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薔薇目薔薇科植物]

桃[薔薇目薔薇科植物]

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 L.):薔薇科、桃屬植物。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厘米,寬4厘米,先端成長而細的尖端,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葉基具有蜜腺;樹皮暗灰色,隨年齡增長出現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厘米,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直徑7.5厘米,有帶深麻點和溝紋的核,內含白色種子。 是一種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和黃色的,桃有多種品種,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實是扁盤狀;“碧桃”是觀賞花用桃樹,有多種形式的花瓣。 原產中國,各省區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基本信息

植物學史

桃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魏風》所指系今日黃河以北以及山西廣大地區,園中種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為園,則表明已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書》、《韓非子》、《山海經》、《呂氏春秋》等都有關於桃樹的記載,表明在遠古時期,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都已遍植桃樹。《禮記》中還說當時已把桃列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棗)之一。

近代中國考古學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鄭州二里崗新時期時代遺址中,也發掘出數量極多的野生桃核。特別是在河北藁城縣台西村商代遺址中發掘出外形完整的兩枚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橢圓形,長寬為1.6×1和2×1.2厘米,黑褐色,木質堅硬,表面有皺紋和孔溝,兩側邊緣有縱向的槽棱,頂端尖,基部扁圓形,中央有果柄脫落後的疤痕。桃仁灰白色,橢圓形或長卵形,常10-15毫米,寬8-12毫米,兩側邊緣較薄,頂端鈍尖,橫斷面呈扁橢圓形。種皮薄,破碎後現出黃白色的種仁。經鑑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出土文物印證古籍記載,確證中國是桃樹的起源地,人們利用和種植桃樹已有悠久的歷史了。

公元前第二世紀之後,中國人民培育的桃樹沿“絲綢之路”從甘肅、新疆經由中亞向西傳播到波斯,再從那裡引種到希臘、羅馬、地中海的沿岸各國,爾後漸次傳入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紀,歐洲種植桃樹才逐漸多起來。公元十五世紀後,中國的桃樹引進了英國。

印度的桃樹也是從中國引種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記》曾記述關於桃樹引入印度的傳說:公元一世紀時,遠近馳名的司氣特國王迦擬色加當政時,中國甘肅一帶部族的商人經常到印度去,帶去了精湛的絲綢製品和各種名貴水果,其中就有桃。迦擬色加國王隆重地款待賓客。中國人在那裡播種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幾年之後,桃樹在印度繁茂生長,結實纍纍,受到印度人民的讚頌。中國人住過的地方被命名為“至那仆地”,意即“中國地”;桃被命名為“至那果”,意即“中國果”。這個故事至今還在印度廣泛流傳。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桃樹隨歐洲移民進入美洲,但因桃樹品種不適應當地的風土氣候,桃樹開花多,結果少,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公元十九世紀初期,園藝家又從歐洲引種了一個叫“愛兒貝塔”的離核桃品種,桃樹才在北南美洲傳播開來。20世紀初期,美國園藝家又從中國引進450多個優良桃樹品種,通過雜交和嫁接,在短短的十多年裡,選育了適應亞熱帶氣候的良種,使美國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產國之一。

日本種植桃樹的歷史比較短。1876年,日本岡山縣園藝場從中國上海、天津引進水蜜桃樹苗。1878年,御津郡柏谷村(今岡山市)山內善男從許多桃樹幼苗中選出兩株,精心培育,三年後結出11個桃果,這就是中國水蜜桃在日本結出的第一代果實。由於這裡氣候適宜,桃樹生長良好,果實品質優良,種桃業迅速發展起來。園藝家先後培育出40多個優良品種。岡山縣漫山遍野,桃樹蔚然成林,已是日本著名的桃鄉,並把桃花定為縣花,所產的蜜桃遠銷大阪、神戶、東京等大城市。幾經改良的“岡山白”桃,又返回中國入籍,成為中國栽培的味香質優、鮮食和罐藏兼用的優良品種。

古代的出土文物和桃樹傳播的事實,確證中國是桃樹的故鄉。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考古學資料的不足和缺乏深入的研究,某些西方學者僅僅根據語言學的推理,和在“中國未見到野生桃樹”的猜想,做出了“桃樹起源於波斯並從那裡傳播到歐洲去”的結論。因而給桃子起的名字叫persic,意思就是“波斯果”。桃樹的拉丁學名也是由此衍生而來的。更有甚者,過去還流傳有一種極其錯誤的所謂“中國文化西來說”,硬是不分青紅皂白,把起源於中國的桃樹說成是古代從波斯引進來的。以訛傳訛,以假亂真,使桃樹蒙受不白之冤達數百年之久。

著名植物學家第康道爾經過認真考證,在他著的《農藝植物考源》一書中指出:“中國之有桃樹,其時代數希臘、羅馬及梵語民族之有桃猶早千年以上”。又說:中國通西城之路開闢極早,則以桃核越山度嶺而傳入喀什米爾、不花刺及波斯諸國自屬可能的事,推測其為時當在梵語民族遷移與波斯、希臘交通往還時代之間。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進一步指出”根據桃在更早時期不是從波斯傳過來的事實,並且根據它沒有道地的梵文名字或希伯來名字,相信他不是原產於亞洲西部,而是來自中國。達爾文還研究了中國的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的生育特性,並與英國、法國產的桃樹的特性相比較,認為歐洲桃都來源於中國桃的血緣。桃樹原產於中國的結論,已為世界學者一致公認。

中國最早記載桃樹品種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紀《爾雅·釋草篇》:“旄(音矛),冬桃;榹(音四),山桃。”《西京雜記》載,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在京城修建“上株苑”,群臣百官貢獻的異果中就有秦桃、榹桃、緗核桃、金城桃、綺蒂桃、柴文桃、霜桃等桃樹品種。至公元三世紀郭義恭著《廣志》中又增加了“冬桃、秋桃、襄桃、赤桃”。隨著嫁接和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桃樹品種變異百出,琳琅滿目,公元六世紀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的桃樹品種有近二十個,宋代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光洛陽一地就有桃樹品種三十多個,明代王象晉著《群芳譜》中,桃樹品種有四十多個。訖今,“桃李遍天下”。全世界近百個國家種植桃樹,產桃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還有美國、日本和義大利。得益於悠久的種植歷史、遼闊的種植區域,中國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培育出了絢麗多姿的桃樹品種,南至江浙,北至吉林,幾乎遍植桃樹。據統計,起源於中國的桃樹品種可達上千個。

形態特徵

桃子 桃子

桃是一種喬木,高3-8米;樹冠寬廣而平展;樹皮暗紅褐色,老時粗糙呈鱗片狀;小枝細長,無毛,有光澤,綠色,向陽處轉變成紅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圓錐形,頂端鈍,外被短柔毛,常2-3個簇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

