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黃芪湯

桔梗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具有益氣活血,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冠心病,氣虛血滯證,症見胸膈滿悶,心痛如刺,動則喘息,倦怠乏力,脈虛細而澀。

組成

桔梗(炒)18克,黃芪(細銼)24克,沉香(銼)6克,當歸(切焙)30克,川芎12克,人參15克,甘草(炙)10克,紫蘇葉9克。

用法用量

上8味。粗搗篩。每服9克。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計時。

功用

益氣活血,行氣止痛。

主治

冠心病,氣虛血滯證,症見胸膈滿悶,心痛如刺,動則喘息,倦怠乏力,脈虛細而澀。

附註

《聖濟總錄》曰:“胸痛者胸痹痛之類也。此由體虛挾風。又遇寒氣加之。則胸膺兩乳間刺痛。甚則引背胛。或徹背。咳唾引痛是也。”

《醫學心悟》說:“胸者,肺之分野。然少陽膽經受病,亦令胸痛,此邪氣初傳入里,而未深入於里,故胸痛也,古方用柴胡湯加枳殼治之。如未應,本方兌小陷胸湯一服,其效如神。又,風寒在肺,胸滿痛,氣喘,宜用甘桔湯,加理氣散風之劑。又飲食填塞者,宜用吐法。”斯疾憋悶,有壓榨感,多為氣滯、痰阻;胸痛如刺,夜間為甚,多為血瘀阻滯。如痛連脘腹,手不可觸者,寒熱結胸;胸痛連脅,病在肝膽;胸痛痛連左手尺側者,為胸痹心痛;胸痛痛引肩背,發熱嘔惡者,為肝膽濕熱;胸痛痛連肩背,脈沉緊者,為寒凝心胸。胸痛伴發熱咳嗽,咳則痛甚,為肺熱絡傷;胸痛伴咳吐膿血痰,為肺癰;胸部隱痛,咳嗽無力,多為肺氣虛弱,余邪未盡的肺熱病後期,也可見於肺結核;胸痛伴心悸,病在心;心胸卒然大痛,持續不解,面青肢冷,脈微細者,為心脈閉阻不通,示危證,當慎之。

重要文獻摘要

《普濟方注錄》:“桔梗黃芪湯,治胸痹。桔梗(炒)、黃芪、沉香、當歸(焙)各60克,川芎、人參、甘草、紫蘇葉各15克。為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