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格[神童格雷格]

格雷格[神童格雷格]
格雷格[神童格雷格]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格雷格1989年出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據他的父母鮑勃·史密斯和珍妮特·史密斯說,出生才幾個小時的格雷格就有一種沉思的神態。三個月就會說話的嬰兒。

不久他們又注意到,嬰兒期的格雷格拿到玩具後從不亂摔亂打,而是仔細地觀察。3個月大時,格雷格的“天才”本色開始逐漸顯露,當時他已經能叫出“大大”,接著就能發出其它詞語,很快就會說成串的句子。還不到一歲,他就能背誦念給他聽的書了。再接著,他開始自己閱讀。14個月大時,他已能解算術題。

幼兒格雷格還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史密斯夫婦回憶說,格雷格在兩歲的時候讀了幾本有關恐龍的書,然後就能頗有見解地同父母談論白堊紀。他還“發現”人的牙齒同食草恐龍的牙齒一樣,是平的,便得出結論:人不是肉食動物,而是素食動物,並全力勸說全家人吃素。

經常跳級的求學之路

格雷格6歲時上學,但正常的教育進度遠遠不能滿足他的學習需要,於是跳級對他來說成了家常便飯。格雷格在二年級上了兩個星期的課後,就跳到四年級;一學期沒上完,又進了六年級,並被允許到當地的一所社區大學旁聽數學課。第二年秋天,也就是8歲那年,他進了中學,上了九年級(相當於中國的初三)的優等班。

8歲的格雷格即使在這個人人自視為天才的班上也是鶴立雞群,他的天才使眾人相形見絀,於是招來了嫉妒。為緩和關係,格雷格給自己定了個規矩:對老師的提問,他決不搶先回答,而是先默默地數25下,若仍無人回答,他才舉手。老師乾脆將格雷格的名字從記分本上除去,以減少其他學生對他的妒忌。

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學生1999年,格雷格以平均分A+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當他在畢業典禮上講話時,一顆乳牙正巧脫落,被一家電視台的現場攝影組用特寫鏡頭逮了個正著,成為一段精彩的插曲。

為了讓天才兒子進一所合適的大學,史密斯夫婦費了很多心血,甚至犧牲了各自的事業。他們最終選中了維吉尼亞州的倫道夫·梅肯學院,因為該校不僅提供7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而且由具博士學位的老師上課,班級規模小,特別是學校的安全措施很周全———這是史密斯夫婦最重視的一點。

開學那天,10歲的格雷格既興奮又激動,天不亮就醒了。他穿上挺括的卡其布褲子和開領短袖衫,由母親開車送到了大學。

開學的當天,要採訪這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學生的記者蜂擁而至,以至學校不得不要求格雷格舉行兩場記者會,一場安排在上課之前,另一場在當天的課結束之後。

學校在校內為史密斯一家安排了一間辦公室。格雷格課間休息時常跑回這裡,在他那塊小黑板上解答那些複雜的數學問題,或坐在靠窗的那個粉紅色雙人沙發上讀書。

如今,格雷格12歲了,是大學高年級的學生。在談到未來時,他說,他想在18歲以前拿到4個博士學位,長大後要當一名有道德風範、有科學頭腦、有現代政治領導能力的美國總統。

天才是這樣培養的

史密斯一家人從未對格雷格進行什麼特殊的訓練。珍妮特說,她從未進行什麼胎教,吃什麼特殊的維生素補品或提高智商的食品。但史密斯夫婦堅持,任何邀請他們出席的場合,如果不讓帶孩子,他們一律不去。父親常帶他去林間徒步旅行,用格雷格能懂的詞語談論光合作用和生態系統等問題。鮑勃說:“在談論這些問題時,他常會反問一些很聰明的問題。”當格雷格對某個題目表現出興趣時,父母就會給他買相關

的書籍和錄像帶,或帶他去博物館,滿足他的好奇。格雷格說:“他們總是滿足我的需求。”

鮑勃坦白地說,“最難的是當你在聽他談話時,你根本不明白他所談的內容,但你必須裝出一副對他的想法很有興趣的樣子,因為這對他是一種鼓勵”。

幫助貧困兒童

格雷格的出色表現引起一些關注兒童權利的組織和人士的注意,他們把他視為最合適的兒童發言人,常邀請他去演講。僅去年一年,格雷格就走訪了四大洲的6個國家,為那些被戰爭、暴力和貧困毀掉生活的兒童進行演講。不過,格雷格在演講時有一條特殊的要求:主辦單位需為他提供一個高腳墊,以便他站在講台上能看到聽眾。

去年夏天,史密斯一家到了肯亞北部一個偏遠的角落,參加那裡的三個交戰的遊牧部落簽訂和平條約的儀式。從肯亞回國後,格雷格制定的一大計畫是幫助基督教兒童基金會籌集100多萬美元的資金,為肯亞遊牧部落的兒童建立住讀的“和平學校”。之後,“和平學校”將一個一個地為貧窮孩子建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