葉片長圓披針形、橢圓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在脈腋間具少數短柔毛或無毛,葉邊具細鋸齒或粗鋸齒,齒端具腺體或無腺體;葉柄粗壯,長1-2厘米,常具1至數枚腺體,有時無腺體。

花單生,先於葉開放,直徑2.5-3.5厘米;花梗極短或幾無梗;萼筒鐘形,被短柔毛,稀幾無毛,綠色而具紅色斑點;萼片卵形至長圓形,頂端圓鈍,外被短柔毛;花瓣長圓狀橢圓形至寬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約20-30,花葯緋紅色;花柱幾與雄蕊等長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

果實形狀和大小均有變異,卵形、寬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5-7(12)厘米,長几與寬相等,色澤變化由淡綠白色至橙黃色,常在向陽面具紅暈,外面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腹縫明顯,果梗短而深入果窪;果肉白色、淺綠白色、黃色、橙黃色或紅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離核或粘核,橢圓形或近圓形,兩側扁平,頂端漸尖,表面具縱、橫溝紋和孔穴;種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實成熟期因品種而異,通常為8-9月。

地理分布

桃分布圖 桃分布圖

主要經濟栽培地區在中國華北、華東各省,較為集中的地區有北京海淀區、平谷縣,天津薊縣,山東蒙陰、肥城、益都、青島,河南商水、開封,河北撫寧、遵化、深縣、臨漳,陝西寶雞、西安,甘肅天水,四川成都,遼寧大連,浙江奉化,上海南匯,江蘇無錫、徐州。

原產中國,各省區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品種分類

重要變種

桃較重要的變種有:油桃 、蟠桃、壽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樹栽培,壽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觀賞,壽星桃還可作桃的矮化砧。樹高4-5米。一年生枝條紅褐色。葉多呈披針形,葉緣有鋸齒,葉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薔薇型和鈴型兩種。核果除蟠桃外,多為圓形或長圓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黃色或夾紅暈,少數呈紅色;肉質柔軟、脆硬或密韌;核表面具不同溝點紋路,均為種和品種群的重要分類依據。

食用類群

離核毛桃 離核毛桃
離核毛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L. var. aganopersicaReich. Fl. Germ. Excurs) 果皮被短柔毛;果肉與核分離。
粘核毛桃 粘核毛桃
粘核毛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L. var. scleropersica(Reich.) Yu et Lu, comb. nov): 果皮被短柔毛;果肉與核不分離。
粘核光桃 粘核光桃
粘核光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L. var.scleronucipersica(Schiibler & Martens) Yu et Lu, comb. nov): 果皮被短柔毛;果肉與核不分離。
蟠桃 蟠桃
蟠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L. var. compressa(Loud.) Yu et Lu, comb. nov.): 果實扁平;核小,圓形,有深溝紋。

五品種群

•北方桃品種群:果實頂端尖而突起,縫合線較深;樹形較直;中、短果枝比例較大。耐旱抗寒,從5-12月陸續採收。主要分布於華北、西北和華中一帶。

•南方桃品種群:果實頂端圓鈍,果肉柔軟多汁;樹冠開展;通常長枝結果;花芽多為復芽。抗旱及耐寒力較北方品種群稍弱。主要分布於華東、西南和華南等地。

•黃肉桃品種群:果皮和果肉均金黃色,肉質較緊密強韌,適於加工和制罐頭。中國西北、西南地區栽培較多,華北和華東較少。

•蟠桃品種群:果實扁平形,兩端凹入;樹冠開展,枝條短密;花多,豐產。江蘇和浙江栽培最多,華北和西北較少。

•油桃品種群:果實外面無毛。產於西北各省區,尤以新疆、甘肅栽植較多。

觀賞樹種

圖片品種簡介圖片
碧桃 碧桃
碧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duplex Rehd): 花重瓣,淡紅色。 —————————— 緋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magnifica Schneid.): 花重瓣,鮮紅色。
緋桃 緋桃
紅花碧桃 紅花碧桃
紅花碧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rubroplena Schneid.): 花半重瓣,紅色。 —————————— 絳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ca melliaeflora (Van Houtte) Dipp.): 花半重瓣,深紅色。
絳桃 絳桃
千瓣紅桃 千瓣紅桃
千瓣紅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dianthiflora (Van Houtte) Dipp.): 花半重瓣,淡紅色。 —————————— 單瓣白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alba (Lindl.) Schneid.) 花單瓣,白色。
單瓣白桃 單瓣白桃
千瓣白桃 千瓣白桃
千瓣白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albo-plena Schneid.): 花半重瓣,白色。 —————————— 紫葉桃花(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atropurpurea Schneid. 葉紫色。
紫葉桃花 紫葉桃花
垂枝碧桃 垂枝碧桃
垂枝碧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pendula Dipp.): 枝下垂。 —————————— 撒金碧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f. versicolor (Sieb.) Voss: 花半重瓣,白色,有時一枝上之花兼有紅色和白色,或白花而有紅色條紋。
撒金碧桃 撒金碧桃
塔型碧桃 塔型碧桃
塔型碧桃(學名:A mygdalus persicaf. pyramidalis Dipp. ): 樹形窄塔形或窄圓錐形。 —————————— 壽星桃(學名: Amygdalus persicavar. densa Makino)樹形矮,花重瓣。可供觀賞及作矮化砧木。
壽星桃 壽星桃

繁殖方式

以嫁接為主,也可用播種、扦插和壓條法繁殖。

扦插

春季用硬枝扦插,梅雨季節用軟枝扦插。扦插枝條必須生長健壯,充實。硬枝扦插時間以春季為主,插條按20 cm左右斜剪,為防止病害侵染和促進生根,插條下端最好用殺菌劑50%多菌靈600-1 200倍液,用吲哚丁酸750-4500 mg/L快速蘸進行扦插,株行距4cm×30cm,,扦插深度為插條長度的2/3為宜。

嫁接

繁殖砧木多用山桃或桃的實生苗(本砧),枝接、芽 接的成活率均較高。

枝接:在3月份芽已開始萌動時進行。常用切接,砧木用 一二年生實生苗為好。

芽接:在7-8月進行,多用“丁”形接。砧木以一年生充實 的實生苗為好。

播種

桃的花期為3-4月,果熟期6-8月。採收 成熟的果實,堆積搗爛,除去果肉,晾乾收集純淨苗木種子即可秋播。 播種前,浸種5-7天。秋播者翌年發芽早,出苗率髙,生長迅速且 強健。翌春播種,苗木種子需濕沙貯藏120天以上.採用條播,條幅10厘米,深1-2厘米,播後覆土6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種童25- 30千克。幼苗3厘米高時間苗、定苗,株距20-25厘米。

栽培技術

育苗

作為砧木用的幼苗,在苗高25-30厘米時摘心,使苗木增粗, 到夏末秋初,可達到嫁接時對砧木需要的粗度。移植宜在早春或秋季落葉後進行。小苗可裸根或沾泥 漿移植,大苗移植需帶土球。大苗培育需進行整形修剪以構成骨架。桃樹般多整成自然杯狀形樹冠和自然開心形樹冠。

