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皮

栝樓皮

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等的果皮。植物形態詳"栝樓"、"栝樓子"條栝樓皮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等的果皮。為葫蘆科植物栝樓或雙邊栝樓等的果皮。植物形態詳"栝樓"、"栝樓子"條。植物形態詳"栝樓"、"栝樓子"條。主產於四川、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也有生產。

基本信息

概述

栝樓皮出自《雷公炮炙論》。
栝樓攀援藤本,長可達10m。塊根圓柱狀,肥厚,富含澱粉。莖較粗,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0cm,具縱條紋,被條柔毛;卷鬚3-7分歧,被柔毛;葉片低質,輪廓近圓形或近心形,長寬均約5-20cm,常3-5(-7)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基部心形,彎缺深3-4cm,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狀。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並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太花序長10-20cm,粗壯,具縱棱及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cm,小花梗長約3mm,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3)cm,寬1-2cm,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狀,長2-4cm,先端擴大,徑約10mm,中、下部徑約5mm,被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5cm,寬3-5mm,全緣;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長約20mm,寬約18mm,先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具絲狀流蘇,被柔毛;花葯靠合,長約2mm,徑約4mm,花絲分離,粗壯,被長柔毛;雌花單生,花梗長7.5cm,被柔毛;花萼筒圓形,長2.5cm,徑1.2cm,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綠色,長2cm,花柱長2cm,柱頭3。果實橢圓形,壓扁,長11-16mm,寬7-12mm,淡黃褐色,近邊緣處具稜線。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藥品簡述

藥名:栝樓皮。
漢語拼音:gualoupi。
英文名:SnakegourdPeel。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ichosantheskiarlowiiMa-xim.T.rosthorniiHarms。
拉丁文名:PericarpiumTrichosanthisKir-ilowii
功效分類:潤肺藥祛痰藥
科屬分類:葫蘆科
別名:栝樓殼、瓜殼、瓜蔞皮。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清肺化痰;利氣寬胸散結。
主治:肺熱咳嗽;胸脅痞痛,咽喉腫痛;乳癖乳乳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生態環境:常生長於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或在自然分布區骨,廣為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中南、華東及遼寧、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及中華栝樓的果皮。
採收儲藏:取成熟的栝樓果產,用刀切成2-4瓣至瓜蒂處,將種子和瓤一起取出,平放曬乾或用繩子吊起曬乾。
炮製方法:揀淨雜質,用水洗淨,撈出,稍悶,切絲,曬乾。

用藥禁忌

脾虛濕痰不宜。

中藥化學成分

栝樓和中華栝樓物果皮均含少量揮髮油,其中揮發性的酸性部分有壬酸(nonanoicacid),癸酸(capricacid),月桂酸(laur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支鏈十四烷酸,3種支鏈十五烷酸,正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acid),支鏈十六烷酸,棕櫚油酸(palmitolie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以棕櫚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亞麻酸和亞油酸。栝樓皮中的月桂酸和肉豆蔻酸的含量大大高於中華栝樓皮中的含量,而栝樓皮中的硬脂酸的含量又大大低於中華栝樓皮中的含量。
栝樓果皮還含皮還含7-豆甾烯醇(△7-stigmastenol),7-豆甾烯醇-β-D-葡萄糖甙(△7-stigmastenol-β-D-glucopyranoside),β-菠菜甾醇(β-spinasterol)以及一組以二十二烷醇(docosanol)與二十四烷醇(te-tracosanol)為主的飽和脂肪醇混合物和一組以桂冠櫚酸,硬脂酸和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acid)為主的飽和脂肪酸混合物[2]。又含蘇氫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半胱氨酸(cyste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等17種胺基酸和鉀、鈉、鈣、鎂、銅、鋅、鐵、錳、鈷、鎳、鍶等11種無機元素。
中華栝樓果皮還含棕櫚酸,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acid),二十六烷酸(ceroticacid),褐煤酸(montanicacid),蜂花酸(melissicacid),L-—(-)-α-棕櫚酸甘油酯[L-(-)-α-monopalmitin],7-豆甾烯醇,7-豆甾烯-3-酮(7-stigmasten-3-one),7-豆甾烯醇-3-β-D-葡萄糖甙,二十七烷(heptacosane),二十九烷nonacosane)和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的混合物、硝酸鉀、氯化鉀、水合二氧化哇,以及微量元素等。

