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特船長的女兒

格蘭特船長的女兒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蘇格蘭貴族哥利納帆爵士的新船鄧肯號在試航時捕到一條鯊魚,水手們在鯊魚肚子裡發現一隻漂流瓶,瓶中的信件因受海水的浸泡而模糊不清。

基本信息

格蘭特船長的女兒

小說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寫於1867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其後兩部是《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故事開始發生在北愛爾蘭與英格蘭之間的海峽上,格里那凡爵士的豪華遊船“鄧肯號”正在進行它的處女航,突然船尾出現了一條尾隨的鯊魚!水手們捕殺了鯊魚後,意外的在魚腹中發現了一個瓶子,瓶子裡裝著三封殘缺不全的分別為英、法、德文的求救信,信是英格蘭探險家格蘭特船長遇難後所發。格蘭特船長的一雙兒女在得到訊息後趕到了爵士家。由於英國政府拒絕營救,格里那凡爵士和海倫夫人決定帶著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乘坐“鄧肯號”去尋找格蘭特船長。在經歷了風暴、沼澤、安第斯山脈的大地震、紅狼群等常人無法逾越的障礙之後,這些英勇的航行者終於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

故事梗概:

蘇格蘭貴族哥利納帆爵士的新船鄧肯號在試航時捕到一條鯊魚,水手們在鯊魚肚子裡發現一隻漂流瓶,瓶中的信件因受海水的浸泡而模糊不清。根據殘存的字跡可以推測出,這是一個名叫格蘭特的船長在兩年前發出的求救信,他被困於南緯37°線的某個地方。哥利納帆爵士為營救格蘭特船長求助於英格蘭海軍,未果。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瑪麗和羅伯爾的請求下,毅然決定駕自己的鄧肯號出航尋找。同行的除了瑪麗和羅伯爾外,還有哥利納帆的夫人海倫、好友麥克那布斯上校,以及因馬虎而錯登上鄧肯號的法國地理學家巴加內爾等人。他們找遍了南緯37度的所有陸地: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庭,澳大利亞內陸,紐西蘭,一路上險象環生,登高山冰川卻突遇地震,過草原遭遇乾旱洪水,陸上野獸海上風暴,因內奸險遭殺害,被吃人土著俘虜差點成為祭品,最後卻在破釜沉舟那一剎那獲救,並終於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成功返回蘇格蘭。

這是一部寫蘇格蘭民族精神的小說,但作者卻是一位法國人。可是卻把小說中的一位法國地理學家巴加內爾寫得好笑之至:最初因乘錯船誤上了“鄧肯號”,然後將錯就錯一起去尋訪格蘭特船長,並因此展開了一次特殊的“探險經歷”。一路上卻仍然馬馬虎虎大大咧咧錯誤不斷,準備學西班牙說卻學成了葡萄牙語;一而再再而三地“毫無疑問”地重新解釋了漂流瓶里的地址信息,最終卻發現他忘記了用他的母語法語來解釋荒島的另一種命名;甚至在寫一封求信時也把地址寫錯了,澳大利亞拼也了紐西蘭,卻因錯得福使得全體人員獲救。不過,作者也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讓他在紐西蘭被土人俘獲期間,全身從腳到肩膀被刺上了印記,但給了他一個漂亮有錢的妻子,也是獎勵他在探險途中作出的巨大貢獻吧。

小說命名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但並非僅僅是以格蘭特船長的女兒馬麗和兒子羅伯爾為主角,甚至哥利納帆爵士也並非小說的主角。格蘭特船長的船隻失事,源起他作為一個蘇格蘭兒女的雄心壯志:為親愛的祖國尋覓一處完全屬於蘇格蘭的移民區,讓它享受它在歐洲享受不到的獨立和幸福。而小說一開頭就描寫了哥利納帆爵士作為一個蘇格蘭人的“蘇格蘭情結”,以及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矛盾。因此,小說所指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應該是指那些支持並繼承著格蘭特那種“蘇格蘭精神”的全部蘇格蘭人。