修冠

自然杯狀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後,留主幹1 米髙,剪去頂梢,剪口芽留壯芽。在1米以下的部位不斷抽出新 枝,可供選擇留作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0-40厘米處的新枝留作為第一主枝;在第一主枝上面20-30厘米處,選留新枝作為第二主枝;在1米的地方,即剪口芽抽出的新枝為第三主枝。三大主枝要均勻分布在主幹周圍,最好不要輪生。夏季修剪時,將主枝上的 直立枝、主幹上的萌櫱枝和砧木上萌發的砧芽除去,以免影響主枝的生長和早日形成。第二年冬剪時,對各主枝進行短截,剪口芽留壯芽,以培養主枝延長枝。另外在各主枝上選留適合的側枝。需要注意的是,同級側枝留在同方向,以免側枝互相交叉,影響樹形和通風透光。

自然開心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後,先以40- 60厘米定乾。在定乾高度以上的整形帶內,一般選3個主枝(少數也有選4個或5個主枝的),主枝的位置分布要均勻,與中心乾保持約45°,呈放射狀生長。其餘的枝條全部除去。第二年冬剪時,將主枝在30-50厘米處短截,為促發側枝作準備。其他枝條、 主幹上的萌櫱枝、砧木上的芽也要除去。這樣就形成自然開心形冠形了。

栽植

栽植株行距為4m×5m或3m×4m,每公頃植500-840株。栽植時期從落葉後至萌芽前均可。桃園不可連作,否則幼樹長勢明顯衰弱、葉片失綠、新根變褐且多分叉、枝幹流膠。這種忌連作現象在砂質土或肥力低的上壤表現嚴重。主要原因是前作殘根在土中分解產生苯甲醛和氰酸等有毒物質,抑制、毒害根系,同時還與連作時土壤中的線蟲增殖、積累有關。

施肥

桃對氮,磷、鉀的需要量比例約為1∶0. 5∶1。幼年樹需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否則易引起徒長。盛果期後增施氮肥,以增強樹勢。桃果實中鉀的含量為氮的3. 2倍,增施鉀肥,果大產量高。結果樹年施肥3次:基肥在10-11月結合土壤深耕時施用,以有機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壯果肥在4月下旬至5月果實硬核期施,早熟種以施鉀肥為主,中晚熟種施氮量占全年的15%-20%、磷占20%-30%、鉀占40%;采果肥在采果前後施用,施用量占全年的15%-20%。此外,桃園需經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鬆,及時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整形

多整成自然開心形。定乾高度約60厘米,留3-4主桂,主枝開張角度50°-60°,每主枝酌留1-2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儘量少留小枝。修剪時期有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初結果樹(植後3-4年)雖已結果,但生長旺盛、徒長枝多,枝梢密生,需採用抹芽、摘心、扭梢等夏剪措施,以抑強扶弱,保持樹體平衡;盛果期桃樹,由於多年結果,樹勢已趨緩和,徒長枝和二次枝顯著減少,中、短果枝比例增加,須以短截為主,並刪除過密枝和先端強枝,改善梢間光照條件;要及時更新衰弱枝。

病蟲防治

桃細菌性穿孔病

遍布全國各桃產區,排水不良的果園或多雨年份危害較重。該病由細菌引起,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新梢。葉片初發病時為水漬狀黃白色至白色小斑點,後形成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直徑約2-4毫米的病斑,周圍呈黃綠色水漬狀的暈圈,以後病斑乾枯脫落成穿孔。果實發病,病斑以皮孔為中心果面發生暗紫色圓形中央凹陷的病斑,邊緣水漬狀,後期病斑中心部分表皮龜裂。病原細菌在枝條組織內越冬,翌年隨氣溫回升,潛伏的細菌開始活動,形成病斑。桃樹開花前後,病菌從病組織中溢出,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葉片一般於5月發病,高溫多濕有利於病菌侵染,病勢加重。樹勢弱、排水不良或氮肥偏多的果園發病較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與發病輕重有密切關係。防治方法:

加強果園綜合管理: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建立桃園;少施氮肥,防止徒長。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適時適度夏剪,剪除病梢,集中燒毀。冬季認真做好清園工作。

藥劑防治:發芽前噴4-5度石硫合劑或1:1:100倍的波爾多液,花後噴一次科博800倍液。5-8月份噴農用鏈黴素(10000-20000倍)或鋅灰液(硫酸鋅1份,石灰4份,水240份)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

1.

加強果園綜合管理: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建立桃園;少施氮肥,防止徒長。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適時適度夏剪,剪除病梢,集中燒毀。冬季認真做好清園工作。

2.

藥劑防治:發芽前噴4-5度石硫合劑或1:1:100倍的波爾多液,花後噴一次科博800倍液。5-8月份噴農用鏈黴素(10000-20000倍)或鋅灰液(硫酸鋅1份,石灰4份,水240份)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

桃瘡痂病

又叫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實,也侵害新梢和葉片。果實多在果肩處發病。果實上的病斑初為綠色水漬狀,擴大後變為黑綠色,近圓形。果實成熟時,病斑變為紫色或暗褐色,病斑只限於果皮,不深入果肉,後期病斑木栓化,並龜裂。病菌侵入果實的時間是落花後6周,約5月中下至成熟前一個月。枝梢受害後,病斑呈長圓形淺褐色,以後變為灰褐色至褐色,周圍暗褐色至紫褐色,有隆起,常發生流膠。防治方法:

冬剪徹底剪除病梢。清出果園,減少病源,栽植密度合理,樹形適宜,防止樹冠交接,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濕度。

萌芽前噴80%五氯酚鈉200倍加3-5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後半個月至7月份,約每隔15天,噴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或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福星8000-10000倍,均對此病有效,以上藥劑不可重複使用。

1.

冬剪徹底剪除病梢。清出果園,減少病源,栽植密度合理,樹形適宜,防止樹冠交接,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濕度。

2.

萌芽前噴80%五氯酚鈉200倍加3-5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後半個月至7月份,約每隔15天,噴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或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福星8000-10000倍,均對此病有效,以上藥劑不可重複使用。

桃褐腐病

幼果發病初期,呈見黑色小斑點,後來病斑木栓化,表面龜裂,嚴重時病果變褐,腐爛,最後變成僵果。果實生長後期發病較多,染病初期呈見褐色,圓形小病斑,爾後,病斑擴展很快,並露出灰色粉狀小球,形似胞子堆,呈同心輪紋排列,病果大部或完全腐爛,落地。桃花感染表現萎凋變褐,病花乾枯附著於桃枝上,有花腐的桃枝梢尖枯死。病菌適宜在25-27℃多霧多雨的天氣生長。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冬季剪除病枝,摘除病僵果,收集燒毀。防治病蟲,注意減少其他的果面傷口。

藥劑防治:芽膨大期噴3-5波美度石硫劑+80%五氯酚鈉200倍,花後10天至採收前20天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靈600-800倍或20%三唑酮乳油3000-4000倍。每次間隔10-15天。各種藥劑交替使用。

1.

