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群[廣州粵劇花旦]

林超群[廣州粵劇花旦]

林超群,男,1906年生,粵劇花旦,原名林元挺。生在文化氣色濃郁的平洲平北西河村澳邊坊一個家境較好的知識分子家庭。

林超群,男,粵劇花旦。原名林元挺。生在文化氣色濃郁的平洲平北西河村澳邊坊一個家境較好的知識分子家庭。

其父林君可是民間開業醫生,一生救死扶傷;母親顏氏是大瀝人,通文學,知書識禮,在鄉中設立私塾以課女學生,也是個賢淑的內助,特別是將庭院花卉照料得井然有致,又因時因花抄錄詩句,掛在花卉上,使這個鄉間庭院更有花韻墨香。林醫生生育四男一女,除二子早折,長女林銀、三子元木式、四子元挺、五子元鏇,都受到父母文化素養薰陶,常參加村間民俗文化活動,有較好的模仿能力,林銀還有一手繡花好手藝。

元挺少時長相俊俏,更得村民喜愛,每逢迎神賽會(鄉間民俗活動,俗稱菩薩遊街),打扮成觀音菩薩,或女將梁紅玉、穆桂英、花木蘭等,讓人抬起端坐在蓮花台或手持戈戟沿街遊行。時值民國初年,平南梅園籍粵劇藝人金山和與助教梁炳,於民國6年(1917)回鄉招募幼童50多人,在平東一家祠堂訓練,組成“樂群英”粵劇娃娃班。元挺被選上,時值12歲;同時進入娃娃班的還有日後成為名伶的金枝葉(男花旦)、張盛才(武生)、鬼馬春(醜生)、梁展生(武生)、陳新發、梁楊等一批童子。元挺長相俏麗,嗓音潤美,行腔婉圓,做工細膩,善演旦角。經過一年多的嚴格訓練,元挺技藝出眾。在平洲圩向鄉親作匯報首演後,元挺即隨樂群英班溯江西上,沿途演出。不到兩年,元挺從廣西載譽而歸,並已酬足“謝師金”,取藝名超群,跳出童子班,躍上“三班頭”(即省港大型班)。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起,先後在“大富貴”、“新紀元”、“祝華年”、“大羅天”等粵劇戲班任旦角擔綱。在《色膽占皇妃》、《十美繞宣王》、《雙龍爭艷》、《三十六迷宮》、《威震火焰山》、《金粉英雄》等劇目中,扮演小姐或少夫人,其行腔婉轉流暢,做工細膩入微,將閨秀、少婦的賢淑、恬靜、典雅表演得惟妙惟肖,因而蜚聲省、港、澳,成為年收入白銀逾萬元的大老倌。在“興中華”劇團擔綱時,林超群第一次收授徒弟,悉心栽培數年後,造就了當時粵劇首屈一指的著名女花旦芳艷芬。

但不幸日寇侵華,廣州淪陷,演戲劇院一片蕭條;一次運送戲箱時,超群的“私伙”戲服全部掉入河中。遭此劫後,超群只好棲身於“包袱班”中以謀生計。後來男女班應運而生,男旦角漸有被淘汰之勢,超群急流勇退,收山“息演”。至20世紀40年代末期,在廣州閉門授徒,孔雀屏就是他的得意門生。

林超群自踏上舞台至“息演”約30年中,無論在“省港班’,抑或“落鄉班”一直擔任“正印”(主演),從未當過“副柱”。據說,這在“八和會館”同仁中,他是絕無僅有的。超群還先後灌錄了不少粵曲唱片,至今仍有一批唱片在香港中文大學收藏。其長女林小群、七女林錦屏,均得父傳,成為粵劇著名花旦。六女林艷玲與七女林錦屏是廣東粵劇學校首屆畢業生。艷玲畢業後曾在母校任教,1983年赴港後任教於香港“八和會館藝校”。林氏三女,可謂承繼父業,各有所成。

1955年,林超群在廣州病逝,享年49歲。

出生: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逝世:1955年,農曆乙未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