小說看起來確實有些費勁,因此最初我就不認為上國小四年級剛十歲的兒子能讀得下去。小說是寫航海的,因此要求有起碼的地理學知識,才能理清故事發展的線索。而且小說里有大段大段的航海探險歷史借地理學家之口講出來,使得故事變得十分複雜,降低了可讀性。在他們的“探險”途中,也由地理學家給大家講解了許多地理知識,氣象知識,動植物知識,風土人情,社會演變等等,這些知識極大程度上豐富了讀者的百科知識,有些語句的描寫也十分優美,不過,卻也增加了太多篇幅,使得故事的跌宕起伏不那么緊湊。不過,看完全書,總的感覺不錯。尤其結局的“戲劇性”!

這部小說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之一(《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其餘兩本我都沒看過。不過,曾在電視上看過電影《八十天環繞地球》,成龍等主演,覺得很有意思。學校圖書室里凡爾納的書,學生也時有借閱。因此早就決定看一本的。這次,算是“了結一點心事”,呵呵。再加上最近看過幾本法國小說,包括《苦兒流浪記》《風暴》,因此對法蘭西民族多了一點了解。在看這本小說時,裡面通過地理學家巴加內爾之口,譏諷了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政策“全盤消滅改變”,這一點讓我也很有感觸。小說所描寫的是1864~1865年那段歷史,這也使得我想到了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界劃分的中國近代史。那時的中華民族與小說中所描寫的紐西蘭食人土著之間,有何異同?

小說發展線索:

1862年5月30日,秘魯卡亞俄,三桅船不列顛尼亞號,船長哈利·格蘭特;

1862年6月27日,南太平洋瑪麗亞泰勒薩島,不列顛尼亞號觸毀,8天后丟出漂流瓶求救。

1864年7月26日,鄧肯號試航,克萊德灣,北愛爾蘭與蘇格蘭之間的北海峽海面,漂流瓶;

1864年8月25日凌晨3點,格拉斯哥港,鄧肯號啟程,哥利納帆爵士及海倫夫人、瑪麗·格蘭特和羅伯爾格蘭特、麥克那布斯少校、以及全體船員:船長門格爾,大副湯姆·奧斯丁,司務長奧比內先生和太太,全部水手;突然出現一個“不速之客”,法國地理學家巴加內爾;

8月30日,望見了馬德拉群島;

9月3日,鄧肯號行駛在維德角群島之間;

9月7日,一陣北風把鄧肯號送過了赤道線,進入了南半球;

9月15日,鄧肯號越過冬至線,船頭轉向那著名的麥哲倫海峽的入口;

9月25日,鄧肯號航行到與麥哲倫海峽同緯度的地方;

海峽的正確長度不過700公里,到處是深水,最大噸位的船隻,就是靠航行都可以。海底平坦,淡水站林立,內河很多,盛產魚類,森林裡也充滿了獵品,安全而便利的停泊站到處都有。在海峽內要航行36小時。

環繞著不倫瑞克半島航行;經過聖尼古拉灣口;繞過佛羅瓦德角;繞過波拉爾角;

8天后,駛入塔爾卡瓦諾灣。最後停泊在塔爾卡瓦諾港。這時它離開克萊德灣那多霧的海面已經42天了。10月7日。

10月14日,鄧肯號在哥蓮德角與聖安托尼角之間巡航;哥利納帆爵士,麥克那布斯上校,巴加內爾,小羅伯爾,及三個水手大副湯姆·奧斯丁、水手威爾遜和穆拉地,一行七人,

預計線路:先從智利海岸魯美那角與卡內羅灣之間37充線的一端從發,穿過阿羅加尼亞首都後,就由安杜谷火山南面的小道橫斷那條高低岩兒,然後溜下這一帶延綿的山坡,渡過內烏康河和科羅拉多河,到達判帕草原區,經過鹽湖、瓜米尼河、塔巴爾康山(布宜諾斯艾利斯少邊界),越過邊界,爬上坦秋爾山,直到大西洋岸邊的馬達那斯角。