人工防治:冬季剪除病枝,摘除病僵果,收集燒毀。防治病蟲,注意減少其他的果面傷口。

2.

藥劑防治:芽膨大期噴3-5波美度石硫劑+80%五氯酚鈉200倍,花後10天至採收前20天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靈600-800倍或20%三唑酮乳油3000-4000倍。每次間隔10-15天。各種藥劑交替使用。

桃炭疽病

硬核前幼果染病,果面上發生褐綠色水漬狀病斑,以後病斑擴大凹陷,並產生粉紅色粘質的孢子團,幼果上的病斑順果面增大並達到果梗,其後深入果枝,使新梢上的葉片縱幾向上卷,這是本病特徵之一。被害果大多在5月間脫落。果實近成熟期發病,果面症狀與前相同,還具有明顯的同心環狀皺縮,最後果實軟腐脫落。早春桃樹開花及幼果期低溫多雨,有利發病;果實成熟期則溫暖、多雲多霧、高濕環境發病重。防治方法:

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地段建桃園。

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時夏剪,改善樹體風光條件,摘除病果,冬剪病枝,集中燒毀。

藥劑防治:萌芽前噴石硫合劑加80%五氯酚鈉200倍或1:1:100波爾多液,剷除病源,開花前、落花後、幼果期每隔10-15天,噴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藥劑交替使用。

1.

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地段建桃園。

2.

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時夏剪,改善樹體風光條件,摘除病果,冬剪病枝,集中燒毀。

3.

藥劑防治:萌芽前噴石硫合劑加80%五氯酚鈉200倍或1:1:100波爾多液,剷除病源,開花前、落花後、幼果期每隔10-15天,噴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藥劑交替使用。

桃流膠病

是枝幹重要病害,造成樹體衰弱,減產或死樹,有非侵染性和真菌侵染性兩種。春夏季在當年新梢上以皮孔為中心,發生大小不等的某些突起的病斑,以後流出無色半透明的軟樹膠;在其他枝幹的傷口處或1-2年生的芽痕附近,也會流出半透明的樹膠,以後樹膠變成茶褐色的結晶體,吸水後膨脹,呈腖狀膠體,嚴重時樹皮開裂,枝幹枯死,樹體衰弱。防治方法:

加強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料,注意果園排水,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蟲傷口和機械傷口,保護好枝幹。

治療。樹體上的流膠部位,先行刮除,再塗抹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塗抹生石灰粉,隔1-2天后再刷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20-30倍液。

1.

加強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料,注意果園排水,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蟲傷口和機械傷口,保護好枝幹。

2.

治療。樹體上的流膠部位,先行刮除,再塗抹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塗抹生石灰粉,隔1-2天后再刷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20-30倍液。

根癌病

瘤發生於桃的根、根頸和莖上,受害部分先形成灰白色的瘤狀物,質嫩,瘤不斷長大,變成褐色,木質化,質地乾枯堅硬,表面不規則,粗糙有裂紋。防治方法:

栽種桃樹或育苗忌重茬,也不要在原林(楊樹、洋槐、泡桐等)果(葡萄、柿、杏等)園地種植。

刨出主幹附近根系,刮除根瘤用0.2%升汞水消毒,再用5倍的石灰水塗傷口保護,更換周圍土壤,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

育苗避免重茬,桃種子用次氯酸鈉(含5%有效氯成分)處理5分鐘,消滅附著在種子上的病菌,再進行播種。

苗木消毒,用K84生物農藥30-50倍浸根3-5分鐘或次氯酸鈉液3分鐘或1%硫酸銅液浸5分鐘,再放到2%石灰液中浸2分鐘。

用K84菌株發酵製成的根癌寧30倍浸根5分鐘,切瘤灌根能抑制根癌病的發生。對三年生幼樹,可扒開根際土壤,每株澆1-2千克30倍根癌寧液預防發病。

1.

栽種桃樹或育苗忌重茬,也不要在原林(楊樹、洋槐、泡桐等)果(葡萄、柿、杏等)園地種植。

2.

刨出主幹附近根系,刮除根瘤用0.2%升汞水消毒,再用5倍的石灰水塗傷口保護,更換周圍土壤,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

3.

育苗避免重茬,桃種子用次氯酸鈉(含5%有效氯成分)處理5分鐘,消滅附著在種子上的病菌,再進行播種。

4.

苗木消毒,用K84生物農藥30-50倍浸根3-5分鐘或次氯酸鈉液3分鐘或1%硫酸銅液浸5分鐘,再放到2%石灰液中浸2分鐘。

5.

用K84菌株發酵製成的根癌寧30倍浸根5分鐘,切瘤灌根能抑制根癌病的發生。對三年生幼樹,可扒開根際土壤,每株澆1-2千克30倍根癌寧液預防發病。

桃蚜

一般一年發生20多代,以卵在桃樹上越冬,也可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風障波菜或隨十字花科蔬菜在菜窖內越冬。以卵在桃樹上越冬的,翌年早春桃芽萌發至開花期,卵開始孵化,群集在嫩芽上吸食汁液。3月下至4月間,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為害。成蟲和幼蟲群集葉背,被害葉片從葉緣向葉背縱卷,組織變肥厚,褪綠,並排泄黏液污染枝葉,抑制新梢生長,引起落葉。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枯枝落葉,刮除粗老樹皮,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燒毀。

保護好蚜蟲天敵,如草蛉、瓢蟲等,儘量少噴或不噴廣譜性殺蟲藥劑。

化學防治:早春在桃芽萌動,越冬卵孵化盛期是防治桃蚜的關鍵時期,此時用菊酯類農藥或硝亞基雜環類殺蟲劑——吡蟲啉(3000倍)、3%啶蟲脒2500-3000倍噴一次“乾枝”,可基本控制危害。危害期,應在蟲口數量沒有大發生之前噴藥,可用10%吡蟲啉3000-4000倍,48%樂斯本乳油2000倍,山地缺水桃園可採用甲胺磷塗乾,此法省工、省水,不傷天敵,在芽萌動期和危害期均可使用。首先將樹幹老粗皮輕輕颳去(勿傷樹皮),再將吸水衛生紙摺疊4-6層,使長寬分別等於周長和乾徑,然後把摺疊好的衛生紙飽蘸50%甲胺磷乳油2-4倍液。用塑膠薄膜包紮到樹幹上。因藥劑濃度高,操作過程中應帶橡皮手套,工作完後用肥皂洗手,以防中毒。桃粉蚜、桃瘤蚜的防治參照桃蚜防治。

1.

