人,醫生24人,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專家1人,開設病床56張,全院共有臨床:醫技科室13個,臨床科設有門診部,住院部分,骨傷科、骨外科、內兒科為綜合科。婦產科、外科三個病區。外科:能開展膽囊切除、膽道取石術、胃切除術、腸切除術、腎、輸尿管、膀胱取石術、甲狀腺腫瘤(囊腫)切除術、疝氣修補術、闌尾切除術、前列腺、尿道等部位手術。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省市先後授予“規範藥房”,多次被市、縣政府評為“先進工作單位”,是省、市中醫工作達標醫院。除第六人民醫院外還擁有楊橋鎮診所一家及民營藥店數家,為村鎮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醫療服務。

2010年人口數據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外來人口外出人口村委會數 村名小組農戶數
合計占縣人口比重%
305264.853525852010629303408136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戶籍人口:包括戶口待定人口。

外來人口:是普查時點離開其戶口登記地人口來普查所在村、社區人員,不包括臨時外來

(如走親訪友,臨時出差)。

外出人口:是普查時點離開戶口登記地(村、社區)人口,不包括臨時外出(如走親訪友,臨時出差)。

經濟

楊橋人善經商、會經商、會創業、敢創業已為周邊株洲、攸縣人所稱奇。據統計,楊橋幾乎有四分之一人在株洲經營布匹、鞋業、服裝、礦業生意。

楊橋是農業大鎮,首先必須加快農業產業結構步伐。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緊緊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收、農民致富這一目標,充分利用中央系列惠農政策,加快水、電、路、氣、訊建設,積極鼓勵農民土地流轉,鼓勵現代農業技術引進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2008年,全鎮糧食生產獲得歷史最好收成,農民人均收入達3348元,較2007年增收190元。與此同時,楊橋更加注重積極發展民營經濟,積極倡導和鼓勵在外成功人士返鄉辦廠創業,2008年,引進外資8000多萬元,新投入企業項目5個,全鎮工業總產值達29402萬元。

喬陽水泥廠 喬陽水泥廠

20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發展迅速,衡陽喬陽水泥廠 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創建於1995年,1997年正式投入生產。註冊資金1500萬元,2006年追加投資2500萬擴建一條生產線。年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占地面積75.1畝。座落在衡東縣楊橋鎮陳家橋,交通便利。主要生產和銷售“廣橋”牌水泥32.5和42.5等級普通矽酸鹽水泥。通過國家專家評審團驗收合格,並頒發國家生產許可證(證書編號:XK23—201—00189)是一家環保型水泥企業。產品暢銷株洲、衡陽、南嶽、衡山、衡東等地。進入了國家重點工程京珠高速公路,在衡東建成了大批樣板工程。

2003年,喬陽水泥廠總經理顏三文,投資競拍縣城計程車營運項目,採購100台奇瑞新車,成立喬陽計程車公司。

鎮中心到2014年已擁有誠信連鎖超市、鴻興超市(兩個門店)、三乃超市等諸多超市,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的生活。

文化

衡東縣第九中學 衡東縣第九中學

文化設施完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面覆蓋,轄區內有公辦和民辦幼稚園。公辦國小主要有楊橋鎮中心國小,公辦國中有楊橋鎮鎮中學、衡東縣第九中學。其中衡東縣第九中學 為縣重點中學,前身為楊橋附中,創辦於1958年下半年。1962年8月楊橋附中與楊橋完小完全分開,成為一所獨立的農村中學。1969年楊橋附中改名為楊橋五七中學,1971年8月又改名為楊橋區中學,1989年8月經衡東縣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並命名為衡東縣第九中學,屬縣直中學。校園占地面積116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固定資產800多萬元。有國中教學班16個,學生1050餘人,教職工71多人。其中高級教師4人,一級教師40餘人,有本科學歷的30人以上。省、市模範教師8人。學校師資雄厚,設施齊全。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音樂室、多媒體教學、圖書閱覽室、體育運動場等一應俱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教育教學連續幾年取得優異成績,鞏固率保持98%以上,合格率均在90%以上。

交通

楊橋鎮交通 楊橋鎮交通

楊橋鎮鎮中心有省道211,縣道004,鄉道308交匯而過 。周邊交匯的還有省道315(可經過榮桓鎮抵達攸縣縣城),通過省道211每天有三趟固定班車從鎮中心街道直達株洲市汽車南站。也可通過乘坐楊橋至衡東縣內班車由省道211到達衡東縣縣城,轉汽車或火車南下北上。

旅遊

鳳凰山 鳳凰山

境內的鳳凰山,為南嶽衡山72峰最東的峰,具有宗教色彩的山名,振翅欲飛的身形,令人敬仰與遐想。在鳳凰峰的遊歷中,喜看奇峰擁簇,瑞雲騰騰,故事傳說接踵而至。相傳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功臣李泌,因厭惡宮廷爭鬥,隱居奇特而幽靜的鳳凰峰下,苦心修煉,淡泊一生。朝廷敕封他為“白鶴真人”。詩人杜甫,迷戀鳳凰,詩興大發:“君不見瀟湘之山衡山高,山巔采鳳聲嗷嗷,側身長顧術其曹,翅垂口噤心甚勞。”又傳清朝義軍鄧子艾、王承先占鳳凰峰險峻為要隘,在此揭竿反清,後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戰死。後人為紀念李泌和鄧子艾,在鳳凰峰上塑像建廟,供奉香火,崇仰紀念。鳳凰古寺,因而香火裊裊,靈秀生輝。如今每逢農曆六月初六,楊橋周邊縣市百姓,自發上山朝拜,萬人共慶。魚鼓聲聲,祈禱陣陣,“上有峻坡生梧桐,朱雀薦瑞來儀”。而位於鶴嶺村的東嶽廟更是松柏叢林,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香火旺盛下一個一個神話彰顯道教的深遂。

火嶺 火嶺

位於楊橋鎮金盆村的鶴嶺以其山高、石多贏得了當地人的喜愛,只不過沒 名聲被附近的鳳凰山搶去了不少,以至於開發不多,但其景色依舊優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