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草

桔草是分布在於華北以南等地;南亞、東南亞和日本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基本信息

牧草科名 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 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 Grass Family
牧草屬名 香茅屬
牧草屬拉丁名 Cymbopogon Spreng
牧草屬英文名 Lemongrass
天然牧草 桔草
牧草學名 Cymbopogon goeringii (Steud.) A. camus
牧草英文名 Goering Lemongrass

地理分布

桔草是中國亞熱帶地區山坡草地常見牧草之一,主要分布於華北以南等地;南亞、東南亞日本有分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較細弱,直立,高60~90厘米,基部葉鞘破裂後反卷,裡面呈紅棕色。葉片條形,長12~40厘米,寬3~4毫米,無毛。偽圓錐花序稀疏,狹窄,長18~35厘米,由成對的總狀花序著生於佛焰苞狀總苞之上;總狀花序帶紫色,長1~2厘米;小穗成對生於各節。結實無柄,小穗長5~6毫米,第一穎具2脊,背部扁平;第二穎舟形;第一外稃約較穎短1/4,第二外稃極狹,芒自裂齒間伸出;有柄小穗長4~6毫米。全株有香氣。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多生長於酸性紅壤的丘陵草坡。再生能力強,返青早,一般3月底開始返青,8月下旬抽穗,9月中旬開始開花結實,以後葉片逐漸乾枯。能適應乾旱貧瘠的土壤條件,但在丘陵坡麓的土層稍疏鬆的地段或馬尾松疏林下,生長良好,更新能力也較強。在中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被破壞後,常與刺芒野古草形成次生群落,在群落中常為亞優勢種。

飼用價值

營養期草質柔軟,為牛所採食。後期生殖枝抽出後,基部葉片部分乾枯,並有一種香味,適口性隨之下降。桔草為下繁禾草,葉量大而柔嫩,放牧利用為宜。但由於桔草生長的地段一般都是較乾旱的丘陵草坡,過度或不合理地放牧會導致水土流失。因此,在牧草生長前期可輕度放牧利用,後期宜割草利用。春季抽穗前蛋白質含量較高,莖葉比為1∶0.9。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秋季抽穗結實後,葉量減少,蛋白質含量明顯下降,飼用價值也隨之降低。桔草為中國亞熱帶地區次生草叢植被中常見的野生牧草。目前一般作放牧或割草利用。在我國南方次生丘陵草叢植被中占據一定地位,如加以栽培馴化併合理利用,則具有一定的飼用價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