冬季清除枯枝落葉,刮除粗老樹皮,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燒毀。

2.

保護好蚜蟲天敵,如草蛉、瓢蟲等,儘量少噴或不噴廣譜性殺蟲藥劑。

3.

化學防治:早春在桃芽萌動,越冬卵孵化盛期是防治桃蚜的關鍵時期,此時用菊酯類農藥或硝亞基雜環類殺蟲劑——吡蟲啉(3000倍)、3%啶蟲脒2500-3000倍噴一次“乾枝”,可基本控制危害。危害期,應在蟲口數量沒有大發生之前噴藥,可用10%吡蟲啉3000-4000倍,48%樂斯本乳油2000倍,山地缺水桃園可採用甲胺磷塗乾,此法省工、省水,不傷天敵,在芽萌動期和危害期均可使用。首先將樹幹老粗皮輕輕颳去(勿傷樹皮),再將吸水衛生紙摺疊4-6層,使長寬分別等於周長和乾徑,然後把摺疊好的衛生紙飽蘸50%甲胺磷乳油2-4倍液。用塑膠薄膜包紮到樹幹上。因藥劑濃度高,操作過程中應帶橡皮手套,工作完後用肥皂洗手,以防中毒。桃粉蚜、桃瘤蚜的防治參照桃蚜防治。

山楂紅蜘蛛

一年發生5-9代,以雌成蟲在樹粗皮縫隙和樹幹附近的土內、枯葉、雜草中越冬。4月上旬桃花盛開末期出蟄,危害新生的幼嫩組織。在盛花期過後產卵,落花後卵孵化完畢。山楂紅蜘蛛出蟄和第一代發生比較整齊(第一代孵化盛期為5月上旬),是藥劑防治的有利時期。落花後一個月為第二代卵的孵化盛期,到6月份以後,氣溫高,繁殖快,世代重疊,危害嚴重,常引起大量落葉。直至9月陸續發生越冬雌蟲,潛伏越冬。防治方法:每年防治抓住三個關鍵時期,即發芽前、落花後和麥收前後,以發芽前和落花後為主。

發芽前,冬季清掃落葉,刮除老皮,翻耕樹盤,消滅部分越冬雌蟲。發芽前噴一次石硫合劑,在越冬雌蟲開始出蟄,而花芽幼葉又未開裂前效果最好。

謝花後或麥收前,在蟎害不嚴重的情況下,噴遲效性殺蟎劑,如5%尼索朗乳油3000倍,或蟎死淨水懸浮劑2000-3000倍。

蟎害嚴重時,可噴噠蟎靈1500倍,20%滅掃利2000-3000倍,20%速蟎酮2000-3000倍,或齊蟎素8000倍,1.8%阿維菌3000-4000倍。

1.

發芽前,冬季清掃落葉,刮除老皮,翻耕樹盤,消滅部分越冬雌蟲。發芽前噴一次石硫合劑,在越冬雌蟲開始出蟄,而花芽幼葉又未開裂前效果最好。

2.

謝花後或麥收前,在蟎害不嚴重的情況下,噴遲效性殺蟎劑,如5%尼索朗乳油3000倍,或蟎死淨水懸浮劑2000-3000倍。

3.

蟎害嚴重時,可噴噠蟎靈1500倍,20%滅掃利2000-3000倍,20%速蟎酮2000-3000倍,或齊蟎素8000倍,1.8%阿維菌3000-4000倍。

桃潛葉蛾

在管理粗放的果園,已危害成災,造成早落葉,影響樹勢和產量。一年發生7代,以蛹在被害葉片上結白色絲繭越冬,翌年4月羽化為成蟲,多在葉背產卵。5-9月是危害期,幼蟲潛入只內食取葉肉,在上、下表皮之間吃成彎曲隧道,造成落葉。防治方法:

清除果園落葉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

蛹期和成蟲羽化期是藥防關鍵期,25%滅幼脲三號懸乳劑1500倍,有特效。20%殺滅菊酯2000倍,20%滅掃利3000倍均有效。

1.

清除果園落葉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

2.

蛹期和成蟲羽化期是藥防關鍵期,25%滅幼脲三號懸乳劑1500倍,有特效。20%殺滅菊酯2000倍,20%滅掃利3000倍均有效。

桃小綠葉蟬

又名一點葉蟬、桃浮塵子。一年發生4-6代,以成蟲在落葉、雜草或桃園附近的常綠樹中越冬,翌年3-4月間桃萌芽時,遷飛到桃樹嫩葉上刺吸危害,被害葉上最初出現黃白色小點,嚴重時斑點相連,使整片葉變為蒼白色,提早落葉。6月初為第一代,直到9月第四代,10月份尋綠色草叢、越冬作物、常綠樹絲中越冬。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落葉、雜草,及時刮除翹皮。

化學防治:在以下三個關鍵時期噴藥防治:謝花後新梢展葉期,5月下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7月下至8月上旬第二代若蟲孵化期,可用以下藥劑: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滅掃利3000倍。

1.

冬季清除落葉、雜草,及時刮除翹皮。

2.

化學防治:在以下三個關鍵時期噴藥防治:謝花後新梢展葉期,5月下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7月下至8月上旬第二代若蟲孵化期,可用以下藥劑: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滅掃利3000倍。

桃蛀螟

桃蛀螟以幼蟲蛀食危害桃果,黃河流域每年發生3-4代。越冬幼蟲在4月開始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5月下旬為第一代成蟲盛發期,7月上、8月上中、9月上中,依次為第二、第三、第四代成蟲盛發期,第一、二代主要危害桃果,以後各代轉移到石榴、向日葵等作物上危害,最後一代幼蟲於9、10月間,在果樹翹皮下、堆果場及農作物的殘株中越冬。成蟲對黑光燈有強烈趨性,對花蜜及糖醋液也有趨性。防治方法:

清除越冬場所,冬季清除玉米、高粱、向日葵的殘株,刮除老樹皮,清滅越冬繭。生長季節,摘除蟲果,拾淨落果,消滅果肉幼蟲。

利用黑光燈、糖醋液誘殺成蟲。

噴酒農藥。在第一、二代卵高峰期樹上噴布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20%速滅殺丁2000-3000倍。90%敵百蟲1000倍,每個產卵高峰期噴2次,間隔期7-10天。25%滅幼脲懸浮劑1500倍。

1.

清除越冬場所,冬季清除玉米、高粱、向日葵的殘株,刮除老樹皮,清滅越冬繭。生長季節,摘除蟲果,拾淨落果,消滅果肉幼蟲。

2.

利用黑光燈、糖醋液誘殺成蟲。

3.

