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鑼鱗毛蕨

形態特徵

植株高約50厘米。根狀莖粗短,直立,連同葉柄基部一起密被黑褐色、邊有疏緣毛的狹長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約15厘米,深紫褐色,基部以上疏被與根狀莖同樣的鱗片;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0-35厘米,中部寬約10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稍縮狹,一回羽狀半裂至深裂;羽片約20對,互生,略斜展,鐮刀狀披針形,中部的較長,長約6厘米,寬約1.2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圓截形,具極短的柄,邊緣羽狀半裂至深裂,下部的數對羽片略縮短,並稍向下反折,基部的一對長約 3.5厘米;裂片近長方形,頂端圓截形,疏具細齒;葉脈羽狀,側脈單一;葉薄紙質,兩面近光滑,羽軸下面有時疏被小鱗片,葉軸密被黑褐色、邊有疏緣毛的線狀小鱗片。孢子囊群小,圓形,著生於小脈中部,散布在中脈兩側,通常無不育帶;囊群蓋圓腎形,全緣。

產地生境

產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生雜木林下,海拔1400-3200米。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據啟明鱗毛蕨 (Dryopteris chimingiana Ching in Jiangxi Sci. 8 (3): 47. 1990.) 原始記載“葉軸上的鱗片棕色,邊緣全緣或偶有一二短,羽片基部闊楔形”與本種相區別。我們未見模式標本,附此,以便今後進一步研究。

功能用途

醫藥:【傣藥】桂:根狀莖治流行性乙腦,流行性感冒《滇省志》。【藏藥】傑保熱惹:根莖主治熱性病發疹,食物中毒,絛蟲病及腸寄生蟲病《藏本草》。
醫藥:根狀莖:苦,寒。驅蟲,止血。用於蛔蟲病,崩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