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首

梟首

梟首,一種動物,傳說長的和貓頭鷹極為相似。當梟的孩子出生後會把父母吃掉,剩下一個頭顱。後來中國有一種刑法叫做梟首,即把人頭砍下掛在城門上示眾。起源於《辭源》“梟首”條釋雲:“舊時酷刑,斬頭而懸掛木上。”。梟首於秦朝、漢朝時用諸夷族。 從古文字形看,“戴”字當為斬首、梟首之義,然《周禮》與所有辭書均一律釋作“獲取左耳”,與“取”同義,看來大有商榷的必要(筆者將另著文探討,此不贅述).另有一“愚”(以下用“縣”)字,從系繁人首,象樹上用繩縣掛人頭之形。

基本信息

基本意義

梟是一種動物,傳說長的和貓頭鷹極為相似。

當梟的孩子出生後會把父母吃掉,剩下一個頭顱。

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東方國家,犯人的首級有時會被插在高竿上,懸於公眾地方展示,以儆效尤,遠望人頭像是夜梟站立於樹端,稱為梟首。

來由

梟首於秦朝漢朝時用諸夷族。六朝時見於律,隋朝時廢。明朝起復見於律,初時用於殺父母者,後用於強盜。清襲明制,至沈家本修律時廢。

其他地方亦有類似梟首的行動,但通常只發生在戰場上;日本的梟首刑是把人犯綁在十字架,以矛自脖內端割下頭,略異於斬首。

詳細釋義

梟首梟首

《辭源》於“梟首”條釋雲:“舊時酷刑,斬頭而懸掛木上。”並舉《史記》、《後漢書》二例作為書證。這正是目前學術界與《辭源,編者所持“梟首”之制始於漢代的論據。 然據筆者考證,“果首,一制實起源於黃帝斬蚩尤之,據高承《事物紀原‘卷十雲:“黃帝斬蚩尤,懸首軍門,此梟首之起也。”另據《左傳》雲:“叔孫昭子殺豎牛,投其首寧威之上。”也當為“采首”之制。 從古文字形看,“戴”字當為斬首、梟首之義,然《周禮》與所有辭書均一律釋作“獲取左耳”,與“取”同義,看來大有商榷的必要(筆者將另著文探討,此不贅述)。另有一“愚”(以下用“縣”)字,從系繁人首,象樹上用繩縣掛人頭之形。(見《說文解字。l’縣”條。)由此可,見,“縣”字當為“果首”,義之初文。 綜上所述,可以認定“采首”之制當源始於先秦或早於先秦之時代,該制發展到秦漢時代,定名為“梟首”。故顧野王《玉篇》則雲:“梟首,秦刑也。” 為此,筆者建議辭書編輯者應據實將“梟首”之起源、變遷發展補足之。 (馬振亞)“梟首”之制的起源《辭源》於“梟首”條釋雲:“舊時酷刑,斬頭而懸掛木上。”並舉《史記》、《後漢書》二例作為書證。

相關信息

廢除

1905年4月24日清廷廢除死刑中的凌遲、梟首、戮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