噴酒農藥。在第一、二代卵高峰期樹上噴布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20%速滅殺丁2000-3000倍。90%敵百蟲1000倍,每個產卵高峰期噴2次,間隔期7-10天。25%滅幼脲懸浮劑1500倍。

茶翅蝽

成蟲和若蟲吸食嫩果、嫩葉、嫩梢的汁液,果實被害後,呈凸凹不平的畸形果,受害處果肉變空,木栓化。桃果被害後,被刺處流膠,果肉下陷,成僵斑硬化,幼果被害常脫落,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該蟲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村舍屋檐下將縫及石縫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出蟄活動,飛到桃園為害。6月份產卵於葉背面,卵期10天左右,7月下旬開始孵化,群集於卵塊附近危害,而後漸分散,7、8月向成蟲開始羽化,為害至9月份,尋適當場所越冬。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果園及附近的殘葉枯草,集中燒毀。房屋密封后用敵敵畏薰蒸殺成蟲。

危害嚴重的果園,可進行套袋。成蟲出蟄後(5月上旬)和第一代若蟲發生期噴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或萬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敵百蟲1000倍,敵敵畏1000倍,樂斯本1500-2000倍。

1.

冬季清除果園及附近的殘葉枯草,集中燒毀。房屋密封后用敵敵畏薰蒸殺成蟲。

2.

危害嚴重的果園,可進行套袋。成蟲出蟄後(5月上旬)和第一代若蟲發生期噴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或萬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敵百蟲1000倍,敵敵畏1000倍,樂斯本1500-2000倍。

蚧殼蟲

桑白蚧以若蟲和成蟲固著刺吸寄主汁液,蟲量特別大,有的完全覆蓋住樹皮,相互重疊成層,形成凸凹不平的灰白色蠟物質,排滿泄粘液污染樹體呈油漬狀,被害枝條發育不良,重者整枝或整株枯死,以2-3年生枝條受害最重。華北地區一年發生二代,以受精雌蟲在枝幹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產卵,卵產於介殼下,產卵後乾縮死亡。若蟲5月初開始孵化,比較整齊,若蟲從母全介殼下爬出後在枝幹上到處亂爬。幾天后固定不動,並開始分泌蠟絲,脫皮後形成介殼,把口器刺入樹皮下吸食汁液。雌蟲二次脫皮後變為成蟲,在介殼下不動吸食,雄蟲二次脫皮後變為蛹,在枝幹上密集成片。6月中旬第一代成蟲開始羽化。6月下旬開始產卵。第二代若蟲期在8月份,若蟲期30-40天,第二代雌成蟲發生在9月份,交配受精後,在枝條上越冬。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果樹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鋼絲刷刷掉越冬雌蟲;剪除受害嚴重的枝條。

藥劑防治,發芽前噴5-7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柴油乳劑。在各代若蟲孵化期(5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噴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或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或90%敵百蟲800倍,速蚧殺1500倍。在藥劑中加入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治效果。

1.

人工防治。果樹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鋼絲刷刷掉越冬雌蟲;剪除受害嚴重的枝條。

2.

藥劑防治,發芽前噴5-7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柴油乳劑。在各代若蟲孵化期(5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噴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或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或90%敵百蟲800倍,速蚧殺1500倍。在藥劑中加入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治效果。

桃球堅蚧殼蟲

是桃、杏樹上普遍發生的一種害蟲。雌蟲介殼中球形,紅褐色或黑褐色。在枝條上吸取寄主汁液。密度大時,可見枝條上介殼累累。使樹體衰弱,產量受到嚴重影響。為害嚴重時造成枝幹死亡。每年發生一代,以二齡若蟲在枝條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由介殼中爬出活動,另尋固著部位,群集為害,3月底雌蟲體背漸肥大,形成介殼。雄蟲4月上旬分泌蠟絲,形成介殼,在其中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交配後死去。5月上中旬雌蟲產卵於雌成蟲殼體下面。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若蟲卵化盛期,初卵化的若蟲從母體介殼中爬出,分散到小枝條上為害,以二年生枝條上較多。果樹落葉前,蟲體分泌白色蟲質絨毛變為白色蠟層,包在蟲體周圍。這時若蟲生長很慢,越冬前脫一次皮,10月中旬以後以二齡若蟲越冬。防治方法:

在成蟲產卵前,用抹布或戴上勞動布手套,將枝條上的雌蟲介殼捋掉。

藥劑防治:果樹發芽前,防治越冬若蟲,常用藥劑有:5波美度石硫合劑,合成洗衣粉200倍液,5%柴油乳劑。果樹生長期,若蟲孵化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80%敵敵畏1000倍,48%樂斯本2000倍,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速蚧殺1000-1500倍。

1.

在成蟲產卵前,用抹布或戴上勞動布手套,將枝條上的雌蟲介殼捋掉。

2.

藥劑防治:果樹發芽前,防治越冬若蟲,常用藥劑有:5波美度石硫合劑,合成洗衣粉200倍液,5%柴油乳劑。果樹生長期,若蟲孵化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80%敵敵畏1000倍,48%樂斯本2000倍,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速蚧殺1000-1500倍。

紅頸天牛

該蟲2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樹幹蛀道越冬,翌年3-4月間恢復活動,在皮層下和木質部鑽不規則隧道,並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紅褐色糞便碎屑,堆滿孔外和樹幹基部地面。5、6月間為害最烈,嚴重時樹幹全部被蛀空而死。幼蟲老熟後,向外開一排糞孔,用分泌物粘結糞便、木屑,在隧道內做繭化蛹。6、7月間,成蟲羽化後咬孔鑽出,交配產卵於樹基部和主枝枝杈粗皮縫隙內。幼蟲孵化後,先在皮下蛀食,經過滯育過冬。翌年春繼續蛀食皮層,至7、8月間,向上往木質部蛀食成彎曲隧道,再經過冬天,到第三年5、6月間老熟化蛹,羽化為成蟲。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及時清除被害死枝、死樹,集中燒毀。在6-7月間成蟲發生期組織人員捕殺。幼蟲發生期經常檢查枝幹,發現排泄糞便尋蟲孔用鐵絲鉤刺幼蟲。

塗白防蟲:成蟲產卵前,在主幹和主枝上刷石灰硫磺混合劑並加入適量的觸殺性殺蟲劑,硫磺、生石灰和水的比例為1:10:40。(3)蟲道注藥。發現枝幹上的排糞孔後,將糞便木屑清理乾淨,塞入56%磷化鋁片劑1/4片或注入80%敵敵畏乳油10-20倍,用黃泥將所有排糞孔封閉,熏蒸殺蟲效果很好。

1.

人工防治。及時清除被害死枝、死樹,集中燒毀。在6-7月間成蟲發生期組織人員捕殺。幼蟲發生期經常檢查枝幹,發現排泄糞便尋蟲孔用鐵絲鉤刺幼蟲。

2.