安達斯山高低岩兒,地震,小羅伯爾短暫失蹤,兀鷹把他抓起來,被一當地土著巴塔戈尼亞人“塔卡夫”一槍救下。

10月22日,塔卡夫正式成為這一隊旅客的嚮導。走出高低岩,進入草原地帶。

10月26日晚,趕到科羅拉多河畔過夜。

10月28日晚,人馬歇在一個大湖——蘭昆湖岸上。

10月29日開始 ,行進在阿根廷“判帕區”,開始遭受到乾旱。鹽湖已乾涸。然後哥利納帆爵士、小羅伯爾隨塔卡夫先行到瓜米尼河探路找水。夜晚在河邊遭遇狼群。羅伯爾獨自騎走塔卡夫的寶馬帶走狼群,救了大家,也與另一隊人馬匯合。

11月3日晚,歇在判帕區的盡頭,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邊界。第二天早晨跨過阿根廷平原區與草原區的分界線。

11月6日,到達坦狄爾村“獨立堡”。這時,原來以為的“線索”,中斷。

獨立堡到大西洋的240公里路上,遭遇可怕的洪水,在一棵“翁比”樹棲生。此樹大約有30多米高,濃蔭覆蓋著周圍約120平方公里的面積。暴風雨中,閃電擊中大樹,樹端著火,下面洪水中又有鱷魚,接著颶風又將整棵樹連根拔起,順水漂去。如此卻幸運“著陸”獲救。

11月12日,到達大西洋岸。13日與鄧肯號匯合。與塔卡夫道別。

循著一條直線橫穿南美洲的旅行就這樣結束了。

重踏征途。由哥連德角出發,繞過透利斯探達昆雅島,好望角,12月6日到達阿姆斯特丹島,繼續向東航行,14日凌晨開始遭遇海上風暴,由於船長門格爾的機智果斷,幸運脫險。12月20日到達百奴衣角。上島在一農莊遇到不列顛尼亞號上的“遇難船員”艾爾通。然後由艾爾通作嚮導,橫貫澳大利亞37度緯線大陸。一路上澳洲大陸的風土人情慢慢展現在讀者面前:澳洲土人小孩子的地理學知識,黃金之鄉移民的混亂悲慘生活,土著人的奇特生活以及土人婦女的悲慘命運,兩個“坐地人”青年的盛情款待,等等。誰知這個艾爾通卻是流犯頭子,意欲奪取鄧肯號作為海盜船。這一隊旅客,包括哥利納帆爵士及夫人海倫、瑪麗及弟弟羅伯爾、麥克那布斯上校、地理學家巴加內爾、船長門格爾,以及三位水手共十人,被艾爾通帶到一處沼澤地,前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河斯諾威河,牛馬一路被艾爾通慢慢毒死,此時牛車又陷入沼澤地,人馬過不得河,甚至爵士還被揭穿假面的艾爾通打傷。遭遇實在艱險。這時(1月14日)爵士授權巴加內爾寫求救信給鄧肯號,變更匯合地點。但此信卻被強盜頭子搶奪。

時間到了1865年1月21日,河面水位開始下降時,渡河成功。接下來小心翼翼狼狽不堪地步行5天到了德勒吉特城,然後乘郵車到吐福灣——他們認為求救信中約定的匯合地點。但此時鄧肯號卻開到了求救信所指定的另一處地點。去向不明。哥利納帆爵士擔心鄧肯號已成了一艘海盜船。

這時,一行人只得作好回歐洲的打算。他們包了一艘開往紐西蘭北島都城奧克蘭的船“麥加利號”,準備再搭半島郵船公司的船回歐洲。1月27日上船。誰知此船卻在靠進紐西蘭海岸線時遭遇風暴,在一處無人海灘擱淺,被當地土人俘獲。由此“領略”了一番紐西蘭土著人的“風俗習慣”,差一點被當作殉葬品殺害。多虧了機智的小羅伯爾和沉著老練的巴加內爾,才得以逃脫。又經歷了一番紐西蘭的特殊地貌,最後逃到海邊,卻又遇到“前有狼後有虎”的境況。危急時分,他們很幸運地坐進了一隻小艇向大海逃命,但後面的土著人的獨木舟以更快的速度追來,此時喜出望外地看見前面有一艘大船,哪知卻是“以為成了海盜船的鄧肯號”,就在船長門格爾決定破釜沉舟的一剎那,發現鄧肯號還是他們的鄧肯號。那個流犯頭子“水手艾爾通”被大副奧斯丁關押在船上。為了把他流放到一個無人荒島,卻正好在荒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那天是3月8日。

