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多克產區

美度(Medoc)是波爾多地區最主要的產區之一,位於波爾多市北部的芝朗狄河左河岸向北延伸約80公里,處於波爾多地區的西北部,地勢平坦,表土多為沙礫鵝卵石質,下層土為赤褐色含鐵土質,種植面積達到14000公頃。由於地勢的不同,美度分為南部的上美度(Haut-Medoc)和北部的美度。18世紀以來,美度一直是波爾多地區最顯赫最尊貴的葡萄酒產區。

產區概覽

位置:位於 Blanquefort 和 Saint Seurin de Cadourne 之間。
面積:4,900公頃(12,000英畝)
產量:4,000萬瓶,是最重要的紅葡萄酒產區,不釀製白葡萄酒。
品種:梅洛(Merlot)、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麗珠(Cabernet Franc)、馬爾貝克 (Malbec)、味而多(Petit Verdot
推薦年份:2005年、2003年、 2000年、1998年、1995年

產區歷史

被高盧羅馬人稱為“pagus medulorum”或“中間之地”的梅多克,其葡萄種植並非自古就有。拉丁詩人奧松(Ausone)在詩中曾描述過該地區曾是一片沼澤地,適合狩獵和捕魚,卻隻字未提葡萄園的存在。梅多克葡萄栽培歷史並不古老。在中世紀,該半島仍是一片被遺棄的沼澤地,北連森林,南鄰黑麥種植區。只有中間的幾個島嶼上種植葡萄,但都分布在修道院和封建主領地周圍。直到16世紀,葡萄酒中間商和波爾多議會的重要成員成立了真正的葡萄酒生產地。17世紀,荷蘭人將沼澤移至萊斯柏爾(Lesparre)以北地區。因此幾乎直到1760年,所有的葡萄園才開始種植,而在當時,優質葡萄園僅為波爾多貴族擁有。
18世紀堪稱波爾多及其商人的黃金時代。“月亮港”商業活力盡顯,使葡萄園向貧瘠的土地擴展。這類土壤非常適合優質葡萄的生長和培育,其中就有素為英國人喜愛的 “clarets”紅酒。19世紀則是另一個顯赫時期,1855年評級和葡萄酒貿易的繁榮將梅多克頂級酒莊的聲譽遠播世界各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霉病、白粉病的爆發,尤其是該世紀末,葡萄根瘤蚜的發生幾乎將所有的葡萄園毀之殆盡。
上述災難驅使人們對梅多克葡萄園進行調整,發明了有名的波爾多液,又從美國引進了葡萄品種來彌補當地葡萄品種。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和1956年發生的霜凍,使許多葡萄種植者瀕臨絕境,但其後60年代的全球經濟復甦又吸引了大量葡萄酒生產商對葡萄園的健康投資。最新的釀酒技術已套用到超現代化且配置完好的槽室和橡木桶酒窖中。葡萄園漸漸恢復了先前的規模和聲譽。
在過去的40里,葡萄園的規模擴大了2.5倍,充分展現了梅多克葡萄酒生產商對葡萄酒品質和該法定產區未來發展的滿懷信心。

梅多克列級酒莊分級

1855年,為弘揚法國美酒文化,當時的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命令波爾多商會將波爾多產區的葡萄酒進行等級評定,結果評出的62個特級酒莊差不多全部坐落於美度產區。美度有兩個地區性法定產酒區:AOC Medoc和AOC Haut Medoc,六個村莊級法定產酒區:普依勒(Pauillac)、瑪高(Margaux)、聖達斯特(Saint-Estephe)、聖朱利安(Saint-Julien)、李斯翠克(Listrac)和慕尼斯(Moulis)。
到目前為止,波爾多有四個產區針對酒莊做出分級排名。其中又以1855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所做的城堡酒莊排名最為著名。1855年,法國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酒莊進行分級。於是波爾多商會把責任委託給一個葡萄酒批發商的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
1855年4月18日,Syndicat of Courtiers根據當時波爾多各個酒莊的聲望,和各酒莊葡萄酒的價格,確定了58個酒莊,命名為頂級酒莊(Grand Cru Classe)。他們將所有酒莊分為五級,其中有4個一等酒莊(First Growths、Premier Grand Cru Classe或Premiers Crus),分別為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Chateau Latour, Chateau Haut-Brion, Chateau Margaux。12個二等酒莊(Second Growths或Deuxiemes Crus),14個三等酒莊(Third Growths或Troisiemes Crus),11個四等酒莊(Fourth Growths或Quatriemes Crus)和17個五等酒莊(Fifth Growths或Cinquiemes Crus)。這個分級裡面只包括梅多克地區的酒莊,唯一例外是格拉夫地區(Grave)的酒莊Chateau Haut-Brion,名列頂級一等酒莊的行列。