塗白防蟲:成蟲產卵前,在主幹和主枝上刷石灰硫磺混合劑並加入適量的觸殺性殺蟲劑,硫磺、生石灰和水的比例為1:10:40。(3)蟲道注藥。發現枝幹上的排糞孔後,將糞便木屑清理乾淨,塞入56%磷化鋁片劑1/4片或注入80%敵敵畏乳油10-20倍,用黃泥將所有排糞孔封閉,熏蒸殺蟲效果很好。

主要價值

桃樹幹上分泌的膠質,俗稱桃膠,可用作粘接劑等,為一種聚糖類物質,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藥用,有破血、和血、益氣之效。

營養

桃子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因其肉質鮮美,又被稱為“天下第一果”。桃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以及有機酸(主要是蘋果酸和檸檬酸)、糖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揮髮油。每100克鮮桃中所含水分占比88%,蛋白質約有0.7克,碳水化合物11克,熱量只有180.0千焦。桃子適宜低血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食用。

食用

桃樹幹上分泌的膠質,俗稱桃膠,可用作粘接劑等,為一種聚糖類物質,水解能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糖醛酸等,可食用,也供藥用,有破血、和血、益氣之效。

做法指導

1. 鮮食,作脯食,或煎汁飲湯食肉。

2. 食用前要將桃毛洗淨,以免刺入皮膚,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癢等症。

食用技巧

1、巧去桃毛:在清水中放入少許食用鹼,將鮮桃放入浸泡3分鐘,攪動幾下,如此桃毛便會自動上浮,清洗幾下毛就沒了。

2、挑選桃子:用手摸,表面毛茸茸、有刺痛感的是沒有被澆過水的,以稍用力按壓時硬度適中不出水的為宜,太軟則容易爛。顏色紅的桃子不一定甜,桃核與果肉分離的不要買,核與肉粘在一起的,果肉才比較甜。

醫藥

•【傣藥】麻晃:莖木用於風症,胃痛《傣醫藥》。麻礦,麻晃:莖木治一切風症,胃痛《滇藥錄》、《傣醫藥》、《滇省志》。

•【藏藥】堪布肉夏:種子治血瘀經閉,症瘕蓄血,跌打損傷,腸燥便秘《藏標》。康布熱下:種子治痞塊《青藏藥鑒》。坎布熱哈:花、幼果、種子治瘡癰,黃水病,赤巴病。桃仁油塗抹治禿髮《中國藏藥》。康布:種仁治痞塊(孕婦忌用);花治腹水,水腫;葉治濕疹,痔瘡,頭虱《藏本草》。

•【蒙藥】陶潤一楚莫:種子治經閉,痛經,腹部腫塊,跌扑損傷,腸燥便秘;葉治瘧疾,癰癤,痔瘡,濕疹,陰道滴蟲《蒙藥》。【維藥】桃葉治風熱感冒咳嗽。

•【朝藥】桃:帶葉嫩枝治療濕疹《圖朝藥》。

•【彝藥】毛桃、山桃、斯俄:葉、花或樹膠治療瘡癤膿腫,蛔蟲作痛,腹脹,浮腫,婦女乾瘦,牙痛,瘧疾,風疹,咳嗽諸症《彝植藥》。葉用於濕熱尿閉,腎病水腫《哀牢》。阿尾則日(桃樹寄生):全株用於婦科附屬檔案炎,不孕症《滇省志》。

•【侗藥】Nyuil duil baengl,蒂桃(Duil daoc):葉及種仁主治兜隋啃(蛇咬傷),嚇賓(腳魚痧)《侗醫學》。

•【白藥】達篩:葉治汗瘡,濕疹,皮炎《滇藥錄》。種仁治痛經,經閉,症瘕,熱病蓄血,風痹,咳嗽,跌打損傷,血燥便秘;葉治頭風.通大小便,止霍亂腹痛;花治水腫,腳氣,痰飲,積滯,二便不利,經閉;嫩枝治心腹痛及痔瘡;根、莖皮治黃疸,吐血,衄血,牙痛,經閉,癰腫,痔瘡;桃膠治石淋,血淋,痢疾《大理資志》。

•【佤藥】葉治頭痛,瘧疾,濕疹,皮炎,癬瘡《中佤藥》。考地:莖木治一切風症,胃痛《滇藥錄》。

•【水藥】女放:種仁治牙齦腫痛《水醫藥》。

•【哈尼藥】習涌:根治腸炎,胃炎《版納哈尼藥》。

•【拉祜藥】阿偉:樹皮用於腹瀉,感冒,全身疼痛,痧症,虐疾《滇省志》。

•【僳僳藥】石力:種仁治經閉,跌打損傷,血燥便秘《怒江藥》。

•【毛難藥】美勒桃:根皮治齲齒痛;種子去瘀血(毛難)《桂藥編》。

•【瑤藥】追寫:葉治勞累過度引起的全身不適,脫肝《廣民藥》。

•【壯藥】麥朋:葉治陰道炎,宮頸炎《桂藥編》。

•【景頗藥】sawum tum:治痛經,閉經,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德宏藥錄》。

•【阿昌藥】桃仁: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德昂藥】昂別空: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基諾藥】生煙:樹皮外洗治皮膚瘙癢;葉外用治皮膚癬《基諾藥》。  

適宜人群

宜食:桃子適宜低血糖者以及口乾饑渴之時食用;適宜低血鉀和缺鐵性貧血者食用;適宜肺病、肝病、水腫患者食用;適宜胃納欠香、消化力弱者食用。

忌食:桃子性熱,有內熱生瘡、毛囊炎、癰癤和面部痤瘡者忌食;糖尿病患者忌食;桃子忌與甲魚同食;爛桃切不可食,否則有損健康。

植物文化

吉祥符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桃是一個多義的象徵體系。在人們的文化觀念中,桃蘊含著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著生育、吉祥、長壽的民俗象徵意義。這些象徵意義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潛存於民族心理之中並通過民俗活動得以引申、發展、整合、變異。桃花象徵著春天、愛情、美顏與理想世界;枝木用於驅邪求吉,在民間巫術信仰中源自於萬物有靈觀念;桃果融入了中國的仙話中,隱含著長壽、健康、生育的寓意。桃樹的花葉、枝木、子果都燭照著民俗文化的光芒,其中表現的生命意識,緻密地滲透在中國桃文化的紋理中。

生命載體

桃文化中一直關照著生命的意識。桃是遠古人類童年時期,生命的載體、一種精神的轉移,這主要表現在孕育生命、庇佑生命、延續生命三個方面。從桃文化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土壤起筆,追溯了桃文化產生的原生文化土壤即圖騰崇拜和生殖信仰;借用桃的生物性特徵,從與桃有關的民眾信仰出發,闡述了桃在民俗生活中所表征的生育、吉祥、長壽意義;利用民俗符號學理論,將體現生命意識的桃進行文化闡釋,深化其在文化中的表征意義。當然也不忘將桃體現的生命觀置於中日文化中作以比較,相似的民間故事情節,由於不同民族民族文化底蘊不同,對生命意識的理解不同,相似故事情節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精神。最後,反觀在當代社會裡,桃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和嬗變。在此基礎上,分析在現代生活的衝擊下,桃文化的現實套用及未來發展趨勢。桃文化作為一種觀念意識,長期潛存於民俗內心,並通過民眾活動能夠繼續傳承,同時在現代生活中由於神秘色彩的淡化,使桃文化向著實用、娛樂、審美方向發展。