藥理作用

1、心血管系統的作用:瓜蔞皮及其製劑瓜蔞注射液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保護缺血心肌,提高耐缺氧能力,降低血清膽固醇,擴張微血管,延緩微循環障礙的發生,能明顯縮小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塞範圍,對再灌注後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並能減輕血栓形成和再灌注出血,尚能保護實驗性心肌梗塞,具有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作用。
2、降壓作用:靜脈注射瓜蔞注射液20g/kg,5分鐘內正常麻醉家兔動脈血壓降低幅度在57.15%左右,脈壓增加,差異顯著,5-15分鐘內逐漸恢復。而用藥後30分鐘內心率無明顯改變。靜脈注射瓜蔞注射液對正常家兔的這種降壓作用發生在心率無顯著增快、血容量無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因此它主要反應了體內外周阻力的降低。
3、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瓜蔞皮的水溶醇溶部位0.1g劑量可使離體豚鼠冠脈流量增加125%。瓜簍注射液亦能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
4、保護缺血心肌,提高耐缺氧能力:瓜簍注射液能增加小鼠對常壓、低壓缺氧的耐受力,也能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大鼠實驗性心肌缺血的作用。能夠明顯縮小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塞範圍,對異丙腎上腺素性心肌梗塞有保護效應。
5、擴張微血管,延緩循環障礙的發生:靜脈用藥前後對腸系膜微動脈、微靜脈進行直接觀察的結果證明,瓜簍注射液(2ml/kg,5g/ml)具有擴張微動脈的作用,用藥後即刻開始,5-10分鐘達到高峰,15分鐘逐漸恢復,隨劑量加大擴張作用明顯,恢復延遲。瓜蔞對微靜脈擴張作用不明顯。瓜蔞的這種擴張微血管的作用可能與它引起離體心臟冠脈流量增加、耐缺氧能力提高和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引起心肌缺血的機理有關。瓜簍注射液靜脈注射2g/kg,對急性缺氧家兔球結膜微循環微血管模糊,微血管總數下降、有血流微血管數下降、粒流、滲出、出血等障礙出現的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推遲,表明瓜蔞注射液能明顯延緩缺氧家兔微循環障礙的發生。
6、抗心律失常作用:在藥物誘發的心律失常動物模型上發現瓜蔞皮水煎劑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7、對CaCl2誘發大鼠室顫的預防作用:成年雄性大鼠麻醉狀態下靜脈注射CaCl2150mg/kg(10秒內注完)誘發大鼠室顫。提前30分鐘腹腔注射瓜簍皮水煎劑1.7,2.5g生藥/kg明顯減少靜脈注射CaCl2誘發室顫的動物數。
8、對哇巴因誘發豚鼠心律失常的預防胙用:成年雄性豚鼠以恆速靜注50μg/ml哇巴因0.1ml/分鐘誘發豚鼠心律失常。瓜蔞皮水煎劑2.5g生藥/kg提前30分鐘腹腔注射能明顯提高哇巴因誘發豚鼠室性心動過速的劑量閾值,其值為174.7±20.1μg/kg,對照組為129.2±19.6μg/kg,兩者相比差異顯著。
9、對烏頭鹼誘發大鼠心律失常的影響:對烏頭鹼40μg/kg(10μg/ml)1分鐘內靜脈注射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瓜蔞皮水煎劑有使心律失常潛伏期延長的趨勢。
10、對大鼠心電圖的影響:正常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瓜蔞皮水煎劑2.5g生藥/kg,能明顯延長心電圖的P一R、Q一T、R一R間期。
11、對缺血心肌膜酶,脂代謝及自由基代謝的影響:以皮下注射異丙腎上腺素85mg/kg形成異丙腎上腺素性大鼠心肌梗型觀察瓜蔞注射液對缺血心肌膜酸、脂代謝及自由基代謝的影響。結果表明,注射異丙腎上腺素前8小時、l小時及後4小時肌肉注射瓜蔞注射液(每次每隻大鼠注射2ml,每2ml含生藥10g),瓜蔞能夠降低缺血心肌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和游離脂肪酸(FFA)含量,增加心肌Ca2+-Mg2-ATP酶活力,同時Na+-K+ATP酶及5'-核苷酸酶(5'-NT)亦呈增加趨勢,對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一Px)超氨化物歧化酶(SOD)及磷脂含量無明顯影響。瓜蔞對全身重要臟器自由基代謝顯示了不同的效應,明顯降低心、腦、腎的MDA含量,肝臟及血清MDA變化不明顯;顯者增加肝、腦及血液SOD活力,但腎臟則降低。證明瓜蔞注射液可通過改善心肌FFA代謝及抑制脂質過氧化形成而達到保護心肌的目的。
12、對血液循環系統的影響:
體外對血小極聚集性及TXA2合成的影響:瓜蔞注射液(終末濃度125-250mg/ml)體外能明顯抑制ADP或AA誘導的家兔血小極聚集和TXA2合成釋放及應。
瓜蔞尚能抑制家兔急性心肌梗塞後血小板聚集和TXB2水平的增高:瓜簍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體外TXA2合成的作用,為其防治AMI,保護缺血心肌、縮小梗塞範圍的效應提供了進一步的理論依據。

