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桑天牛

桑樹桑天牛

桑樹桑天牛是鞘翅目天牛科動物,主要為害桑。

學名

Apripona germari (Hope) 鞘翅目,天牛科。別名粒肩天牛、桑乾黑天牛、桑牛等。分布在華中、華東、華南、西南、華北及東北。

寄主

主要為害桑,也為害蘋果檳沙果海棠山檀櫻桃柑桔無花果枇杷等。

為害特點

成蟲食害嫩枝皮和葉;幼蟲於枝幹的皮下和木質部內,向下蛀食,隧道內無糞屑,隔一定距離向外蛀1通氣排糞屑孔,排出大量糞屑,削弱樹勢,重者枯死。

形態特徵

桑樹桑天牛桑樹桑天牛
成蟲體長26—51mm,寬8—162Am,黑褐至黑色,密被青棕或棕黃色絨毛。觸角絲狀,11節,第1、2節黑色,其餘各節端半部黑褐色,基半部灰白色。前胸背板前後橫溝間有不規則的橫皺或橫脊,側刺突粗壯。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顆粒狀突起,約占全翅長的1/4—1/3;翅端內、外角均呈刺狀突出。卵長橢圓形,長6—7mm,稍扁而彎,初乳白後變淡褐色。幼蟲體長60一80mm,圓筒形,乳白色。頭黃褐色,大部縮在前胸內。服部13節,無足,第1節較大略呈方形,背板上密生黃褐色剛毛,後半部密生赤褐色顆粒狀小點並有“小”字形凹紋;3—10節背、腹面有扁圓形步泡突,上密生赤褐色顆粒。蛹長30—50mm,紡錘形,初淡黃後變黃褐色,翅芽達第3腹節,尾端輪生剛毛。

生活習性

北方2—3年l代,廣東1年l代;以幼蟲在枝幹內越冬,寄主萌動後開始為害,落葉時休眠越冬。北方幼蟲經過2或3個冬天,於6—7月間老熟,在隧道內兩端填塞木屑築蛹室化蛹。蛹期15—25天。羽化後於蛹室內停5—7天后,咬羽化孔鑽出,7—8月間為成蟲發生期。成蟲多晚間活動取食,以早晚較盛,約經10—15天開始產卵。2—4年生枝上產卵較多,多選直徑10—15mm的枝條的中部或基部,先將表皮咬成“U”形傷口,然後產卵於其中,每處產1粒卵,偶有4—5粒者。每雌可產卵100—l50粒,產卵約40餘天。卵期10—15天,孵化後於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向枝條上方蛀食約1cm,然後蛀入木質部內向下蛀食,稍大即蛀入髓部。開始每蛀5—6cm長向外蛀l排糞孔,隨蟲體增長而排糞孔距離加大,小幼蟲糞便紅褐色細繩狀,大幼蟲的糞便為鋸屑狀。幼蟲一生蛀隧道長達2m左右,隧道內無糞便與木屑。

防治方法

(1)桑園附近最好不種植桑樹,以減少蟲源。(2)結合修剪除掉蟲枝,集中處理。(3)成蟲發生期及時捕殺成蟲,消滅在產卵之前。(4)成蟲發生期結合防治其他害蟲,噴灑40%樂果乳油500倍液,枝幹上要噴周到。(5)成蟲產卵盛期後挖卵和初齡幼蟲。(6)刺殺木質部內的幼蟲,找到新鮮排糞孔用細鐵絲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覆幾次可刺死幼蟲。(7)毒殺幼蟲初齡幼蟲可用敵敵畏或殺螟松等乳油10—20倍液,塗抹產卵刻槽殺蟲效果很好。蛀入木質部的幼蟲可從新鮮排糞孔注入藥液,如50%辛硫磷乳油10一20倍液或上述藥劑,每孔最多注10ml,然後用濕泥封孔,殺蟲效剃良好。(8)試用長效內吸注乾劑,可用YBZ—B型樹幹注射機,注入長效內吸注乾劑,也可用直徑4—5mm鋼釘在距地面50—80cm處斜向45度打孔,孔深3—4cm,然後再用橡皮頭滴管或獸用注射器注入注乾劑。用藥量計算暫借用林木計算法,即先量樹幹胸徑,然後換算或查出直徑,每cm直徑注入藥量0.5ml,直徑10cm以上桑樹,應通過試驗適當加大藥量。這種方法除防治天牛有效外,還可兼治其他蛀乾害蟲和介殼蟲、蚜蟲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