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返航,3月18日,望見了美洲海岸。第二天停泊在塔爾卡瓦落灣里。這時,歷時5個月,鄧肯號嚴格循著南緯37度線環繞了地球一周。

5月9日,在離開塔爾卡瓦落灣50天之後,回到了瑪考姆府爵士家裡。

電影

導演: Donovan Scott

主演: Cassie Branham / Chris Browning / Donovan Scott

語言: 國語/國語 / 英語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1996

又名: 尋找格蘭特船長

imdb連結: tt0212056

劇情簡介 · · · · · ·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的故事發生在1864年。蘇格蘭貴族格里那凡爵士是鄧肯號遊船的船主,他從海上的漂流物里獲得了一份檔案,從中得知兩年前在海上遇難失蹤的蘇格蘭航海家格蘭特船長尚在人間,於是毅然帶著船長的女兒瑪麗和兒子羅伯特等人,駕駛著自己的遊船去尋找和營救。

他們到達南美後橫穿美洲大陸,最後發現船長的遇難地點是在澳大利亞海岸。他們乘船到達澳大利亞後,遇見了船長原來的水手艾爾頓,上了這個海盜頭子的當,又橫穿澳洲大陸,被土人俘獲後陷入絕境。

他們逃脫後決定把艾爾頓丟棄在太平洋里荒涼的塔博爾島上,不料在島上巧遇格蘭特船長,於是一起勝利地回到了蘇格蘭。

本書還描寫了人們在大自然里的種種奇遇,其中有地震,有颶風,有狼群;有幾百頭牛一起陷入泥潭,滔滔的洪水使平原變成海洋;有他們逃離被閃電擊中的大樹,又碰上潛伏在水裡的鱷魚;真可謂千難萬險,扣人心弦。

更為動人的是,格蘭特船長為了反對英格蘭對蘇格蘭的奴役,到太平洋里去為蘇格蘭僑民尋找移民的島嶼而遇難,而格雷那萬爵士則為了救他的同胞而不惜一切。他們英勇頑強、不畏艱險,體現了凡爾納反對奴隸制和殖民主義的進步思想,顯示出維護社會正義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這是一個滿腹激情與神秘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拾獲的“天平魚”(是一種海中極兇猛的鯊魚)腹中那神秘的漂流瓶,是失事船隻的求救信還是航海者無聊時寫的打油詩?是信!是三章分別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寫的求救信,這三張被海水侵蝕得殘缺不全的求救信引起了航海者們極大的探索興趣。他們分別把信上所能看清的辭彙翻譯了出來,然後匯集成一種語言連猜帶想的把這封求救信填補全了,是的,的確是一封求救信!是格蘭特船長的求救信。他在一個緯度37.11’的地方被印第安人逮捕。機智的格里那凡爵士,慈祥溫柔的海倫夫人,深沉穩中的麥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卻精通地理學的巴加內爾地理學家,還有格蘭特船長兩個堅強的兒女:堅毅剛強的格蘭特小姐和勇敢的小羅伯爾,精通航線的孟格爾船長以及奧斯丁這充分值得信賴的老水手。他們乘坐著鄧肯號,走向拯救格蘭特船長的冒險之路……

本片根據以上小說故事改編拍攝。

求檔

當年央視曾經放過,非常喜歡,好象是每個星期日晚上播放兩集,可惜現在在網上很多遍,沒有視頻,真心希望能有高人上傳視頻,造福廣大劇迷。謝謝!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