事件

2012年
梅多克葡萄酒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中國大陸和香港一年進口梅多克葡萄酒1000萬瓶,其中,中國大陸進口600萬瓶,占到梅多克葡萄酒總出口量的15%,位列第一;中國香港進口400萬瓶,占其總出口量的10%,位列第四。

詳細介紹

梅多克產區(Medoc)是波爾多最著名的產區之一,沿著吉隆特河,葡萄園形成寬約4-12公里,長約80公里的條狀,約為15000公頃。以聖愛斯泰夫(SaintEstephe)為界,葡萄園被分為兩部分,聖愛斯泰夫以南以及包括自己村莊的地區,地勢較高的地方,被稱為上梅多克,有著最適合赤霞珠生長的礫石土壤。這裡出產的紅酒有著嚴緊細密的單寧,口感強勁,結構勻稱,是波爾多最耐久存的紅酒。

在葡萄酒的世界裡,梅多克是一片充滿奇蹟的土地,是世界頂級葡萄酒的匯聚之地,猶如存放在酒窖中越陳越香的古釀,持續不斷地向世人展示出無限的魅力。
1855年分級的列級酒莊除了一個在格拉夫地區之外,其他的酒莊都來自這個地區。其中四個村莊級產區在全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自北向南分別是聖愛斯泰夫、波亞克(Pauillac)、聖朱利安(Saint-Julien)、瑪歌(Margaux)。在聖愛斯泰夫村莊北部被稱為下梅多克(BasMedoc)地區,這裡地勢較低,土壤主要是黏土,表面覆蓋著一些沙礫土壤,部分區域還是沼澤地,因此赤霞珠種植較少,但少數靠近河邊、位於礫石土壤的葡萄園能釀出精彩久存的紅酒。
人們讚嘆梅多克的魅力風景,飄香美酒,而誰又知道,在古代這裡只是一片汪洋。奔騰的流水,給這裡帶來了泥沙,歲月的沉澱,漸漸塑造了現在美麗的梅多克地區。流水孕育了梅多克,並陪伴左右,就像一首纏綿的愛情詩。根據史料記載,在中世紀修道院和貴族城堡周圍已經出現葡萄種植區。在16世紀末,葡萄園初步形成規模。18世紀,梅多克土地開始乾涸,人們利用沼澤區乾化之後空出的大片土地擴大產區。直到1760年,幾乎所有的葡萄園都已經建立起來,並掌握在波爾多貴族手裡。1855年分級制度建立時,所評出的四個一級酒莊中有三個分布在梅多克地區。從此,梅多克葡萄酒開始享譽全球。
梅多克葡萄園總面積達16,500公頃,出產世界聞名的優質葡萄酒,由北向南共劃分為8大產區,分別是:梅多克AOC(MedocAOC)、聖埃斯泰夫(Saint-Estephe)、波雅克(Pauillac)、聖朱利安(SaintJulient)、里斯特哈克(Listrac)、穆利斯(Moulis)、瑪歌(Margaux)和上梅多克(Haut-Medoc),其中尤以波雅克產區和瑪歌產區最具代表性。

在1855年分級的四大名莊中,拉菲古堡最早的紀錄可追溯至公元1234年,但直至17世紀西格爾(Segur)家族到來之後,它的葡萄園才真正形成規模。得益於該家族的苦心經營,拉菲古堡才能發展成為著名的葡萄種植園。約在1670年到1680年代初期,雅克•德•西格爾侯爵(JaquesdeSegur)成為了拉菲開創葡萄園的第一人。拉菲葡萄酒向來以溫文爾雅的特點聞名於世,酒中花香和果香濃郁突出,口感柔順,平衡性極佳,因而被很多紅酒愛好者稱為葡萄王國中的“皇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