桃文化的社會背景從原始社會生產力的滯後性和原始社會人口形勢的嚴峻性兩方面進行。然後從夸父神話入手,捕捉夸父神話中有關桃的生命信息,由此引出桃文化產生的文化土壤,即根植於圖騰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文化土壤之上。

民俗傳統

桃在民俗生活中生命意義的象徵與表現。第一,桃的“子繁而易植”因孕育生命而有了生育的象徵:多子多福,春天使者,喻指婚姻。第二,受先民“萬物有靈”觀念的影響,人們賦予桃鎮鬼避邪的作用,從而保護了生命,使桃具有了吉祥的象徵意義:神荼鬱壘的傳說衍生了桃的吉祥內容;桃在日常生活、歲時節日、人生儀禮中的辟邪求吉的行為表現,傳達了桃作為鎮邪納吉之物的原始信仰。第三,桃的食用和養生功能,讓人們意識到了桃在益壽延年、延續生命方面的重要性,使桃具有長壽的象徵意義:通過桃長壽象徵意義歷史淵源的追溯,桃長壽象徵意義在民俗生活中的事象例舉,讓人們挖掘到了更深層的桃長壽象徵意義。

把桃又放在文化視野中進行符號學闡釋。桃成為民俗符號有其必然性,同時對桃作為民俗符號的構成分析,利用民俗符號學理論,將體現生命意識的桃,進行文化闡釋,深化其在民俗文化中的表征意義。民俗符號它還傳遞著生命信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命意識與原始思維方式在文化意義上是吻合的,費雷澤的“金枝”效應昭示了原始思維中人與植物交感互通的巫術原理,使傳統生命意識與原始思維方式在生命的強大主鏇律中達到和諧一致。在桃文化發展流變中,人們跳躍著的思維一直在主導著桃文化的生命意識。俗民以桃為載體,創造了許多極具典型意義的文化符號。當然也不忘將桃的生命意識置於中日民間文化中作以比較,通過中日關於桃的相似情節的民間故事的分析,比較出由於不同民族對生命意識的理解差異性,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精神。

精神傳承

桃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社會傳承、嬗變及發展趨勢。由於桃文化本身文化因子的長久沉澱,在現代社會轉型期,新的文化模式尚未形成的不穩定時期,主體性功能在社會轉型期仍占主導性地位。當然在現代化的衝擊下,桃文化因社會內應力和外應力的作用又會不斷變遷,桃文化部分功能也有會相應的變化。桃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神秘色彩淡化逐漸向世俗化方向發展;通過民眾活動的傳承,桃文化向實用、娛樂、審美方向發展。桃文化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發展趨勢:桃文化的部分功能將會有越時長效之性;物質型桃文化的套用範圍逐漸擴大;精神文化領域中的桃的因素將呈簡約化趨勢;科技的進步,會喚起民族傳統與風格的重視,桃文化將會受到進一步的關注和研究,其某些形態會作為未來生活的點綴或民族精神的象徵從而得到誇張的套用和推廣。

種種羅列與闡釋,附以相關理論深究桃文化中蘊含的生命意識,為桃文化的研究提供一種思維角度。通過對與桃的相關民俗信仰的分析,附以相關理論方法剖析桃文化的民間信仰中的生命意識的積澱,對於擴展民俗學信仰方面的研究也有促進作用。

經典賦文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寫了一首《桃花行》:“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捲。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黃花瘦;……”全詩哀怨淒楚,寶玉看了,不覺滾下淚來,於是大家商量,又建了“桃花詩社”。

自古以來,寫桃花的詩很多。如《詩經》:“桃子夭夭,灼灼其華。”唐代詩人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裁”。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更把人們帶入了一個令人神往的天地。

中國是桃的故鄉,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世界上桃的品種有3000多種,中國占1/4以上,可分為食用桃和觀賞桃兩大類,觀賞桃主要是觀賞桃花,有桃紅、嫣紅、粉紅、銀紅、殷紅、紫紅、橙紅、朱紅……,真是萬紫千紅,賞心悅目。

中國傳統文化將世界上的物質都用“五”來概括:五行、五臟、五穀、五畜、五菜、五果、五音、五氣、五色、五味、五官、五體、五志……。其中五果是桃、李、杏、梨、棗,桃是五果之首。可見人們對桃子的重視。

神話傳說

關於桃子,在中國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在傳說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實。吃了頭等大桃,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體健身輕”。正因為此,桃子被稱為“仙桃”、“壽桃”。在《西遊記》里,天官里的王母娘娘做壽時,就曾設蟠桃盛會招待群仙。這雖然是神話,也說明桃決非一般水果可比。至於齊天大聖孫悟空,以及他的子孫們,均是以桃子為糧食。

民間年畫上的老壽星,手裡總是拿著桃--“壽桃”,過生日做壽時要蒸桃形的饅頭,或實心、或空心裏面填餡,做成圓饅頭狀,在頂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從上至下軋出一個桃形槽來,將桃尖略微彎曲,再染成紅色,上籠蒸熟,“壽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獻給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不但桃有仙緣,連桃木都有神靈,而且她在民間的威望比桃還大。早在先秦時代的古籍中,就有桃木能避邪的記載,一切妖魔鬼怪見了都逃之夭夭。

相關詩詞

•崔護桃花《題都城南莊》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下邽莊南桃花》、《春晚寄微之》、《彭蠡湖晚歸》《送友人上峽赴東川辭命》

•韋莊《傷昔》

•賈至《春思》

•李白《山中問答》、《贈汪倫》

•劉禹錫《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師戲贈》、《再游玄都觀》

•張旭《桃花溪》

•志勤《三十年來尋劍客》

•辛棄疾《生查子》

•朱淑真《鷓鴣天》

•徐蘭《出關》

•李賀《送沈亞之歌並序》、《浩歌》、《題趙生壁》、《仙人》

•王昌齡《古意》、《留別武陵袁丞》

•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戲題湖上》

•孟浩然《送元公之鄂渚尋觀主張驂鸞》

•趙嘏《寄歸》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韓翃《復偶見》

•和凝《天仙子》

•皇甫松《夢江南》、《竹枝》

•劉禹錫《憶江南》

•王建《調笑令》

•張志和《漁歌子》

•晏幾道《鷓鴣天》、《阮郎歸》、《御街行》

•晏殊《胡搗練》、《燕歸梁》

•毛澤東《看山》

•陳祗時《左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