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辭賦體

桐城辭賦體

桐城辭賦體,是指中國桐城賦派作家群創造出來的當代辭賦的新的文學屬種。

基本簡介

桐城辭賦體桐城辭賦體

桐城辭賦體,是指中國桐城賦派作家群創造出來的當代辭賦的新的文學屬種。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在韓歐之間”為宗旨,雷池賦翁潘承祥大師是中國桐城賦派的開山祖師,創立了“義言有物”(辭賦的含義、觀點、思想內容)、“法言有序”(用實物或資料來論證說明辭賦的功用)、“辭言有技”(辭賦修辭要有神韻,構思形式大氣磅礴、鋪陳技巧不能離譜,神氣與詞章並重,鋪排與考據互映。所以要在考據的基礎上講究--立意禪集。就是說,脫離桐城文派--文章小氣、缺少詞采等拘囿。但是,文采華麗,也不能離開實際情況,故要考證。譬如,寫安慶的辭賦,就不能把黑龍江的東西寫進來,鋪排--鋪陳與排比。)的桐城辭賦學說---是桐城賦文體的指導思想和靈魂。辭賦形式服從辭賦內容,辭賦內容與辭賦形式辨證統一。學者日不落先生,對其學說進行了科學而系統的總結

價值意義

桐城賦學說,有積極的理論意義。倡導中國最先進的文化方向;強調國學精神要遵從於文獻文義字句的考據;力求文采獨特,或以散文筆法抒情,或以陽剛陰柔風格說理。內涵和精神並重。桐城賦派理論體系,達到了桐城歷代學說最完整的創造。

中國桐城賦文體,以學術的方法論,審視中國辭賦史和傳統文化,體現了國學基本特徵和精神。正如思想家戴震說:“古今學問之途,其大致有三:或事於理義,或事於制數,或事於文章。事於文章者,等而末者也。”。既從儒家經學的立場出發,又以中國傳統辭賦學術思想為背景,來總結當代辭賦在中國學術演變中的規律,不但吸收了現代哲學思想,而且豐富了辭賦命題的本質意義。因此,如同屈原創造的“楚辭體”那樣,桐城辭賦體,是一個從桐城文體中獨立出來新的文體風流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