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千木文稿序

基本信息

名稱:《楊千木文稿序》
年代:清代
作者:方苞
體裁:散文

作品注釋

[1]楊千木:楊三炯字千木,浙江省諸暨縣人,方苞好友。
[2]稱:相稱,相副。質:作者的氣性品質。
[3]戔戔(jiān煎):淺薄。
[4]通古今之變:司馬遷自謂其著《史記》“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少卿書》)
[5]一王之法:《史記太史公自序》引壺遂的話:“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一王”意為一代王朝,指周王朝。
[6]董傅:董仲舒,西漢儒家大師,廣川(今河北省棗強縣東)人,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因其曾為江都相和膠西相,相有輔佐之責,故後世稱“董傅”。孤學:指儒學。《漢書董仲舒傳贊》:“仲舒遭漢秦滅學之後,六經離析,下帷發憤,潛心大業,今後學者有所統一。”
[7]唐順之:字應德,江蘇省武進縣人,人稱荊川先生,明代散文家,著有《荊川先生文集》。金聲:字正希,安徽休寧人。明末抗清義軍首領。祟幀進士,官庶吉士,後辭職歸。南京失陷,他與江天一起兵抗清,隆武帝任為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清軍破績溪,他與江天一被浮,在南京被殺。

作品簡析

此文主要論“言有物”,認為“文者,生於心而稱其質大小厚薄以出者也。”文學作品首先是作者思想品格的表現,心胸所蓄,不吐不快,發而為詩為文;不是為當詩人而寫詩,為成文家而作文,於是“詩莫盛”,“文莫盛”。心中無物,為了成詩人文家之名而寫詩作文,只能在形式上抄襲模仿,是不會有出息的。這樣的見解,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很有價值的。

作者簡介

方苞(1668~1749),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號望溪,漢族,安徽桐城人,生於江蘇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