常用選方

1、治溫病初起,熱重咳嗽:栝樓皮、杏仁、前胡、蟬衣、大力子、甘草。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2、治咽喉語聲不出:瓜蔞皮(細銼,慢火炒赤黃)、白僵蠶(去頭,微炒黃)、甘草(銼,炒黃色)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用溫酒調下,或濃生薑湯調服;更用半錢綿裹,噙化咽津亦得,並不計時候,日三、兩服。(《御藥院方》發聲散)
3、治肺熱咳嗽、咳吐黃痰或濃痰,肺癰:瓜蔞皮二至四錢,大青葉三錢,冬瓜子四錢,生苡仁五錢,前胡一錢五分。煎湯服。
4、治胸痛、肋痛:瓜蔞皮四錢(胸痛配薤白頭五錢,肋痛配絲瓜絡三錢,枳殼一錢五分)。煎湯服。
5、治乳癰腫痛:瓜蔞皮四錢,蒲公英五錢。煎湯服。(③--⑤方均出《上海常用中草藥》)
6、治牙齒痛疼:瓜蔞皮、露蜂房,燒灰擦牙;以烏臼根、荊柴根、蔥根煎湯漱之。(《世醫得效方》)

文獻論述

1、《中藥志》:滌痰結,舒肝鬱。治痰熱咳嗽,胸脅作痛。
2、《四川中藥志》:潤肺降氣,止咳祛痰。治咽喉疼痛,大便燥結及乳癰。
3、《廣東中藥》:治吐、衄,燥渴,咽痛,便結。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1、栝樓果皮果瓣呈舟狀,邊緣內鄭曲,長7-10cm。外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皺縮,有的有殘存柱基或果梗殘跡,內表面黃白色。質較脆,易折斷。具香甜氣,味甘,微酸。
2、中華栝樓果皮果瓣長9-12cm,外表面淺橙黃色,平滑不皺以外表面色橙紅、內表面色黃白、皮厚者為佳。
顯微鑑別
果皮橫切面:
1、栝樓外果皮細胞1列,為近方形角質化厚壁細胞,外壁及側壁均增厚,內為數層色素細胞,其下為石繼胞環帶,環的內側國寬廣的薄壁組織,其中有多數雙韌型維管束,木質部多向外彎曲。本品薄壁細胞含少量草酸鈣結晶。
2、中華栝樓石細胞環內側有散生石細胞群。木質部半圓形,不外彎。
粉末特徵:
1、栝樓淺橙黃以。
①外果皮細胞多角形,長徑19-57μm;氣孔不定式。
②石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20-62μm,棕黃色,壁厚4-11μmm,紋孔較細密,胞腔甚大。
③木纖維狹長紡錘形,直徑15-47μm,末端有時分叉,壁有裂隙狀紋孔。
④中果皮內層薄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內果皮細胞條狀,壁極薄,兩層細胞長徑常互相垂直。
⑤草酸鈣結晶不規則塊狀,直徑9-38μm。
2、中華栝樓石細胞有圓形者,直徑18-78μm,壁厚6-20μm,紋孔較疏而稍大,胞腔常甚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