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通論

梵語通論

《梵語通論》是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梵語通論梵語通論
梵語是古代印度的標準語。原是西北印度上流知識階級的語言,相對於一般民間所使用的俗語(Prakrit)而言,又稱為雅語。我國及日本依此語為梵天(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所造的傳說,而稱其為梵語。其名稱本為sanskrit,源自samskrta,字面意思為“完全整理好的”,也即整理完好的語言。

廣義而言,梵語包括3種:即吠陀梵語、史詩梵語和古典梵語,而狹義的梵語只指古典梵語。在世界所有古代語言中,梵語文獻的數量僅次於漢語,遠遠超過希臘語和拉丁語,內容異常豐富。廣義的梵語文獻包括:印度古代婆羅門教的聖典——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以及大量的梵書、經書、奧義書等;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以及大量古代事記。此外,它還包括大量的語法書、寓言故事集,以及醫學、自然科學、文藝理論等著作;用古典梵語也就是狹義的梵語,寫成的印度古典文學作品,更是文采斐然,影響深遠。其中佛教的大乘經典部分便是最為人熟知的例子。

作者簡介

裴文,南京大學教授,主要著作:《索緒爾:本真狀態及其張力》,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2006年版;Semantics of Modern English,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主要譯著:《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語言與生命》(巴依),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基本背景

第一章 梵語研究的基本內容

第二章 文字略考

第三章 梵語語言學家

第二部分 基本結構原理

第四章 字母的構成

第五章 音位的原理

第六章 文字的規則

第七章 語言結構的體系

第八章 詞的形態

第九章 詞義結構

第三部分 歷史過程

第十章 吠陀梵語

第十一章 吠陀梵語與古典梵語的區別

第十二章 並存語言對古典梵語的影響

第十三章 梵語的使用

第四部分 梵學成就

第十五章 梵語的學術影響

第十六章 梵語語言研究

第十七章 帕尼尼《語言結構規則》文本探究

第十八章 迪士塔《最後定論的月光》

第十九章 詞類的劃分及詞義的界定

第二十章 詞與義的關係

第二十一章 詞與物的關係

第二十二章 言語交流的機制

第二十三章 語言符號統一體理論

第二十四章 巴爾特拉瑞的語言觀及其翻譯理論

第二十五章 語言與認知

第二十六章 文藝批評理論

索引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